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Reading & Future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

═【立報】════════════════════════════

                                  

═══════════════════════《2002/11/20》═════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Reading & Future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

 

【教育小報報】

********************************************************************

  Reading & Future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

 

文■齊若蘭

 

4月23日,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西班牙許多大街小巷,布滿書香花海,民眾互贈心愛的人書籍與玫瑰。在馬德里,幾百位作家名流聚集一堂,每人兩分鐘,接力朗誦古典名著《唐吉軻德》,透過衛星即時傳送電視畫面,拉丁美洲的名流也共襄盛舉,共享這場馬拉松閱讀盛宴。

 

這天是聯合國的世界讀書日。1995年以來,愈來愈多國家加入慶祝這個節日,把讀書,變成一場熱鬧滾滾的歡樂節慶。

 

英國今年更是早早就在3月間展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世界讀書日活動,活動期間連續數週,讀者可以在書店、圖書館、文化中心中,邂逅心儀的作家,在電視廣播中,聽到詩人朗誦。全英國1千3百萬學童更是早早就拿到一英鎊的代幣,可以到書店去換取他們喜愛的推薦圖書。

 

緊接著的5月5日是日本兒童節,東京上野公園中,日本史上第一座國際兒童圖書館全館正式開放。近年來,日本政府深深體認,下一代閱讀與否,攸關國家的未來,因此大力提倡兒童閱讀風氣。成立國際兒童圖書館,正是希望孩子能在豐富的館藏中快樂閱讀,從閱讀中孕育未來的夢想和希望。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

 

站在高科技的21世紀開端,人類最古老拙樸的溝通形式──文字和書本,卻重新成為聚光燈的焦點。

 

身處知識經濟時代,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每個人即使不是知識分子,也將成為知識工作者。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終身學習能力成為每個人最大的保障。

 

曾大力推動兒童閱讀的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指出,「閱讀是教育的靈魂。」自小養成閱讀習慣,等於有了一生都能擁有的智慧。因為唯有透過閱讀,才能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也才有終身學習的可能。

 

「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的心靈的,莫過於學習閱讀,」啟動英國閱讀年的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也指出。

 

但是,今天在電視、電玩和網路所構築的聲光世界中,孩子與書本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了。因此近年來,世界各國所推動的教育改革,幾乎都把推廣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列為重點,甚至識字率或閱讀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的英國、日本、芬蘭等國,都紛紛發起全國閱讀年的活動,希望傾舉國之力,塑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英國:打造讀書人的國度

 

1998年9月到1999年8月,是英國閱讀年,教育部長布朗奇宣示要藉著閱讀年的推動,改變英國人對於閱讀的態度,重拾閱讀的樂趣,「打造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Build a Nation of Readers)

 

事實上,由於移民漸增,英國正快速蛻變為多種族、多語言的國家,新生代識字率和語文能力下降,成為一大隱憂,及早培養兒童對語文的興趣,成為當務之急。

 

據估計,11歲的英國學童只有60%達到應有的讀寫能力,因此,英國教育部誓言要在2002年之前,讓80%的11歲學童達到應有的水準。但是,單靠教師,無法提升讀寫能力,必須動員學校、家庭、圖書館、企業、媒體,共同推動閱讀運動,讓全國都沐浴在喜愛閱讀的氛圍中,才能收效。

 

在閱讀年,英國政府藉助各種傳播工具,從連續劇到網路,到處都看得到政府鼓吹閱讀的訊息。閱讀年的活動重點則包括:

 

*送書到學校。從1998到1999年,英國政府額外撥出了1億1千5百萬英鎊的購書經費,平均每個學校獲得4千英鎊,全國中小學圖書館總共多了2千3百萬冊的書。

 

*增加小學閱讀課程。從1998年9月的新學年度開始,小學每天都有一小時的語文課程(literacy hour),專門用來提升讀寫能力。政府也額外撥款1千9百萬英鎊,訓練小學教師如何教導學童識字、閱讀及寫作。

 

