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變化中的新倫理──以一個實習醫生的觀點(吳易叡)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3/02/17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 變化中的新倫理──以一個實習醫生的觀點(吳易叡)

然而沒錯,醫學的殘忍趣味便是要執業者從盲目的典範追尋,以及理
想主義覺醒。一個移情太深的醫生承擔不起生命的重量。於是只能
「共感」,也才能保有自己的韌度。我們的確沒有必要再高舉社會主
義的大旗,聲討中產階級的郊野習俗品味,堅持一定要跟窮人或病人
站在同一陣線。而將來若醫師適用於勞基法,醫療專業的從業人員角
色將面臨重大的轉換,醫療環境又將呈現一個全新的現實風景。



=========================【編輯室手記】=========================

最近醫療糾紛事件頻傳,而社會對醫療體系的苛責亦毫不客氣。然而
這篇來稿企圖以一個實習醫生的身份,對醫療體系提出針砭,我們遂
能瞭解過往對於醫療作為「健康提供者」所應被賦予的倫理位置,已
隨著工業社會與資本化的邏輯產生巨大的質變。(吳易澄)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免費撥接電話號碼: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苗栗地區:4266-1234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撥接帳號:esouth
撥接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http://www.esouth.org/dialup/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文/陳豐偉)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30123.htm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感謝陳建中捐款 1000 元。 (2/13)

南方目前資金僅夠支付工作人員兩個月薪水,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
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
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三、線上信用卡捐款,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725.htm



========================【人文活動訊息】========================

◎(全國)請連署修法讓外勞不再坐黑牢 (2/13~3/31)

◎(台南)七股濕地-黑面琵鷺生態觀察 (2/22~2/23)

◎(台中)「危機時代、認識中國」學術研討會 (2/22)

◎(台南)台南市社區大學第五學期課程博覽會 (2/22)

◎(台北)國際健康講座12--國際衛生經驗中的台灣第一--家庭計畫 (2/26)

◎(高雄)美國教育週巡迴講座系列:『赴美攻讀心理諮商、公共衛生介紹』 (3/3)

◎(高雄)【叫喊開麥拉的台灣女導演影展】 (3/5~3/28)

◎(基隆)基隆古蹟之旅 (3/9)

◎(高雄)【叫喊開麥拉的女性-台灣影像工業中的性別、政治、美學座談會】 (3/9)

◎(屏東)高雄市崇義文教基金會兒童讀經研習活動 (3/26)

◎(桃園)北橫東眼山自然觀察 (3/29)

※ 以上活動訊息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union.html
閱讀詳細資料



==========================【人文通訊】==========================

◎ 工傷協會入厝~「木棉花俱樂部」春天開張了~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

工傷協會搬新家了。新居佔地七十餘坪,交通便利,我們特地規劃較
寬敞開放的聚會空間,成立「木棉花俱樂部」,延續工殤畫展的灼紅
熱力,以集體活動累積台灣工人文化的能量,並提供工傷者、家屬、
支持者有個自在聯誼、交換經驗、鬥陣打拼的聚會場所。

成立 11 年來,工傷協會進行第一線的工傷者服務、工傷議題的社會
倡議、制度的改革衝撞,甚至和官方搏鬥多年完成「職災勞工保護法」
於去年 428 工殤日正式實施,成為台灣第一部工人草根立法、推動
完成的勞動法令。

我們現有的工作同仁中,有四位是原有的工傷者、職業病患者、亡者
家屬轉進的,大家都很珍惜這個實踐理想的工作機會。雖然協會新居
的屋主已提供我們超便宜的租金,但對一個永遠要擔心三個月後薪資
租金沒有著落的民間團體來說,還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基於環保及經濟考量,我們不打算購置新家俱,希望長期支持我們的
朋友,可以提供二手的會議桌椅、電腦、書櫃、置物架、卡拉 ok、
錄放影機、廚具......等,或請您不吝捐款,涓滴成河。工傷協會的
理監事都是社會條件殘缺不全、社會資源極度匱乏的職災工人,繁重
的組織工作也使我們未有餘力對外大型募款。此次入庴,工殤家屬們
準備了各式餐點,鄭重邀請舊雨新知來看看我們十年發展的成果。請
您務必前來支持、打氣、鬥熱鬧。

