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3/01/3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 飛揚的蒲公英──新莊故事媽媽的故事(五)
********************************************************************
◎ 他山之石
自己的窩最好
學生要求隱私權 美國大學蓋單人宿舍
美國大學滿足的慾望學生要求隱私權
編譯▓賴明芝
哈倫˙佛列德曼是波士頓大學4年級的學生,過去,他一直住在傳統的雙人房宿舍:一個人分到180平方英呎的大小,隔壁床還睡了一個沉溺於電玩的2年級學生。佛列德曼遇到的這個室友大概是全校最糟的,而且,他還要和24個低年級的學生共享走廊底端的浴室。
現在,佛列德曼說:「我要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浴室和自己的空間。」
一直想要留住學生的波士頓大學,打算滿足佛列德曼的慾望。今年,他能住在花費810萬美元興建的高樓宿舍,波士頓大學兩年前才開放這棟建築物給學生住,住在這裡的學生,還可以俯瞰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這棟宿舍裡817名高年級的大學生,包括男生和女生,都有自己的臥室,4個人一戶。
儘管佛列德曼還是得和室友共用浴室,但是,他很難再抱怨什麼。因為他享受的是1千2百平方英呎為一戶的空間,其中有兩套衛浴設備,一間廚房,和擁有超棒視野又超大的飯廳及客廳。這些設備讓佛列德曼一年花了8,680美元,在他27,042美元的學雜費當中,就屬住宿費最高。比起以前花的住宿費,還要貴上1千4百美元。佛列德曼說,為了「隱私」,現在花的每一分錢都很值得。
從前住宿生腦子裡對「室友」的印象,如今已經被打破了。
宿舍一詞成為過去式
這些成長於1990年代,在家裡擁有屬於自己臥室的學生們,開始要求在學校宿舍裡,享有像在家中同樣的隱私,而且,他們都很願意在這方面掏腰包。
一直以來,美國的大學都有提供單人房給學生,然而,學生卻一直搬離學校宿舍,為的是獲得更多的隱私權。不過,在過去這十幾年裡,全美陷入高學費競爭的各大學,一直把興建內設單人房的宿舍視為重點。現在的學生把居住環境的舒適度,看得和圖書館的藏書量一樣重要。
校方行政人員表示,就某種程度而言,他們覺得這麼做是逼不得已的;興建更多的單人房宿舍是為了把高年級的學生留在校園裡,這樣他們才會更投入大學生活。此外,若能把學生在校外支付的房租費用,轉為學校收入,也是另一個誘因。
這些新大樓被稱之為住宿大樓(residence halls),甚至是住宿/學習中心。你可別把這些大樓稱為宿舍,對舍監和蓋這些新大樓的人來說,「宿舍(dormitory)」一詞絕對是老套的說法。學生生活在套房裡,雖然他們要和別人分享客廳、廚房,但是,他們可以躲回屬於自己的小窩,在單人房裡,他們有自己的電腦、電視機、DVD播放器和電話。
學校行政人員的憂慮
手邊正在蓋這種新式學生宿舍的威廉˙羅恩,是在波士頓執業的建築師,他說:「這象徵了美國的富裕和繁榮,但是,這也代表了我們喪失與別人分享的能力。」波士頓的東北大學、康乃狄克州哈特福特的復活主日學院,都能找到羅恩的作品。
已經在憂慮科技對群體生活帶來影響的學校行政人員表示,他們擔心,單人房宿舍會給學生更多理由窩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有些大學開始反抗這種趨勢。富蘭克林˙歐林工程學院,是麻州新設立的學校,該校去年夏天開放的第一棟宿舍,裡頭全都是雙人房。
復活主日學院在3年前開放了兩棟都是單人房的宿舍,該校副學務長雪倫˙赫茲柏格表示:「全美國的大學行政人員都在擔心,隨著各校興建愈來愈多的單人房宿舍,學生在大廳、走廊的互動也愈來愈少。而這種情形受到學生盯著電腦螢幕看DVD而更加惡化。以前的學生會聚在起居室裡看電視,唸書念到一半,還會動手做爆米花。現在,待在自己的房間裡就可以做這些事情。」
根據羅恩的估計,為了取代雙人房宿舍,蓋單人房宿舍要花更多的錢,每張床位最少會多出1/4的價格。有些像復活主日學院之類的學校,對住在單人房的學生所收取的住宿費用,等同於雙人房的價格,這會使建築費用變得更高。
「室友從來不是問題」
羅恩回憶起他設計的第一棟宿舍,1993年的時候,他幫緬因州貝特斯學院蓋新宿舍。當時,他設計的是4人一戶,每間臥室有兩個人住。結果,有位學生的媽媽跑來質問他:「你怎麼會蓋出孩子們得和別人共享的寢室呢?我女兒從來不曾和別人分享她的臥室。」
羅恩表示:「我對這位媽媽說,我唸過更有名的學校。而我就是這樣和別人共享一間寢室。」羅恩於1965年畢業自耶魯大學,他和室友艾德˙托恩山德得擠在一個112平方英呎的房間裡,而且,睡的是上下舖。這兩人現在還是最要好的朋友。
對羅恩而言,有室友從來不是問題。
雙人床是一定要的啦!
