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 ★ ★ ★ ★ ★ 2003.01.21 ★ 您正與5314 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主題文章:勞動力「彈性化」的再思考(林佳和) ------------------------------------------------------------ 【勞陣2003年最新燙手發燒書】 怎麼樣的異想可以創造出台灣金融史上第一家銀行工會? 怎麼樣的世界可以創造出勞資政三贏的結果? 本書描述全國第一家銀行業產業工會崛起、茁壯的歷史;工會成員以 行動體驗追求理想的暢快,包含有最深刻的人性試煉,也有最高貴的 犧牲奉獻。 台北國際商銀產業工會的傳奇故事,不僅是了解十年金融滄桑的另類 史觀,也象徵著白領階級自主意識覺醒的先聲,道出一般上班族的無 奈與悲哀,以及在困境中的希望與救贖。 一本值得您與您的會員,永久珍藏的書 它不僅紀錄了台北國際商業銀行產業工會的歷史與成長 它更可以是一本小說、一本企管書,甚至是一部金融史 即將改寫你對銀行員的認識與認知! 重新開發你對工會的定位與想像! 欲購買者,可利用郵局劃撥,帳號:10139422 戶名:勞動者雜誌社 或透過ATM轉帳,帳號:347118069803 定價:320元 團體訂購 另有優惠!! 如有疑問,請洽02-23110259劉斐方小姐,謝謝! 或立即上勞陣網頁:HTTP://labor.ngo.org.tw查詢 -------------------------------------------------------------- 【編輯室報告】 處在台灣這個野蠻式民主,極少有理性探討空間。「勞動力彈性化」這 個議題則在工運界則早被妖魔化,如果有人膽敢對彈性化鬆口,那麼就 將被打入十惡不赦的工賊。從1995年12月通過的勞基法一體適用,其中 附帶通過第三十條之一,所謂的四周變形工時,當時的民進黨立委簡錫 皆、劉進興就已經被一些所謂進步工運團體圍剿。但是經過七年,台灣 勞工也沒有變成奴隸。最近立法院又通過勞基法的修正案,其中對第三 十條的八週變形,又被部分媒體妖魔化,完全忽視每週正常工時及每週 必須休假一天的相關限制規定。自我陶醉於意識型態的攻擊制高點,漠 視台灣勞工的現實處境,此乃台灣工運的不幸與墮落。 ------------------------【主題文章】-------------------------- 標題\勞動力「彈性化」的再思考 作者\林佳和(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 在德國很流行兩組對彈性化的定義。 第一組是:「符合雇主利益的彈性化」、「符合勞工利益的彈性化」以 及「符合雇主利益又符合勞工利益的彈性化」。 第二組分類是:「純粹為了降低勞動成本的彈性化」、「因應科技以及 工作組織的新發展所帶來的彈性化」以及「還是符合勞工與社會需求的 彈性化」。 這兩個分類,意味著對彈性化思考的新方向,也是台灣在一般討論上比 較少去碰到的彈性化定義問題。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德國。從一九八五年開始,資方提出部分工時跟定期 契約的彈性化,這在德國一直是焦點,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和衝突,直 到2001年年初才通過「部分工時及定期契約法」。一開始工會的角度是 完全反對,這是八○年代的情形。到九○年代,因為失業與兩德統一, 工會的反對聲浪達到高潮,但接下來隨著失業問題的漸漸浮現,工會開 始採取守勢立場,覺得也許可以開放,但是必須要有一個強烈的配套。 慢慢地,工會陣營體認到幾個現實:第一,彈性化在某一種科技條件跟 工作組織變遷的條件下,是絕對無法抵擋的。這個跟所謂的工作場所、 工作型態的合理化,某個程度上是互相搭配的。第二,既然無可抵擋, 而失業問題又那麼嚴重,工會在整個策略上應該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 就是要去塑造一個對我們有利,又不違反資本積累邏輯的彈性化。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某些彈性化事實上是不可避免的,假如我們觀察 台灣一些高科技產業的工時結構的話,就可以看出來我們勞基法的工時 規定對他們來講是一個笑話。 以我對德國的理解為例,德國企業整理出的彈性工時模式超過兩百個, 而這兩百個工時模式都是工會所接受的,以一九九六年德國新的工時法 為例,工時法草案將要通過的前夕,很多工會說絕對不能通過這樣的工 時內容,如果通過了,會讓德國的勞動者淪為奴隸等等。結果九六年工 時法照這個版本通過了,德國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證明事實上某 一些彈性化的出現並不會塑造出我們想像中最糟糕的情況。因為企業不 會讓最壞的情況出現;而勞工憑著集體的力量,也不會讓那些擔心的情 況出現。 關於失業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歐洲利用彈性化最好的是丹麥,丹麥相當 成熟的運用彈性化造成出來的空間,一方面解決失業問題,一方面解決 勞工的社會需求。在丹麥實行最成功的叫做job rotation,意思是說, 一個將要大量裁員的公司,以重新分配工作來避免裁員。實行最成功的 是丹麥郵局。 假設丹麥郵局雇用一百個郵差,今天要解雇五十個人,結果他們所達成 的方案是,五十個人沒有一個被裁員掉,但是把剩下來的工作量做一分 配,然後每一個人可以一個禮拜只工作三天,多出來的兩天怎麼辦?就 讓這一百個勞動者去做個人需要或是社會需求的工作,比方說洗車,或 是社區服務,以這一百個勞動者的家庭為對象。然後資方承諾工資給付 到百分之六十,國家補貼百分之十,勞動者自己補貼百分之十,工會補 貼百分之十,也就是讓每一個勞動者享有的工資水準是原來的百分之八 十。 在這樣的情況下,達成了勞、資,甚至政府、社會四方皆贏的局面。如 果我們把失業當成維持社會整合、不要讓社會分裂的重要議題的話,我 想彈性化反而是解決失業的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當然附帶條件是必須 防堵它所帶來的負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