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Hero
導演 張藝謀
演員 李連杰(無名)
梁朝偉(殘劍)
張曼玉(飛雪)
章子怡(如月)
陳道明(秦王)
甄子丹(長空)
是膽識、是創新,紅、藍、綠、白、黑,張藝謀用顏色說歷史,用顏色襯英雄。然而還是想搬出那句奉為圭臬的話:外在的炫目,往往會讓人更想去探就其內在的深度。關於外在部分,這確實是一部在視覺呈現上精巧且講究的電影,每段故事的人物性格與服裝色彩的轉換,延伸到外在的景色,必定是經過一番精挑細選:紅色搭配鮮黃樹林,綠色便與九寨溝的碧綠湖水相映,秦王的百萬大軍則一身黑,萬頭鑽洞迅速前進,是拉弓持劍殺人不眨眼的黑魔;殘劍、飛雪這對鴛鴦刺客殺進秦王宮殿時,漫天飛舞的綠色布幔;無名與長空一場棋亭對決,雨聲的滴答和武器的金屬碰撞聲相互和鳴,一來一往間,水珠緩慢四濺,藉了電影的科技詮釋古代武術的高明。然而畫面的精準與完美,是這部電影的優點,卻也是另一種缺憾。
這麼說吧!假如一個人完美到達極至,便容易產生距離,或許還會有不真實感出現;若移植到電影上,雖說電影本身就是一種假,但透過演員的詮釋、運鏡與劇本,卻可以讓觀影者深深投入,一同悲喜;但這部電影卻營造出讓觀影者抽離的距離感,讓人有單純看戲的置身事外。《英雄》的劇本依照真實時空去杜撰其中的人物故事,這種寫法,將故事定位在哪一種角度則是很重要的關鍵,畢竟歷史結局已是既成的事實,如何穿插人物出現、情節發展,以及在武俠故事既定模式下的創新,這則屬於我之前所說的內在部分。《英雄》故事梗概主要想傳達《何為真英雄》,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主題,武術的最高境界在於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置身沙場的真英雄往往卻是最渴望和平,主題挑得好,但在詮釋手法上卻缺乏人味,或許這點有人反駁,因為劇中人物在愛情、家國之情與英雄氣度上,在劇中都有感人的點,但我這裡要提出的是運鏡與人物安排上的缺失。
這部戲對白並不多,但幾位演員的眼神與表情入木,因此倒也平衡了一些,不過故事鋪陳的方式真相到後來才慢慢呈現,前面無名與秦王所堆疊的假設情節,紅的、藍的、綠的,並不全是殘劍與飛雪的真正性格,這樣的劇情設定或許是張藝謀對於武俠片可能性的一種挑戰,但卻模糊了這兩位英雄的面目,不夠明確與肯定。至於好幾幕演員臉部特寫、突然蹦出的對話,與武打時對著鏡頭的吶喊嘶吼、慢動作,很像是把套招全攤給觀眾看,現場常聽到觀眾噗嗤一笑,或許這些引人想到周星馳誇張式的武打畫面了吧!雖然相信張導演一定無此用意,然而說真的,無厘頭與藝術其實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幾場武打的橋段很是精采,尤其是李連杰與甄子丹兩個練家子的對打,但有幾處卻精采過了頭,例如甄子丹類似於《駭客任務》雙手敞開的飛天招式、無名以劍直剖毛筆以致筆毛四散暢快、水珠慢動作的在空中前進,秦王面前燭火感到殺氣的瘋狂搖曳,這些精采歸精采,卻也讓人低呼:『真是太誇張了!』若是007詹姆士龐德稀奇古怪的武器也就作罷,畢竟這是部古裝武俠片,加入太多顯而易見的特效手法,反而破壞了好山好水營造出來的古樸美感。
再來說到人物安排,整部戲除了主要角色以及一片黑壓壓的秦軍、被箭射到還奮力寫書法的趙國學生外,秦國與趙國彷彿就再也沒其他人,這故事裡只要有主角出現就夠,百姓、魚販、菜販、商人、路人甲、乙、丙、丁,全都不需要了!?整個荒漠,整個中國,全以這幾個人為中心,其他的人都該停住呼吸,看他們幾人為刺秦王犧牲?這樣的全然集中缺少互動,便造成了我所說的缺乏人味。
張藝謀討厭別人拿李安的《臥虎藏龍》與《英雄》相比,其實論拍攝手法與劇本形式,兩者之間確實是截然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武俠片,暫且先不去管我前面所提出的疑慮,張藝謀的《英雄》若用另一種角度去看,是部很藝術形式的武俠片,尚未有人以此種手法詮釋,倒也是個突破,一場章子怡與張曼玉樹林對打的戲,能夠像他這般等整樹林的葉子變黃,為求美感再把葉子一一分等級入鏡,這樣的堅持是該給予掌聲,只是看電影感受每人不同,對於純粹把電影戲劇化或藝術化,摸不到溫熱的血,還是感到有些可惜的。
::
智邦生活館 │ 公益頻道服務中心 │ 公益館RSS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