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1.13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馬告預算表決戲碼
【左右看】執政黨規劃新決策機制
******************************************************
【社論】馬告預算表決戲碼
在上週五立院總預算表決大戰中﹐主流媒體紛紛報導因為無黨籍立委和原住民立委在馬告預算上攜手合作並取得泛藍支持﹐同時也讓泛藍陣營在其他表決案上一路勢如破竹﹐最終以長紅作收﹔民進黨團卻因捍衛馬告預算的基本立場而與原住民立委翻臉﹐造成在其他表決案上失去原住民立委支持然而馬告預算一案果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事實絕非如此﹐在立院朝野協商預算的現場上﹐一個單純的馬告預算卻被各方政治勢力撕扯而扭曲﹗國親立委一開始即以全數刪除馬告預算為立場﹐造成民進黨團協商時的重大壓力﹐並以此預留向原住民立委「討人情」的空間﹗而原住民立委則分化成以高金素梅為首﹐與反高金素梅的二股勢力﹐爭奪原住民的正統發言權上彼此鬥爭﹐這亦是協商過程中忽而妥協﹑忽而鷹派﹐反覆無常的最主要原因至於﹐無黨籍立委雖然是跑龍套角色﹐卻在最重要的時刻做出了關鍵提案﹐更藉此機會向執政黨示威﹐一吐爭取小型工程款不利﹐以及許多陳情案行政部門不賣人情的怨氣﹐而民進黨團與環保團體在這場爾虞我詐的政治戲碼中卻是表裏一致﹐始終如一﹐結果雖然大輸﹐但至少宣誓了立場﹗同時宣告與無黨籍立委﹑原住民立委間選擇性合作的態度然而一個馬告﹐各方政治人物在其中各取所需﹐問題的本身完全沒有被辯論與討論﹐這才是最大的荒謬與反諷
「馬告與反馬告」背後真正的主導者﹐全都來自於社會運動團體﹐一個以生態之名﹐強調森林保育﹐是延續長達4年的指標性環保運動﹔另個則是延續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並要求反省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國家公園的惡行劣跡平心而論﹐環境保護與要求對弱勢原住民的照顧﹐在正義的天平上是相當的﹐兩造間也未嘗沒有對話的可能﹐但是當這2個議題開始受到泛政治化的干擾﹐並在立法院這個政治角力場上發酵﹐就已經註定了它荒腔走板的命運這其實是個重大的危機﹐當我們的政治領域已因過度泛政治化而失去了政策辯論與問題討論的空間﹐社會運動團體間又豈可被政治撕扯而分裂﹐甚至不自覺地也陷入泛藍﹑泛綠的爭鬥中﹐甚至成為幫兇﹖這或許是馬告表決後﹐大家最應該思索的問題
【左右看】執政黨規劃新決策機制
【左看】要怎麼不一樣﹖
■范天新
國家決策機制的改革﹐假若不將它視之為嚴肅的社會變革問題﹐便永遠只能在小鼻子﹑小眼睛的策略問題上打轉﹐走不出格局過小的死胡同民進黨近日規劃的決策機制調整案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近來﹐民進黨為實質達成「黨政同步」的目標﹐進而設計了一個新的決策機制問題是﹐新的決策機制除了可能有助於民進黨鞏固政權外﹐和台灣社會改革的大戰略有什麼關係呢﹖對此﹐民進黨人的預設邏輯是﹕台灣社會改革是民進黨的政治目標﹐民進黨為完成此一目標必須先鞏固政權﹐而鞏固政權就必須「黨政同步」﹐黨政要同步就得先調整決策機制所以﹐新的決策機制將有助於社會改革
可是﹐民進黨腦袋裡所謂社會改革的實質是什麼呢﹖是續建核四﹖還是健保雙漲﹖是驅趕災民﹐粉飾太平﹖還是加速民營﹐擴大失業呢﹖從執政黨規劃的新決策機制來看﹐他們心中所想的改革大業﹐顯然和促進基層大眾的民主參與不怎相干﹗
假如﹐民進黨真的想促進台灣社會變革的話﹐應該多想想怎麼擴大基層民眾的政治參與﹐讓民眾組織起來監督政府﹑制衡財團﹐怎麼透過基層民主讓台灣不一樣﹖而不是汲汲於規劃新的決策機制﹗
(文字工作者)
【右看】有什麼不一樣﹖
■溫育和
執政黨又要調整決策機制了﹗自執政初期由總統府幕僚專擅國政﹐到後來9人決策小組的出現﹐及至最近改由陳總統兼任黨主席﹐民進黨執政後的決策調適歷程﹐顯然並不如阿扁總統所宣稱的那般平穩順利
對民進黨來說﹐阿扁的決策風格顯然是該黨在政權鞏固過程中的致命傷在執政之初那個國會席次位處絕對弱勢的「跛腳政權」時期﹐阿扁被迫「招降納叛」﹐任用一批國民黨舊官員﹐使得執政團隊內部處於明爭暗鬥的狀態﹔當時﹐阿扁偏聽﹑偏信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幕僚親信﹐自是形勢所逼﹐在所難免
可是﹐等到施政節奏邁入常軌﹐純綠色系統的執政團隊也建構完成﹐且國會中綠藍抗衡的均勢亦大致底定後﹐阿扁總統的決策風格依然擺脫不了幕僚親信﹑府內決策的層峰政治色彩﹐就不免不令人感到氣餒了﹗
這個問題能否解決的關鍵﹐不在於是否多了一個什麼決策小組或是新的決策機制﹐而是在於這個新的決策機制是否能夠制衡陳總統/主席﹖換句話說﹐新的決策機制即使運作得好﹐也只是讓執政當局不至於再發生﹐像農業金改政策轉彎一般尷尬的事件罷了﹗可是﹐除此之外﹐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文化工作者)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