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 ★ ★ ★ ★ ★ 2002.11.22 ★ 您正與5061 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 ■主題文章:台灣工會經濟力與政治力的展現基礎(白正憲) ------------------------------------------------------------ 【新書預告】 「銀行員的異想世界」即將出爐! 勞工陣線叢書繼「打拼為尊嚴 ---大同工會奮鬥史」之後,在經過將近 兩年的籌畫、訪談、收集資料、撰寫之後,及將於年底十二月出版印行 ,台灣工會運動史系列之二 ---「銀行員的異想世界 -- 台北國際商業 銀行產業工會的傳奇故事」。這本書總共有十二萬字,每個字的背後都 是北商銀員工的心血與努力。 勞工陣線希望藉由這種苦行僧式的資料收集,為台灣的在地的工運發展 經驗留下記錄。並讓這些勇敢面對雇主,團結一致、共同奮鬥的基層故 事,能夠讓其他個別勞工在面對無力扭轉的龐大資方權力結構之際,有 所相互取暖的示範作用。 本書定價320元,為優惠關心勞動議題的朋友,即日起至12月31日預購 價為270元。郵政劃撥帳號:10139422 戶名:勞動者雜誌社 【序曲】 不到十年光景,銀行員的地位從天上墜落凡間,以前是人人稱羨的金飯 碗,如今淪落在街頭發面紙;合併、金控潮流又當道,「我的工作還能 再做幾年?」找不到答案的焦慮,埋藏在惶惑的眼神中。 十四年前,一群銀行員以集體的力量創建了一個「異想世界」,他們即 使在日益艱困的金融環境中,仍能保有起碼的職業尊嚴,不用含垢忍辱 工作,不會因為獨裁式的管理而充滿無力感。 事實上,他們以團結著稱,充滿了力量。他們展現的動員實力曾經讓行 政院三易其政策,讓政務官高掛烏紗帽下台求去,讓兩屆台北市長不敢 輕忽其訴求。 本書描述全國第一家銀行業產業工會崛起、茁壯的歷史;工會成員逃離 卑微、挫折的個人世界,以行動體驗追求理想的暢快,其中包含最深刻 的人性試煉,也有最高貴的犧牲奉獻。台北國際商銀產業工會的傳奇故 事,不僅是了解十年金融滄桑的另類史觀,也象徵著白領階級自主意識 覺醒的先聲,道出一般上班族的無奈與悲哀,以及在困境中的希望與救 贖。 他們的實踐不僅重新定義了「工會」的意涵,也緊密扣合著金融產業的 發展,提出了許多值得細細推敲的管理課題:員工參與對於公司治理及 組織再造的重要性。尤其在今日全球化、彈性化的工作趨勢之下,如何 重建勞資關係,北商銀工會走出了令人期待的方向。 【目錄】 序 推薦序 作者說明 第一章 歡喜工會行 第二章 春雷驚蟄 第三章 回首來時路 第四章 初試啼聲 第五章 女人撐起半邊天 第六章 躍上大舞台 第七章 董事長移送法辦 第八章 素蘭的眼淚 第九章 一位襄理之死 第十章 搾乾所有檸檬 第十一章 員工給老闆上的一堂課 第十二章 天蠶三變 附錄 ------------------------【主題文章】-------------------------- 標題\台灣工會經濟力與政治力的展現基礎 作者\大同公司產業工會理事長 白正憲 ------------------------------------------------------------- 我參加工運已有一段時間,今天有個問題跟大家的問題很類似,就是工 會的強大到底是勞工的因素還是社會的因素?今天我們認為台灣工會發 展不是很理想,到底是勞工的因素還是國家的政策法令沒有給他這個機 會?我在這個實際運作的整個過程中發現,應該是勞工的因素。 