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章──課本裡的人
語言魔術師──希特勒
文/盧玲穎
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裡,希特勒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應該是壞蛋一個吧?的確,希特勒惡名昭彰,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稱他為「魔鬼」;後代的許多評論家稱他為「混世魔王」;但是,卻有人非常與眾不同的,說他是一個「語言魔法師!」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我們就要從「語言使用的角度」來談「希特勒」。
我們先來看一段在1939年4月,希特勒在紐倫堡向德國青年演講宣示的兩段話:
「我不悲傷──我聽見警告聲。我不怕打擊,但我隨時準備接受打擊。在做選擇時,我不會顫抖,但我要你看見,而且我要更強壯。我要我的腳堅定的站在地上,準備抵抗任何打擊。當那一刻來臨,你將站在我身邊。你將站在我前面,後面,旁邊,並且在我的掌管之中,而且,我們將一起帶著我們的旗幟迎接勝利。」
這一大段話,是希特勒要煽動德國年輕一代投入戰場的演講。也就是在這一年,德國進軍波蘭,吹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哨。
讓我們想像一下這個畫面──希特勒高高的站在講台上,握起拳頭大聲疾呼。台下一片如一個足球場般大的廣場,站滿了金髮碧眼的青少年,向前仰望著希特勒。
這就是希特勒語言的魅力,用人人聽得懂的、最質樸簡單的語言,激起人的熱情,令人仰望。這種鏡頭,常常出現在與希特勒有關的紀錄片中,即使這些紀錄片可能經過刻意設計,但希特勒演講的魔力,還是令人震攝。
讓我們稍稍回想一下那個時代的世界。當時正是第一次大戰後,德國因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與戰勝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這個和約造成德國土地被瓜分、而且還得付出鉅額的賠款。因此,當時的德國民生凋蔽,人民生活在一片愁雲慘霧中,偶爾,還要為自己掀起世界大戰造成的傷害產生歉疚感!
而希特勒的崛起,就是因應著這樣的局勢--他翻轉了很多讓人不高興的感覺。例如,他不認為戰敗了就要有歉疚感,尤其戰爭對他來說是為了「德意志精神」而戰。他也大聲疾呼要撕毀《凡爾賽和約》,認為那是個喪權辱國的和約。希特勒非常熱情的向很多人宣揚他這個概念,即便是在他被捕下獄的期間,他都能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獄中同袍加入他的納粹黨。這種說詞完全激起了當時德國人的另一種希望--要脫離不平等的國際關係,而且要振興「德意志精神」。
另外,他也創造了一套反對猶太人的邏輯,他說,自己年輕時對猶太人其實很有好感,但漸漸成長之後,他發現那些讚揚法國人的政黨,主導者多為猶太人,而這些猶太人主導了當時德國與奧地利的悲慘命運,因此他覺得猶太人艱險、狡詐,是劣等的人種,不如日耳曼的亞利安民族高貴。
為了對付猶太人,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個猶太法律將付諸實現。」這是《聖經》中的一段話,是一句人人早已熟悉的諺語,不但大家容易記得,希特勒刻意賦予的「猶太人」終將滅亡的意義,也就這樣埋進大家的心裡。
想當領袖,就要收買與鼓動人心,希特勒深深瞭解這個道理。
當然,希特勒的「語言魔術」,並不只是鼓舞人心而已,他也有那種能夠把黑的講成白的,用很簡單的邏輯翻轉道理的功力。這也是他後來可以成為「民主體制下的獨裁者」的原因。我們來看希特勒在《我的奮鬥》這本被印行了984萬本的自傳中寫的一大段話--
一開始,他先批評了所謂的民主政治,是這樣說的:
「在今日,民主議會的目的,並不是在組成一種好人會議,而是在集合一群卑鄙無用的人;他們的智力有限,所以是易於驅使的。」
然後他舉出了他認為最適合日耳曼民族的政治體制:
「日耳曼的領袖,是自由選舉出來的,他對於所有一切直接的行為,完全負著責任,在這種制度之中,個別的問題,並不取決於多數的投票,而完全取決於一人,而且他把自己的生命財產,來為這取決的問題做保障。」
有聽出什麼端倪了嗎?大家有沒有發現,他一方面保護了人民「投票」的權利,又一方面在說服人們—只要投票給一位睿智的、勇於負責的人,就是日耳曼民族最好的民主政治。希特勒完全沒有用到什麼政治分析、也沒有用到什麼理論證明,但是他很明白的在告訴德國人,那個「最好的人」,就是他自己,請選他為德國效力。
