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1.17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健保雙漲爭議的迷思
【左右看】健保漲不漲
******************************************************
【社論】健保雙漲爭議的迷思
堅持依照預算法第52條提出停止健保雙漲主決議的立法院,迄今猶在一股不確定的對決氛圍裡。不只是行政院明白地以無「法」執行回應,包括執政黨立委也已完成連署,準備向大法官會議提出健保釋憲案,以避免執政權形同虛空的危機。
僅就朝野的政治格局而論,健保確實是個極佳的攻防題材,畢竟論影響人數之眾、論民眾實際負擔的承受敏感,具有台灣頭一遭普遍性社會保險的全民健康保險,自然是舉足輕重。然而問題是,若國人僅以藍、綠之窗來窺探健保本質,必然失之準確,甚至難以貫通主流論述的矛盾。例如,健保開辦於國民黨執政時期,但斯時政權卻一度想將健保由社會保險更改為公辦民營的市場化模式;同樣地,當今民進黨執政,立法院內亦不乏同志提出「特赦條款」,俾求無力繳交積欠保費的弱勢者,能夠再次獲得醫療保障,惟當藍綠對決之際,卻又迅即以支持健保雙漲,做為迎戰在野挑戰的試金石,凡此種種現狀可謂錯亂至極。
本報曾於日前再三指出,健保之所以值得大力捍衛,乃在其屬於社會保險的普及化先聲,因而一改昔日集中於職業身分別的差別保障(例如公保、勞保),故具有極為關鍵的意義。事實證明,國人對健保制度的開辦多數抱持正面肯定,亦說明了這個普及性的社會安全需求乃壓抑已久。遺憾的是,主流論述每每以社會保險不同於社會福利作為說詞,屢指屬於前者的健保必須打破「白吃午餐」的迷思。對此,我們要說,社會保險雖建立在保費收支的成員集體分攤原則,惟社會保險仍與商業保險具有重大的性質差異,並不似後者以財務管理的市場邏輯為優先考量;相反地,必須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正當性基礎,財務僅是一種工具理性罷了。
是以,環繞著「健保破產」恐懼的討論,根本對問題的釐清無濟於事。所謂「健保破產」究竟是種會計帳冊的盤算?抑或是認知扭曲下的瞎子摸象?甚至刻意誤導?這對於毫無社會安全傳統的台灣而言,無疑值得深刻省思。
【左右看】健保漲不漲
【左看】一定會破產?
胡寧寧
自去(91)年行政院逕行宣布健保雙漲後,伴隨雙漲而來的行政立法之爭,到如今依舊沸沸揚揚不增稍歇。
沒有健保費的雙漲,全民健保勢必破產?「破產」理所當然成了「雙漲」的直達車。然在,健保開辦時所秉持的不是收支同步考量、量入為出的前提嗎?何破產之有!而給付面的改革,並非必然意味醫療品質的縮水。反觀近來主管單位右手放開諸多健保給付項目的同時,左手又祭出總額支付由醫療院所自行吸收,醫療院所承擔了比以往更多的醫療給付後,考量經營績效而上下其手,其醫療品質反令人愁。
話說量入為出,健保局最近砸下數十億元,搞個不知所為何來的健保IC卡,而究竟IC卡如何能抑制醫療資源浪費,迄今仍沒能說清楚、講明白。草率上路後又想來個霸王硬上弓,無奈醫療院所遲遲不予配合,說到底就是個錢字兜不攏。健保局狗急跳牆,一度想在保費上動手腳,挪出塊餅補助醫療院所建置IC相關設備,所幸保費協會裡尚有數名被保險人代表不予茍同,此案因此宣告胎死腹中。
而今規劃中的二代健保在破產恫嚇下,「個人醫療帳戶制」構想隨之浮出。眼看台灣「全民」之所以為全民,產生連帶之所在的全民健保,遭官僚如此糟蹋、攪和後還要來個毀屍滅跡。吾等豈能視而不見?(文字工作者)
【右看】到底誰受害?
陳正心
打從立院第2會期開始,健保雙漲案始終為爭議之所在。儘管日前會期已告一段落,健保雙漲案並未隨之宣告落幕,反掀起另波行政立法間議論不休的高潮。
一言以蔽之,藍、綠營間的政治角力抹煞了問題的實質。大多數經濟學家對健保皆以5年為週期精算推估,而健保開辦至今已逾5年,理應進行調整。重點在於調整之原則為何,始為立論雙方著重焦點,迄今卻不見朝野諸君對此有個具體說法,一味將此攸關民生的重大議題,無限上綱至政爭層次,如此水平實屬不智。
尤有甚者,在野民代日前在各報章大幅廣告刊登支持健保雙漲的立委名單,不見說理只見訴諸民粹,從上到下舉國皆然。短視近利,只知圖一時之快,一味討好,猥瑣至極,嗅不出當政者、代議士應有之擔當。究其實,倘若健保已屆臨破產,何有不漲之理?倘若健保一旦破產,這些口口聲聲為人民著想、為人民代言的民代們,這個責任又將如何能承擔?
再者,健保弊端叢生之因理應回歸體制改革,並非動輒以抵制保費上漲為要脅。而體制改革的釜底抽薪之計,實應引進多元保險人的競爭機制來徹底除弊。此間二代健保正規劃中,有遠見的民代,早點轉移戰場吧!(政治評論者)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