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章──學習PDA
野百合花開──談3月學運
口述∕范雲(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整理∕翁婉玲
前言
學生運動這個話題已經很久沒在媒體中出現了。現在提到學生運動,大家都會想到所謂的「學運世代」。事實上,學運在所有台灣的社會運動裡,是一支很重要的運動;以學生身分形成的運動,是怎麼產生的?會對社會提出什麼樣的對話?到底有沒有它的正當性呢?很多人覺得學生只要專心用功讀書就好,真的是這樣嗎?
在台灣,最著名的是民國79年的「3月學運」,也有人稱之為「野百合學運」。教育電台「教改e點靈」節目,特別邀請到現職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當年是3月學運決策小組成員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范雲,和我們談談,學生運動形成的過程,以及她所看到的影響。
70年代的學生運動
要談3月學運,就必須從1980年初期校園內部學生的民主運動說起。那時各校開始慢慢有一些小團體,對校園和社會的改革有一些期待,希望能動員更多學生一起關懷社會、和自己身處的環境。
學生關懷的議題主要有3個方向:第一是「校園內民主化」。民國38年政府從大陸迫遷來台,因為曾受到大陸學潮的影響,對學生運動很畏懼,不希望學生在校內有太多政治的參與,所以不斷壓抑學生事務的層級,不讓學生自己選出學生會會長或主席;因此,「學生會會長普選」就成為一個重要訴求。
另一個訴求是「言論自由」。當時台灣還沒解嚴,有很嚴格的審稿制度,所有學生編的刊物都要經過校方檢查才能出刊,所以常常刊物上某些觸及當局禁忌話題的文章都會被要求刪改。(通常是跟整個台灣社會大環境有關的政治話題。)
除了這些議題以外,還有環保、勞工、性別各方面社會改革的問題。例如1986年很有名的鹿港反杜邦事件,有一群台大、東海和其他學校的學生,到當地做一些田野參與,用集體的方式對社會發聲,反對杜邦設在鹿港。
政治歷史促成3月學運
3月學運可說是整個80年代學生運動的大匯集,不管是哪個團體,大家都認為政治是當時最核心的問題所在。當時的政治背景是: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繼任;1990年,老國大要選舉李登輝成為中華民國正式總統。大家覺得忍無可忍,國大長期沒有改選,我們不能再忍受由老國大替我們選總統。所以以「國會全面改選」為主要訴求,動員了整個校園的群眾,學運精銳盡出;連平常不是那麼關心投入的同學,都參與了這次學運。
這一部份要歸功於因緣際會和歷史潮流。因為過去有一些議題,例如二二八或校園民主,媒體不一定那麼支持,缺少了資訊傳達的管道,就沒辦法擴大;但這次媒體工作者卻給了相當的報導,吸引到很多過去沒有機會參與學生運動、或是學生小團體的學生。他們其實也有一樣的熱情,只是過去比較少這樣的資訊,沒有機會參加。年輕朋友的熱情非常容易感染,當他們透過畫面看到跟他們一樣的年輕學子在中正紀念堂靜坐,那個感染力就會讓他也想去那裡,和同儕在一起。
學運在任何社會裡都是很特殊的,因為學生最沒有利益上的牽扯,最不保守,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擔心會失去的。大人可能會擔心丟掉工作,擔心利益不見,擔心好不容易累積的一點資產會因為動亂而失去;可是學生不會。大人總是給小孩子最理想的教育,說我們要做好人,要貢獻社會,希望整個世界是一個理想的、有愛心的環境,他們會用這樣理想主義的精神來看待很多事情。可是當他們越來越成長會發現:這個社會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大人也有醜陋的一面,這時他們就會在大學時嘗試去追求他要的東西。這種青春的感染力是相當大的,這也是為什麼3月學運能夠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從一群小團體的幹部層級,到4、5千名廣大學生的參與。
那時一般常見的政治街頭運動,經常是由少數幾個人決策領導,擔任發起者;3月學運卻真正做到把決策下放給每一個學生群眾,大家坐在廣場上,開會討論決定:還要不要繼續抗爭、怎麼樣才決定離開、在怎麼樣的狀況下才宣佈解散、要不要拉高訴求等等。每一個決策都討論得很充分,2、3個小時之內,每個學校做成決議後,再派一個校際的代表開校際會議。校際會議是整個廣場最高的權力決策機構,決定整個大方向,再由決策小組做細節的討論,把建議的決策解決方案交給校際會議做決定。
