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2人本教育電子報
     

  | |出刊日期11 /05(二)

1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歡迎至智邦生活館「過期電子報」處點閱或下載,可點覽已發刊電子報。不便之處請見諒。

活動訊息

HOT!高雄人本2003森林育活動員招募中!
--->>more

-----------------------------------

HOT!人本森林小學 2002秋季師資培訓班招生中!
--->>more

-----------------------------------

HOT!台中人本
森林育活動員招募中!

--->>more

------------------------------------

HOT!嘉義人本
森林育活動員招募中!

--->>more
------------------------------------


HOT!台灣之子公益基金專 案徵求培訓訪員
--->>more
-----------------------------------

嘉義人本
徵人訊息
--->>more
------------------------------------
-

台北人本
徵人訊息
--->>more
------------------------------------
台北人本
教育中心徵人訊息
--->>more

------------------------------------

人本屏東辦公室
徵人訊息
--->>more

------------------------------------

 來聽
【台灣教育向前行】
系列廣播節目
 
給你向前邁步的知識與力量
→詳見下方
------------------------------------
《家裡的森林小學》
要出第二輯了
--->>more
------------------------------------
九年一貫新課程
數學輔助教材
數學想想》簡介

--->>more
<
Top>----------------------------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2年,
領導教育新思潮、
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人本教育札記》
不僅是父母的百寶箱、
老師的好幫手
更是您參與教育、掌握教改、
與世界同步的最佳媒介

訂購專線:02-23642952

<
Top>----------------------------

人本相關網站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作自己的媒體
======唱自己的歌======

< Top>----------------------------


教育新聞
明年教育預算遭嚴重杯葛

主題文章——世界的窗口

面對消失的語言與文化

文/何淑真(人本教育中心副主任)

 文化和語言,是脣齒相連的整體,一位美國語言專家說:「語言是社群文化最重要的元素。語言死亡了之後,那個文化的特有知識就喪失了,觀察世界的一扇獨特窗戶就關上了。」

 如果一個民族語言消失了,即使像埃及人留下了金字塔、和無數的象形文字,可是再也沒有人能真正理解這些埃及文字和科學的內涵。

 然而,語言消失的現象卻已然在我們周圍發生著。一位美國語言學家預言:「現在全世界大約有六千種語言有人說,在50年以後,就會有一半的語言沒有人說了。」意思是說,在50年以內,如果環境沒有改變,就會有3千種語言消失。

 語言學家們會這麼說,是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同社會裡,出現了共同的現象。譬如,阿拉斯加原住民的語言有20種,但是現在阿拉斯加孩子還有機會學的只剩下兩種。而澳洲1990年的語言調查裡,90種澳洲原住民語言,其中有70種在部落的各年齡層都不再經常使用了。

 這些語言的消失,對於人的影響是什麼?除了前面說的,我們失去理解更多文化精華的機會,另外,也失去理解語言本質的機會。怎麼說呢?

 譬如,大家都覺得「我、你、她、我們、你們、他們」之類人稱代名詞,是人類語言的共同要素,意思是說,全世界的語言一定都有「我、我們」這類名詞。讓人驚訝的是,在哥倫比亞一種少數民族語言──「衣卡語」──卻發現,「衣卡語」裡居然沒有你我他這些人稱代名詞。如果少了「衣卡語」,我們就會以為人稱代名詞是語言裡的必然現象!

 如果更多語言消失,也就意味著我們會更不容易瞭解語言的意義。

 目前,語言滅絕的危機只有語言學者,和少數民族的文化工作者清楚的感覺到。他們努力的募款、成立資料庫、運用各種計劃,希望盡量保留人類文化遺產。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計劃,是美國加州大學和原住民族合作的「語言傳授計劃」,這個計劃的內容是什麼呢?

 因為擔心加州50種原住民語言即將死亡,「語言傳授計劃」訂出了一個原則:只要一位可以說流利的母語的原住民,在6個月內花360小時教一位年輕的族人說母語,就可以得到3000美元,另外,年輕的徒弟也會有酬勞。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5對師徒完成了教學,傳授了25種語言知識。問題是,語言學者說,在加州,說母語的老年人死亡速率,永遠比召募年輕人學語言的速率高。語言學者只能透過這個過程,盡量把語言紀錄下來。

 這樣聽起來,少數民族的語言滅絕,好像是必然的趨勢。真的是這樣嗎?

