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3/01/12》═════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法蘭西視角
一萬名法國學子與眾不同的求學方式 孩子自己教好不好?
◎ 他山之石
罵罵高薪校長吧!
********************************************************************
◎ 法蘭西視角 一萬名法國學子與眾不同的求學方式 孩子自己教好不好?
■記者陳美琳法國報導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全法國境內,有1萬名學子在家長的指引之下,選擇在家自行求學,或到世界各國旅遊求學。申請方式相當簡單,只要在每年開學前,向市政府提出請示單,即可成為在家求學的學子。教育部則一年一次派任專業的督察,到家裡探視學子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成果,如果不達教育部訂的標準,家長則必須將學子送到一般學校求學。
85%的在家求學學子,是由媽媽來擔任老師,大多從幼稚園階段開始,便進行此類與眾不同的求學方式,很多家長等到子女達高中年齡,才送學子正式上學;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子女在家求學至高中會考階段(亦即高中畢業)、大學階段才正式上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法國各級中學內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比例日高,令家長以及學子同時感到不安。
一般而言,選擇在家求學的學子大多有早熟、資賦優異的情形,例如3歲即會認字、寫草寫、做簡單的加、減法等。為了避免因資優而跳級就學的眾多負面成果,諸如其他年長學子的嫉妒心態、與年長的學子處不合、眾人以異樣眼光看待、學校課程進度太慢、不符合資優生的求學欲望等,家長因而選擇讓子女在家求學。
彈性課程表
學習深廣度加倍
這群學子早上的時課表,如同一般學子,不同的是,他們是在家中的教室內上課,而不是一般學校的學習環境。下午大多是戶外活動,原則上,家長都將時刻表排得相當充實,諸如學鋼琴、小提琴、繪畫、游泳、網球、戲劇課、參觀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國會等。
平心而論,在家求學有其正面的效果:
一、學子可以彈性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加以研讀,不需遵照一般學校硬性規定的課程表。學子可能對數學感到沒興趣,但卻對英文相當有好感,選擇有心想學的科目,所達的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學子和家長可以根據學子本身的學習心得,更深刻地探索某些科目的課程內容,而不會停留在教育部的教學進度上。
三、在家求學的下課休息時間可能5分鐘,也可能長達半小時,完全視學子該日的身體狀況而定。對學子而言,可以集中精神在下一科目的學習上。
四、學子的下午課外活動,比一般學子更扎實,如果學子的適應能力良好,對學子而言,無不是相當豐富的學習成果,他們的學習視野和範圍,都可走出一般學子的學習侷限。
富人的教育
對孩子真的好嗎?
選擇讓子女在家求學,最直接的先決條件則是家庭的經濟,家長的薪資收入必須中上以上的程度,才可毫無後顧之憂地教導子女,因為,很多課外教材、文具用品等相關物品,都需由家長自掏腰包來購買,而且,當父母一方不上班,成為子女的老師之際,家中少了一份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自然加重。
此外,家中必須有多餘的空間挪出,以作為家庭教室之用,然而,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購買或租賃大型的房子。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在家求學的1萬名學子中,95%以上,下午時間都有其他的課外學習活動;換言之,家長必須有能力負擔這筆額外的費用。值得一提的是,48%的家庭聘請傭人幫忙清掃、炊事等家事,由此不難看出,何以「在家求學」常常與「有錢人」劃上等號。
不少社會學家、教育學者、以及心理學家因而嚴厲批評此類求學方式:
一、選擇在家求學,無不讓富家子女更得嬌寵,因為,從基本的教育制度開始,便指引學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就學,導致這群學子日後極可能為所欲為。
二、在家求學不是真正的彈性求學,反而容易養成子女我行我素的個性,因為,不喜歡的科目今天不學,很可能一整個星期都不學;如果家長完全讓子女來決定的話,對學子本身的個性發展,將有相當不良的影響。一位小學校長法柏樂(Veronique Fablet)表示,如果每個人都隨自己高興行事,那麼日後社會將沒有一定的規範。
沒同儕朋友
社會化怎麼教呢?
在家求學對學子本身而言,的確有其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也因此,此類教育方式仍有以下幾點為眾人所爭辯:
一、為人家長者,在扮演老師的角色之際,如何確切盡到職責?的確是相當關鍵性的問題之一,小學程度的課程,家長或許可以應付,但從國中階段開始,家長是否能夠滿足學子各科的學習程度?換言之,家長本身的教育程度是否有能力教導子女?
