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小鋪電子報NO.38 █▇▆▅▄▃▂▁╴ 2002.11.07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別讓道德成了扼殺多元的暴力 文/管中祥 愛把「市場利潤」、「讀者想看」掛在嘴邊的八掛雜誌,終於戰死市 場,香港《東週刊》日前因刊登知名女星多年前遭凌虐的照片,引起 社會的道德撻伐,不僅司法單位高度關切,香港演藝圈十大公會更聯 名舉行「天地不容」記者會,呼籲社會大眾拒買拒看《東周刊》,這 本雜誌不久也宣佈停刊。 《東周刊》把別人隱私當作商品,將人家的痛苦視為自己利潤的經營 手段當然該罵,這樣的行徑不僅是對人權的極度剝削,同時也曝露了 只求潤的資本主義媒體制度所隱藏的醜陋與險惡。 港人的反感引起了本地的反思,有人懷疑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 是否也有相同的結果?也有人寄望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廣,培養閱聽眾 的道德與品味以解決惡質媒體的問題,建構優質的媒體環境。 不容否認的,港府居民的反彈是《東周刊》停刊的因素之一,媒體素 養教育也確實可以重塑人民的力量來建立不同的媒體環境,然而,如 果反制的理由只是在「優質」、「淨化」的道德基礎,將可能使得媒 體改造陷入另一種保守主義。 道德是一種相對價值,也受到情境決定,換句話說,道德的評判與力 量的展現將受到時空因素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一個不小心,道德甚至 會成為一種壓制多元意見的保守力量。例如,戒嚴時期的媒體法規經 常出現的「有違善良風俗、公序良俗」的判斷標準,總是使得藝術與 色情的分野落入斤斤計較的露點爭議。 這並不說道德不可或不該成為檢視媒體表現的判準,而是指出「道德 」、「淨化」、「優質」、「環保」不應是閱聽判斷的唯一準則與媒 體運動的努力目標,並且必須考量在行使道德制裁的同時,是否扼殺 了多元文化的展現。換句話說,淨化、優質只是一種價值,但如果只 有這種價值,也難免落於決定論式的暴力。 事實上,不少的媒體改革者對媒體存在著媒體應該是「公共領域」的 想像與期待,這意味著,媒體是個多元意見與價值展現、互動與相互 理解的場域。也因此,道德不該成為媒體批判與改造的唯一標準與價 值,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使得媒體成為多元文化的公共空間,千萬別 讓道德成了扼殺文化多元的暴力。 《流行開講》 一樣八卦兩樣情 文/魏玓 香港八卦雜誌《東周刊》因將受黑道迫害的知名女星照片曝光,引起 香港群情激憤,香港演藝圈空前大團結,以「天地不容」的強烈字眼 譴責,終於導致《東周刊》無限期停刊。剛好就在同一個時間,香港 前殖民母國英國的一家八卦小報《世界新聞週報》(News of the World ,母公司為梅鐸的新聞集團),卻因為意外獲知犯罪集團計劃綁架英國 足球明星貝克漢的辣妹老婆和兩個寶貝兒子,在跟警方的合作下,提 前將歹徒繩之以法,免使貝克漢一家蒙難,《世界新聞週報》也因此 獲得不少輿論的讚許。同樣是以煽情聳動新聞為訴求,兩家媒體的遭 遇卻有天壤之別,互相對照頗堪玩味。 香港演藝圈的八卦文化發達,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惡性商業競爭 是這個現象的結構性原因,也已有不少人提及。這次《東周刊》的所 作所為,也許不一定是過去香港媒體最過分的,但或許當事人是大名 鼎鼎的女明星,演藝圈同業唇亡齒寒,才有這次的大團結,也給《東 周刊》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英國的八卦小報文化也是遠近馳名。梅鐸旗下的兩家小報,平時有 日報《太陽報》(The Sun)提供「勁辣」消息和照片,週日有《世界 新聞週報》叫賣聳動新聞。後者是英國週日報紙的長期銷售冠軍,卻 也是最具爭議性的報紙之一。前兩年該報製作專題,公佈全英國已出 獄但仍在保護管束的「戀童癖」罪犯照片和背景資料,引起治安、司 法、與私刑等議題交錯的爭議;後來經過英國社會各界的理性辯論與 協商之後,該報從善如流,暫停專題的刊出。這次《世界新聞週報》 成了解救名人家庭,維護社會治安的功臣,說穿了,還不是為了挖掘 聳動的犯罪新聞,使出臥底黑幫險招,才意外發現了綁架計劃。