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競爭之外(CP)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3/01/14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 競爭之外(CP) 「讀書」難道就只是為了「翻身」而已?讀了書就可以翻得了身嗎? 要翻身仍然一定得倚賴讀書嗎?當我們問自己:「讀聖賢書,所學何 事?」答案就是「為了讓自己爬升到更高的社會階層嗎」?二十年前 那批翻身翻進大學校園的「菁英」們,難道這就是你們給予學子的答 案?在學生的身上,你所看見的難道就只有競爭力而已? =========================【編輯室手記】========================= 近日報載大學錄取率將超過百分之百,前些日子商業周刊策劃關於台 灣大學生競爭力的專題而在大學校園內外引起諸多討論。本日發出文 章作者提出不同於主流媒體的切入點,期待看見差異之時,能有更多 深入的觀點交流討論。 (傅鉛文)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感謝全景傳播基金會捐款 2000 元。 (1/6) ◎ 感謝陳建中捐款 1000 元。 (1/13) ◎ 感謝盧沛佩捐款 1000 元。 (1/13) 南方目前資金僅夠支付工作人員兩個月薪水,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 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 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三、線上信用卡捐款,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725.htm ==========================【人文通訊】========================== ◎ 搶救齊東社區日式宿舍群落 (搶救齊東社區日式宿舍聯盟、齊東文史工作室) 社區有初步方案,台銀應停止拆除! 用文化視野對待日式宿舍、與台北市民共享文化財! 齊東文史工作室最近結合一群關心台北市日式宿舍的朋友組成了「搶 救齊東社區日式宿舍聯盟」,聯盟於 1 月 10 日上午在齊東公園旁 公開發表訴求,強烈要求臺灣銀行保留齊東街日式宿舍群落、停止拆 除行動,和社區一起創造文化的台北意象、知性的台銀形象;共同謀 求社區、台銀與台北市民三贏。 根據齊東文史工作室長期以來的關心與調查,位於台北市幸福里齊東 街上過去坐落有超過十棟保存良好的日式舊房宿,有別於孤立的單棟 建築,一大片群落的日式宿舍,是台北市目前難得的都市景觀;這些 房舍不遠處就緊鄰著高架橋,卻在都市叢林中保有舊時期的街道尺度 與房舍,與鄰近的華山藝文特區、李國鼎故宅相互呼應,是台北市文 化歷史的重要資產。 ※ 全文請見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30114-1.htm ◎ 買年貨,幫災區!懷愛心,過好年! (台灣居住權運動聯盟) 921 震災至今已三年多了,但是,災民同胞們卻要渡過第四個年關, 對非災民來說,過年或許是喜氣洋洋,充滿新希望,但對尚未重建、 面臨失業之苦、家計困頓、備受土石流威脅,與組合屋將被遷除的 921 災民而言,過年卻是憂鬱塞胸,前景茫茫然! 長期在災區進行志工服務的我們 - 台灣居住權運動聯盟,也遭逢了 財務拮据的困境,若向政府申請經費補助,恐將投鼠忌器,自失批判 監督官方重建政策的立場,若向社會各界募款,又因經濟蕭條而難有 令人樂觀的回音,然而,推動第一座示範性公共住宅社區,以低廉租 金安置貧苦受災戶,則是我們無法推卸的責任,因為,那是 921 組 合屋災民唯一的生存出路,也是開啟台灣居住權運動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們進退兩難! 所幸,經友人引薦,幫我們在台北市政府「觀光年貨大街」活動中, 謀得了一小攤位,故而,未曾經商或做過生意的我們,只好硬著頭皮 去接洽災區各地特產的生產者或供應商,以籌辦<關懷九二一災區另 類年貨展>,藉此,一方面促銷災區特產來稍助災區經濟起色,二方 面也為我們台灣居住權運動聯盟弄點組織運作費用。 <關懷九二一災區另類年貨展> 展售期:即日起至元月三十日止,每天中午到晚上十點 展售品:A.徐蘭香的天然釀造醋系列精品。 B.南投鹿谷鄉過年「拌手」特選茶葉茶食禮盒。 C.日月潭邵族自製梅子蜜餞、小米餅、莿蔥餅。 D.東勢精緻手工客家點心。 E.原住民「飛魚雲豹音樂工團」CD。 聯絡請電:0910434673 郭小姐 ※ 展售地點(地圖)請見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30114-2.htm 《捍衛居住權》電子報 http://maillist.to/publichouse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p/u/publichouse/ ◎『如何提昇孩子的數學能力』-- 人本兒童數學創新教學說明會 ◎ 鐵路英雄會 ─ 台鐵工會學生訪調工作隊 ◎ 心繫七股 生態之旅 ◎ 台糖高雄廠公司妄顧文化資產,一再破壞古蹟 ◎ 跨越界線,可能無限 -- 橋仔頭糖廠藝術村徵選 6 名創意無敵的藝術家 ◎ 到底是怎麼搞的?請台中縣政府還個公道! -- 催化社區大學「去招標化」行動聲明 ◎ 搶救社區大學 -- 我們以行動連署支持搶救台北縣社區大學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不代表「南方」立場。