二、即使這群學子在下午時間,可能有機會接觸到其他學子,但不是相同的學習氣氛以及環境,導致學子的社會適應力大多不良。舉一簡單例子而言,在學校餐廳排隊吃中飯,對普通國中生來說,是一件相當平凡的事情,但對於在家求學的學子來說,很可能相當反感、排斥或感到不可思議。
三、學子的人際關係亟需加強,一般而言,在沒有同年齡朋友的前提之下,導致學子大多有自閉的傾向,如果有朝一日與人衝突,極可能造成學子從此生活在自我的圈子裡。因此,半數以上的學子,都定期接受心理學家的輔導。
四、大部分時間裡,僅接觸同時扮演老師角色的媽媽,相當容易造成子女完全以媽媽的想法為主,日後難以建立獨立的個性。
整年在旅遊
孩子勝讀萬卷書
一個特例是德拉巴爾(Jean-Claude Delabarre)一家人的教育方式。父母將自家的餐廳包給人做,每個月有3千1百歐元的固定收入(相當於新台幣10萬元,對德拉巴爾一家人來說,最貴的生活費用是前往世界各國的機票等交通費,一些偏遠國家以及落後國家的生活費相當便宜)。父母沒有買房子,沒有固定的住家,所有衣物、書籍等用品,都在親友家中暫放,他們選擇一家四口一年四季到處旅遊,每次出國旅遊兩個月後,回到法國休息兩、三天,馬上又出遠門,兩個兒子的教育事宜,以函授的方式進行。大兒子今年14歲,小兒子10歲,從小就接受這種旅遊求學的方式。
當眾人看到大兒子在海灘上看書、寫作業,自然而然會想:何必跑到天涯海角去背書、寫字呢?
一般人認為德拉巴爾家比上述「在家求學」的例子好一些,因為,至少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外界接觸機會多(雖然是外國人),實際接觸外國人的生活,而非侷限於家庭教室、家中成員的片面接觸。
綜觀而論,旅遊求學的好處是:
一、德拉巴爾一家人在每一國家境內,每逢坐船、搭乘公車、火車之際,都不是買頭等艙,而是一般的經濟艙位,如此了解該國的人文文化,一家四口放開眼界來求學,真正履行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
二、地理課不需要特別加強,在他們兩兄弟的腦海中,世界地圖已經根深蒂固了,各國的氣候、城市名、產物等,兩兄弟如同專家一般,可以朗朗上口。
三、旅遊使得外語能力頂呱呱,至少世界共通語(英文)的基本會話能力毫無問題。
四、眼界開拓了,心胸自然也開放了,兩兄弟表現出對生命的喜悅心。
五、沒有一般學子接觸的電視、遊樂器,兩位學子的成長過程中,完全以活生生的人文環境以及書本來填充(每次旅行袋中,每個人至少攜帶10本書籍),因此,兩兄弟今日相當均衡地成長,大兒子表示日後想讀飛行學校,面對其他的一般求學方式,很坦然地表示,船到橋頭自然直,應該不會造成太多的困擾才對。
經得起檢驗
目前無負面案例
法國人一向給人獨立意識高的印象,一首相當受歡迎的歌曲歌詞中,有一句「與其讓我小孩上一般學校,不如讓小孩上我自立的學校」,從此不難看出法國人的心態。是否有更多的家長,也想讓子女在家求學,但礙於現實的經濟因素,無法順利達成願望?則是相當吸引人的問題,可惜的是,並無正確的答覆。
根據教育部的數字顯示,這些學子的學習成果都達中等以上,都相當滿意目前在家、或旅遊求學的方式,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更進一步的成果或數據顯示,是否這群學子在步入社會之際,成為社會問題?或對現實社會適應不良?這的確值得相關學者加以關注。
從另一方面來探討,值得肯定的是,家長在選擇此類特殊教育方式的同時,大多能夠盡到基本的職責,對子女的學習成果、心理發展加以特別注意,或許也因此並未聽聞此類學子有社會問題的案例。
從此不難看出,不管是傳統的上學方式,或是上述的獨特求學方式,如果為人家長者能夠更加關注子女的求學以及成長發展,日後原則上應不會有不良的發展。
◎他山之石
罵罵高薪校長吧!
政府高層、企業界、各個大學不知民間疾苦的態度,
極類似於法王路易十六的瑪麗(Marie Antoinette)皇后;
瑪麗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為何不讓窮人吃蛋糕哩?