當然 ,這件事情鐵定又為該報增加了好幾萬份的報紙銷量。 雖然兩個八卦媒體的遭遇不同,其實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掛著「人民 知的權利」的羊頭,賣著「刺激讀者最低級感官需求或是膚淺道德恐 慌」的狗肉,所圖的也就是增加自己的利潤。兩者的不同,或許只在 於英國小報舉止老練得多,知道社會道德的底限何在,也知道怎麼做 「好人」吧! 《硬是NET》 繼續「微軟」一千年 文/劉昌德 微軟最近在太平洋兩岸的美國與台灣,都取得了重大勝利。首先是在 微軟高層不尋常的密集造訪台灣之後,公平會通過接受該公司所提出 的行政和解申請。更重要的一場勝仗,是纏訟4年的美國反托拉斯官司 ,法院於本月初同意司法部及9個州政府與微軟1年前的和解案。這項 協議讓微軟得以逃過公司分割的「極刑」,交換條件是公開部分技術 資料、與讓其他廠商的應用軟體和Windows相容等。雖然另有9個州政 府尚未接受和解、可能提起上訴,但結果改變的可能性不大,微軟的 壟斷地位短期內仍難以撼動。 作為資本主義運轉合法性的「公平競爭」概念,其實不堪一擊;各國 反壟斷與自由競爭的相關法律,往往只是聊備一格。即便像微軟這種 明顯壟斷市場、訂定不合理價格並處心積慮打擊對手的案例,也很難 在法院內成案。 對於目前台灣使用者,除了用盜版進行消極抵抗之外,似乎見不到政 府對保護國人權益有多大能力。尤其面對微軟這樣佔有壟斷地位的跨 國企業,國家管制的力量顯得更渺小且鞭長莫及。以這次公平會處理 的微軟不合理定價爭議來說,就算能夠運用輿論力量要求該公司此次 降價,但以微軟軟體隨時升級的出貨速度,只怕公平會無力對這麼多 產品長期逐一監督。 中國政府一項電腦採購案的做法,或許值得參考。北京市政府今年初 招標5千部電腦及軟體,為了將來不被微軟綁死,這個具有指標意味的 採購案捨棄了Windows XP、轉給了中科紅旗等6家本地公司。中科紅旗 是由中科院軟件所與信息產業部資助、帶有官方色彩的企業,他們以 Linux開放原始碼為基礎,研發中文應用軟體。 以官方力量資助本地產業研發以開放標準為基底的軟體,重點並不在 扶植「民族資本家」打擊外國產品,而是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對抗 跨國企業龐大勢力的因應之道。同時,以開放標準研發新產品,也才 有機會突破微軟透過封閉規格完成獨占的困局。在台灣創造勞工就業 機會、並讓政府與公眾得以在商品定價中發揮更大力量,才是此一政 策的目標;否則台灣政府政策與立場繼續「微軟」,我們也只能繼續 使用微軟1千年了。 《傳工在線》 電視台的無名英雄 文/Richard 一談到電視台,大部分的人都馬上想到的是光鮮亮麗的明星,或是由 導播指揮若定的新聞製人員,很少人會想到居於幕後的無名英雄,工 程人員。 早就有聽到一些工程大哥埋怨,工程部是所有部門當中最不受到重視 的,因為歷來的總經理都是空降,而副總經理也大多有業務部、新聞 部、節目部的歷練,但是從來就沒有工程出身的人當到副總經理,也 難怪如此他們憤恨不平。 工程人員受到有意無意的忽視,除了與高級主管本身不懂複雜的工程 技術之外,也與從業人員的心態有關。據我所知,大部分的工程人員 受限於理工科的訓練,所以對於解決事物的能力很強,但是卻比較沈 默,而且因為是單向直線思考,比較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這也造 成只要一有過錯,其他部門都會歸咎於工程部,這也是工程人員不討 喜的原因。 早期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可真是金飯碗,所以競逐者眾,而且電視台可 是集各種新科技之大成,當時的衛星轉播即是最新科技,工程人員可 以獲得最大的成就感。但是隨著時代演變,各類的傳播科技都隨著電 腦普及而日益人性化、簡單化,一套廣播剪輯設備的價格已從過去的 上千萬跌至今日的十數萬,而且不需專業的工程維修人員,還好政府 已逐漸推動數位電視計畫,這個電視業的二次革命能否成功,也就端 靠這群無名英雄的努力。 其實不論是在廣播電台或是電視台裡,工程部應該是最重要的一個部 門,因為沒有這些工程師的細心維護設備,觀眾要如何收看到節目? 不過近來在公司人員精簡政策之下,許多資深工程師被迫退休,在人 員青黃不接時期,許多技術無法完整傳承,而且在電子代工業的「磁 吸效應」下,電視台越來越不容易吸引到優秀的工程人才,我想這其 實才是台灣電視圈未來發展的瓶頸。 