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2.11.15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前途多舛的財政改革
【左右看】農民鬥陣上街頭
******************************************************
【社論】前途多舛的財政改革
運作多時的行政院財政改革委員會(財改會)即將把完整菜單端出,然而若不出意料之外,其訴求以5年到10年時間來完成財政收支平衡的改革大戲,非常有可能落得開高走低的悲戚結果。
之所以如此斷言,在於財政改革的根本癥結乃繫於政治意志的實踐。唯當今新政府減稅成習、毫無章法,而財政部面對其他部會的經濟成長優先主張,又顯得孤掌難鳴,是以這場看似聲勢浩大的財政改革計畫,最後恐怕難以符合國人的租稅正義期望。
財政改革究竟會如何定調當然是關鍵之處,畢竟徵稅體制乃今日吾人所面對最具決定性宏觀分配機制之一。遺憾的是,肩負繳稅義務的國人,似乎猶處於低度敏感之境,大有先聽任財改會定案再行反應之想,而全然將該議題的發言權拱手讓予技術官僚的專業規劃之手。但實際上,財改會雖有官、學的「專業」代表,但亦有工商席次,而後者功能其實在於「把關」,以免自身利益損失丁點於財政改革之中。換言之,所謂財政改革所需的政治意志,不僅僅得依靠官僚自身的專業信念,更取決於外在社會力量的施壓程度。
國人都很清楚,要解決財政赤字,就必須進行稅基與稅率的向上調整,而企業長期的低賦稅負擔更是眾矢之的。關於這一點,企業界心知肚明,故一方面先是取得財政會席次的發言權,另一方面更在財改會即將定案之際,提出改善國有財產利用效率的「反加稅」替代方案。由此可見,企業界捍衛自身利益的「反改革」動作何其頻繁,甚至不惜以處分全民的國有資產來維繫其既得利益。對此,國人宜有準備,甚至發聲制衡,否則以當前政府的庸弱性格來看,極可能屈服於此壓力,而使得財改落得功虧一簣。
【左右看】農民鬥陣上街頭
【左看】外抗強權,內除國賊
■胡寧寧
南韓成千上萬的農民日前在漢城集會示威,抗議南韓政府枉顧農民權益,執意開放稻米進口。
無獨有偶,同為四小龍的台灣,明年起稻米進口亦將門戶大開,由「限量進口」改為「關稅配額」。究其實,台灣當初僅作出第一年外國稻米進口限量額度的承諾,這回卻在美國關切下自行繳械,而關稅化意味著稻米輸入自由化。更有甚者,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已成台灣當前至關重大的外交策略,打算藉由經濟同盟遂行其政治利害掛勾,卻無視於低、零關稅的險阻,重重荊棘將刺得稻農遍體鱗傷。
此外,台灣長期以「米糖經濟」著稱,在砂糖進口上扁政府同樣上演「要五毛、給一塊」,此舉據說係在國內用糖大戶的壓力下使然,因此提早在2004年全面開放進口,粗糖稅率大幅遽降,自行棄守國民黨政府在WTO入會談出的條件。國際貿易寸土必爭的戰場上如此軟腳,無他國施壓下倒先行讓步,並進而關閉本地糖廠、作賤蔗農,此等奇蹟實已淪為國際笑柄。
一波波陷農民於水火的自由化浪潮席捲而至,「外抗強權,內除國賊」,此時不幹,難不成等死!
(文字工作者)
【右看】不是死亡,而是新生
■陳正心
7萬南韓農民在WTO就開放稻米市場展開新一回合談判前,走上街頭高喊「不要開放稻米市場」,也大力抨擊南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認為將進一步摧殘農民生存的空間。
自由貿易是全球經濟發展大勢所趨。本國市場開放,無可諱言,將會損及部分本土產業的發展,但若以此為由,愚昧地認為螳臂可擋車,又不免昧於現實;更遑論一時的損失並不意味著永遠如此。倘若兩國間產業互補性高於競爭性,依照比較利益原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將可互蒙其利。雖他國優勢產品將對我造成衝擊,但這也意味著,此刻正是在全球經濟網絡中重新定位、調整產業結構的契機。
南韓農民示威反對開放農業市場,認為一旦開放將陷農民於水火,然農業部門不斷縮小、工業部門不斷擴大,本為經濟發展之必經歷程。由於農村存有大量邊際生產力接近於零的剩餘勞動力,因此轉移到工業並不會影響農業,並且能抑制工業部門工資的上漲,進而將剩餘積累進行再投資,以吸收更多的人投入就業市場。
因是,在經貿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下,陣痛並不代表著死亡,掌握契機反能再造新生。畢竟沒有大格局,何來新視野?(政治評論者)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