原作■丹尼斯傑特
編譯■盧永山
編按:本文作者傑特(Dennis Jett),曾任美國駐秘魯和莫三比克大使,目前擔任佛羅里達大學國際中心主任。
高等教育紀事報去年12月9日針對私立大學校長的薪水,公布了一項調查報導(詳見本報2002年12月16日8、9版),立即成為主流媒體的頭版焦點。這項調查發現,有6所私立大學校長2000年的年薪超過50萬美元,到了2001年,年薪超過50萬美元的私立大學校長更高達27人。
高等教育紀事報提供了幾項原因,解釋為何私立大學校長年薪暴漲。然而,原因雖多,但簡而言之卻只有一個。也許對這些私立大學校長,或對其他組織中所有位居高位者而言,貪婪已變成一種價值。
高等教育紀事報這篇報導所引述專家的看法,並未說得這麼露骨。高等教育紀事報宣稱,該報發現,受調查的這些私校校長,很少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學術聲望、好的管理才能及不凡的領導特質。高等教育紀事報強調,這群坐擁高薪的校長不僅人數稀少,而且向億萬富翁募款,根本無需多大的能力,這使得私立大學付這些校長50萬美元年薪極不明智。
高等教育紀事報也指出,國稅局計畫執行一項1996年頒布的法令,針對收取不當報酬的大學校長和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會,包括大學院校,開徵高額的罰款。國稅局要求大學校長的年薪必須正當化所祭出的手段,已逼使各大學董事會開始重視校長的表現,表現好的就可以獲得高薪。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基於下列事實:根據「美國教育協會」去年12月9日公布的一項研究,2001年,15%的大學校長來自於學術圈外,這比1998年高出近2倍。也許來自於學術圈外的這些校長,逐漸把外面的價值帶進大學校園裡,改變了象牙塔裡有關「報酬」的想法。
政府放任:貪婪是好事
不管原因為何,爭議的焦點似乎在於,大學校長的表現應如大企業的總裁(CEO),也應獲得高報酬,儘管他們的年薪平均仍少於一般企業的總裁。即便年薪50萬美元,與大型企業的高級主管相較,這27名大學校長仍像是窮人。根據財星雜誌的報導,30年前,美國百大企業總裁的平均年薪是130萬美元,但現在是3,700萬美元。在這30年間,企業總裁的平均年薪從高出一般美國工人39倍,到現在則高出1千倍。
今日,美國政府高層正強化「貪婪是好事」的態度。曾擔任過企業總裁的布希總統一項內部政策就是,持續削減百萬富豪須繳交的稅(這項政策造成的財庫空虛,現由攻擊性的外交政策來彌補,這也是美國為何自1年前起就展開對伊拉克的備戰)。擔任過企業總裁的副總統錢尼返回白宮時,更帶著一具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白金降落傘。
校長和董事的共同利益
企業總裁年薪的多寡是一項重要因素,因為總裁決定董事會的董事人選。董事會決定總裁的薪水,而董事會董事的遴選,是根據他們願意付多少薪水給選他們當董事的人。因此,大型電子公司Tyco前任總裁就把花2千美元買一個垃圾桶視為一種制度上的權利,有這種想法的總裁不算少數。如此的奢侈已變成美國企業界亙久的道德問題。
有些人可能會辯稱,大學校長並不具有選擇董事會董事的權利。恰好相反,這套系統反而會保護董事免於更替。然而,大學校長必須藉由與企業菁英交往來募款,他們對企業菁英所得報酬的羨慕可想而知。許多大學董事來自於企業界,在那裡,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是他薪水的多寡。
此外,協助延攬校長的公司也會建議董事要聘誰為校長,費用多寡,則與被雇者的年薪有直接關係。當私立大學校長的年薪增加時,公立大學校長的年薪就馬上跟進。大學校長的年薪因此呈螺旋式的成長。
私立大學校長的年薪,以筆者粗淺估計,約是資淺教授20倍、工友的40倍;大學校園裡薪資的不公平,正如30年前的企業界。在私立大學學費貴到每年可達3萬美元之際,也許學生必須比股民更要勒緊褲帶。但這實在很難,因為我們的政府高層、企業界、各個大學不知民間疾苦的態度,極類似於法王路易十六的瑪麗(Marie
Antoinette)皇后;瑪麗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為何不讓窮人吃蛋糕哩?(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