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2/11/2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台北市立圖書館:讓孩子玩向世界
◎ 新港圖書巡迴車
拉近城鄉知識落差
********************************************************************
◎ 台北市立圖書館:讓孩子玩向世界
文■游常山
大安森林公園突然變成像迪士尼樂園,卡通人物在綠意盎然的樹林間歡樂遊行。小精靈們從公園遊行完,突然排隊走向另一座虛擬的森林──市立圖書館總館前的廣場。
台北市立圖書館50週年慶的會場,最引人矚目的是兒童外文圖書館──小小世界圖書館的揭幕。該館由J&V基金會執行長、旅美華僑黃幼芬所捐贈。
小小世界3萬冊新書,冊冊精挑細選。
在市圖地下2樓的小小世界裡,有6棵可愛的聖誕樹,每一棵樹下擺的書籍,就是得過國際間最知名的6項兒童文學大獎的書籍,包括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大獎、美國紐柏瑞大獎、凱迪克大獎、英國格林威大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及日本產經新聞兒童出版文化獎。
所有藏書均是針對2到15歲的學童設計,分為親子共讀區、兒童閱讀區、青少年閱讀區,另外有互動式電腦光碟遊戲區,可以學外語或玩益智性光碟,討論區、說故事區更提供動態的表演。
館內的書,強調多元,英、法、德、日文書籍都有,雖然英文童書還是大宗。「我們強調的是外文圖書館,是世界觀,而不只是英語圖書館。」台大外文系畢業、定居美國10年的黃幼芬笑說。
台北市圖擁有全台最豐沛的兒童閱讀資源。市圖很多作法都是觀念領先,對兒童的服務特別貼心。
小小世界以符合兒童身高的人體工學來設計整個書架,以安全、舒適為第一考量。台大醫學院圖書館一位資深館員還特別在下班後趕來看看這國內首創的外文館。
伸手可及的圖書、對開的大型繪本,讓孩子們可以毫無壓力地優游書香世界。
市圖致力於兒童館,主要的目的是體會到全球化帶來的資訊科技的衝擊。因為閱讀這種最古老卻也最有深度的學習,已逐漸不被重視。
事實上,以硬體而言,台北市圖服務遍布大台北都會區,但服務品質(2年前獲得ISO 2002認證)才是台北市圖傲視同儕的關鍵,特別是提供特色的兒童閱讀資源。
台北市圖擁有40家分館、12個民眾閱覽室,平均每5萬名市民有一座圖書館或閱覽室,這符合1972年「國際圖書館聯盟(IFLA)」定出來的「公共圖書館標準」,都會區大型分館應該服務5萬到7萬人的水準。
曾以博士論文專攻兒童圖書館領域的館長曾淑賢強調,我們不但要擴展兒童的閱讀經驗,訓練兒童各種閱讀的反應,還要鼓勵兒童將閱讀程度不斷加深,而且持續保持。
「閱讀是一項基礎工程,有了基礎工程,其他學習才能開始,」台北市教學資源輔導團圖書館組負責人、新湖國小校長曾雪娥也這麼認為。
師大社會教育系圖書館組畢業的曾雪娥為此,十多年來結合台北市一群小學校長、老師,包括舊庄國小校長蔡玲、平等國小翁繩玉等,共同充實台北市小孩的閱讀資源。他們做出一套台灣首見、為兒童設計的「主題資源摘要索引」;預計要做滿3千本書的摘要上網,每一本書都有2百字的主題摘要。
曾雪娥和輔導團的夥伴,以虛擬圖書館的作法,結合市立圖書館的實體建物和館藏,鼓勵小孩勤上圖書館。台北市小孩上網讀到這3千本書的摘要,就可以直接去市立圖書館借書,等於是節省小朋友檢索和找書的時間。
「小學生也可以做研究。」舊庄國小校長蔡玲甚至和曾雪娥合寫出一本指導手冊。
為了配合台北市高水準的教育社群,台北市圖的推廣和企劃人員也必須動腦,不斷想出創意。
**融合美學、文學、生態
今年暑假才執行完畢,長達2個月的「拈花惹草樂一夏」暑期閱讀活動,就是實例。
攝氏35度的高溫豔陽下,來到南海學園的荷花池,赫然發現,古老的博物館宮廷建築牆上,貼滿了2千年前詩經記載的植物介紹,圖文並茂。
小朋友以植物為主題,在南海學園旁的植物園,就可以親自體會到美,還可以印證書本上記載有關植物的知識,而且是跨文學、美學和生態學的綜合性教育。
事實上,市圖資源有限,但是可以起帶頭示範作用。好比這次的「拈花惹草樂一夏」就是以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教育部、市圖、誠品書店、七星農田水利會、文化大學園藝系等單位,大家貢獻專業服務學童,將生態知識的推廣與閱讀活動結合。
市圖的努力,正好切中時弊。根據3年前一份「台灣圖書出版市場研究報告」指出,每天看書的民眾不到半數,而且每半年才購買一次書籍的民眾也高達3成以上,雖然平均每人每年購書11本,但教科書占其中相當大的比例。
*只有芬蘭的八分之一
從事圖書館工作20餘年,曾淑賢憂慮台灣整體閱讀風氣的不振。「全球閱讀數量之冠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每人每年借書16冊,而台北市民每人每年借2冊,」曾淑賢清晰背出數字。