還有,別忘了立即變更工傷協會連絡地址、電話、傳真哦~

工傷協會入厝
時間:2003 年 3 月 1 日(六) 上午十時整
地點:台北市錦州街 32 號 10 樓之 2(近中山北路口,捷運雙連站)

※ 工傷協會新的聯絡方式,請見
  http://www.esouth.org/sccid/comm/20030217-1.htm



◎「說給妳聽,寫給你看」女性閱讀與書寫工作坊
◎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招生(92 學年度)
◎ 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聲明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不代表「南方」立場。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
絡,或至 telnet://bbs.esouth.org 的 south 版發言,或者請加入
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
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變化中的新倫理──以一個實習醫生的觀點
作者:吳易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實習醫師)
本文責任編輯:吳易澄
────────────────────────────────

◆ 前言

醫院又要面臨評鑑,每一家教學醫院都開始戰戰兢兢。筆者所實習的
醫院亦如是。幾個月的實習生活,累積了許多想法,最大的部分莫過
於深感處於一個衝突的時代裡,醫師角色的轉變和新的論述產生的重
要性。醫生的身份從中古世紀的理髮師到二十世紀的科學家,像鹹魚
翻身一樣逆轉,也許必須歸功於瘟疫、戰爭甚至是因為人的關係的複
雜性所造成的愛滋病肆虐。究竟二十一世紀的醫生會以什麼心態自居?
一個專家?一個權威者還是一個勞工?實習的生涯忙碌緊湊,我們無
暇顧及,卻不得不謹慎面對這類相關的問題。


◆ 一、新精英族

是誰進了醫學院?醫學社會學家張笠雲在《醫療與社會》中提到,台
灣現代醫生的出身背景,以本省籍、高社經地位家庭、家中至少有一
位醫生的家庭為主 (註1)。不論這個只採用兩所醫學院的統計數字是
否具有「臨床意義」,在台灣,一般人都相信醫學這個擁有特殊尊嚴
的職業有兩個型成原因,一是濟世救人,二則是從日治時代以來所承
襲的「出頭天」觀點,優秀的青年學子讀不成法商,只好轉戰醫界,
以發揮自己的學術實力,同時也建構自己的經濟地位,一方面能夠跟
殖民島上肅殺的政治氣氛劃清界線。

而人的壽命愈益延長,疾病的種類愈來愈豐富,科學也日益進步,醫
學領域也不知不覺成為沙戮戰場。敵對的不再僅於細菌、病毒和藥品。
在醫療與疾病之間、醫生與病患之間、醫療同業之間,許多微妙的關
係日漸連結也日漸複雜。就「誰進了醫學院」這個最起始的話題而言,
變化也非常的明顯有趣。

以往的醫學領域重視血統,在南部,許多醫生世家執業的醫療院所林
立。不可否認的,血統是一個時代裡職業行程的重要因子。而由於前
面所提的,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的高壓政權時期的時代氣氛裡,成為
一個醫生,是知識份子的惟二出路之一。醫生的身份從從血統走向了
才智。

但我們如今所發現的,醫療執業者的組成如今出現了再從才智走回血
統的現象。現在醫院的殿堂除了是資優生的集散地,還講優生學。我
們會發現一個人進了醫學院或是申請住院訓練,除了憑自己的實力之
外,有時還得靠良好的家世背景與裙帶關係。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在
A 院實習,將來就比較無法申請 B 院的訓練,你跟過哪位 C 大夫,
將來也比較會成為 D 大夫的眼中釘。醫療體系裡的師徒制固然擁有
良好的傳統,卻不允准傳統以外的機會,不容許其他的參與者。在醫
學界,政策取向的知識份子成為主流,百家「名流」爭鳴,儼然一種
新的血統組成。


