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教育電子報】2000.7.7 ══════════════════════════════ 週五主題:教改行動潮 【校園現場】→ 複合式學校—三春町立中鄉小學校 【黎明日記】→ 黎明要不要來? 【今日活動】→ 第七期新鮮教師營--尋找教學中的教師自主權 ﹏﹏﹏﹏﹏﹏﹏﹏﹏﹏﹏﹏﹏﹏﹏﹏﹏﹏﹏﹏﹏﹏﹏﹏﹏﹏﹏﹏﹏﹏ 【校園現場】複合式學校—三春町立中鄉小學校 中鄉小學要培養出「持續不斷學習的小朋友」、 「懂得思考的小朋友」,以及「強壯的小朋友」。 ----------------------→◎陳振淦 記者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日本福島縣三春町立中鄉小學全校師生,都會帶 著便當,步行半個多小時到學校附近的千年瀧櫻 (TAKI SAKURA)樹下 野餐、灑掃,他們稱此為櫻守護會。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棵盛開 時如瀑布般曼妙的瀧櫻,更是唯一的一株,被視為日本國寶。 ◆校園規劃充分考量個別需要;小孩從小就被重視 日本的小孩子們,也像國寶一樣從小被重視著。尤其是校園設計,充 分顧慮到學童學習的「個別性」需要,這點在笠原小學如此,在中鄉 小學也是。幾乎你看得到的九十度牆角,小孩子可能會撞到的部分, 施工時也都被磨成圓弧狀。 中鄉小學校位於東京以北約五個小時遊覽車程的福島縣三春町。該校 原創於一九二○年代,一九九一年因為所在地興建水壩,才被迫與幼 稚園及公民館一起遷移重建。 中鄉小學是一所典型的社區學校,不但空間規畫和公民館、幼稚園複 合為一體,彼此也有通道可以相通,整個校園空間開放給社區居民使 用;設計者在校門口前的山坡上,更規畫了小徑和山頂涼亭,供小孩 攀爬、眺望。 ◆空間設計符合社區需求,更與大自然共生共存 雖然位處坡地,中鄉小學仍能充分展現與自然共生共存的信念。校門 口從二樓進入,該樓層設置職員室和一至三年級教室,下一樓層則為 圖書室、四至六年級教室與各種功能的特殊教室,教室與開放空間僅 一玻璃牆之隔,例如音樂教室落地門開出去就是表演廣場,體育館外 面也是另一可供活動展現肢體的空地。 中鄉小學不但校園對外開放,連教室也是開放教室,各年級只有一面 牆隔開,桌椅則配置不同需要、不同功能的組合,以利學生交互利用 。 開放教室會不會互相影響?今年四月才來就任的中鄉小學校長說,教 室開放了以後,老師就會儘量不去干擾到別人,也可培養學生凡事考 慮別人的習性,更重要的是,不同年級的老師可以輕易看到別的年級 上課情形,本身就具有相互幫助、相互約束的功能。 事實上,日本的社會規範深深影響日本人的作息,小孩子的習慣從小 就養成,例如進屋一定脫鞋,走在路上不會隨便丟垃圾,停放腳踏車 在路旁也少有人擅自騎走,在教室裡也不會大小聲。因此,老師上課 不太需要花力氣維持秩序,多就實質教育內容與學生互動、分享。校 園師生關係的親暱程度,讓台灣的老師頗為感慨。 ◆室內到處採光猶如置身大自然,有利於誘發學童思緒與智慧 一如笠原小學,中鄉小學在設計規劃上,也非常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 ,尤其注重光和影的效果。建築物可以說到處採光,挑高的大廳、鏤 空的天井、明亮潔淨的玻璃,幾乎任何一間教室、任何一個玄關,彈 琴、運動、畫畫、朗讀……,隨處都可看到遠方的吊橋,及色彩變幻 的天空;而透明屋頂不時灑下的光和影,更撫去高緯度帶給人的沁涼 ,讓室內到處充滿暖意。 這麼美好的校園環境,會不會反而養成學生疏墮的個性?嬌小的中鄉 小學校長自信滿滿的說,她的信念在於,她並不關心學生什麼不好, 而是想盡辦法將學生的優點兜出來。 一如校訓,中鄉小提供一個充滿人性的校園環境,他們要培養出「持 續不斷學習的小朋友」、「懂得思考的小朋友」,以及「強壯的小朋 友」。事實也證明,中鄉小遷校十年來,它一直是老師、學生及家長 ,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學校。 (摘自人本札記132期 開放的圍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