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章──從蘇案重新學習
怎麼和孩子談蘇案?
──帶他看見野蠻與文明的分野!
口述◎史英 整理◎蕭紫菡
日前蘇案宣判無罪,長期為蘇案奔走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史英,認為蘇案翻案為國內人權教育寫了新頁,引導社會建立「無罪推定主義」的新人權觀。在教育廣播電台《教育新航線》訪談中,他指出,凡是有衝突、有爭議的事情,都會在孩子的心裡產生疑惑。過去,我們總認為孩子的年紀小,這樣的案件與他們無關;現在,九年一貫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精神,希望教學不只限於課本,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是教育的一部份,都在挑戰孩子的基本能力是不是受到啟發,是不是在繼續發展。所以,怎麼跟孩子談蘇案,是教育者必需面對的課題。
Q:蘇建和等三人的案子宣判無罪,新聞媒體報導這麼頻繁,孩子們不可能沒看到。像這樣的 時事,在九年一貫課程裡,怎麼跟孩子談?
A:首先,要回答孩子的問題:「這三個傢伙到底是『有罪』還是『沒有罪』?」之前那麼長
的時間法院都三審定讞有罪,而且都是死刑,現在突然變成沒有罪了,孩子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要讓孩子知道,多元的社會,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情,會有 不同的看法,本來就是正常的現象。這跟過去傳統的想法不一樣,傳統的教育裡,我們希望孩子的想法簡單,對任何事情都是黑白立判,不是好人就是壞人,這樣培養長大的孩子心智比較單純,也比較容易上當,很難適應未來的社會。
所以,首先,我們應該讓孩子了解,不論誰對誰錯,世界本來就是紛紜的,是混沌的,不
是如我們在童話故事裡所想像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所以,如果要把這個案子放進課程裡,這會是很重要的第一課。
Q:那麼,在課堂上,或家裡,如果小孩問起這三個人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要怎麼回答?
A:像剛才所說的,有罪沒罪,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孩子一定還想問:「到底有罪還是沒
有罪?」這個答案叫做:「我不知道。」因為事情不是我們做的,我們不在現場,怎麼知道他有罪沒罪?所以,對老師和家長而言,第一個要點是把自己撇開來,我們不宜用自己的主觀去影響孩子的看法。可以告訴孩子說,其實我們不知道,不過,根據我們所得到的什麼什麼訊息,我們認為他們是有罪或無罪。一定要講理由,才能避免武斷。然後,
告訴孩子,不管我們怎麼認為,都是根據訊息而來,而不是親眼看見。
這樣說,小孩自然會認為,我們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看法,一定還會問:「那你的看法
呢?」這時候,就要告訴他一個很關鍵的觀念-所以,一個社會要有一個司法制度。也就是說,不是憑每個人的主觀去辦事,而是要有一個嚴謹的司法制度來決定誰有罪、誰沒罪。緊接著,小孩會說,說得好,現在恰巧司法制度互相矛盾,之前都是司法審判有罪,如今還是同樣的司法制度,又說他們無罪,怎麼回事呢?這時,我們就應該對司法制度的設立原則做一個說明。
現在司法制度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叫做「無罪推定主義」,「推定」是指「推定他無
罪」,「無罪推定」就是說:如果不能證明他有罪,就是無罪,不管他看起來多麼像是有罪,只要沒有禁得起司法嚴謹考驗的證據,都必須推定他是無罪。因為不管是檢查官,警察,法官,都跟我們一樣,並不在現場,即使在現場,也可能認錯人。所以,「推定」兩個字對小孩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孩子總以為世界上的事都跟他看到的黑板一樣,如果是黑的就不可能是白的。事實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大部份不是親眼看見,即使親眼看見,往往也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而是另有解釋的玄機。所以,司法基本上也是一個「推定」的工作,這也是這次司法做出這個判決的一個根本立場。
聽說過去有三十多位法官經手這個案子,審了不知道多少回,那時候所依據的證據,
其實,都禁不起現在嚴格的司法考驗,因為它基本上還是依據自白。雖然司法明文規定,自白不得做為審判的唯一依據,但我國的司法,過去還是比較偏向傳統的方式-「青天大老爺」在上,如果「覺得」你有罪,兇手八成就是你。這種態度目前正在改變中,所以我們有必要跟孩子解釋這件事。
Q:這樣解釋之後,會不會讓小孩喪失對司法或制度的信心?
