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新的歐盟 新的學術護照 新的歐盟 新的歐洲大學

═【立報】════════════════════════════

                                  

═══════════════════════《2003/01/2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他山之石 新的歐盟 新的學術護照 新的歐盟 新的歐洲大學

 

    來去紫禁城 外國人在北大

 

【教育小報報】

********************************************************************

   他山之石 新的歐盟 新的學術護照 新的歐盟 新的歐洲大學

 

編譯▓賴明芝

 

位於荷蘭北部、建校於1614年的格洛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開始有所改變,是出人意外的。今年秋天,格洛寧根大學要將其5年制的大學部課程,拆分為學士課程和碩士課程兩個部分。很快地,該校就要採取新的歐洲學分制度。而且,負責招生的人員,正忙著吸引亞洲和東歐的年輕學子選擇該校研究所,當然,是用英語進行教學。格洛寧根大學是位於一個友善的中世紀風格城市。

 

不過,目前格洛寧根的狀況,只不過是整個歐洲高等教育版圖即將重新改版的先兆。這個即將爆發的革命,是針對美國而來;在逐漸全球化的教育市場當中,美國佔了相當的份量。

 

創造歐洲認同 增加競爭力

 

格洛寧根大學和其他荷蘭大學是率先加入這項創舉、調整學校的全部課程和必要條件的歐洲大學,而在背後支撐這項創舉的是歐盟。至於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大學之間流動,以及更容易在歐洲找到工作。換句話說,一份歐洲的大學文憑就像是學術護照一樣,保證了文憑持有人的技巧和知識。一旦能獲得國外的承認,就可以增加歐洲的大學對外國學生的吸引力。

 

法蘭斯˙茲瓦特(Frans Zwarts)是格洛寧根大學的新校長,他說:「最終,教育改革是創造出歐洲認同的一個手段,但是,這也使得歐洲更具競爭性。」格洛寧大學國際化的程度很高,該校775位博士候選人當中,有半數以上是來自國外。

 

茲瓦特表示:「傳統上,歐洲的教育體系著重於可親性(accessibility)之上。現在,他們開始了解,他們必須能在全球的架構之下,具有一流的競爭力。」

 

最古老大學 承認沒吸引力

 

也就是說,歐洲一直不願承認,其整合工程一直受到高等教育古老的結構所阻礙。歐洲的大學主要是受到政府所控制,舉例來說,當歐洲人可以自由地在其他國家工作或是唸書之際,在某個國家取得的文憑不會被自動地承認。甚至是在一流的大學,像是英國的牛津大學或是巴黎大學的文理學院(Sorbonne),有時候也不能明確評估學生的另一份學位證書。

 

然後,問題出現了。由於政府寧願看到年輕人唸書,也不願見到他們失業,通常要得到大學入學許可並不難。結果,出現很高的輟學率,而且完成學業的時間也拉長,較原先4至5年的課程規劃還要長。

 

令人困惑的教學法種類、課程類型和資格條件,已經使得許多歐洲以外的學子,寧願選擇英美的教育體系。在2000年的時候,160萬名學生跑到國外唸書,其中,28%的人選擇美國,14%的人選擇英國,去德國唸書的占12%,到法國的則占8%,選擇義大利的有2%。

 

「學術合作協會」是位於布魯塞爾的組織,該組織負責人伯恩表示:「歐洲很晚才明白,擁有最古老的大學並不代表一定能夠吸引學生。」「學術合作協會」代表20個歐洲組織支持高等教育國際化。

 

1999年 一場的革命會面

 

當改變的需要不言可喻時,沒有人想到1999年會有一場革命。當時,來自歐洲29個國家的教育部長在義大利博羅尼亞會面,他們做出的結論,是應該提高學生受雇的能力和流動性,而且,在國際市場上要更具備競爭力。他們決定,將創造出一個歐洲高等教育的領域,好比歐洲的貿易區和歐元的流動範圍。

 

有個詳細的計畫可以增加這29位教育部長發言的可信度:到了2010年的時候,歐洲採取一個共同學位架構,清楚界定大學生和研究生的程度和整個歐洲學分制度,發展教育品質控管的機制,並且排除學生和教師轉校的障礙。突然之間,巴黎大學文理學院套用在整個歐盟了。

 

「歐洲大學協會(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的企劃負責人大衛˙克羅希爾(David Crosier)表示:「需要改變現況是個共識。並不是很多大學都反對巴黎大學文理學院的模式。但是,他們想要為自己的發展負責,而不是讓自己的鼻子被牽著走。」「歐洲大學協會」位於布魯塞爾,代表32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

 

5年制教育 多國支持響應

 

