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林邊溪上游的沿山地帶溪水時常的氾濫,夾帶砂石不利開墾,如此惡劣
的自然環境不利水稻耕作,因此當地居民多集中栽培甘蔗與甘薯。日據時代至
今,沖積扇土地大規模的種植甘蔗,沿山地帶的村莊因地理環境與蔗作生業形
態相似,而發展出村莊間橫向的聯結。獅頭社區也就是在大武山腳下居住的平
埔後裔,俗稱「山腳人」,村莊為「山腳庄」。位於山腳下沖積扇扇頂的獅頭
遍地是大石頭。石頭原本是阻礙農業發展的絆腳石(大石頭多到讓田地無法使
用機械化採收),獅頭村民化腐朽為神奇,利用最不值錢的大石頭來創造河堤
景觀。
新埤鄉獅頭社區於民國八十九年下半年度獲得屏東縣政府「振興社區方案」
專款補助,其中一項子計畫以五十萬元經費,在不經工程發包的情況下,透過
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方式,將原本雜草蔓生、垃圾充斥、生人莫近的荒野河
堤,營造成縣內別具一格的石頭公園。原本雜亂無章的野草、藤蔓、灌木,換
成親切怡人的花木(含河堤原生種)。堤面上和堤坡下各有綿延近一公里的巨
石排列,形成震撼的視覺效果。河堤上靠河面並築有三座以蔗葉編結為頂、砌
石為牆的觀景亭。這些材料完全取材自當地自然環境,所以整體景觀和諧而不
突兀。自從河堤營造之後,再也看不到從外面偷運來河堤傾倒的垃圾;更重要
的改變是,原本人人迴避的河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現在不但成了社區
居民最愛逗留的去處(炎炎夏夜裡甚至吸引村民在堤上過夜),而且還時常有
附近社區居民前來觀摩、欽羨。
在營造之前,沒有任何人預料得到,集
髒、臭、雜、亂、野於一身的獅頭河堤可
以蛻變成如此美景。更重要的經驗是,獅
頭社區居民發現,只要就地取材,就能創
造充滿地方特性的景觀美感,而無須模仿
城市的標準化造景模式。居民除了能延續石頭公園的永續外,更開發社區內的
閒置空間、廢棄傳統建築物及特殊人文、自然生態資源,讓山腳下的石頭不再
孤單,為獅頭社區創造新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