◆ 二、理想與犬儒

近年來,「醫學教育到底應該幾年」被熱烈地討論,有些實驗性的課
程已經開始計畫上路。但不論這個學習曲線多麼陡峭或平緩,這個
「專業化」的過程在技術層面之外,其實是一個動機、心態與見地的
養成,而這對醫學生將來執業的影響似乎遠大於她/他擁有的知識。
在臨床上,我們不難見到一個外科醫師對某種手術方法的信賴度與成
功率呈現正相關的研究,有些報告甚至會在結論處大力鼓吹所有醫生
採納何種療法,而與醫生的資歷跟學識無關。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醫
學教育以七年來換取什麼?答案也許很令人氣餒。法庭告訴我們「更
高明的技術和更正確的程序」。病患告訴我們是「良心」,而或許我
們都在一些年會上聽到,是一條別的路,但絕不會是醫生,或是我們
目前從事的專科。

缺乏臨床經驗以及過度強調知識競爭的醫學教育,使理想性逐漸消失,
轉而用一個嘲諷的方式,也就是「犬儒」來替代 (註2)。乍聽之下這
是一個無可逃躲的退縮情境。但是這何嘗不是一個較為健康的抗議方
式?許多走入極端的例子總是不被看見。許多前輩曾告訴我們,一個
班級念到六七年級,難免有一兩個人消失。筆者也曾聽聞一個同輩讀
醫的友人竟在五年級時,以看透醫院的現實面為由而休學挑起磚塊。
醫學在建構自己的專業威權同時所犧牲掉的細節,難道我們不能正視
嗎?我們經常自詡要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部分,好號稱科學精神。但
是選擇性的關心大行其道。最後這種態度在許多期刊論文為要支持自
己的結論而姑且作之的現象裡昭然若揭。我們能不對此有所警惕?

有人說七年來換取一個成為好醫師的態度,事實上是仍然不足的。要
能用一個宗教式的情懷看待自己的專業,也許更需要藉著一輩子的執
業過程才能逐漸體會。醫學專業的從業人員,應該學習如何將自身的
帕子掀除。就像摩西臉上代表著權力、榮耀的帕子被上帝揭除一般。


◆ 三、醫院評鑑下所犧牲的醫學教育與倫理

目前醫學中心以及教學醫院都面臨著「評鑑」的重大關卡。由評鑑延
伸出的問題罄竹難書,而其中牽涉到教育與倫裡的衝突不出以下幾項。
只是往往我們必須犧牲掉教育以及倫理,以滿足評鑑的種種要求。以
及醫院的績效與利潤。好比說我們都同意「品質」主宰著總額預算制
度給付以及醫院評鑑的關鍵。而病例記錄則成為測量品質最重要的參
考資料與指標。只是這樣卻造成了寫好病例遠比看好病人重要的逆向
思考。醫院裡必須舉辦很奇怪的討論會研擬自救措施。這樣到底有無
違反醫療服務應以病患為中心的中心德目?

又在大部分的知識性組織裡,研究思考與寫作的工作,是由一群無法
逃避責任的人所完成的。這種雙層系統裡,一層是年輕文書人員,一
層是小有成就的前線人員。這兩層系統的互動要能夠創造一致的成就,
端賴他們之間的默契與互動 (註3)。當代醫學教育中,一種被沿用的
既定模式為:教師和學習者許多的非正式接觸機會,得以維持較佳的
互動關係 (註4)。有時候在這種默契之中,氣氛融洽,上下交相賊,
容易喪失理想,也有可能瞄偏了醫療行為的鵠的。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見,醫學中心裡所要求的文件工作,從各種手術
記錄到會議、教學記錄,無不是為了評鑑而寫就。尤其是教學病歷的
繳交,若旨僅在「完成任務」而非教學本身,那麼教學醫院即淪為消
化健保龐大預算的幫兇。教與學不幸成為是階層化的產物。努力的方
向失焦,如此即便醫院再多幾個醫學人文、倫理部門,或者再多幾場
規定員工打卡評算考績的例行演說都是枉然。

而話題回到實習醫生的身份。在一個被多重擠壓的情境裡,由於能力
不足,或曰地位不足,往往會發現自己在醫療之中扮演著多餘的角色。
雖然我們不能否定這種訓練的價值與必要性,但或許我們必須從根本
質疑起以能力取向(conpetency based learning)的醫學教育著重
的在於「醫生會做(what doctors can do)」還是「醫生實做(what
doctors do do)」? (註5) 這樣的教學是以病人為中心還是以評鑑
為中心,還是以醫院能否繼續營運生存的條件為中心?