為什麼這樣肯定呢?其實我們現在談其他國家工會發展的模式,最多兩 種:一個是歐洲國家的「產業民主」模式,一個是美國、日本「團體協 商」的模式。這兩種制度台灣都有其影子,像勞資會議,就是學歐洲國 家的產業民主,但是我們學不像。 依我的觀察,因為他們建構保護勞工的基本生存或工會的基本生存的制 度以後,工會才有辦法生存,但台灣沒有這種基礎。所以今天談論台灣 的工會發展不理想,台灣的勞工不團結等等之際,其實,台灣根本不具 備工會發展的基礎,起碼到目前為止是這樣情形。 不過法律已經在改了,勞動三法已經在改了,我想,我們要改向什麼方 向才是正確?美國日本的團體協商?還是歐洲的產業民主?我認為,在 企業內的勞資關係應該朝向歐洲的產業民主制度,因為在企業內的勞資 之間,勞方是越來越沒有協商的本錢,因為資方產業外移,資方勞動條 件的彈性化,幾乎沒有什麼協商的本錢,你能保住現有的工作權已經非 常了不起了。 而企業內勞資關係跟產業別的勞資關係是不太一樣的,那像美國這種企 業內某種公司還在用團體協商在處理彼此之間的勞動條件,也跟我們一 樣,都面臨非常強大的挑戰,所以我是非常傾向於前面第一二場所談的 ,台灣遲早都要走向那樣的制度。現在勞動三法就算修改了,還是比較 偏向美國日本的勞資情形,之後會有一些限制,讓工會有一些生存的空 間。我們是傾向這樣的修法,在我們整個爭取的過程,我們是雙軌的, 我們從來不會說這個不好,那個歐洲模式比較好,我們可以說是兩個都 要,因為美國日本的企業經營跟我們比較接近,所以如果要那種不當勞 動行為禁止的制度,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談到產業民主,大家說你要做勞工董事,其實勞工董事也不是產業民主 最關鍵的地方,因為它要500人以上的企業,那5個人以上的企業就像我 們勞資會議員工代表,那個才是關鍵。那個是保障5個人以上的企業, 不是勞工董事保障500人以上的企業,而且是在經營層級,所以說我們 追求的產業民主制度應該就是保障5個人以上的,又有勞資會議,法律 上規定很多事情要共同決定,就是這樣的情形。我想,未來如果勞工法 律在這次經發會還有什麼法沒有被建立的,就是要怎樣讓勞資會議更健 全,更有法律的保障,某些事是要勞資共同決定的,不是要勞資共同協 商的。 如果說台灣的工會在這樣的制度保護之下,才可能有一些基礎發展的話 ,那我們是期待這樣。台灣現在的工會,剛剛潘老師有提到300多萬個 工會中有200多萬是職業工會,這個職業工會會員一般就是參加勞保, 為了老年給付才留在職業工會,在這些職業工會裡,還是有少部分職業 工會是具有功能的。那大部分的職業工會是沒有功能的;而產業工會這 邊,應該可以分成公營跟民營,公營的發展其實還不錯,公營工會如果 今天不是有民營化問題,它們的勞動條件是優於民營企業,但就工會來 講,因為公營受到一些法令,避免不當勞動行為的保障,所以看到民營 事業很多勞工很多被解僱調職,公營事業就是沒有一個現職工會幹部被 解僱,民營的現職工會幹部被解僱就有數百位之多。 如果我們這樣來推論,因為有避免不當勞動行為的保障,公營事業就可 以發展到某一個程度,民營的就沒有什麼保障;那民營工會有兩種:一 種是跟資方關係不錯,在資方同意下成立;一種經過抗爭的,資方就想 說付出一點代價,讓你活動,你也不要找我麻煩,我也不要找你們麻煩 ,大家相安無事。剛剛老師問我說,現在你工會幹部請假有沒有什麼問 題,現在是沒什麼問題,他沒給我假,他就會有問題。