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 絡,或至 telnet://bbs.esouth.org 的 south 版發言,或者請加入 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 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競爭之外 作者:CP (philpaper@yahoo.com.tw) 來源:《哲學小ㄅㄠˋ》電子報 (http://home.kimo.com.tw/philpaper) 本文責任編輯:傅鉛文 ──────────────────────────────── 第七百八十八期的商業周刊雜誌,策劃了一個「台灣大學生競爭力調 查」專題,雜誌社訪問了三百一十三位任職超過十年的大學正教授, 詢問他們對於現今大學生的觀感。根據這份調查報告,這些教授們對 目前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聰明但不勤奮的一群」,有「近六三% 的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不認真,目前台灣大學生的整體表現,比 起十年前的大學生要差。六成的教授憂心,台灣大學生競爭力會不如 大陸學生」,編輯說道,「台灣人該有所覺醒,這是一場『勤』與 『惰』的戰爭!」 我讀了這幾句話,開始覺得好笑。你看,受訪的是在大學任職超過十 年的教授,換言之,他們至少在工作崗位上戰戰兢兢努力了十年,結 果,教出來的學生素質,比起十年前的大學生還要差,這該怪誰?我 們一般認為「聰明」是與生俱有的特質,「勤奮」卻是一種後天的特 質;今天「聰明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校園,教授們無法在他們身 上培養、引發出勤奮的「美德」,卻在這樣的場合裡頭放話表示: 「我們感到十分憂心。」這到底是怎樣一個狀況?我不禁懷疑,這些 德高望重的教授們是否忘記或混淆了自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 角色?今天一個「聰明」的學生交到你手上,幾年之後他畢業了,仍 然是一個「聰明」的學生走出校門,沒有其他更值得張揚的長進,這 不正是指明了你這幾年是尸位素餐、是在打混嗎?怎麼當別人在怪罪 大學生素質不佳時,你可以這樣輕鬆地撇清關係呢? 報導中又說:「這樣的調查結果,反應上一代對台灣下一代競爭力的 憂心。二十年前台灣的菁英,勤奮、基礎紮實、興趣注意力專一。但 現在的台灣『人民富裕、社會福利也不錯,認真讀書的觀念在消失 中。』」單讀這段話,你可能會和我一樣,對於「富裕的社會跟認真 讀書的觀念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原來, 這些關心下一代「競爭力」的上一代們,是拿著「靠讀書翻身」這樣 的概念,將這兩著關連起來的;他們認為現在的孩子日子都過得不錯 了,所以努力讀書對這些孩子來說便不再緊要。 「靠讀書翻身」是個很有意思的預設,我們一直在談台灣的升學主義, 這就是一個升學主義的明顯例子 —「要努力用功,將來才有會出息」。 於是,不努力、不用功,或者其實有努力、有用功,但付出與成果不 成正比的孩子們,早早就被淘汰出局,被視為是「沒有出息」的一群; 於是「世上只有讀書好,會讀書的孩子樣樣好。」讀書為的不是別的, 是為了將來的出息,為了將來可以成為社會中的「菁英」。(這麼說 來,大學裡的教授是最會讀書的啦!有誰像他們一樣讀了一輩子的書?) 如果我們還打著「靠讀書翻身」這樣的旗幟,那也無怪乎吸引不到學 生們的注意力了,因為現下的社會整體環境確實是比起「當年」(不 管他們說的當年是那一年)要來得富裕、來得好;那麼,學生們的不 努力讀書,又有何可怪?有的!他們說,「兩岸人同站在世界舞台上, 台灣物質生活充裕、缺乏勤奮精神的一代,正面臨中國仍保有勤奮學 習精神一代的競爭。」不論在商業或學術領域,台灣的人才都面臨著 被中國人才所取代的危機。 讓我們停下來想想,什麼是「勤奮學習精神」的特質?在許多受訪教 授的眼中,現在的中國就像二十年前的台灣,「二十年前台灣的菁英, 勤奮、基礎紮實、興趣注意力專一。」這說穿了,還不就是升學主義 的「貢獻」?在一個出路有限的社會,大家相信唯有「努力讀書」可 以改變自己的所處的社會環境、改變自己的生活,你沒別的選擇,自 然「興趣注意力專一」,從小一路這樣上去,那當然可以做到所謂的 「基礎紮實」(反正對其餘事物漠不關心,或因為社會的封閉性,這 樣的關心不受到鼓勵,甚至遭受到壓抑,也無從去關心起)。 這篇報導中好幾個中國孩子的故事就是如此。今日的中國,在一胎化 政策的影響下,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加以社會整體不夠開放, 升學成為社會階層流動唯一的機會,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不僅關乎 他自己的未來,也關乎整個家庭的未來,於是再怎樣辛苦,父母都還 是咬著牙花大筆金錢栽培孩子一路競爭上去。「北京孩童三歲就上寄 宿學校,小學生每天都排滿課外補習」,目標是在六年級的時候考進 數學奧校前六十名,因為這樣才有機會進入重點中學就讀,然後才有 機會進入好的大學;他們形容,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幾億的 人這樣子在爭領進入上流社會的門票。(對此,你的感覺是興奮呢還 是些許的悲涼?) 追求「菁英」地位的核心概念是競爭;然而,我們可以思索,競爭是 好還是不好?是必要還不必要?在教育的領域裡頭,對競爭的強調與 升學主義兩者間的關係是亦步亦趨的;升學主義就像踩著人肉梯,每 爬升一格的同時,你就是將另些人踩在腳底;也因為你接受了升學主 義,所以當你自己被別人踩著的時候,你不懂得要生氣,你心甘情願, 因為你接受了遊戲規則就是這套升學主義。