*和媒體、企業、民間組織形成夥伴關係,撥款80萬英鎊贊助86個民間組織提出的閱讀推廣計畫。

 

閱讀年結束後,點燃的閱讀熱情並沒有嘎然而止,原本到處可見的閱讀年標語「讀我」(Read Me)搖身一變為「繼續讀下去」(Read On),接受政府委託的閱讀信託組織持續推廣閱讀,各種不拘形式、活潑、富創意的民間閱讀活動也陸續出籠。

 

例如,繼《哈利波特》之後,電影「魔戒」掀起另一波奇幻文學的熱潮。英國圖書館協會和全國閱讀運動組織視之為推廣閱讀的大好機會,決定打鐵趁熱。今年2月,兩大組織和電玩公司Game Work shop合作,在英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推出以魔戒為主題的活動。圖書館中,魔戒的電玩遊戲和小說、閱讀指南,及其他有趣的奇幻小說並列,從玩遊戲中,刺激青少年閱讀原著的興趣。

 

*日本:兒童閱讀,讓希望與夢想起飛

 

2000年底,OECD公佈了國際學生評量的結果後,日本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日本中學生的閱讀和科學、數學能力在32個國家中名列前茅,憂的是,有5成5的日本中學生視讀書為畏途,不會自動自發享受閱讀的樂趣。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學校和家長已經注意到中小學生不愛讀課外書的問題。加上近年來,日本學校園暴力事件頻傳,秩序崩壞,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加,教育制度面臨迫切的危機。教育體系開始把推動兒童和青少年閱讀,視為改善校園秩序、加強生命教育、提升學習力的良方。

 

事實上,早從10年前開始,日本政府就積極推廣兒童閱讀運動。

 

國際兒童圖書館的創立就具備極大的象徵意義。1995年,一群國會議員開始推動設立國際兒童圖書館,並成立非營利組織協助規劃。

 

1997年,日本更修正了學校圖書館法,規定學校規模只要超過12個班級,都必須在2003年4月之前,指派學校圖書館員,並且提撥特別預算,改善學校圖書館藏書與設備。

 

1999年8月,日本國會通過正式決議,明定公元2000年為兒童閱讀年。決議中表示︰兒童可以藉著閱讀學習語言、提高敏感度、促進表達能力、拓展想像力,同時更深刻地體驗人生。

 

在兒童閱讀年的活動中,為了培養從嬰幼兒期養成閱讀習慣,日本從英國移植了「圖書起跑線」運動,鼓勵新生代父母說故事給襁褓中的孩子聽。

 

2001年底,兒童閱讀推進法頒佈,指定4月23日為日本兒童閱讀日,日本政府更投入650億日圓,敦促各級學校、社區和地方政府加緊腳步,改善下一代的讀書環境。

 

*美國:把每個孩子都帶起來

 

不管是柯林頓的「美國閱讀挑戰」運動或現任總統布希的「閱讀優先」方案,美國每位總統上任後,幾乎都大力提倡閱讀。

 

美國的研究顯示,學童在三年級結束前,如果還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未來在學習其他各種學科時,也都會碰到困難。但根據全美的閱讀評量的結果,美國內陸地區幾乎有70%的四年級學童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因此,布希總統上任後,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在後面」(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並且將「閱讀優先」作為政策主軸,提撥50億美元的經費,還特別補助閱讀環境較差的弱勢學生,希望在5年內,讓美國所有學童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具備基本閱讀能力。

 

而曾經擔任教師,又身為人母的布希夫人也推出「Read to Read,Ready to Learn」計畫,以自身經驗提醒天下父母,必須在孩子童年時,就為他們鋪設一條經由閱讀而成功學習的道路。她促成德州率先以州預算贊助學前幼兒閱讀計畫,並且努力充實兒童閱讀師資,號召全美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專業人員,加入師資培育計畫。

 

