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如何放心讓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健康地長大?(小立瑾的媽)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3/02/25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 如何放心讓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健康地長大?
  從一次健兒門診之行反省台灣的醫療文化(小立瑾的媽)

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但因為我說小孩子脹氣多,不喜歡吸奶瓶的關係,
醫生把這些「問題」當作「疾病」,硬是開了三種消脹氣,促進食慾
的藥給我(醫生和護士甚至沒問我小孩是否對任何藥物過敏)。拿到
藥時,看到那一包包已經磨成白色粉狀的東西,心裡直打哆嗦。前一
陣子不是才發生醫院給錯藥,造成小孩死亡的事情嗎?即使藥劑師解
釋,並寫下了每一種藥的成份和作用給我,還是覺得心裡麻麻的,根
本不敢,也不打算給我的小孩吃那樣的東西‧‧‧



=========================【編輯室手記】=========================

這是一篇從消費者觀點,從生活上的經驗,反省台灣醫療文化的文章。
選擇這篇文章,希望能鼓勵南方讀者,社會改革,並不一定要提出什
麼理論,或擁有什麼學術背景與經歷。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其
實用常識與生活經驗判斷也知道大有問題。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
一次又一次的書寫,或許更能刺激台灣社會進行更深的反省。

(陳豐偉)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免費撥接電話號碼: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苗栗地區:4266-1234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撥接帳號:esouth
撥接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http://www.esouth.org/dialup/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文/陳豐偉)
http://www.esouth.org/scci d/s/20030123.htm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南方目前資金僅夠支付工作人員兩個月薪水,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
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
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三、線上信用卡捐款,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725.htm



==========================【人文通訊】==========================

◎ 誠徵助理教授以上專任教師一或二名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一、已取得國內外大學人文或社會學科博士學位,或將於 2003 年 7
  月前獲博士學位
二、專長為性別研究(社會學,人類學或歷史學)、女性主義理論、
  男性研究等相關研究領域,具教學經驗尤佳
三、2003 年 2 月或 8 月起聘
四、請備資料:履歷表、博士論文(未完成者請寄上論文大部分章節)、
  其他著作、可教授課程三到四門(含研究所及大學通識課)及其
  大綱、自傳、推薦函二份
五、截止日期:2003 年 4 月 30 日(以郵戳為憑)
六、資料請寄:王秀紅所長 收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高雄市807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七、連絡:行政助理 張淑惠 小姐
     電話:07-312-1101轉2266
     E-mail: gender@kmu.edu.tw
八、性別研究所網站: http://www.kmu.edu.tw/~gigs



◎【來公娼館看妓露片】不一樣的小電影!
◎ 四庄風雲再起:埔里平埔農村文化產業與民俗團隊培訓計畫‧成果活動
◎「繁花春醒‧愛與希望」 921 社區重建生活文化特展
◎「民眾醫療權益概論」3/3起 在文山社大開課囉!
◎《拒絕沉淪》連署活動
◎ 反省劉俠悲劇中弱勢者的依恃與壓迫
  避免悲劇重演!要求訂定「家事服務法」
◎ 工傷協會入厝~「木棉花俱樂部」春天開張了~
◎「說給妳聽,寫給你看」女性閱讀與書寫工作坊
◎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招生(92 學年度)
◎ 反對美英侵略伊拉克戰爭聯合聲明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不代表「南方」立場。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
絡,或至 telnet://bbs.esouth.org 的 south 版發言,或者請加入
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
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如何放心讓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健康地長大?
   從一次健兒門診之行反省台灣的醫療文化
作者:小立瑾的媽
本文責任編輯:陳豐偉
────────────────────────────────

剛從美國搬回台灣定居一個多月。日前帶了四個月大的兒子到一家規
模很大的市立醫院做健康檢查。雖然我在台灣土生土長,但旅居美國
多年,早已習慣了西方的醫療體系與與文化,這次的醫院之行對我來
說,可稱得上是一次文化震憾(cultural shock)的體驗,也讓我藉
此機會重新檢視了台灣醫療文化中的種種問題。


◆ 我在醫院還是菜市場?

「我到了菜市場嗎?」是我在醫院等候看診時的第一印象。陝隘的空
間,有限的座椅,擁擠的人潮,整個候診室讓人覺得窒息難捱。只見
整間的媽媽奶奶們帶著還在襁褓中,或是才達學步年齡的嬰幼兒,在
這麼一個惡劣的環境裡耐心地等候(有很多人甚至因為椅子不夠,一
直抱著小孩站著等)。我卻忍不住抱著兒子離開這麼一個空氣不流通
的地方,到中廊遠遠地候著。不多久,兒子肚子餓了,連忙帶他到侯
診室旁的哺乳室。才覺得高興台灣的醫院設有哺乳室體貼餵母奶的媽
媽,卻對它的簡陋大失所望。這個所謂的哺乳室是一個只用活動式的
簾子圍起來的地方,既陝小又沒有隱私。不禁懷念起在美國時,獨自
在一間檢查室(examination room)哺乳待診時的私密,寧靜和寬敞。


◆ 健兒門診或是疫苗門診?