佛列德曼在奧勒岡家中唯一和人分享臥室的那段時間,是在他7歲的時候,當時,他那個4歲大的弟弟對爸媽離婚感到很難過,要和他睡在一起。佛列德曼說:「現在,要是我踏進他的房間,就會被踢出來。」恰巧的是,佛列德曼的完美室友全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們也都有自己的房間。
佛羅里達州大學主管學生住宿的諾伯特.杜凱爾一直都在研究全美國各大學的住宿問題,他也注意到學生從小有自己房間的廣泛程度。他在夏天做校園介紹的時候,問前來參觀的學生,有多少人在家得和手足共享寢室,3百人當中大概只有20個人會說有。
杜凱爾表示:「很多孩子甚至有屬於自己的盥洗室。」
對很多學生而言,甚至連成對的單人床(twin beds)都是落伍的。佛列德曼的室友肯恩˙布考斯基在家裡睡的可是超大型的床(queen-sized)。他說,他的朋友都是這樣。
布考斯基的身高是6呎3,他一直得使自己適應波士頓大學學生宿舍裡的雙人床。當所有的住宿條件都升級了,包括空調、健身房和豪華的洗衣房,雙人床仍然是他唯一的選擇。
俄亥俄州克里夫蘭西部保護區大學正在為高年級蓋的學生宿舍,7百間的單人房裡,擺的都是雙人床。該校主管學生住宿問題的唐恩.凱瑪斯基說:「學生們要的是舒適感,雙人床就是其中之一。」
對性生活態度的改變,也使學生們堅持要有自己的臥室,建築師羅恩這麼認為。羅恩說:「很多學生都是和男、女朋友同居的,隱私對他們而言,相當重要。」
今年21歲,主修護理的蘿貝卡.霍斯金,住的就是單人房。霍斯金說:「如此一來,就不必因為室友在週末和情人幽會,而必須在宿舍外面流浪。」原來,很多學生在碰到室友帶人回宿舍時,得識趣地滾蛋。
但是,霍斯金得當助理護士和褓母,來支付每一季2,575美元的住宿費,這是她睡單人房宿舍最大的代價,她說:「我很滿意能把房門關起來,擁有自己小窩的事實。」
對大多數的大學新鮮人來說,有室友仍然是件人生大事,現在更是如此,校方行政人員很重視學生團體生活的重要性。
史瓦特墨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的生輔組組長邁爾特˙衛斯特菲爾說:「我們學校有很多的學生都是唸自然組的,他們將來得在實驗室工作,而在實驗室裡頭,他們必須和別人分享,和別人合作。與室友一起生活,是一起合作的嘗試。」史瓦特墨爾學院很強調團體生活,該校強制規定所有的大一新生和大部分的二年級學生,得睡雙人房宿舍。(取材自紐約時報)
◎飛揚的蒲公英──新莊故事媽媽的故事(五)
文▓盧永山
伍、故事媽媽的串連
新莊地區的校園故事媽媽團或各社區小大讀書會,為了招募和培訓新血,經常會開辦訓練課程,邀請相關師資講授說故事的技巧、繪本魅力、兒童心理、親子共讀、戲劇與人生等課程。不過在各團體「各自為政」的情況下,經常造成課程和師資重覆的現象,使得原本經費就不甚豐厚的這些團體,每每暗自叫苦。
自己擔起經費壓力
方滿花無奈地說:「榮富國小故事媽媽團每年要需3、4萬元的經費,主要是向團員收團費,新團員3百,舊團員2百;有時候家長會也會撥點錢給我們,但錢不多;至於學校,他們本身也窮得要命,所以只提供場地。在經費不太夠的情況下,很多故事媽媽親自掏腰包做道具和服裝,她們會想反正是做公益嘛,所以不用那麼計較。」
相較於榮富國小的40名團員,擁有65名團員的裕民國小故事媽媽團,每年所需經費約10萬元左右。如此龐大的經費壓力,使故事團不得不向外爭取演出機會,如參與新莊文藝季或偶爾到社區的育幼院演出。
由於裕民國小故事媽媽團知名度高,所以有些民意代表想捐錢贊助,但團長劉淑娟搖頭反對:「我們不敢接受民代的錢,因為只要收了錢,就要承辦活動,這樣下去團員會吃不消。」
合縱連橫整合資源
為了減少資源重疊造成的浪費,強化各團體之間的互動,新莊20個校園故事媽媽團、小大和社區讀書會於87年10月組成了「蒲公英聯誼會」,並同時發行「蒲公英季刊」,以作為所有新莊社區媽媽互通訊息的管道,各團體的負責人每3個月也在「新莊故事媽媽種子團」成員陳杰提供的「磚雅厝」聚會一次,一方面討論下期季刊內容,一方面分享、切磋帶團技巧。「蒲公英季刊」迄今已發行了16期,發行量超過3千份,由於內容豐富,故事媽媽參與意願高,遠流博識網還特別開闢了「繪本花園」專欄,將季刊內容轉錄在網站上。