◆ 四、非關道德的新倫理

隨著後工業時代的來臨,人與人共生的關係─包括醫病關係、同業間
的關係─從本能的愛,轉而成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資源利用。就醫病
層面而言,以往醫師看個病,直接從病患身上收取回饋,或者是病患
自動回贈額外的謝禮的時代已經過去。制度的介入,使我們進入一層
新的人際關係,醫療單位不再直接跟病患索取醫療費用,而由健保公
司給附;病患所得到的醫療,甚至不是由醫師可以自行決定,而是由
健保施行相關評估後,授權給醫師執行,重點是,一切的步驟全必須
按照指引(guide line)。

看似完美,滿意度高達九成的制度,其實嚴重衝擊著醫病關係。我們
之前熟知的照護行為「可以」不再適用。最近有個熱們的討論,關於
現代社會,照護工作應該由誰來負責?是病患的親人?慈善事業還是
政府機關?照護行為從一套古老的(父權的)性別分工演變成為市場
供需的組態,而不管由誰來執行,新的倫理正在挑戰著舊的價值,需
要以一個有效的經濟學主張來闡釋照護行為的現代價值,早已不是單
純的利他主義 (註6)。套具俗語,「Is's sad, but true。」但是只
要我們能夠洞澈結構面的問題,了解體制與社會的複雜性,新的倫理
可以找到一條生路。只是我們的醫學倫理教育的腳步仍舊追不上變化
的社會。經常不小心把倫理扯成道德。而當道德滿足獲解決不了日亦
緊張的醫病關係,只好以慌亂無助來表現。這也是醫師們在充滿壓力
的環境底下生存,卻也經常必須接受道德檢驗的悲哀。

不久前某間名營醫學中心發生精神病患掛不到號而跳樓的悲劇,暴露
出自認精美的醫療制度,其實仍有許多死角的俁病。好比多年前由美
國哥倫比亞大學主導的「生物圈」(Biosphere I)計畫,擬在一個
設計周延的人造生物圈裡,試驗人是否能在其中自給自足。然而計畫
卻在無可預期的氧氣以及科學家之間的人際失衡下宣告失敗。回到醫
療,那些「不可見」的部分,便是醫學倫理必須勇於去探觸的角落。
倫理教育必須在醫生的養成與民眾的社會教育上建立一套新的模組。


◆ 五、離開同方

時代進展,醫學變成一種處處牽涉的複雜科技,病患的自主權也提高
了。而醫學為了自保,我們在臨床路徑的規範下都變得工具化。筆者
於醫院實習,在階層化相當明顯的組織以及路徑指引下,主治醫師、
住院醫師、護理師以及實習醫師各負責著一些特定而簡化後的工作。
舉例而言,實習醫師在值班夜晚必須負責讓病人或其家屬簽署手術同
意書。由於實習醫師仍為學生身分,於理並不能負解釋病情的責任,
但是簽署同意書的解釋卻是一樁例行繁瑣的醫師工作之一,於是醫院
將此任務派給實習醫師執行。有時候往往實習醫師的解釋並不正確,
甚至病患也不曉得自己為什麼要作這些侵入性檢查。

醫學界,包括最近才炒熱的「醫學倫理界」相信「典範」和「強人」。
往往因為某某指標性人物或前輩的一場演講、一句話,被奉成醫院裡
某科某部,或者是某領袖老闆要求醫院上下恪守的圭臬。在這樣的氣
氛底下,醫學教育只提供了一堆沒有選項的選擇題,而我們也只能為
那些標準答案背書,而失去醫學必須從根本質疑的機會。時間會往前,
世代也會不斷更迭,醫院實在不應該成為由「回憶錄」和「語錄」堆
疊起來的幻境裡成長。

經濟不景氣,許多商人、媒體人大嘆著他的未來已經不在同一個地方。
拍紀錄片的女導演感慨著從前「你要去上海嗎?」的提問,曾幾何時
變成「你什麼時候去上海?」,當大多數人,包含台灣的醫療企業已
倉皇之姿,或是看準利多,往同一個方向逃離,本土的醫學教育者是
否能夠體認自己正開授著一門關係從個人到群體社會的體質的學問?
此時,醫學院能否教育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突破被動的道德怯儒
語思考迷障,乃是當務之急。