雖然有了利害關係,舉例來說,一些德國教授一直反對自主權受到威脅,但是大部分的大學也承認,巴黎大學文理學院的模式是抵擋不住的,因而開始加入討論的行列。東歐的大學已經響應了歐盟這項創舉,並視之為現代化的藍圖。法國則把歐盟的想法當成是吸引更多外國學生的途徑。義大利希望能藉此省下銀子,因為學生入學的時間縮短。英國則說,該國已經對大部分討論的內容,付諸行動。

 

的確,在某些方面,巴黎大學文理學院模式盛行,同時意味著英國模式贏得了勝利。整個歐洲大陸目前所實施的5年制大學教育,將被區隔成3年制的大學部課程和2年制的碩士課程。這種區分成兩個階段的方式,在英國早就實行有年;英國的大學帶頭響應,將教育與就業能力連結,這點倒是受到巴黎大學文理學院模式的啟發。

 

協調計畫 定義知識和技巧

 

但是,為了將這些改變付諸行動,使之成為事實,不能只是動動嘴巴說服各校參與。一個至關重要的步驟是,如果學歷是從不同學術文化背景的大學頒發,就必須針對知識和技巧做出定義,否則無法進行比較。目前歐洲有105所大學加入了這個所謂的「協調計畫(Tuning Project)」,該計畫由荷蘭的格洛寧根大學和位於西班牙畢爾包的狄烏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Deusto)主導。

 

基礎課程(core curriculums)會分為7個科目:商業、化學、教育科學、地質學、歷史、數學和物理。最後,所有的科目都會包含進去。格洛寧根大學這方的協調人是羅伯特˙華格納,他強調,這項計畫的目的不是要統一課程,而是建立起學生一般能力,比方說: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並明確規定學生應該要學到些什麼。

 

學分制度 全新的玩意兒

 

經由這個學分制度,課程將獲得承認,而這個學分制度將使學生得以游走於各大學之間。但是,對歐洲而言,學分這玩意是新的東西,而學分的概念也引起一些疑問,例如:學分要怎麼分配?一流大學授與的學分和二流大學授與的學分能等而視之嗎?作歐洲高等教育的質量保證制度,將嘗試確保教育標準是實用的。

 

這項變革所期待的是,雇主在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求職者,能有辦法評估他們的能力。但是,雇主必須也要學習去接受新的3年制大學文憑。格羅寧根大學校長茲瓦特表示:「荷蘭大部分的大學還沒有考慮把學士學位視為獨立的學位。這會有所改變,10年後,學士學位將被當成是完整的資格加以承認。」

 

不過,華格納說,要使畢業生的學歷表現更吸引雇主,各大學也許得給教授們一些限制。這可以說是歐洲學術界十分重要的轉變,歐洲的教授一直享有不受挑戰的權力。華格納表示:「以後重點會放在學生的需要之上,而非教授的期望。」

 

(取材自紐約時報)

 

(回目錄)

 

來去紫禁城 外國人在北大

 

也不知道是怎樣的傳統,韓國學生代代相傳,

 

多年來在北大經常一身勁裝,頭戴帥氣的安全帽,

 

騎著機車就在校園裡飆車。

 

數年來,北大師生從敢怒不敢言,

 

到最後終於下令禁止摩托車在校園行駛,

 

只不過禁令公佈非常委婉,

 

始作俑者的韓國人是完全沒被「批評」到的。

 

文■魏宏晉

 

近年來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令許多中國人忿忿不平,在公開言論上往往有比較符合政治正確的民族主義思想傾向,但是在實際的生活裡,對待外國人的態度還是比較友善的,甚至於有時候都讓人覺得會有點失了「泱泱大國」的風範。

 

中國被西方國家欺負了百年,一直到近幾十年來,西方國家不再以船堅砲利叩門,改以「我吃大肉,你也能喝湯」的經濟手段進出,直接造就了中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以中國人的心態而言,儘管在嘴巴上得維持民族自尊,不時強調一下百年恥辱,但在現實上,還是不得不對西方的先進和優越低頭。一般而言,只要西方國家不要玩得太過火,像誤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南中國海撞落中國戰鬥機等這樣落人口實的事件不要擦槍走火地發生,西方人在中國很好過日子,甚至只要是外國人,在中國都不會太難混。

 

就先拿北京大學來說吧!北大的外國留學生有1千7百名之多,來自70個國家,其中包括了3百名左右的台灣學生。台灣學生到北大來,不管抱持的想法為何,多半真的是要拿個學位回家,混日子的較少,加上政治敏感,所以大家都比較低調,玩樂鬧事的幾乎沒見過。

 

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就不同了,他們多數是來短期進修學中文的,程度和品格差勁的人所在多有,甚至佔了很大一部分。這些人在北大囂張跋扈,甚至是橫行霸道,卻沒有人敢於出面管束,充分突顯了外國人在中國地位的特殊。

 

北大的「留學生」以來自日本和韓國的年輕小鬼為大宗,他們是校方最頭大、卻又惹不起的一群。頭大是因為日韓的小鬼們放蕩不羈,平日在校園裡喝酒鬧事根本是家常便飯;而惹不起又是因為這兩個國家在北大「投資」很多,比如說北大校史館就是日本人捐錢蓋的,招待外賓的賓館裡的餐館和咖啡廳就是韓國人經營的,少爺們來「家族投資企業」轉悠,拿人手短的能不禮遇三分嗎?