最早培訓故事媽媽的新莊市公所,有鑑於故事媽媽已成為新莊重要資產,為了整合所有團體的力量,並且使資源共享,市公所文藝中心就邀請「蒲公英聯誼會」的各個負責人,在今年5月31日和6月17日於市公所開了兩次會。兩次會議所獲致的成果是:市公所打算開辦統整性的「織繪童心」研習課程,時間從9月下旬至12月;文藝中心和「蒲公英聯誼會」每3個月在市公所開一次會,會中各故事團將分享經驗,文藝中心也藉此會告知訊息。
文藝中心主任卿敏良是促成這兩次會議的重要推手,曾經留學德國的她,深知推廣社區文化和提升居民心靈品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促成上述關係的重要因子仍是人,因此,她了解這群社區故事媽媽將會是種子部隊。
卿敏良用細柔的嗓音解釋:「開那兩次會議,只是想讓故事媽媽知道,公部門可以扮演的角色。市公所雖然資源有限,但仍有能力做些事情,而整合資源並不是要將這些故事團的特色一致化,我們還是會尊重他們各自的特色。」
「織繪童心」這一系列的課程,不只是針對故事媽媽,還希望能吸引有意願說故事給孩子聽,但缺乏說故事技巧的家長。由於課程是免費的,請來的講師陣容堅強──包括「小大讀書會」創辦人林真美、「相聲瓦舍」創辦人馮翊綱、及「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楊茂秀等,已在新莊地區造成大轟動,報名的情況十分熱烈。
甫林書店全力贊助
除了市公所的鼎力協助,新莊中正路上的甫林書店也是故事媽媽的熱心贊助者。今年才40出頭的甫林書店老闆辜聖忠,頂上的頭髮已略顯稀疏,他笑說:「這是新莊圖書市場競爭激烈的結果。」
新莊地區有6、7家大型連鎖書店,他們具備了通路及市場知名度的優勢,使得辜聖忠經營的兩家甫林書店備感辛苦,每個月高昂的租金也令他壓力沉重,但辜聖忠仍不改對故事媽媽和親子共讀的支持,這可從甫林書店在2樓設置兒童館,每星期三下午開放給故事媽媽說故事,並定期與教育團體舉辦兒童閱讀活動得知;此外,辜聖忠也出資捐印「蒲公英季刊」,成為「蒲公英聯誼會」的重要金主之一。
辜聖忠不諱言,鼓勵及贊助新莊地區的文化事業,以提升新莊民眾的生活和心靈品質,是他開甫林書店的主要目的,而這也可凸顯甫林書店的特色,並在市場上區別其他大型連鎖書店。由每天進甫林書店的消費群,以家長和小朋友居多可知,辜聖忠的策略是成功的。
陸、故事少年,飛揚的蒲公英
新莊地區的小朋友真的很幸福,當他們還在地上翻滾的時候,就有一群故事媽媽和熱心的文化義工,準備為他們打造一個充滿豐富想像的世界。
愛聽故事的孩子不僅不會變壞,而且從小開始,心思就十分敏銳,因為,愛聽故事使他們的想像力特別豐富,生活周遭事物──如馬路上滾動的小石頭,它是怎麼來的──成為他們時刻想像的對象;而想像力的提升,意謂了創造力也跟著茁壯起來。
當孩子的世界變大變寬,父母也不得不為自己早已定型、僵化的世界添加一點色彩。
愛聽故事的陳晶鈺,現在已養成每星期三下午到文藝中心川堂報到的習慣。她要求的還不只是如此:每天晚上,媽媽洪?碧李必須為她講床邊故事,她才能安穩地睡個好覺。
陳晶鈺最愛的是科學故事,為此,周?碧李自己也必須勤讀科學故事書;而在陪讀的過程中,周?碧李也成長了不少。
「陪讀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我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周碧李斬釘截鐵地說。
陳晶鈺愛聽科學故事,將來她會不會變成科學家,連周碧李也不敢確定;不過,還不滿六歲的她,現在對故事已產生一股狂熱。
周碧李說:「每晚洗澡的時候,她會自己編故事,說給我聽。」
也許,陳晶鈺將來會變成一位故事媽媽。
在成為故事媽媽之前,陳晶鈺和新莊地區許多小朋友已經是故事少年了。
蒲公英的種子正在飛揚著。
參考資料
()蔡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