 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在紐西蘭,原住民族毛利人怎麼挽救他們的母語。

 1840年,紐西蘭地區,毛利族原本有25萬人口,在英國殖民者登陸後,不到50年,毛利人受到壓迫殘害,只剩下4萬3千人,也就是當時6個人裡面,有5個毛利人死亡了。紐西蘭建國後,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學校裏只用英語教學,毛利語只在毛利人聚居的農村地區使用。隨著紐西蘭都市化,越來越多毛利青少年幾乎不會說毛利語了。這個現象引起了毛利人的嚴重不安。

 30多年前,語言學家認定毛利語是瀕臨死亡的語言(endangered language),也就是兒童不再學習的母語,語言學家準備把毛利語列入語言死亡的名單裡。

 在這個瀕臨語言文化滅亡的時刻,毛利人怎麼面對呢?他們發起了語言復興運動。

 經過長期的抗爭,終於在1974年,紐西蘭政府正式規定毛利語和英語一樣,是紐西蘭的官方語言。學校必須也用毛利語教學,只要有一定數量的毛利學生的學校,就必須開設了毛利語課程;特別是在小學,教毛利語成為普遍現象。

 在相繼幾年之間,文化生根與重建的運動繼續發展。毛利人透過社區課程,推廣成年人的語言學習、再學習,請阿公阿媽來教成年人說母語。另外,在短期內推廣毛利語在各種情境中使用,包括從日常生活到正式的部落會議裡。這些運動後來又和家庭發展計劃結合,毛利人在都市中建立社區中心,推廣毛利人傳統的家庭和文化價值觀-譬如親切好客、互相關懷、重視精神生活、重視分享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毛利語保存有最大貢獻的是──「語言巢」(Kohanga Reo),巢是鳥巢的巢。什麼是「語言巢」呢?

 1981年,毛利族長會議上有人建議,設立完全使用毛利語的幼稚園來保存母語。這個提案得到很大的迴響。於是1982年,第一個「語言巢」,也就是第一個毛利語幼稚園成立了。在「語言巢」,負責照顧幼兒的是精通毛利語及文化的人,完全使用毛利語和孩子講話、講故事。

 同時間,紐西蘭政府中的毛利事務部發行手冊,說明「語言巢」的目的及推行方式。「語言巢」的經費來源由地方政府負責,毛利事務部負責提供部分經費。「語言巢」發展得很快。1982年只有四所語言巢中心,到1984年已經有287所,1988年增加到520所,入學的孩子總共有八千人左右。

 毛利人對毛利語的堅持,適當的運用傳統家庭和部落的觀念,順利地推行母語、重建毛利社區。

 上個月份的「科學人雜誌」上刊載了幾篇文章:「搶救瀕臨滅絕的人類語言」,提到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正在消失中。您可能不知道,台灣是語言密度非常高的地方,小小島上曾經存在20多種語言!不過,其中有幾種平埔族語言已經滅絕或處在消失邊緣,它們分別是︰巴賽語、洪雅語、凱達格蘭語、龜崙語、巴布拉語、西拉雅語、道卡斯語。

 之前提到,美國語言專家說:「語言死亡了之後,那個文化的特有知識就喪失了,觀察世界的一扇獨特窗戶就關上了。」小小的台灣,卻擁有多語言、多文化環境,是特別的珍貴財產,值得我們努力保存。

資料來源:
1.科學人雜誌2002年10月號, 以及
2.民間的語言規劃--行動的面向「語言巢」,刊載於台灣話網頁

編按:本文內容取自《教育新航線》廣播節目,每週一到週四晚間六點到七點,於教育廣播電台全國聯播。

<Top>----------------------------------------------------------------------------------

教育

明年教育預算遭嚴重杯葛

為了突顯教改問題,在野黨教育委員會立委杯葛明年度中央教育預算,執政黨立委也來參一腳,保留了超過四分之一、共計三百七十餘億元經費,留待立院政黨協商再審。明年度中央教育經費被刪除的幅度已充滿變數,教部擔心影響明年各項經費動支。
。…(中國時報11/05

< Top>---------------------------------------------------------------------------------

     校長的寫作課森林行吟


     沒有誰比朱朱更抓得住森林小學的神韻。

    孩子的一顰一笑,看在朱朱眼裡盡是生命的節奏,
         朱朱是擅長說故事的人,
       森小的教學實況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
       孩子的心靈,像敞開的大門迎接宇宙。

       繼《森林日記》、《森林紀事》後,
       《森林行吟》紀錄森林小學的寫作課,
       紀錄孩子內心 未曾被發現的—思想。


         《森林行吟》定價35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2
          劃撥帳號:17508340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部

           森林小學系列:
      森林日記(200元)、森林紀事(200元)、
         森林小學綠皮書(20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
2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詹智慧主持,以家長為對象的,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的,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育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1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