────────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11.05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從歷史考察美國侵略伊拉克
【左右看】中國十六大
******************************************************
【社論】從歷史考察美國侵略伊拉克
歷史是最好的鏡子。在伊拉克戰爭危機密佈、世界和平面臨嚴重挑戰之際,讓我們回顧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世界史,特別是有關戰爭的世界史,或許可以得到啟發。
18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開啟了資本主義歷史的新階段,迅速提高的生產力,使資本主義的商品大量湧出,造成全球性「供過於求」的局面;於是從19世紀開始,歐、美國家莫不積極地致力於擴展全球市場。列強對第三世界國家的侵略、不平等條約、殖民地、勢力範圍等現象,成了19世紀國際局勢發展的重要內容。
雖然對第三世界地區不斷地施以軍事侵略,但歐、美帝國主義國家相互間的戰爭倒不多。直到19世紀末,歐、美各國對世界的殖民瓜分初步完成之後,她們彼此間的爭奪才漸次尖銳化,同時也開始孕育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
資本主義國家這種全球擴充並不僅限於歐洲,日本與美國這兩個非歐洲的資本主義強權也不甘落後。日本的侵略野心早在甲午戰爭與二次大戰已大白於世,但美國的企圖,則由於她在兩次大戰中處於戰勝國的地位,未得到廣泛認識。
1867年,曾任美國林肯總統國務卿的西華(W. H. Seward)在波士頓演講中聲稱:「再給我50年、40年或30年,我會讓你們(指美國人)控制全世界。」這跟日本有名的「田中奏折」:「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何其相似。美國自1865年南北戰爭後,因黑人可以大量成為勞動力,工業生產力便高速增漲;相應地,美國便積極建設海軍、奪取古巴,更威脅菲律賓等地,將太平洋變成美國的內海,從而與歐洲、日本爭奪世界霸權。其間的邏輯,與歐洲帝國主義國家並無二致。
因此,美國之企圖攻打伊拉克,是繼承一百多年前美國南北戰爭後爭霸世界的政策,體現了資本主義國家商品生產壓力下企圖控制世界的必然性。所謂「伊拉克是流氓國家」、「伊拉克有核武、生化武」等等入侵的說詞,不過都是欲加之罪的藉口罷了!
【左右看】中國十六大
【左看】當共產黨變私產黨
■鄭谷雨
再過幾天,中國共產黨,這個當今世上最大的共產黨就要召開十六大了。歷經81年、16次代表大會,中共黨員從57名成長到6千多萬人,卻也從一個主張(史達林式)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蛻變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私產黨」。
有兩種人還不願意面對中共的轉變,一種似乎自我標榜「左」,一種是名實相副的「右」。前者執著於中共自稱的四個堅持,頑強的認為現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好、三個代表論和資本家入黨也好,都是通往平等社會的曲折道路。這些人中,有人對中共路線不乏懷疑,卻仍以為早已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中國,能如其口口聲聲所說的抗擊美國帝國主義,保持它在反帝問題上的進步性。後一種人,大概是懷抱著冷戰思緒,以為還可以利用反共,作為在孤島割據為王的資本與口實。殊不知,當年的萬惡共匪早已搖身變為正經的生意人。
這兩種孤臣孽子,看似在思想上南轅北轍,實則有相通之處。如果追求社會改造的仁人志士竟誤認私產黨為同志,甚至積極追隨,還真將淪落為不自覺的右派,怎不令人扼腕?在十六大前夕,吾等不但得認清中共的本質,更得重新想想,為何中共會從極左迅速右轉,僅僅覆誦毛主席語錄,以黨內出現赫魯曉夫來解釋,似乎有欠周詳!
(社運工作者)
【右看】告別革命
■林國斌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共和中國漸漸改頭換面,整個大陸的思想學術界也出現巨大的變化,或者套用學術語言,就是出現「典範的轉移」。這個轉移,一言以蔽之,就是從「造反有理、革命無罪」走向「告別革命」。在這種轉移之下,還真是今是昨非,昨天要打倒的,成了今天要頌揚、要鼓吹的。不明究裡的人,真會摸不著頭緒,搞不清方向。
馬列主義系所改教企管和市場經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文史哲學界,過去的故紙堆、破四舊的對象倒成了學術寵兒,以「國學」之名重見天日。整部中國近代史的評價也逐漸調整,過去在人民創造歷史的立論前提下,倍受重視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不再時興,甚至被描繪成破壞性的力量,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都有人要翻案,反倒是康梁維新黨、甚至曾國藩、左宗棠得到了平反。
這種「告別革命」論當然是和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脫不了關係,當資本家可以入黨,而三個代表論又大肆宣傳時,社會都已轉型,歷史又怎能不改寫?這個「告別革命」論發展下去,中共的歷史合法性也將漸漸消失。不過,既然中共早不再真正堅持四個堅持,革不革命也就不再重要。只是台灣百姓得用新眼光來認識中共、認識中國,同時重新認識台灣的前途。
(文字工作者)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