◆ 結語

談到新的社會。醫學教育裡的能力取向學習,是早先為因應英美、澳
洲等「先進」國家為提升國家競爭力所設計而成的學習模式;如今則
成為各大醫學院一貫採納的教育方針。但是一味地移植,卻難免無暇
顧慮這種教育方式底下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也無探照及本土在現代化
浪潮裡所遭遇的挑戰,以及其中的死角。包括學習的動力和方向會不
會因此產生偏差?醫師訓練以 check list 作為標準會不會太過側重
「醫生所會做的事」而忽略「醫生所要做的事」?我們應該隨時檢測
醫學教育距離醫學本質的偏角,以防回過頭檢視自己辛苦邁過的足跡,
卻已距理想有千里之遙。

然而沒錯,醫學的殘忍趣味便是要執業者從盲目的典範追尋,以及理
想主義覺醒。一個移情太深的醫生承擔不起生命的重量。於是只能
「共感」,也才能保有自己的韌度。我們的確沒有必要再高舉社會主
義的大旗,聲討中產階級的郊野習俗品味,堅持一定要跟窮人或病人
站在同一陣線。而將來若醫師適用於勞基法,醫療專業的從業人員角
色將面臨重大的轉換,醫療環境又將呈現一個全新的現實風景。

現在的我們,也許會害怕因為網路資訊的發達,使得病患在就醫之前
早已將自己所罹患的疾病研究得比我們透徹,而使得醫生唯一「贏」
過病患的地方,只剩下以專業語言與溝通落差(communication gap)
所建立起來的威信。但那樣的時代確實來臨著。「依照你的能力去索
取,也依照你的能力去給予。」是新的社會裡衍生的新倫理。我們不
必悲觀─也許正如導演林正盛口裡所說的,「未來,一直來一直來。」
也如愛爾蘭詩人葉慈筆下的衝突與矛盾,「一個恐怖之美就此誕生。」


1.《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張苙雲/著,出版社:空中大
學,2002。第八章:醫療:職業與專業,p. 199。

2.《新醫療社會學:批判與另類的視角實用邏輯》胡幼慧/著,出版
社:心理,2001。

3.《Bobos in Paradise: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by David Brooks. Chapter 4。

4. Competency based medical training, review, Wai-Ching Leung,
BMJ Volume 325 28th September, 2002。

5.醫學教育第一卷第一期,1997,《傅氏報告書》七十五年後:當代
醫學教育觀。李宇宙,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及精神科。

6.《新經濟愛無價》南西‧佛伯爾/著,譯者:許慧如。出版社:新
新聞,2002。



======================【主題文章延伸網頁】======================

蛋塔、黑鮪魚和滷肉飯----試談台灣醫學人文教改運動的困境與新路徑
(劉介修「南來瘋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hughliu/index.html

為保障民眾就醫權利、提升醫療品質 醫療事業勞工應具罷工權(范國棟)
http://www.esouth.org/sccid/south/south20010226.htm

談醫學倫理教育(戴正德)
http://www.twsociety.org.tw/09f001.htm

從「白袍典禮」思考台灣的醫學教育(劉克明)
http://www.kmu.edu.tw/kmu/sec/speech/910529.htm

醫界啟示錄第二集(陳真)
http://www.tangben.com/Cambridge/medical.htm

情緒無限密集場域初探(SillyDuck)
http://iwebs.edirect168.com/main/html/amoeba/44.shtml

《迫在眉梢》對台灣基督徒醫學倫理觀之省思(上、下)(吳易澄)
http://www.fhl.net/main/thought/thought1055299.html
http://www.fhl.net/main/thought/thought1055300.html



================================================================
■ 南方電子報: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主編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莊靜嵐
  顧問:高永謀 張育章 張釗維
  創辦人:陳豐偉(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 編輯部 Email: editor@esouth.org
■ 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BBS: telnet://bbs.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
  智邦生活館 https://enews.url.com.tw/
  或到奇摩站 http://tw.letter.yahoo.com/Picked/south/
■ 贊助「南方」: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604.htm
================================================================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s://enews.url.com.tw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iweb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emailstore/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subpage/ad.shtml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