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教育電子報】2000.6.16 ══════════════════════════════ 週五主題:教改行動潮 週五主題:教改行動潮 【校園現場】→ 我把彩色變黑白--森小美術課一隅 【黎明日記】→ 第61日--路人甲乙丙 ────────────────────────────── 【校園現場】我把彩色變黑白--森小美術課一隅 我們眼中的世界是彩色的, 我們的眼睛也自然地為色彩豐富的事物所吸引。 然而,我卻一直想和孩子們談談:黑白世界裡的特殊質感之美, 我希望帶領他們用另一角度,另一雙眼來觀察、品味「黑白」作品裡, 層次單純卻懾人的美…… ------------------------→文.盧淑貞 從進森小以來,一直很想跟孩子上素描課。但是,始終有一個無法突 破的點,是如何去說服並讓孩子將眼前所見到的彩色世界,用一支烏 黑的鉛筆或炭筆轉換成黑白世界並畫出來。 這樣的想法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直到有一天森小山上的氣候仍長 達一兩個月處在濕冷冬雨的季節當中,原本企盼一日好天氣帶著孩子 去戶外寫生的計劃,最後被迫放棄;於是我又燃起了上素描課的念頭 ,非常強烈。趕緊找了廷芳(廷芳是和我合搭高年級美術課的老師) 一同討論我的想法,並且針對教授課程中的困難點反覆仔細推敲、設 計教案……。 山上的天氣如往常般的飄雨,而且地面泥濘不堪;在冬雨的季節裡要 孩子們鑽出熱烘烘的被窩並且準時來上第一堂課,本來就是件令人掙 扎的事。而這天又是異常的冷冽,因為碰上了寒流。於是,我親自到 寢室去,又叫又拉又催的將孩子從他們的床上一一地「鏟」起來,把 他們從被窩中一一「挖」出來。終於開始了我們的第一堂美術課—— 畫素描。 但當我看到坐在椅子上的孩子,有的是蜷曲著身子、雙手瑟縮在厚重 外套的口袋裡;或有的雙眼還迷濛不清;甚至有個孩子張口打起了哈 欠,且蓬鬆的頭髮隨著仰頭而上下擺動著時,突然令我靈機一動,何 不先給他們「熱機」,做做手指體操!於是,在孩子一大清早還迷迷 糊糊的狀況下讓他們舉起手來動動手指頭,讓頭腦清醒清醒。 趁他們做手指體操之際,告訴孩子今天要用一種特別的筆畫圖,但是 它不像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鉛筆,而是一支很粗很粗的筆心(用手指比 出來),說著便從袋子裡將這支「大筆」拿出,並讓孩子猜猜「大筆 」的名字。 大多數的孩子果然如我所預期的都知道大筆的真正名字叫做「炭筆」 。接下來問孩子:「知道這支烏漆抹黑的炭筆有多黑嗎?」於是在白 板上的白色畫紙中畫了幾筆,並問孩子:「那可以變淡嗎?」有孩子 會說:「可以啊!畫輕一點。」於是照著孩子的說法去做。我又問: 「可以再黑一點、深一點嗎?」 此時可以聽到孩子們非常肯定並大聲回答說:「再畫重一點。」、「 再疊上去。」……於是,依照著孩子的建議,再畫重些。此時畫面已 出現由淺至深的黑色,並順勢在這糰黑黑的周圍用炭筆勾勒幾筆,起 初孩子看不出我在畫什麼,待一畫完,孩子頓時眼睛一亮並不約而同 地說出:「是草莓耶!」 顯然孩子的目光與注意力已經被這個草莓吸引了。於是把握機會繼續 追問:「這個草莓看起來是立體還是平面的?」孩子們都很肯定的說 :「是立體。」緊接著又問:「為什麼看起來是立體的?」昱萱立刻 回答說:「因為黑!」於是我照著孩子的說法在畫紙上示範了另一個 「黑白草莓」,並問孩子:「那這樣看起來會立體嗎?」從孩子們的 表情上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於是再次提醒孩子們仔細觀察畫面中的兩個草莓的差異。又問:「為 什麼這個草莓看起來比較立體、比較像真的?」台下一片討論聲此起 彼落,七嘴八舌地……,阿丹說:「因為深淺不同。」終於,在一段 旁敲側擊之下,孩子們已經觀察到畫出來的東西看起來之所以立體, 與明暗深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一階段是灰階變化練習挑戰 因此,緊接著是給孩子第一階段的挑戰:灰階變化練習。方法是畫出 由淺至深十格不同層次的灰階變化,透過灰階練習讓孩子去體驗一支 粗黑的炭筆原來也可以畫出很多深淺不同的變化。 這個練習就像是一項挑戰,因此待我說明完方法以及作法如何後,許 多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躍躍欲試,急著拿畫紙與炭筆了。但當 他們一拿到炭筆,許多孩子的臉部表情出現了瞬間變化:有的孩子會 說:「怎麼手都髒髒的?」還有一個孩子反應是很吃驚並大聲的說: 「好髒、好噁心喔!我不要畫了啦!」。 其實對第一次接觸炭筆的孩子而言,這些都是會有的正常反應。但又 擔心孩子因此而排斥炭筆、拒絕學習,所以當下把握時機告訴他們: 「那(指炭筆)不叫做「髒」,而是……「黑」!像是用黑色顏料一 樣。一來炭筆本來就是黑色的;二來炭筆本來就是用手去擦,往往一 支手指不夠,還會用上第二支、第三支手指,甚至於整個手掌都會用 上了。而且,烏漆抹黑的手,看起來還挺有成就感的。」 經由這麼一說,一方面是鼓舞孩子勇於嘗試新的繪畫素材,另一方面 也是除去孩子們看待「黑」等同於「髒」的心理障礙。於是,孩子們 繼續埋首於畫圖中。當孩子們畫得烏漆抹黑的一片,不知該如何處理 畫面時,果然如我所預料的,有孩子主動提出了問題。阿丹很苦惱地 問說:「畫錯了,怎麼辦?」其他的孩子也紛紛提出類似的問題。 於是趁孩子們有所發現並很有探求慾望時,我問道:「用鉛筆時,畫 錯了寫錯了,用什麼來擦?」孩子們毫不猶豫地回答:「用橡皮擦。 」又問:「那用炭筆,畫錯了時,用什麼來擦?」孩子似乎想不出來 。於是告訴孩子們,炭筆用的橡皮擦不是平日大家所用的鉛筆或原子 筆橡皮擦,而是……「用橡泥。」(拿出準備好的橡泥給孩子們看) 孩子們都覺得很新鮮,迫不及待的想要試試。因此發下橡泥之後,我 要求孩子們用手指盡量去壓、去搓揉,去感覺橡泥的材質特性(約一 ~二分鐘);並且示範橡泥的擦法。當孩子們在玩味橡泥的過程中, 我一時興起,又問孩子們:「你們知道早期的畫家畫炭筆畫,沒有橡 泥可以用時,是用什麼來擦的? 」 顯然被我這麼一提,孩子也好奇了,「…橡泥還未普及之前,饅頭就 是畫家的擦布。以前當畫家,經濟和生活都比較辛苦拮据,一粒饅頭 不僅用來畫圖,可能也是畫家的一餐……。」經過我這麼一提,從孩 子的臉龐可以看出這件事對他們而言,真是既遙遠又不可思議,但又 分外新鮮。看來,孩子握炭筆橡泥應該會更有感覺了。(以上是約五 十分鐘的課) (原刊載「人本教育札記」1998年11月號) ~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