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為以色列問題爭吵不休的哈佛校園

═【立報】════════════════════════════

                                  

═══════════════════════《2002/12/10》═════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他山之石 為以色列問題爭吵不休的哈佛校園

 

    他山之石 學校留 西裔學生不留 上課好挫折 西裔學生從學校出走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服務

 

【教育小報報】

********************************************************************

  他山之石 為以色列問題爭吵不休的哈佛校園

 

反以色列 哈佛炮火四起

 

反以色列 哈佛口水彈炮四起

 

編譯■賴明芝、實習記者凌淑娟

 

在哈佛大學法學院,5位發起全國性運動、呼籲全美各大學放棄以色列的哈佛大學教授,日前得面對4百位左右情緒激動的抗議人士,並為其立場提出辯護。這些抗議群眾不只學生參與而已,很多參與示威活動的人都是站在支持以色列的立場。

 

支持或反對 壁壘分明

 

這場在哈佛大學舉行的論壇,讓許多在場聽眾的情緒相當激動,因為這5位教授除了要求以色列自占領區撤兵之外,並未給予參與論壇的反方人士發表意見的機會。

 

哈佛法學院發起這場論壇的學生社團「為巴勒斯坦尋求正義」,決定不邀請支持以色列的講演者,卻允許反對勢力提出批評,但反方的意見必須是在講演結束之後提出。這場論壇顯然讓擠在演講廳走道上的一些學生感到挫折和沮喪,幾個學生甚至在演講過程中,對台上主講人報以噓聲並倒喝采。某些在演講過程交談的學生抱怨,這5位教授無法明白,以色列已經在領土上展現嚴厲的反恐怖主義行動。

 

今年,有74名哈佛教授簽署了一份請願書,呼籲哈佛大學撤回所有對設在以色列的公司所投注的資金。另外,還有56名麻州理工學院的教職員也在這份請願書上簽名。與此同時,數百名在這兩所學校任教的教授,也簽署一份表示支持以色列的請願書。

 

但反以色列的運動顯然聲勢較強:在過去幾個禮拜,新的反以色列運動已經在亞美利堅大學、賓州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等校開鑼。美國大約有50個校園發生反以色列的群眾運動。

 

反以論點 來自象牙塔

 

10月底在哈佛大學法學院舉行的這場論壇,第一位主講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南西‧坎威雪教授(Nancy Kanwisher),她認為,以色列人占領巴勒斯坦一事,已經摧毀了巴人的生命、家庭與生活,而且,這會促使巴勒斯坦自殺炸彈客採取行動。當坎威雪教授停下來的時候,一名聽眾大叫:「恐怖份子!」

 

坎威雪教授的聲音有些顫抖,她繼續告訴台下聽眾,反以色列的請願書並非要抨擊以色列,這份請願書只是想要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以色列占領巴國領土,將會損害該國在中東事務上的道德威信。

 

當坎威雪教授結束講演時,另一位聽眾大喊:「難道猶太人就該為他們在二次大戰所遭受的大屠殺負責嗎?」

 

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中山(Nakayama)表示,布希政府支持以色列總理夏隆,卻拒絕和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直接接觸的作法,背棄了美國人追求的價值:「公平」。

 

另外一位哈佛心理系教授伊莉莎白‧史貝克(Elizabeth Spelke)說,保護猶太人公民權的最好方式就是,保護每個人的公民權。

 

在講演者談論美國支持以色列的重要性,並且譴責針對以色列人而來的暴力攻擊之後,在場有幾位人士熱情地發言。

 

一些聽眾群認為,這些反以色列的教授是躲在象牙塔裡的學者,他們用譴責以色列的方式簡化了中東衝突。一位聽眾說,在論壇當中,反以色列的意見,就好像在面對真實的中東問題時,來自象牙塔裡一廂情願的想法。

 

蘇珊‧蓋爾索維茲是哈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她幫忙組織來自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和其他學校的學生,共同發起支持以色列的遊行活動。蓋爾索維茲批評這場在哈佛大學舉行的論壇,就像是不完全的辯論,這5位教授控制了討論過程,並偏頗地站在反以色列的立場。

 

蓋爾索維茲說:「這根本是一言堂,哪來的意見交流呢?」

 

(取材自波士頓環球報)

 

 

(回目錄)

 

他山之石 學校留 西裔學生不留 上課好挫折 西裔學生從學校出走

 

北卡羅萊納州西班牙裔專業人士協會的查勒帝表示:

 

西裔學生輟學率增加主因,

 

與工作無關,也與家庭無關,

 

而是與學校有關。

 

如果學生在校表現良好,

 

如果他們自覺是學校的一份子,

 

就不會輟學了。

 

編譯■盧永山、實習記者石靜怡

 