在美國,嬰幼兒有定期的健康檢查(regular check-ups),醫院會
按時為小孩預約好檢查的時間。每次都會為小孩子量體重,身高/長,
頭圍,檢查身體各部位,告知父母親小孩子成長的情況,並回答有關
小孩飲食,健康,以及安全各方面的問題。我以為台灣的「健兒門診」
是類似這樣的健康檢查,在掛號時詢問了一下,也被告知我可以掛健
兒門診來為小孩做健康檢查。等了半天,終於輪到我們,但沒想到,
當我告訴護士,我是來幫小孩子做健康檢查的,她很訝異地說:「健
康健查?你不是來打疫苗的?那麼是來看病的囉?」我重申一次,我
想要幫小孩子做例行的健康檢查,但她仍然說,不打疫苗就是要看病。
結果,體重身高體溫什麼都沒量,任何醫療史(medical history)
也沒問,就把我們送進了看診室。到了看診室坐下來,醫生第一句話
就是告訴我:「以後看病不能掛健兒門診哦。」即使我告訴醫生,我
是來做健康檢查的,他仍不置可否,便開始問:「小孩有什麼問題
嗎?」我只好把我一些最近比較關切的「問題」,像是脹氣啦,不習
慣奶瓶啦,等等,拿出來和醫生做「討論」(說討論其實不真確,在
美國可以跟醫生討論,但在台灣比較像是「聆聽指教」吧)。很訝異
這種「不打疫苗,就是看病」的二分法。當一個媽媽想要知道小孩的
成長各方面是否一切正常,卻被當成病人來看待。我想這樣的健兒門
診應該改為「疫苗門診」才對吧!


◆ 什麼樣的「病」需要看?什麼樣的「藥」需要吃?

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但因為我說小孩子脹氣多,不喜歡吸奶瓶的關係,
醫生把這些「問題」當作「疾病」,硬是開了三種消脹氣,促進食慾
的藥給我(醫生和護士甚至沒問我小孩是否對任何藥物過敏)。拿到
藥時,看到那一包包已經磨成白色粉狀的東西,心裡直打哆嗦。前一
陣子不是才發生醫院給錯藥,造成小孩死亡的事情嗎?即使藥劑師解
釋,並寫下了每一種藥的成份和作用給我,還是覺得心裡麻麻的,根
本不敢,也不打算給我的小孩吃那樣的東西。不光是害怕吃錯藥,主
要是因為我並不認為我的小孩「有病」,他的脹氣和奶瓶問題並不需
要用藥來改進或是解決。在台灣,可能醫生和一般人都認為看醫生一
定要開藥/拿藥,但在美國,醫生一般來說並不鼓勵用藥。如果小孩
子有任何狀況,他們會先問清楚情況,要父母仔細觀察,或是作些簡
單的事情(例如喝開水,量體溫等),繼續觀察小孩後續的變化,或
是建議到藥房買某種特定的成藥來吃/用,等到真的是「有問題」時,
才送診醫治。美國的醫生和護士們甚至在平時和週末都會排班回電話,
回答家長們的問題,所以家長在遇到狀況時,都能夠有諮詢的對象,
自己學會判斷情況,決定小孩是否需要就醫。這樣的文化旨在促進預
防醫學的觀念,也同時讓父母們學習到一些基本的照顧和醫學常識。
如此一來,當父母們可以自己處理大部分的輕微症狀時,其實也節省
了許多醫療資源。然而在台灣,人們經常一有小病便找醫生看,很多
人甚至有到大醫院就診,以及看名醫的習慣。另外,台灣人經常不管
大小病,都喜歡拿藥吃,尤其在健保實施以後,更有許多「沒看沒彩」
的心態,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如果預防醫學的教育和觀念能夠在台
灣多多推展,對於節省醫療資源,以及推廣基本醫學知識,都有正面
的功用。打錯針吃錯藥的情況,也許也會少一點吧。


◆ 醫療是服務還是權威?