所以說,法律的 保障只是形式化,我們在經過抗爭以後變成一種基本的互重,你不要干 擾資方太多,資方基本上也不會對你怎樣,目前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在我們的一些法律基礎已經建立以後,讓工會有發展空間,未來我不擔 心工會組織率的問題,多少勞工變成工會會員,不管再怎麼少,工會都 是國家最強大的人民團體,台灣有勞資關係的勞工有600萬的話,10﹪ 是60萬,5﹪也有30萬,你說哪個團體能有那麼多會員,而且會員每天 生活在一起十幾個小時,每天生活的時間比跟家人的時間還長,跟同事 談話時間都比跟家人談話多,這種組織的力量,且利害關係又是一致的 ,你找不到這種團體。 所以我不擔心組織率,遲早這種團體都是影響國家政策最強的團體,如 果說,我們在有基本的保障以後,未來可能的發展,像現在的組織型態 會有很大的改變,剛剛潘老師講的沒有錯,我們現在有一些區域別的產 業工會,有一些其他國家發展比較強大的像產業別的金屬業工會,就這 兩種來看,台灣這種區域別的是一個不得已,因為工會組織太少了,台 北市一百多個,如果我們再分產業的話,每個產業大概3個5個,不成氣 候,不得已去組這個區域別的總工會。 長遠來看,它勢必變成一個聯誼性組織,工會幹部大家聚起來變成一個 聯誼會(包括幹部聯誼會),那產業別呢?銀行員的發展就是一個最好的 例子。銀行員的工會發展是最順利的,而且跟產業別有直接利害關係, 未來的發展是最好的,而我們也期待這樣的產業別工會的發展,在未來 大概是這樣的順序。 我們比較務實,不排斥任何一種方式,雖然區域別將來是聯誼會,但在 現階段是有需要,所以我們還是鼓勵各地區都組織區域別的總工會;那 產業別的現實因素就是工會數太少,沒辦法有什麼期待,只能慢慢談! 看看哪一天是不是工會數多一點。那這樣的一個發展對工會是不是就完 整了,我倒也不覺得,因為客觀環境也須要配合,所謂客觀環境就是, 在政治制度的改良,政黨的支持,這都很重要。 那政治制度的改良就是有沒有兩票式的選舉制度,讓勞工的選票能夠集 中資源。如果說一個工會能夠很明顯的說,我的第二票能夠很明顯的表 現出,這個第二票就是多少勞工的力量,那在政治上發言的實力會比較 大,在政黨上也是一樣。 現在台灣三個都是全民政黨,不得罪任何一方,都主張社會公益,不是 社會正義,也就是全民利益、全民政府。你說這樣全民政府的主張,把 任何一方都有照顧到,就是中間路線,可是這對工會或勞工關係是不足 的,所以客觀的政治環境對勞工也不足,那勞工的基礎環境也還沒有做 好,這就是台灣勞工現在的處境,非常痛苦。 有基礎了,那政治環境又沒有改變,還是要痛苦掙扎,所以還是有一段 路要走,所以有人說,工會、勞資關係一定要有一段時間的改變,我在 猜大概是這樣的因素。工會的組織都要幾年的時間,3、5年,10幾年, 其實都算短的,那政治制度的改變,階級政黨的成立或成長,也是需要 時間的,沒有互相搭配的話,台灣的工會是非常痛苦的在生存,想參與 勞工事務的比想參與企業事務的人數少很多,所以人少會費少。如果說 有越來越多人來參與,那發展會越順利,時間會拉短一點;如果參加的 人也很少,靠勞工在掙扎,那時間會拉長。也就變成跟其他比較先進國 家的一些情況是差不多,時間拉長,面臨全球化、產業外移、勞動條件 彈性化這樣一個困境,勞工是很可憐的。我希望有更多人參與,才有更 多的力量。 (本文摘錄整理自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於2002年4月27日舉辦 之「斷裂與起始---邁向薪世紀的工會發展與策略」座談會當中,與會 者之發言,全文刊載於124期勞動者雙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