在全美輟學的高中生中,西班牙裔的比率逐年升高,對試圖尋求以更好的方式,教育為數不斷增加的西裔移民學生的許多小鎮和偏遠學區而言,這股趨勢形成特別艱巨的挑戰。

 

輟學生族群的改變,迫使許多校長在緊縮的預算中,騰出更多的經費聘用雙語師資,並且設計一些教學計畫,教導這群剛到美國、英語基礎不佳的學生,這將有助於許多學區留住西裔學生。

 

2000年,約有156萬美國青年(編按:本文「青年」特指年齡16至19歲的人口)高中未畢業或未就讀高中,其中,近34%(52萬8千多人)是西班牙裔學生;而在1990年,159萬高中未畢業或未就讀高中的美國青年,僅近22%(34萬6千人)是西班牙裔。

 

西班牙裔學生輟學比率大幅增加,部分是由於在1990年代,西班牙裔人口整體成長至3,530萬人,僅次於黑人,而成為美國第二大的少數族裔。2000年,不管教育背景為何,美國青年人口中,西班牙裔就占了16%,1990年為11%。

 

儘管西班牙裔輟學和未讀高中的人數增加了近53%,但整個西班牙裔青年人口卻僅增加了45%。

 

北卡羅萊納州「登峰學習公司(Apex)」西班牙裔教育顧問查勒帝(Marco Zarate)指出,西班牙裔輟學生增加,也是因為一些小學區缺乏經費、教員和計畫,來幫助新移民學生適應美國學校,並克服語言的障礙。

 

目前也擔任非營利團體「北卡羅萊納州西班牙裔專業人士協會」的查勒帝表示:「西班牙裔學生輟學率增加的首要原因,與工作無關,也與家庭無關,而是與學校有關。如果學生在校表現良好,如果他們自覺是學校的一份子,他們就不會輟學。」在查勒帝的故鄉北卡羅萊納州,2000年西班牙裔學生輟學率超過25%,1990年僅2%。

 

就全美而言,過去10年來,輟學率微幅下滑:2000年,156萬名輟學人口,僅占青年人口群的10%;1990年,159萬名學生輟學,占11%以上。

 

2000年,在所有西班牙裔青年人口中,約21%高中未畢業或未就讀高中,較1990年的近21.6%微幅下滑,同年齡的黑人,則從1990年的14%下滑至2000年的12%,白人則從9%下滑到7%。

 

然而,僅就輟學人口來看,10年之間,西班牙裔在所有輟學人口所占比率呈現上升趨勢,而黑人則從18%降至17%,白人學生則從原本占58%,大幅下滑至44%。

 

「美洲西班牙全國協會(NCLR)」教育政策分析家岡薩雷斯(Raul Gonzalez)指出,有必要建立新的方法,來正視西班牙裔學生輟學率升高的問題,例如,讓青年可以用4年時間取得高中文憑,而無須受罰;或者開辦半工半讀計畫。岡薩雷斯說:「要教育這些小孩,不用花太多的錢。」

 

位於美墨邊境的德州哈林根學區,一直有龐大的拉丁裔人口。為了克服輟學問題,該學區開辦了一所單獨的學校(separate school),以幫助落後於同年級的拉丁裔學生。

 

(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回目錄)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服務

 

那一年的北京,

 

像極了多種國度的綜合體,

 

熱鬧與冷酷,

 

積極與消沉,

 

禮貌與粗魯……

 

文■魏宏晉

 

第一次到北京是93年,那時候的北京正處於開放之初的早春景況,空氣裡有一種舒暢的微甜,但是又不失春寒未盡的抖峭。

 

那一年的北京,像極了多種國度的綜合體,熱鬧與冷酷,積極與消沉,禮貌與粗魯……,這些兩極的意象,如魔幻般地並呈在這古老,卻正邁向文明中的城市和其兒女身上。

 

「請勿打罵顧客」

 

那時候,走進商場裡,該有的是都有,想買卻得有點勇氣。通常服務員不太理你,你別想挑三撿四,稍有詢問,容貌俏麗的女服務員會用她最「魔鬼」的那張臉,以高八度的北京腔回你:「要買不買!」我多半也只能沉默以對,靜靜掏錢、拿貨、走人。但是那麼低調的顧客,也不一定能躲過那國??有的高八度北京買賣腔。

 

記得有一年,我在新華書店裡買了幾本書,一聲不吭地付帳。由於得找錢,我明顯感到服務員的不耐,她拿了幾個零錢,啪地就摔到我眼前的櫃檯上,然後立即轉身,讓我只好把準備好了的那句:「謝謝!」硬生生吞了回去。看來,當年到中國前,有人跟我說曾在商場裡見到「請勿打罵顧客」標語的事,應該是不假的。

