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歐美流行媽媽旅館 賴巢族人數增加(張筱雲)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3/02/10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 歐美流行媽媽旅館 賴巢族人數增加(張筱雲) 愈來愈多年輕人賴巢,窩在父母身邊不走,理由很多,凡事精打細算 講究效率的現代人認為:「搬出去划不來,住父母家好處多多,簡直 和三餐包辦的旅館沒兩樣。衣服有人洗好、熨好,房間有人打掃,冰 箱裡食物永遠不虞匱乏,吃飯還有包括前餐、主菜、沙拉、甜點的多 道食物,出差、旅行、渡假也有人看房子‧‧‧」。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免費撥接電話號碼: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苗栗地區:4266-1234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撥接帳號:esouth 撥接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http://www.esouth.org/dialup/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文/陳豐偉)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30123.htm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感謝美濃八色鳥工作室捐款 500 元。 (1/16) ◎ 感謝楊敕貝捐款 1000 元。 (1/27) ◎ 感謝吳佳樺捐款 1000 元。 (1/22) ◎ 感謝陳君明捐款 1000 元。 (1/30) ◎ 感謝許朝鈞捐款 1000 元。 (2/5) ◎ 感謝知名不具捐款 1000 元。 (2/7) ◎ 感謝無名氏捐款 5000 元。 (2/7) 南方目前資金僅夠支付工作人員兩個月薪水,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 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 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三、線上信用卡捐款,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725.htm ========================【人文活動訊息】======================== ◎(外國) TOPS 徵赴柬埔寨工作團員 (2/6~2/20) ◎(台北)政大 EMBA 非營利組 92 年招生說明會 (2/15) ◎(台東)春之嶼 夏之島-蘭嶼人文生態體驗營 (3/8~3/9) ※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union.html 閱讀詳細資料 ==========================【人文通訊】========================== ◎ 第一屆美濃菸葉紀 歡迎參加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 2003 冬季營隊 ◎ 買瓶四物醋,支持公娼,支持妓運! ◎ 抗議林務單位輕視嘉義市的文化與生態資產 ◎ 充滿愛與智慧的溫馨年假 -- 人本出版品特惠案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入門講座 2003 冬季營隊 ◎ 台灣山林盜伐、盜採之風並未停歇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不代表「南方」立場。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 絡,或至 telnet://bbs.esouth.org 的 south 版發言,或者請加入 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 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歐美流行媽媽旅館 賴巢族人數增加 作者:張筱雲 (chang-kleber@t-online.de) (本文作者現為南方電子報特派員) ──────────────────────────────── 彼得森如果晚歸的話,理所當然會給家裡打電話通知:「要不然飯菜 會冷掉」父母通常算準他返家時間,熱騰騰的飯菜便擺在桌上等他, 現年三十一歲的彼得自己開一家稅務事務所,未婚的他仍和父母一起 住。問他這把年紀為什麼還不搬出去獨立,尤其,以他的經濟能力, 負擔房租根本不是問題。彼得森不愧是學商的,凡事精打細算講究效 率:「搬出去划不來,住父母家好處多多,簡直和三餐包辦的旅館沒 兩樣。