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護航者迷航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1.16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護航者迷航

 

【左右看】窄門變善門的大學

 

【教育小報報】

 

******************************************************

【社論護航者迷航

 

在野立委聯手於國會通過「停止健保雙漲」決議文,民進黨立委隨即發動連署提出釋憲申請,其目的當然是想藉由大法官來推翻立法院的決議。執政黨國會議員為了表態護航行政部門,輕易將憲法守護者拉入政治鬥爭的場域,這種將司法工具化的心態,其實是一個危險的自殘動作,最後可能造成大法官會議權限的擴張,使得做為政治運作核心的國會反而相對自我萎縮。

 

西方國家在民主制度的發展過程中,普遍發生「憲法會議」與「國會」之間關係緊張的問題。其關鍵在於:憲法是確立政府形式、規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決定公權力組織架構的基本大法。憲法之目的,本在於對國家和國民的行為做一大體的規範和保障,可是隨著人類「合理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憲法內容也變得越來越完備、細緻。如今,一部憲法可能已將一切政治活動的形式和程序納入具文,加上憲法位階的不可超越性,使得政治智慧無用武之地,富有想像力的變革反而因之窒息。

 

歐洲老牌民主國家這些年來都發現:由於「憲法會議」和憲性審查權力的擴張,使得國會中法律案的提出和討論備受威脅,因為動不動就牽涉到「合憲性」的爭議,動不動就導致大法官的介入和「憲法會議」的裁決。國會是最高民意代表機構,它代表了「當今」社會中「當今」選民的意見和利益,國會中的爭議理應透過不同陣營間充分的對話、辯論來取得溝通或妥協,若是動輒訴諸釋憲,啟動憲法裁決機制,反而可能因此必須受限於久遠年代以前制定的抽象條文,模糊了當今議題,輕忽當今選民的意願和需求,使得政治的開創性和前瞻性功能因此大打折扣。

 

法律反映一個時代的性格。一個法律案的增修,可能牽涉到階級鬥爭和利益團體的角逐,可是它畢竟是時代的產物。然而,憲法本身的「恆定性」使其具有「超時代」的威力,在合憲性審查權無邊法力的覆蓋之下,國會中法律案的討論動輒得咎,法律的「現代性」相對之下無以凸顯。如今,民進黨在國會中表決失敗,即動腦筋向大法官會議尋求奧援,這無疑是以擴大合憲性審查權來自我限縮立法權,不僅模糊了議題,也造成國家決策機制的混淆。民進黨立委為了「護航」,而導致國會「迷航」,嚴格來說,是最高民意機構的「失格」與「失責」!

 

(回目錄)

 

【左右看】窄門變善門的大學

 

【左看】辦學不佳 學生錯?

 

趙萬來

 

由於明年大學聯招的錄取率將突破百分之百,達到110%,使得近年來高等院校猛增的事實大白於世,隨即引發各界的憂慮,咸認大學生的品質必將大降,這種單一因果論的主流意見實在太簡化問題了。

 

不可否認地,台灣的大學生素質確實一年不如一年、一蟹不如一蟹,相看下,與大學的供給量有著正相關,但存在因果關聯嗎?試看,學風之不振不僅是那些「技職、私立、新設、偏遠」的學校,即使帶頭的台大近年也嘆聲連連。按理說,濫收學生是後段院校的宿命,怎麼連擷取優等生的公立、老牌名校也陷入同一噩運?即可知,大學生普遍劣質化,不是「錄取率增加」一項因素所能解釋的。

 

再者,也不需要為學生水準而憂心忡忡,難道說,以前到處擺明開「學店」的五專、高職就有好品質嗎?台灣還不是靠這一大批的三腳貓而工業化,事實證明,在職訓練才是關鍵,學校教育聊備一格罷了。

 

聊備一格的學校教育延長到22歲,儘管學到不多,但把人管束在校園之內,減少青少年在外遊蕩,這是普設大學的最大貢獻,主流社會因而受益;現在竟誣指年輕人知能不足,真是占了便宜還賣乖。不自問:辦學不佳,豈是學生的錯?(大學教員)

 

【右看】易入難出 兼量質!

 

甘向西

 

為追上歐美先進國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自吳京任教育部長起就廣設大學院校,如今,衝過頭了,錄取率居然破了百分百,成為有考必中、人人有獎的局面,對考生及其家長是一大幸事,但是粗製濫造對社會整體的發展,無疑是件極其不幸的急事,必須快快遏止。

 

傳統上,大學奉行的是精英主義──重質不重量;時移勢遷,民意昂揚的今天,不重「量」是不可能的,但重「質」這項仍應是奉行不渝的信條。特別值此知識經濟高唱入雲的時代,大學做為知識創新、知識傳承的搖籃,較諸過往的任何年時代還要來得吃重,台灣將高等學府的窄門大肆拓寬,導致學生爆量增加,這一變革並沒有錯。畢竟,教育是給人機會,特別是以我們國民所得水準,若再將有意向學者嚴拒大學之外,那是很可恥的行為;然廣收學生後,務須堅持品質,也就是說,應堅守「入學易,畢業難」的辦學理念,方是當前的大學之道。

 

不幸的是,我們看見大學校長會議面對供過於求的招生現象,紛紛提議凍結設校、招收外籍學生,或者開放出境辦學等因應之道,完全從管理角度尋求量能調整,不思提高品質,通過淘汰機制而平衡供求關係。似此市儈辦學,才是台灣高等教育危機之所在。(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 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