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發現」動人的「我們」-- 台灣文化產業的關鍵之一(劉大和)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2/12/30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發現」動人的「我們」-- 台灣文化產業的關鍵之一(劉大和)
我們都不必只是外來者、觀看者,而是參與者,詮釋者,重新發現者。
只是我們需要踏出肯定自我的第一步。否則我們將因為自限沒有嘗試,
而找不到原本我們可以找到的寶藏。而這不就是我們最缺乏的精神嗎?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感謝楊敕貝捐款 1000 元。 (12/25)
◎ 感謝黃莉菁捐款 1000 元。 (12/23)
南方目前資金僅夠支付工作人員兩個月薪水,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
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
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三、線上信用卡捐款,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725.htm
========================【人文活動訊息】========================
◎(宜蘭)慈林基金會誠徵行政活動助理 (12/27~1/31)
◎(高雄)第一屆辜金良文化基金會文藝營 (1/23~1/27)
◎(苗栗)啟動生命之鑰--第二屆國際宗教青年大使志工培訓營 (2/6~2/9)
◎(台南)台江環境生態種子營 (2/12~2/13)
※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union.html
閱讀詳細資料
==========================【人文通訊】==========================
◎ 蘭嶼民族議會聯合聲明 (2002/12/24)
◎ 第一屆辜金良文化基金會文藝營
◎ 我是家庭主婦,我要工作 ─ 談婦女二度就業
◎ 合法引進 非法剝削 外籍漁工連勞健保都沒有!
◎ 醫糾之友會 ─ 新聞學者與醫療記者對談會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不代表「南方」立場。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
絡,或至 telnet://bbs.esouth.org 的 south 版發言,或者請加入
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
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發現」動人的「我們」-- 台灣文化產業的關鍵之一
作者:劉大和 2002/12/18
來源:知識台灣‧戀戀台灣提供 (http://home.kimo.com.tw/liutaho/)
本文責任編輯:傅鉛文
────────────────────────────────
◆ 緣起
每當在與討論者一起尋找地方的文化特殊性 [註1] 時,總是發生這
樣的變化:一開始學員的表情顯得有點無神,或許設想講者只會說說
「推動文化」的高調理想,但卻無法反應到現實。無法找到實踐的起
點。甚至連對發展觀光的助益都沒有。
不過,逐漸的,透過努力的闡述,終於可以看到一股看到希望的表情。
因為,我們可以想像,過去及現在的種種文化表現、歷史遺產,無疑
是無限的豐富。端看我們如何從中「發現」動人的劇本、美麗的表徵。
◆ 發現
「發現」並不只是找到一個「給定」的過去或現在的事物、文化。所
謂的「給定」,就是過去的文化好像就是那些了,不會因為我們的努
力而多一分或少一分、精彩一分或黯淡一分。其實,這樣的想法有點
「傳統」,因為,透過不同的觀點、理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不同的
過去內涵,如果我們用人為求生存、奮鬥向上的角度來思考過去台灣
一代絕大多數出身於中下階層的大眾,那麼我們更可以看到許多動人
的奮鬥過程,許多令人動人的生命。在艱困中成長,總會有最深刻的
感受。也常會有最深刻的感動。用這樣的角度,或許我們看到的是一
個不一樣的歷史光采。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沒有貴族」、「沒有歷史
巨人」,而是無數的生命力,源自於生命的深處。而那些,可能在許
多富裕國家早已是罕見的現象。
舉舉例子,比如說黃春明少年時受到後母的虐待,隻身北上,在困苦
中成長,成為一個台灣當代的重要小說家。比如說,蔡振南就像台語
歌所經常表達的,少年失學,在下層的社會中奮鬥,最後在音樂、藝
術的領域中有所成就。其實,他們兩人的故事恐怕稱不上是最感人的。
「發現我們的故鄉與周遭」,保證可以找到無數這樣動人的詩篇。
問題是,我們經常「碰到」寶貴的遺產,但卻不知道他的寶貴。要想
恢復我們觀看自己歷史的「眼睛」,唯有充實自己的人文素養,唯有
謙卑的重新閱讀過去與現在。尋找那些無數的動人的文化。也唯有先
感動自己,我們才能夠企求他同時可以感動別人。感動無數的欣賞者、
參訪者或是旅遊者。
◆ 豐富或貧瘠的過去?