所以,許多專家,包括終身致力於兒童閱讀的台大圖書館系名譽教授鄭雪玫、新湖國小校長曾雪娥等人都強調,閱讀習慣的養成越早越好,是給孩子最大的資產。
而台北市圖也身體力行,曾經特別針對影響兒童最深遠的婦女,推出職業婦女讀書會,希望藉著母親的角色,對兒童的閱讀習慣,從小扎根。
「我11年前在當市圖民生分館主任時,就首度推動讀書會,」曾淑賢自豪地說。
讓孩子從閱讀中了解世界,台北市圖也以國際合作實際走向世界,放眼全球。2年前,台北市圖和北美洲第二大華人城市加拿大溫哥華(有8萬華人)正式簽署協定。兩年來,兩座圖書館已經定期交換了50本出版品,定期交換圖書館經營資訊,並且結為姊妹市,對有很多台北去的移民的溫哥華而言,台北市圖是一個讓他們能更深入服務華裔讀者的好顧問。
「無論軟、硬體,台北市立圖書館比起很多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毫不遜色,」美國紐約市皇后區公立圖書館館長于錢寧娜肯定地說。
◎新港圖書巡迴車
拉近城鄉知識落差
文■游常山
才上午9點,北回歸線上的嘉義縣已豔陽高照。從小學退休的吳麗容、林柏蒼夫婦,把林懷民家族捐贈的福斯T4「維泰號」圖書巡迴車,開到新港鄉的月眉國小。
第一節下課,年已花甲的吳麗容拿起麥克風,以她習慣性慢條斯理的語調宣布,「各位小朋友,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圖書巡迴車已經來了,請大家在第一節課下課拿書來還,第二節課下課來借書。」
教務主任退休、瘦高的林柏蒼則充當司機兼搬運工,把一車車裝滿厚重繪本、童書的圖書車推到定點。很快地,一群月眉國小的孩子們泛著笑語,提著書箱前來還書。
**圖書巡迴車拉進城鄉差距
圖書巡迴車是拉進城鄉知識差距的利器。
5年前的3月1日,新港文教基金會發現基金會圖書館的讀者群,幾乎都來自新港媽祖廟鬧區附近的4個村、兩所國小和唯一的1所國中,其餘4所國小和19個村,罕有借閱者。
仔細分析,是鄉民務農為生,有很多祖父母帶孫子的隔代教養家庭。不少祖父母是文盲,認為課內書讀讀就好,不重視課外書;而新港雖不算廣闊,但66平方公里的幅員,對農村沒有公車的小孩而言,是不可思議的廣大。
維泰號走的路線,軸分兩條。每逢週六、週日到中洋村等相對比較偏遠的村莊,由基金會的圖書組義工排班,每一班兩人。每隔週週二到週五則到月眉、古民、安和、復興4所非媽祖廟附近的小學,由吳老師伉儷負責。
「鄉下的圖書資源本來就比較少,買了好書若是呆置,那更是冤枉!」新港鄉資深作家、基金會義工黃聲遠主張,「下鄉去服務,能讓更多鄉親朋友享受與書同樂,體認看書真的是生活中極為快樂的事。」
**義工說故事 孩子期待讀書車
圖書巡迴車制度實施後,效果顯著,才實施兩個月,每個月借閱人次就增加近2倍,從每月460人增加到1,279人,新港人借閱的圖書數目則增加1倍,遠超出當初的規劃。
圖書巡迴車不僅有書,還有善於說故事的義工,使稚齡兒童也能親近書香。新港國小教務主任戴秋寶,儘管是3個孩子的母親,還是自願在每個週末,到村裡社區活動中心擔任「故事媽媽」。
有一次,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新港街頭數以10萬計的媽祖進香團員,把維泰號堵在街頭,使維泰號無法準時趕到預先排定的社區。小朋友那時還打電話到基金會抱怨,說大人說話怎麼可以不算數。
**辛勤志工揚起學童讀書風
相較於南台灣的匱乏,在知識社群密度較高的北台灣,基隆市和台北縣新店市立圖書館,都有巡迴車的服務。
而在南台灣,新港鄉是唯一重視偏遠村落,擁有圖書巡迴車的鄉鎮。
維泰號上路後,逐漸改變鄉人對讀閒書的看法。以台塑集團設廠的新港鄉中洋村為例,前任村長江清正、村幹事謝榮山,都把「哪一天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圖書車要來村裡的廟口」當成大事。有一次,江村長還和當地北極玄天宮兩位董事在現場陪伴,供應茶水,以示對文化傳播的重視。
吳麗容老師視力不好,連在媽祖廟前騎單車,遇到極為熟稔的陳錦煌醫師都會看不到。
然而,架著厚重眼鏡的吳麗容,卻以國際標標準圖書書號(ISBN)將藏書逐一編碼,五年來編了數千本。
她曾在維泰號的隨車義工手記,寫下非常感人的一段話,「今日風和日麗,校園裡翠樹綠茵,小鳥亂啼,清風拂柔,真適於看書。下課鈴響,小朋友競奔前來借還書,或蹲或坐,神態專注,看來可喜,……」
難怪曾榮獲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年度散文獎的本鄉作家黃聲遠會說,「維泰號圖書車為鄉內的學童提供很特別的讀書環境,並開啟讀書風氣。雖說是為了新生代的教育投資、扎根、播種,其實對習氣重的老骨頭(大人)而言,也充滿了再教育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