等了三個多小時,看了五分鐘的「病」(我還是不斷地問了許多問題
才「拗」到五分鐘的,不然可能一兩分鐘就被請出去了呢!),雖然
說在台灣應該是習以為常的事,但是很多社會問題的衍生和反省,就
是經常地被淹沒在這種「習以為常」(take for granted),見怪不
怪的文化中而習焉不察。台灣的醫療體系和文化一直以來就存在著許
多需要反省和改革的問題,但卻缺乏實際的檢討和改進。醫療
(medicine)在台灣長久以來,就比較是一種權威(authority)而
不是服務(service)。醫生的專業知識(professional knowledge)
和他們身上突顯專業符碼(symbolizing their profession)的白長
衣(white coat),本已足夠建立其醫療權威的基礎。但民眾傾向於
把醫療看做像是宗教般「救苦救難」(life saving)的行為,而非
「消費」(consumption)的心態,不但神化(sacralize)了醫療行
為,也加深並合理化了醫生的權威地位。於是,民眾在就醫時多不敢
問清楚病因,保健方式,或是藥的副作用等問題,只是消積地一味聽
從醫生的指示;而醫生們也省事多了,不用多解釋病人的情況,其至
也省得詢問病人的用藥反應,家族醫療史等情形,而只管開藥(反正
病人也多期待拿到藥而已)。這樣的文化使得「看病」這麼一個關乎
健康甚至生命的事,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裡就可完成。所以在台灣,
醫生和病人就像是權威的家長和無知的小孩,其間的不平等關係一直
不曾受到挑戰。反觀在美國,由於醫療資源的使用比較被當作是一種
消費行為來看待,病人們擁有比較高的自主權和主體意識,會要求醫
生對其病情做詳盡的解釋,並提供相關的醫療資訊作為參考;有些人
還會尋求其他醫生對同一病情和醫治措施的看法(second opinion),
以針對自己的病情和醫診方式作最佳的判斷。另外,美國的司法體系
健全,提供給病患訴訟醫療疏失的管道,在相當程度上保護病患的權
利。因此,美國的醫生一般來說比較尊重病人;尤其對於病人的隱私
權相當的注重,鮮少會將病人的背景資料外洩。但在台灣,經常看到
醫生沒有經過患者的同意,就擅自在媒體上拿著病人的 X 光片作說
明,或是讓記者進入病房拍照,這都是非常不尊重病人隱私權和主體
性的作法。可歎的是,媒體和一般大眾似乎也不把這樣的事情看成是
不當的行為,病患的人權和隱私,就在這種不以為意的文化中喪失迨
盡。另外,每一次醫療疏失的發生,民眾看到的常是一陣媒體的熱潮
報導,醫院和政府單位的互踢皮球,然後過了一陣子,當事件本身失
去媒體的注意,或有其他新聞搶走報導焦點時,民眾也跟著開始淡忘,
再沒有人去追問事情的後續發展和司法的調查結果,也少有媒體或是
政府相關單位謹慎檢討醫療缺失,來積極地做一些相關的改革工作。


◆ 我們想要/可以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生長環境?

當然,美國也不是什麼都是完美的。台灣跟美國的國情,文化,以及
社會條件和環境各方面都不一樣,硬要什麼都做得像美國或是任何別
的國家,既不可能,也沒必要。我在本文中一再拿美國來跟台灣作比
較,並不是要「崇洋媚外」,或是盲目地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而是想藉著這樣的比較來突顯問題,引發思考。我去美國之前,也在
台灣住了二十幾年,那時候由於習慣了台灣的生活方式,從來不覺得
有什麼「不對勁」,因為「反正大家都是這個樣子」。然而,到了美
國之後,體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制度與社會環境,才發現做為一個小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如此地被尊重,過得如此舒適,愉快。
數年之後再回到台灣,在有了「對照組」之後,才讓我發現到,台灣
還有這麼多可以改進的空間。至今我仍相信,如同過去經濟奇蹟的表
現,台灣絕對有能力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給下一代。只是,目前人們
多有習以為常的心態,官員們也普遍缺乏改革的魄力,經常地就因此
而漠視,輕忽了改變的可能。如此一個諸多弊病的醫療體系和文化,
只是這個社會的一個環節罷了,其他像是公共環境,教育,政治,媒
體等領域,對下一代的負面作用和影嚮更是繁不勝舉。作為一個母親,
如何能放心讓我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呢?



=================================== =============================
■ 南方電子報: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主編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莊靜嵐
  顧問:高永謀 張育章 張釗維
  創辦人:陳豐偉(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 編輯部 Email: editor@esouth.org
■ 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BBS: telnet://bbs.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
  智邦生活館 https://enews.url.com.tw/
  或到奇摩站 http://tw.letter.yahoo.com/Picked/south/
■ 贊助「南方」: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60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