 

從地獄到天堂

 

10年前,在國有商場裡買東西,簡直是跟進地獄沒兩樣。但是走出「國有地獄」,卻往往能立刻趕上天堂,受到個體戶天使的殷勤服侍與照料。商場外新興的個體戶雲集,每個老闆都親切又有活力,拼命地討好著每一個顧客,雖然知道他們的目的是要你掏出鈔票。但是剛從地獄裡歸來,尤其是來自於資本主義社會,擁有無端自尊的人們,往往會被他們的熱情所感動,再被打動,然後就可能掏出那一大筆社會主義冷靜份子不可能花的代價,買下那份「感動」與「舒暢」。

 

我在天安門廣場就碰到過一位賣「古董」的小販,他也許是敏銳,也許是瞎碰,見我走過,在我身後就一連串台語問候,「老闆台北來的嗎?」、「我一見你就是台北來的!」、「我有朋友住中山北路耶!你住中山北路是不是?」我為了擺脫他的糾纏,隨口推忙,無法奉陪,勉強給了他所住賓館的名稱,但沒告訴他房號與電話。想不到,晚上我回到賓館不到半個小時,這位說台語的北京人打電話進來了,一直跟我聊,說他有一件西藏唐卡要賣6千人民幣,見我有緣,兩千就賣。我心中有數,當然不買,可是實在被他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於是決定跟他買了,兩百塊成交!

 

被騙了嗎?我並不覺得如此,因為我覺得那東西儘管一定是假的,但以我的標準,他的質料、作工是值兩百的,加上服務與熱誠,我是買到了便宜貨。也許兩百元人民幣是當年的一個大數目(大學教授1個月工資),但是來自異國的我負擔得起,而且他的服務與精神實在令我感佩。這不就是資本主義賺錢的招數嗎?一瓶成本幾毛錢的香水,法國公司就可以用服務、包裝等手法行銷成幾千元,為什麼中國小販賣彷製唐卡就不行?買香水的人不覺得被騙了,買唐卡的我當然也沒被騙。資本主義賣的是附加價值,可不是商品勞動價值,這點覺醒,中國在10年前已經萌發了,而今終於造就出資本主義富強的基礎。

 

江山改 本性移

 

今天,在北京街頭的商店裡,已經很少碰到愛理不理,甚至可能「打罵顧客」的店員了。當年我在天安門廣場碰到的「單幫客」,如今似乎已經複製到各個商業角落。西單、王府井的叫賣吆喝,就像台北通化街一樣的響亮動人,顧客的需求盡量被照顧到,不滿意退貨、退錢的服務,不再被視為不可能的天方夜譚,這就是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老闆賺錢,顧客滿意。

 

10年來,我進出中國無數次,親眼目睹它的改變。大多數外人對於北京、上海如魔術般的硬體建設成果最是感到驚訝,並且認為那是最大的成就,當然大多數中國人也這麼認為的,因為那是最容易看見的部分。但我卻有另外的想法,10年來,中國最令我感動的部分就是服務品質的上升,也相對展現了人的品質的改善。

 

硬體建設有錢就可以做,但是人的思維和工作態度要改變,不只是制度要改,行為也要配合調整,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中國人這10年來做到了「改江山」,也部分地「移本性」,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

 

在北京,人跟人的關係與氣氛不再如10年前般的緊張,供給增加,需求被滿足,人們也可以比較知書達禮了。

 

10年前,有回在北京搭公車,運氣很好,有個座位,車行過幾站,上來人多了,站著的人不少。接下來有一站,上來一個老太太,我立刻起身準備讓位,想不到一旁一位中年男士一個箭步搶了我空出來的位置,我告訴他這位是要給老太太的,他才訕訕離座。而接著我請老太太坐,卻可以明顯感受到老太太的驚訝,顯然那時候擁擠的北京公車上,是很少有人讓座的。

 

沒有人讓座的情況,經過10年,在北京公車加入另外兩家民營競爭者,供給增加,需求被滿足後,有了改變。現在北京公車不再像以前那麼擠了,坐起來更舒服一些。而且在車上讓座,成了一種常態,最少我就經常看見,這顯示資本主義注重利潤的平衡供需法則,其實在相當程度上,是已經扭轉了社會主義大鍋飯所產生人性扭曲的弊端了。

 

中國在改變當中,沒有一種未來學的方法可以完全預測它的未來,但是它卻是可以被期待的。只要人的品質再改善與提升,掌握國家命運的政治人能夠以10年來改革經濟的精神和理想做政治改革,一切都會朝正向而行,一切都將更美好,長達10年的早春漫步也將走過,正式進入百花齊放的新中國之春。

 

(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