我們必須問自己,是否還 要讓這樣的一套遊戲規則宰制下一代的未來?那樣的一個未來,是否 對我們的社會最為有益?社會的組合究竟是像金字塔(由塔頂的「菁 英」領導其他人)還是更像一部運轉中的大機器(每個齒輪都扮演著 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是後者,則更重要的工作將會是,讓每個齒 輪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最大的效能,這樣,這部大機 器才會運轉順暢。要瞭解一個人對於「人」的想像(他心中的「人」 長得什麼樣子),最快的途徑也許是詢問他的教育主張,我們對於教 育的態度,往往顯示出我們心中的「人圖像」,那不僅僅投射在所謂 的下一代身上,也同時勾勒出我們自身的處境。 「讀書」難道就只是為了「翻身」而已?讀了書就可以翻得了身嗎? 要翻身仍然一定得倚賴讀書嗎?當我們問自己:「讀聖賢書,所學何 事?」答案就是「為了讓自己爬升到更高的社會階層嗎」?二十年前 那批翻身翻進大學校園的「菁英」們,難道這就是你們給予學子的答 案?在學生的身上,你所看見的難道就只有競爭力而已? 所有人都可以對大學生的素質提出批評:業界可以對大學喊話,說 「你們訓練出來的學生,都不好用、都不能用」;納稅人可以對大學 喊話,說「你們訓練出來的學生並未符合我們的社會期待」等等。然 而,唯獨「教授」這樣的身份,在對大學生提出批評的時候,會顯得 說服力不足。何以故?因為大學生都是大學教授教導出來的,對於大 學生的素質,教授們是無可卸責的;你們不是在場邊觀看的觀眾,也 不是站在終點等待的裁判,你們的任務是帶著學生在這條學術的道路 上一路奔跑下去,你們以自己奔跑的姿態與堅持,吸引學生的目光, 讓他興起效尤之意;在這條道路上,大家的關係不是競爭,不是計較 誰跑的快慢,而是一起奔跑時的相互扶持與支援。人類的文明與今日 的知識內容就是這麼一路奔跑出來的,一代伴著一代,一代傳過一代。 你們手裡既然握著千古傳下的棒子,應該還是相信著自己的奔跑,可 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是吧?那麼,就請努力將這樣的信念, 傳遞到學生的感動裡頭去吧! (註*) 註*:商業周刊的報導中提到:「一向提倡引導和啟發教學的美國, 在一月八日,由總統布希簽署一個「不讓一個孩子落後」(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的教育改革方案,這個方案目的在提高美 國中小學教學品質,將從二00四年起,全國三到八年級學生必須接 受各州政府的閱讀和數學統一考試。而考試成績將是評比學校教學成 績的重要指標,這是因為近年來,美國中小學生在世界性基礎知識競 賽中的排名落後,所以人們要求必須提高基礎知識的水準。」對此, 我想要提出一些補充說明。當然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這 個法案,規定了各州政府必須負起監督學校教學效率的責任,要求州 政府對學生舉行統一標準的測驗,這是沒有錯的,然而,必須強調的 是,這麼作的目的是在於盡政府的力量去確保學習落後的學生沒有被 老師及學校所放棄,顧名思義,這個法案的精神其實就在於「不放棄 任何一個學生」,所有的規定都是著眼於如何提供補救教學,幫助學 習落後的學生補上差距,學得學校教育所教導的所有基礎知識。在商 業周刊的報導中,偏重於「統一考試的實施」,而忽略了,政府出資 幫助學童趕上進度,才是這個法案最重要的精神,基本上這類似於基 本學力測驗,考試成績,除了報導中所提及的,是學校教學成績的指 標外,更重要的意涵是,幫助教師瞭解學童的學習狀況,以追求更有 效率的教學方法。對這個法案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見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官方網站的介紹。 =====================【主題文章延伸網頁】===================== 大陸勤奮潮會不會淹沒富裕台灣的下一代? http://tw.news.yahoo.com/2002/12/30/bweek/3730205.html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官方網站 http://www.nclb.gov/ ================================================================ ■ 南方電子報: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主編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莊靜嵐 顧問:高永謀 張育章 張釗維 創辦人:陳豐偉(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 編輯部 Email: editor@esouth.org ■ 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BBS: telnet://bbs.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 智邦生活館 https://enews.url.com.tw/ 或到奇摩站 http://tw.letter.yahoo.com/Picked/south/ ■ 贊助「南方」: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604.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