衣服有人洗好、熨好,房間有人打掃,冰箱裡食物永遠不虞匱 乏,吃飯還有包括前餐、主菜、沙拉、甜點的多道食物,出差、旅行、 渡假也有人看房子‧‧‧」。一直到不久前,退休的父親還每天為他 打理帶去辦公室中午食用的餐包,最重要的是,彼得森的媽媽捨不得 孩子在外面衣服沒人洗,三餐有一頓沒一頓的,起居不正常。 如果有經濟能力的人例如彼得森都賴在家裡不走,其他事業剛起步的 更有充足理由了。二十五歲的茱莉每個月賺一千多歐元,很不幸,她 住在房價超高的慕尼黑市,如果搬出去,付完租金口袋就所剩無幾。 「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和母親彼此了解,相處沒問題」,二十七歲的 馬汀也同意:「我每次看租屋廣告提供的住家條件,就很快把報紙丟 到一邊」。 這些已經不是特例,愈來愈多年輕人賴巢,窩在父母身邊不走,基本 上,歐美人從小獨立自主,十七八歲便搬出父母家,曾幾何時,媽媽 旅館悄悄蔚為時尚。根據統計,德國目前十八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 有三分之二仍住家裡,介於二十五至三十歲年齡層比例也有逐年增加 傾向。尤其在義大利、西班牙,長久以來幾乎已成為傳統,許多人結 婚之後還繼續和父母同住亦屢見不鮮。「賴巢族」甚至不是年輕人的 專利,德國政壇人物,例如柏林同性戀市長弗維瑞特(Klaus Wowereit)直到母親逝世一直同住,自由民主黨主席威斯特威勒 (Guido Westerwelle)公開承認經常回到父母在家裡為他保留的住 所小住或長住。同時,不僅歐洲,美國也有此趨勢,只不過,對於子 女的戀巢,美國的父母似乎比歐洲父母心狠手辣或理性,敬謝不敏之 餘,他們的對付絕招是,把大房子賣掉,換成小公寓,如此一來,孩 子們便不得不自立門戶。 德國心理學家克麗絲汀娜‧帕斯特芳諾(Christiane Papastefanou) 女士接受曼漢大學委託,作一項專題研究報告,主要追蹤調查「媽媽 旅館」對於「賴巢族」(Nesthocker)日後人格發展的影響,「這真 是不可能的艱難任務 !」帕斯特芳諾搖頭嘆息:「他們就是不搬出 去」,她選定三百多個案例作為對象,左等右等,花了十年功夫才慢 慢等這些羽翼早已豐滿的「賴巢族」逐漸獨立。針對這現象帕斯特芳 諾提出警告:「他們延後切斷臍帶,必須付出代價,包括養成負責觀 念、人格的成熟、人際關係的處理、性生活的適應、對抗危機的耐力, 和伴侶的選擇,甚至很可能導致日後組織家庭的困難」因為,父母對 子女通常不是高壓專制,就是過於寬容讓步,兩者都不是培養成熟人 格的理想環境。 其實,一個巴掌拍不響,這不僅是子女的問題,父母的依戀和不捨也 是造成阻礙的主要原因,尤其,許多媽媽害怕空巢期的空虛與失落, 因此,巴不得孩子留在身邊,即使看不順眼成年子女的邋遢、懶散, 和孩子長大後有自己意見,很難避免的矛盾、衝突、磨擦,還是寧可 繼續磨下去。不少男女結婚或同居一段時間,發現即使和喜歡的人共 築愛巢,問題也不會比和父母相處少,甚至矛盾、衝突、磨擦、痛苦、 壓力更大,於是愈加懷念父母溫暖的羽翼、「長久忍耐又有慈恩」和 永遠的寬容,因此最後又搬回老爸老媽身邊。 很多年輕人不承認拒絕長大的事實,他們一方面要保持個人獨立空間, 另方面又不願放棄舒適的媽媽旅,歸咎於不景氣固然情有可原,貪圖 舒服才是更大動機。雖美其名「共居」(Wohngemeinschaft),三十 五歲的瑪關亞強調:「我的父母很開明,我們各過各,誰也不管誰, 充其量共用一個冰箱」,但父母子女關係是一輩子的,和普通朋友同 一屋簷共處有差別,這點很難自圓其說。帕斯特芳諾舉例:「天氣涼 了,加件衣服」這種話室友不會對你說。 無論如何,現代人晚婚,父母權威式管教式微,造成「賴巢族」與日 俱增的有利條件。有趣的是,女性獨立生活的能力似乎超過男性,以 歐洲地區為例,通常女性搬出去的比例普遍比男性高,大概男性被寵 壞,是習慣被媽媽照料伺候的「老嬰兒」。 ================================================================ ■ 南方電子報: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主編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莊靜嵐 顧問:高永謀 張育章 張釗維 創辦人:陳豐偉(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 編輯部 Email: editor@esouth.org ■ 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BBS: telnet://bbs.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 智邦生活館 https://enews.url.com.tw/ 或到奇摩站 http://tw.letter.yahoo.com/Picked/south/ ■ 贊助「南方」: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604.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