同時,無論在柯林頓或布希主政時期,美國教育部長都把暑假當作推廣閱讀風氣的黃金時間。圖書館邀請教育部長和各界名人親至夏季閱讀站,為孩童朗讀故事,「暑期閱讀之樂」網路中更提供各種夏日閱讀的書目、指南和有趣的親子活動,鼓勵線上討論、分享閱讀心得。

 

*建立夥伴關係

 

大勢所趨,台灣近年來,也大力推動兒童閱讀。不但文建會將2000年定為兒童閱讀年,曾志朗兩年前初任教育部長時,也發起全國性的兒童閱讀運動,額外提撥了2億幼教經費及1億的國教經費推動閱讀,不但大量贈書給偏遠學校及幼稚園,還編列預算推動親子閱讀及訓練3百位種子教師,希望3年內全國至少有1千所國小,都將閱讀列為課程學習的一部份。

 

透過媒體的大幅報導,一時之間,台灣似乎興起了一股推動兒童閱讀的熱潮。

 

然而,一位長期推動兒童閱讀的出版界人士觀察,教育部長更迭後,由於施政重點不同,一年來,兒童閱讀運動似乎逐漸冷淡下來,學校老師對於參加閱讀教學研習的熱情也大不如前。

 

綜觀各國的閱讀運動,大致都包含兩大特色:

 

首先,儘管閱讀年的活動都是由政府主導,但是都能結合圖書館、學校、企業、媒體、社區等各種力量,相互呼應,閱讀風氣才能全面推廣,長久生根,而不只是曇花一現的熱潮。

 

第二,公共圖書館在推廣閱讀風氣,縮小城鄉差距上,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而且往往能主動出擊,策劃有趣的閱讀活動。

 

因此,在台灣,除了政府政策缺乏延續性外,平均每10萬人只有2.3座公共圖書館,以及中小學圖書館缺乏固定圖書經費和專業圖書館員,顯然也是推廣閱讀的一大限制。

 

*有愛書的大人,才有樂讀的孩子

 

當然,希望孩子樂在閱讀,更不可忽視的是周遭大人的角色。

 

「人與書並不是天生相互吸引的,一開始,必須有說和媒介的角色,」《朗讀手冊》書中強調,必須經由父母、親戚、鄰居、老師或圖書館員,將書本帶到孩子的世界中。

 

英國兒童文學作家艾登斯也指出,在兒童的閱讀環境中,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任的大人提供各種協助,分享他的閱讀經驗,那麼他將可以輕易地排除各項橫亙在眼前的閱讀障礙。

 

然而,「一個從不閱讀,或者缺乏閱讀經驗的大人,是難以為孩子提供協助的。」艾登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中表示。

 

在台灣「有協助能力的大人」中,父母顯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根據台東師院林文寶教授的調查,台灣兒童閱讀的課外書來源主要依靠父母購買(71%,遠高於向圖書館借閱的44%)。

 

但可惜的是,各種統計數字卻顯示,儘管台灣每年出版將近3萬種新書,但「從不閱讀,或者缺乏閱讀經驗的大人」似乎為數還不少。

 

文建會的2000年出版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台灣15歲以上的民眾從來不看書或幾個月才看1次的比例近4成(38.7%),半年內,不曾購買圖書或雜誌的民眾更超過半數(51.2%)。

 

即使在資源豐富、教育普及的都會區,閱讀風氣仍然好不了多少。《網路與書》與台灣閱讀協會去年曾經針對台北、台中與高雄進行閱讀習慣調查,結果發現,三大都會裡,近一個月沒有讀書的人口高達37.7%,而且讀書人口每天平均閱讀1.9小時,仍然少於電視人口每天看電視的2.85小時。

 

所幸,從故事媽媽、推動深度閱讀的小學老師,到遍佈全台的讀書會,閱讀的種子已經慢慢在各地萌芽。

 

不管是為人父母、老師、圖書館員、社區義工、教育官員,當有能力協助的大人愈多時,台灣的孩子自然愈容易在快樂閱讀中,找到未來的夢想和希望。

 

(編按:圖片、圖說為本報所加)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