媒體工作甘苦談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dickchen/index.html 《巡行大文山》(一) 地方的發展與變遷--渡溪的在地紀錄 《五分珠先作個小說明》 我常在想,台灣的地方媒體這麼多,但除了少數的社區報,有地方特 色的媒體卻沒幾個,特別是電子媒體遭到大財團壟斷後,地方文史與 生活的節目越來越少。 許多書上都說:在全球化的今日,地方會興起一股與之抗衡的力量, 促成全球與在地的對話,也有人認為,在地的文化也可以趁著全球性 的資本流動傳到他地。但事實上是否真的如此呢?不少的地方性節目 在沒有利潤的前提下早已停產,而「文化產業化」的政策思考,也使 得不具商品特色的地方文化遭到遺棄!面對如此險惡的資本環境,在 地的文史是否還有存在的可能呢?如果在地的文史無法生產與紀錄, 那如何會有全球的交流與對話呢? 今年十月,我在世新大學通識課程--「媒體識讀」開闢了文史傳播小 組,邀請台北縣文史學會總幹事夏聖禮先生地方文史傳播的內容。這 個課程共計有十二週,六週觀摩作品與授課,六週進行音像紀錄的企 畫與製作。此課程開設的用意在於希望學生們能夠瞭解一個地方發展 時的時空與人事關係的演變,以觀察,訪查與研究,及實際操作的方 式達成「在地文史‧當下紀錄與傳播」的研學目標。我們期望,這門 課的作品可以在地方的有線電視系統播放,希望透過非營利組織的學 校力量試圖為地方文史的生產與紀錄開創不同的形式,藉以突破目前 忽視地方文史與生活的壟斷式媒體環境,也希望能對國中小學老師們 在製作鄉土教材時有所幫助。 本文將除在刊出《媒體小鋪刊電子報》登出外,也同時在《台灣立報 》及夏聖禮先生辦的《街頭巷尾電子報》刊登。 地方的發展與變遷--渡溪的在地紀錄 主講:夏聖禮 記錄整理:王冠棋 ‧前言 我想文史工作最重要的元素是行動,透過行動跟在地直接互動才能夠 在從事文史音像紀錄工作時捕捉到一種生活觀點的感覺,捉住一種生 於斯、長於斯的親密感,並且使得文史工作的內容更豐富。 文史工作的紀錄若單單只是紀錄並不足夠,重要的還是紀錄者能夠在 紀錄之外,與在地也就是被紀錄的對象進行互動,並且以在地人為主 體。這個過程並不是拍攝者與被拍攝者的關係,而應該是一種「一起 拍攝」的感覺,紀錄與被紀錄者一起發覺社區或者地方的歷史脈落乃 至於賦予地方新意義、新觀點,而這才是音像紀錄與文史工作結合時 的重點。 進行文史紀錄工作時我們也要注意地名的意義,最好是能夠將地名與 整體區域歷史脈落做一個瞭解,而非只是望文申義而已。還有在進行 觀察研究時,我們可以依著「山」與「河流」來當做文史紀錄的主軸 ,透過這兩個軸線我們往往可以發覺當地有關「族群」、「交通」、 「聚落」、「信仰」、「產業」、「街市」、「生活」的發展流變和 歷史源起。另外在文史工作進行的時後,千萬不可以忽略地圖的重要 性,按圖索驥是文史紀錄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往後我們的文史工 作將會將新店北二高以北的地方進行完整的探索,至於以南的地方, 丘陵高山較多、地形較為複雜,我們視情況再行探訪。 ‧橋與渡 文史工作中,我們往往可以從「橋」或者是「渡口」〈特別是例如新 店渡這種唯一僅存的渡口〉發覺人類生活史的紀錄,觀察橋或者是渡 口時我們會好奇,過去的人是如何渡過這水域?而現在這些方式有了 什麼樣的轉變?又為什麼會這樣轉變;重要的是,透過「橋」或者是 「渡口」的文史紀錄,我們更進一步地發覺了人類與河流之間共生的 情感,以及人類生活歷程的演進。 河流對於文史紀錄工作的重要性,如前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這片流域 中人類的發展軌跡。首先是聚落與族群的部分,由於人類的生活大多 離不開水源,因此當人類到達一個地方開始生活時,總會依附在靠近 水的地方,透過聚落與族群與水的距離遠近,我們可以觀察出這個聚 落與族群來到此地的先後順序;再者,從這些水域的周邊作物或者植 物生長,我們也可以略知當時這些水邊生活的人們以什麼樣的作物維 繫生存,例如漢人的農作物大多以稻米為主,而靠近山區的漢人則種 茶,而這些作物的栽種方式也是觀察重點,例如新店烏來山區有許多 「樟腦寮」,我們就可以去考察這些樟腦寮的源起和歷史,說不定就 是某個族群的產業史的一部分。 ‧宗教 了解聚落和族群之後,我們可以開始探索他們的宗教,宗教可以告訴 我們這些人到底來自何方,他們的價值觀是什麼等等,例如泉州人可 能就會信奉清水祖師、漳州人信奉開漳聖王、客家人建立三山國王廟 、拜義民爺等等,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意味著這些人民的生活經驗與歷 程的差異,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其中察覺他們與這片土地的互動情況。 ‧社區、生活、文化技藝與資產 要觀察一個地方的發展歷史與人文活動,社區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社區中一定有街道以及建築物,這些建築物為什麼這樣蓋?又為何選 擇這樣的位置來搭建?而街道的命名有沒有特殊的涵義?這些都是我 們可以提問的,像景美街的開發與發展歷史、深坑老街繁華的今昔以 及許多在地的「古厝」,都是我們可以了解在地文史的一個重要切入 點。另外,每個社區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當然也會產生出不同的文 化技藝與文化資產,這些東西流失得蠻快的,在大文山地區這一、二 年之內消失的危機不大,但是這些東西總是愈早紀錄愈好,因為隨著 時間的過去,相關的耆老與習藝的人會慢慢消失,這些東西其實是應 該以「當下搶救」的心態來對待的。透過這些發展歷史的考掘,我們 也必須賦予這些舊的社區以及文化資產新的意義,或者從這些社區與 文化資產在現代所呈現的新意義中進行詮釋。 ‧宗族與人物 宗族與人物對於一個地方的歷史構成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宗族偏向 人與人的組織,而人物的紀錄當然鎖定個人的不凡特質,例如新店地 區的劉氏,就在大新店的發展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透過劉氏家 族的拓墾史,我們也可以來對照大新店地區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對 許多事件的因果有更多的了解,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我們是和我們所 紀錄或書寫的對象一起來進行文史工作,而非以一種紀錄者與被紀錄 者的需與求關係進行,唯有如此,被紀錄者在文史音像紀錄工作的在 地觀點才得以突顯,並達到共同紀錄、共同思考、共同處理的目的, 重要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結語 我想文史紀錄的拍攝工作,我們在事先難免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拍 攝紀錄的結果不一定會跟自己的原先想法一樣,可能會有所調整或是 修正,但是這都是文史音像紀錄工作者在過程中挖掘及發現的必要作 為,因為你得找出最為恰當且該所堅持的紀錄觀點。最後我們要能妥 善利用媒體的傳播輔助,以及回到社區的放映活動,完成共同紀錄的 使命。 我們要強調的是,透過紀錄者與地方鄉親的參與與互動、融入地方, 並且對社區文化與歷史進行再發現,並責無旁貸地賦予新的觀點與意 義。 ●街頭報電子報:http://mychannel.epaper.com.tw/channels/c/h/chdvp/content.htm 《那兒是未來》 認清你的未來 -----傳播工作權校園巡迴座談會 討論題綱: 1.優秀新聞工作者的裝備與技能 2.台灣媒體現實的政治經濟分析 3.面對媒體老闆的求生手冊 4.傳播學生的自我期盼與未來期許 第二場:世新大學 時間:11月13日(週三) 12:20--14:00 地點:世新R101教室 主持人:管中祥(世新公共傳播系講師) 講師: 余佳璋(記協顧問) 陳信行(世新社發所教授) 王冠棋(傳學鬥成員) 陳文賢(大眾傳播聯合工會總幹事) 第三場:輔仁大學 時間:11月19日(二) 12:30---13:30 地點:輔大文友樓118 主持人:陳順孝(輔大新傳系講師) 講師: 蔡崇隆(公視紀錄片製作人) 陳文賢(大眾傳播聯合工會總幹事) 許立潔(傳學鬥成員) 主辦單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大眾傳播工作聯合會、傳播學生鬥陣 協辦單位:世新草根工作室、輔大新聞傳播學會、政大新聞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