 

日本小鬼在北大有多囂張,沒見過的還真不能相信。我經常就在留學生宿舍前看到一群喝醉了的日本男男女女,旁若無人地大吼大叫,保安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裝作沒看見。這些醉貓甚至夜夜笙歌,玩到高興後回到宿舍還大呼小叫、擾人清夢,不管是誰出面制止,他們依然故我。大和民族在日本的彬彬有禮外衣,一到中國全部脫下,連裝模作樣都不必了。

 

而來自日本隔壁的韓國人比之日本人,在北大的飛揚跋扈也不遑多讓。北大在去年年底宣布了一項禁止摩托車在校園內行駛的規定,主要就是衝著韓國學生來的。也不知道是怎樣的傳統,韓國學生代代相傳,多年來在北大經常一身勁裝,頭戴帥氣的安全帽,騎著機車就在校園裡飆車。數年來,北大師生從敢怒不敢言,到言而不怒地道德勸說,最後終於下令禁止摩托車在校園行駛,只不過這樣的禁令公佈出來非常委婉,始作俑者的韓國人是完全沒被「批評」到的。

 

而也許就是這樣的委婉,讓韓國學生粗魯無理到恃無忌憚的地步。有一次,有個韓國人要進到我住的宿舍樓裡,門房就問他找誰?這韓國人不高興了,用生硬的中文罵門房說:「我是誰你竟然沒看過?」門房大概被嚇到了,態度畏縮地跟他解釋自己是新來的,所以不知道他是誰,這韓國人得寸進尺,又罵門房說那就是他不盡責。最後我在房裡聽不下去了,衝出房門,把那韓國人轟出去,理由是我一點也不想知道他是誰,而他已經吵擾到我的安寧了,所以我有權把他轟出去。一位北大的老師告訴我,中國人是紙老虎,人家稍微大聲就怕了,看來還真的是耶。

 

中國對台灣在政治上的欺壓,當然是到囓肉啃骨的地步,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法,背後所憑恃的就是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然而,中國這種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卻又經常是選擇性的利用,所以一般人民在行事作為上,也感染了這樣的作風。

 

再拿我在宿舍裡碰到的例子來說,我們的宿舍樓各國人等龍蛇雜處,進進出出有所謂的管制,門房很囉嗦地要人換證件。然而也許是對陌生語言恐懼的關係,他們對於中文不流利的,總是多帶了一點退縮,來人甚至多說兩句就能叫門房放人進入;說中文的,就沒那麼好混了,他非很嚴厲地要人按「規定」走,任你求爺爺告奶奶,他們也是「鐵面無私」到底。

 

這種語言「歧視」有多麼荒謬可笑你知道嗎?有回有位不會說中文的訪客來找他朋友,門房根本無法應付,於是僵在門口,最後訪客住樓裡的朋友不知如何得知訊息下樓來接他,這位學生操著清楚但不流利的中文對門房吼著:「師傅,這裡是留學生宿舍,你應該學英文的。」可憐的門房師傅,一個屁都不敢放。

 

如果以為中國人對外國人的「禮遇」是看錢多少來衡量的,那也未必。個把月前,有個外蒙學生躲在女生浴室裡恃機偷窺,結果行跡敗露被逮,當場被一群義憤填膺的學生揍得鼻青眼腫,然後交給校方處裡。想不到幾天後又有人見到他在宿舍附近出沒,問門房到底怎麼回事?也推說不知。後來有人輾轉打聽,終於知道原因了,由於顧及跟外蒙的友好關係,所以校方只要求那位偷窺犯搬出宿舍,其他的就不了了之,那件事就當沒發生過了。

 

以我們在台灣經常接受到的美式訊息,總以為中國是充滿義和團思想的右派激進大本營,尤其是一些特定事件如使館被炸、飛機被撞等發生後,中國簡直像成了倒退百年的反外鬥獸營。然而,只要了解中國人性裡的現實面,都會知道那不過是紓解情緒的即興之作而已,脾氣發過以後,外國人在中國還是很好過日子的。

 

(北京大學博士生)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