A:這是個好問題。所謂的「信心」是什麼?什麼叫做「好」的制度呢?所有的制度都是
由人來執行,而所有的人都會犯錯。所以,一個好的制度,一定會有一個「除錯」的機制。
比如說,一般的司法案件都有三審制度,二審往往會推翻一審。我們通常會認為,法院是怎麼回事?都是法官,怎麼甲乙丙三人會說丙丁戊是錯的?這就是司法制度的萬全設計,不然,為什麼要三審?
所以,一個好的制度設計,必須要有補救的措施,這表示我們做為人的一種謙卑,承認我們所設計的制度,到了我們的手上來執行後,沒有人可以保證它是萬全的。所以,我們願意對制度設計一種平衡的方法,可以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這不代表我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或人們不必對我有信心;恰恰相反,如果今日之我可以否定昨日之我,應該對我更有信心,認為「這傢伙還蠻誠實的」。所以,司法會推翻它原有的判決,只是代表他比較誠實而已。
Q:剛才我們說的,都是一般性的原則,特別是針對小孩的 疑問,但如果是一位執行九年一貫課程的老師,你認為 是否可以將這樣的題材融入課程?
A:如果是五年級到九年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做報 告,不一定要用寫的,他們可以自己去收集資料,問父母、看電視都可以。
事實收集來了之後,他們就會發現:所有的事實都受到收集人的主觀意見左右。
那麼,第二階段,就是要在班上讓不同的意見開始辯論。我們相信一個班上,都會有兩方的意見,這就呼應了前面「第一課」要跟孩子講的:「要尊重不同的意見」。班上才二十多個人,就已經分兩派,甚至三派、五派,那麼,大家坐下來好好的講道理。我們甚至可以跟歷史合科,講講啟蒙運動先驅者的故事,像是哲學家伏爾泰就曾經說過:「我雖然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維護你發言的權利。」像這樣的概念,這時就要傳輸下去,讓學生們做討論。
第三步,要跟現有的教材做某些結合。課本都有談到司法及法律制度設計的過程,法律是誰定的?法官是誰任命的?要經過什麼樣的程序?這些課本上都有,都可以跟課程做結合。我並不認為,談時事問題,就可以把課本丟掉。
蘇案的問題,考驗著基本的人性,「無罪推定主義」是野蠻與文明的分野,而冤案無論在古今中外,從來沒有真正地消弭過。我們現在已經慢慢進步到讓司法制度有一種補救的措施,表示我們的社會還蠻有良知的。脫離了過去的威權時代,應該把這份進步好好地教給下一代
,讓他們承續我們走過的道路,延續我們點燃的香火,追求我們共同的理想。
【《讓他們活著回家》義賣】:
為了讓三人有重返社會的基金,人本教育基金會捐出《讓他們活著回家》這本書作義賣,這本書詳實地記錄了蘇案的大事記,及相關資料。希望關心蘇案的朋友們能響應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將全部用在協助三人的精神復建、生活重建及就學、就業上。
讀者可以直接打洽詢電話:02-2367-0151轉130。
編按: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164期,本期札記特別製作《從蘇案重新學習》專題,不僅以人權的角度探討了蘇案與教育的關係,也重新剖析了蘇案的司法程序,媒體人權等問題。提供想從蘇案重新學習人權、反省教育的老師、家長及所有關心教育人,一個不一樣的思考角度。
<Top>----------------------------------------------------------------------------------
教育新聞
學測答案公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昨日公布選擇題參考答案,考生可上網查詢,網址為www.ceec.edu.tw。大考中心表示,將於二月二十六日寄發成績單,三月四日至六日開放申請複查成績。…(中央日報01/28)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