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3人本教育電子報
     

  | |出刊日期02 /25(二)

1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報,歡迎至智邦生活館「過期電子報」處點閱或下載,可點覽已發刊電子報。不便之處請見諒。

活動訊息

NEW!補救教學義工培訓招生中
詳情請見→
more
---------------------------------

NEW!森林小學 2003春季師資培訓  即將開始
詳情請見→
more
---------------------------------

台灣之子的邀約:
小額捐款 無限希望

兩年多來,台灣之子公益基金幫助了1021位在求學困境中掙扎的孩子,新的申請案還在陸續增加中,需要您的支持!(more

----------------------------------

NEW!【人本教育基金會需要您的捐款】

以教改為職志的人本教育基金會,近來基金出現短缺情形,我們期待在您的支持下,讓人本有機會繼續為教育改革與人本思維繼續紮根與邁進,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念,歡迎您藉由以下方式捐款!--->>more

----------------------------------
 來聽
【台灣教育向前行】
系列廣播節目
 
給你向前邁步的知識與力量
→詳見下方
------------------------------------

九年一貫新課程
數學輔助教材
數學想想》簡介

--->>more
<
Top>----------------------------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創刊12年,
領導教育新思潮、
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人本教育札記》
不僅是父母的百寶箱、
老師的好幫手
更是您參與教育、掌握教改、
與世界同步的最佳媒介

訂購專線:02-23642952

人本相關網站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史英老師主持)

| 人本BBS站入口1 |
(註冊>>社會/社會>>hef)

| 人本BBS站入口2 |
(註冊>>人文/社會>>hef)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電子報發報中心====

| 訂閱或取消 |

| 客服信箱 |

| 電子報發報中心 |

| 申請免費電子信箱 |

˙您想要登廣告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
 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
 ,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作自己的媒體
======唱自己的歌======

< Top>----------------------------

ㄇ 

教育新聞

高市將推動國小考試、學習單少一點


主題文章── 人本論壇

總統與教改

◎文 /史英

 一位朋友打電話來,說是阿扁發表了關於教改的談話,叫我趕快看一看;我遵命找到「阿扁傳真」的原文(因為大部分報紙都是由記者先生轉述),發現沒有什麼特別的內容,就覺得這有什麼好緊張的,同時心中閃過那句名言:有那麼嚴重嗎?
但第二天去洗車店,老闆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昨天阿扁罵教改;我這才明白,事情也並沒有那麼輕鬆。原來阿扁淡淡的幾句話,在民眾的印象裡,就等於全盤否定了現在的教改;雖然那篇傳真開宗明義就聲明「支持教育改革」、「教改不可能走回頭路」。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因為總統說孩子的壓力並沒有減輕,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也很可以是「改革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意思;所以真正的「威力」並不在此,而是在這樣一段話: 

 「我的妹妹、妹婿及親家,他們都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告訴阿扁:如果說連他們都搞不懂教改的下一步到底要做什麼,他們又怎能告訴家長和孩子們要對教改有信心?」

 這段話有一個重要的邏輯,就是,如果得不到「基層教師」的認同,教改就必須從頭來過;所以接下去才會有「盼望負責教改的各方不要固守己見,能夠真正地為孩子們著想,儘快建立一個明確、可行而且完整的架構」這樣的結論。

 然而,正是這個邏輯,使教育改革落到今天的困境裡:全世界的教育改革,無論紙面上的目標是什麼,本質上都是要求教師有所改變、甚至是多所付出的;如果基層的「行為」不變,任何「完整的架構」都絕對不會為教育帶來實質的進步。這之所以全世界的教育改革,都會遭逢基層教師的抗拒;差別只在抗拒的方式,以及因應這種抗拒的策略。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仔細檢視我們的基層教師的情況(而不是奢望沒有抗拒):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們的教師並不直接反對改革方案,也不提出對案,更不像英國教師「拒絕監考以扺制全國學測」那樣出之以抗爭的行動,而是採取「無形怠工法」,並不斷放出「我不懂」的訊息!

 這種面對改革的反應模式,有著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深厚基礎:不強出頭,但也不屈服;不願意改變,但也不做是非對錯的論辯!而阿扁的親戚們則更進一步,不是不懂現在的教改,而是「不懂教改的下一步」!問題是,關於「這一步」,他們做了什麼?

 舉一個最小的例子來說,既然有一位媽媽寫信給阿扁,希望「考試少一點,睡得飽一點……」;阿扁有沒有問過他的親戚,到底是誰規定一天要考那麼多節課?真的是為了提高升學的成績,還是刻意製造升學的壓力?是因為有助於學生的學習,還是為了可以不必上課?那些考卷是老師自己製作的,還是從坊間買來的測驗卷?

 阿扁不敢問這些問題,民眾想不到有這些問題,那也就罷了;但教改大計之中,怎麼沒有針對這些現象的「行動方案」?比如說,那麼多人談論九年一貫課程需要有新的評量方法,但從沒有人要求每一所學校裡,至少要有一種機制檢視一個學生一週內要被考幾次,辜不論怎麼考!

 從這一個小例子就可以看出,至今為止的教育改革,都只想「做好人」,不願意去碰觸教育現場真正的問題;所以,是不是就以阿扁傳真裡所提的「少考」和「多睡」為目標,先來徵求哪幾個學校裡的哪幾位老師願意認真做一做?所謂認真做一做,是指必須好好地教,教得更生動,更有效,更能啟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而可以少用一點逼迫的手段(例如天天考);這並不是什麼偉大的教育理想,也無須什麼「完整的架構」,只要有誠心,能夠「真正為孩子們想一想」,就可以了。

 教育改革,就像所有的改革一樣,需要不怕「做壞人」的人;期之於總統,顯然是不可能了,所以,是不是我們大家先來確定一個最根本的立場:拿出勇氣來,要求老師和學校必須做一點最起碼的改變!

按:本文同步刊登於今日聯合報民意論壇版,歡迎轉載,如欲轉載請來信gloria@hef.org.tw。

<Top>----------------------------------------------------------------------------------
教育

高市將推動國小考試、學習單少一點

為了把假日完全留給學童,讓他們可以真正放鬆,高雄市教育局長鄭英耀昨天表示,希望最快從下學期開始,高雄市國小每學期只要兩次段考,每週只有一張學習單。國語日報02/25

<Top>----------------------------------------------------------------------------------



     校長的寫作課森林行吟


     沒有誰比朱朱更抓得住森林小學的神韻。

    孩子的一顰一笑,看在朱朱眼裡盡是生命的節奏,
         朱朱是擅長說故事的人,
       森小的教學實況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
       孩子的心靈,像敞開的大門迎接宇宙。

       繼《森林日記》、《森林紀事》後,
       《森林行吟》紀錄森林小學的寫作課,
       紀錄孩子內心 未曾被發現的—思想。


         《森林行吟》定價35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2
          劃撥帳號:17508340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出版部

           森林小學系列:
      森林日記(200元)、森林紀事(200元)、
         森林小學綠皮書(200元)
         訂購熱線:02-2364295
5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1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