若有人說他已經瞭解台灣的文化,並據以做出判斷的話,那毋寧是自
欺欺人的斷論。從過去的台灣歷史看來,有多少的文化、多少的族群、
多少語言在這片土地上表現過,迄今為止,尚沒有人宣稱他可以懂得
所有的原住民語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其他
現行使用的語言。更不用說瞭解這些歷史、他們的種種文化,以及複
雜迅速的歷史更替、交錯。面對過去的歷史與文化,幾乎所有的人都
像是一個幼稚園的學生,前面有著浩瀚的知識庫等他去擷取和領略。
當我站在清水斷崖邊,我試著想像,有多少的過往人們乘著大船,從
花蓮的外海向內陸望,他們為著這個景觀而感到驚奇。
當我站在三貂角的海岸邊,想想這樣的險峻岸邊,竟成為多少歷史上
人們捨身保家的戰場。可以想像當年奮勇的作戰,讓他們冒著生命危
險的那股動力到底是什麼?
面對聯合國譽為人類寶貴資產的布農八部合音,除了讚嘆,或許就是
相互的問道:我們以前怎麼都不知道呢?
而我們常常就是在「跟著別人的發現」,就像我們「跟著發現」九份
的美一樣,山丘的霧氣,低矮的老房屋,狹窄古老的街道,蜿蜒曲折
的山徑…。
我們都不必只是外來者、觀看者,而是參與者,詮釋者,重新發現者。
只是我們需要踏出肯定自我的第一步。否則我們將因為自限沒有嘗試,
而找不到原本我們可以找到的寶藏。而這不就是我們最缺乏的精神嗎?
「過去」一詞看起來就像是不相干的過往,其實,我更想說的是,所
有的過去都可能因為我們的作為,而以一種「好像重現,卻永遠是創
新」的方式出現。創新從過去到現在的文化資產,因而豐富我們的未
來。
◆ 想法與思想
翻閱 Sabine 的西洋政治思想史,閱讀其他的歷史,都有一個深深的
感覺,歷史不是固定的過去,幾乎每一本歷史的書都在重新詮釋過去
的歷史。我們無法想像五百年前,學者會用自由民主人權的角度來描
寫過去的政治思想史。而這幾乎已成為當代政治思想史的必然。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的感動人,我們還要在思想上深化。畢竟多數的文
化表現同時也是思想的表現。日本的茶道、園藝,常和背後的哲學相
連結。看似樸素的園藝儘管本身即具有美感,但是更因為背後的禪意
而更加牽動人們的心。
許多人都有同感的說,台灣的人際文化,好像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西方太冷、日韓太緊。台灣似乎兼具人情味與自我獨立性。這就散發
出魅力。不管我們在擁擠的夜市吃熱食,或是走在鄉間的道路上,感
受往往是溫暖的。
我無法提供終點式的結論,因為我的目的是邀請您來一起努力。但我
確切的知道,努力不會白費。
註解:
[1] 討論的背景通常是提出美感、價值與故事為文化產業的三大要素。
並思考如何從台灣的文化特殊性出發,來發展我們的文化產業。
================================================================
■ 南方電子報: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主編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莊靜嵐
顧問:高永謀 張育章 張釗維
創辦人:陳豐偉(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 編輯部 Email: editor@esouth.org
■ 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BBS: telnet://bbs.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
智邦生活館 https://enews.url.com.tw/
或到奇摩站 http://tw.letter.yahoo.com/Picked/south/
■ 贊助「南方」: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60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