這對在場的大學生是一場很珍貴的民主洗禮,每個人懂不懂基本的議事規則、精神和討論的原則,變得很重要。我們從小學了那麼多什麼是民主,可是除了投票之外,實質上沒有參與過什麼民主討論;投票只是民主最低層次的要求,投票之外最重要的是,討論的過程必須要讓多數意見和少數意見有改變的可能性,要有說服的空間;如果多數永遠是多數的話,很難說是一個好的民主。
教育的目的在啟蒙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這樣的運動裡被沖昏頭,變成盲目的熱情,甚至被利用;其實如果從政治分析的角度來看,所謂「被利用」,經常都是借力使力;學生是外部興起的力量,並不是政治場域裡的主導者,真正在政治領域決策的,不管是政黨、總統或是立法委員,他們之間本來就存在著衝突和矛盾,學生的聲音偏向哪邊,一定會有一方政治人物因此得利;如果這個得利是運動者希望要走的方向的話,就沒有所謂被利用的問題。學生力量的介入,可以使政治人物的立場重新在光譜上排列出來;下一步由誰去推動,就不是學生運動的工作了。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理性思考、自我判斷的能力,以及如何和別人協調、達成共識,是不需要太擔心的,因為學運很少有真正過於激進的手段。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啟蒙,讓一個人找到自己要走的方向,想清楚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關心公共事務非常重要。為什麼我們會在台灣現在這個社會下生活,為什麼父母價值觀是這樣,為什麼老師希望我們怎麼做,可能都是整個台灣社會結構下的反應。所以公共事務絕對不只是別人的事情,一定也是自己的事。
年輕最大的資本就是有權利犯錯,趁著年輕小小的特權,多學習多看書,除了台灣之外也多關心我們的國際社會,直接或間接都會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也會回歸到學習最重要的目的──啟蒙每一個人,讓大家擁有為自己追求更好生活的能力。
編按:本文出自於教改e點靈節目,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每週一到週五晚間十點十分到十一點於教育廣播電台播出。
<Top>----------------------------------------------------------------------------------
教育新聞
國中課本來不及印 衝擊94年基測
國中教科書不及編印事件再度上演。據教師反映,九年一貫課程七大領域中,還有四大領域的教科書遲未出版,國中下學期課程計畫勢必被延宕,各校焦急不已,甚至認為會影響九十四年基本學力測驗,損及考生權益。
(中國時報12/03)
無尾熊艾克遜病情惡化不治
台北市立動物園無尾熊艾克遜死了!這是北市動物園第一隻死亡的成年無尾熊,卻不是第一隻在動物園因不適而死動物,在為它感到難過的同時,是不是能對動物園與動物的關係有更深一層思考?(聯合晚報12/03)(文章:以「負圈養」為榮的動物園)
< Top>---------------------------------------------------------------------------------
校長的寫作課—森林行吟
沒有誰比朱朱更抓得住森林小學的神韻。
孩子的一顰一笑,看在朱朱眼裡盡是生命的節奏,
朱朱是擅長說故事的人,
森小的教學實況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
孩子的心靈,像敞開的大門迎接宇宙。
繼《森林日記》、《森林紀事》後,
《森林行吟》紀錄森林小學的寫作課,
紀錄孩子內心 未曾被發現的—思想。
《森林行吟》定價35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2
劃撥帳號:17508340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部
森林小學系列:
森林日記(200元)、森林紀事(200元)、
森林小學綠皮書(20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2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詹智慧主持,以家長為對象的,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的,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