就在這層層的包裝下,希特勒成為民選領袖,而且握有極大的權利,煽動德國人為了「德意志精神」重新投入戰爭,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且讓德國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人種,而屠殺了幾百萬猶太人。
這種很武斷的、希特勒慣有的說話方式,被某些語言學學者稱之為「剛性指令」,意思就是說,很愛為事情下定義,不提出什麼論證;即使有論證,也是模糊一通。
與希特勒同樣被並稱為「語言魔術師」的,其實還有和他同時代的英國首相邱吉爾,他也很能運用語言激起人們的熱情,但不同的是,語言學家對於這兩個人運用的語言有極端不同的評價,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希特勒的語言挑撥了仇恨,但是邱吉爾的語言則捍衛著民主的價值。」
「語言與政治」的關係,近年來也在台灣成為一種顯學,尤其是引用「諺語」或「詩句」這種方式。不久前民進黨大老林義雄先生,就曾經引用美國著名詩人佛洛斯特的詩--「分歧的那條路」,來說明他不再參選民進黨黨主席的決心。到後來,有許多政治人物,也都各自引用不同的詩句,例如我們最常聽到的「美好的一仗,已經打過。」這句話,是出自《新約聖經》;「明日,旭日將依然東昇」,則是出自大文豪海明威的筆下。
希特勒是個極端的例子,他抓住了語言感染人心的力量,卻傳遞著製造仇恨、引起世界大戰、仇殺猶太人的思想。當然,你或許會懷疑,難道人們可以就這樣被語言操縱嗎?為什麼希特勒可以感染這麼多人去恨別人、去殺人?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深入的想一想。
參考資料:南方朔,《愛用諺語的政客們,你要成為邱吉爾還是希特勒?》,2001/11,新新聞週刊
編按:本文內容取自《教改e點靈》廣播節目,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每週一至周五晚間十點十分到十一點,於教育廣播電台全國聯播。
<Top>----------------------------------------------------------------------------------
教育新聞
夫子體罰 還盛行熱融膠棒打人
「這不是『體罰』而是『傷害』。」台北市國小家長會聯合會會長許永佳乍聞老師要求學生吃鋁箔包片事件時,以「毛骨悚然」形容感受,他甚至呼籲家長應該站出來控告老師傷害,不要私了。他更透露,國小校園盛行一種以「熱融膠棒」體罰學生,老師們還傳授經驗紛紛採用。…(聯合報12/24)
高中職補救教學補習化?
教育部自從八十八學年度推動高中職學年學分制以來,衍生每學科不及格必須重補修的問題,然而,升學壓力大,多數學校都開設了學生不得不參加的補救教學,從第八節到晚自習,甚至包括整個寒暑假,課程滿檔,使得重補修課程必須找空檔排課,甚至壓縮到學生的每日清晨或中午休息時間,對此,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表示,如此教學政策未免太過補習化,建議應廢除第八節的補救教學制度,讓教學回歸正常。。…(中央日報12/24)
< Top>---------------------------------------------------------------------------------
校長的寫作課—森林行吟
沒有誰比朱朱更抓得住森林小學的神韻。
孩子的一顰一笑,看在朱朱眼裡盡是生命的節奏,
朱朱是擅長說故事的人,
森小的教學實況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
孩子的心靈,像敞開的大門迎接宇宙。
繼《森林日記》、《森林紀事》後,
《森林行吟》紀錄森林小學的寫作課,
紀錄孩子內心 未曾被發現的—思想。
《森林行吟》定價35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2
劃撥帳號:17508340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部
森林小學系列:
森林日記(200元)、森林紀事(200元)、
森林小學綠皮書(20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2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