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56 █▇▆▅▄▃▂▁╴
2002.02.27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小二叨絮》

明天是二二八,是紀念,不是慶祝,真的,別像龍應台那樣說「慶祝
二二八」

(影印班長)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阿扁傳真

文/管中祥

隨著社會民主發展與資訊發達,傳統政府擔任資訊管理者與審查者功
能已逐漸減弱;不易回復過去國家權力膨脹的威權時代,可透過法令
限制媒介結構與內容,政府往往只能將自己定位為資訊提供者與組織
者的角色。

國民黨在台灣控制媒介內容的方式,大致可分為兩階段討論。統治初
期,其手法與其在中國時大同小異,透過暴力及控制所有權,進而影
響媒介內容的呈現,因此,包括逮捕、封館、報禁、限制電台經營、
黨國機器自行經營媒體,以及相關法規的制定等都是常見做法。

不過,隨著一波波反對運動衝擊,以及國際政經力量導致媒介自由化
解禁風潮的澎湃,國民黨黨國機器被迫需要調整、修正,對包括媒介
在內的各社會部門的控制力逐漸減弱。為逐漸擴大其統治基礎,對媒
體控制逐漸轉換成軟性的非暴力內容控制。國民黨黨國機器更著重在
以公關、廣告方式,或者以提供新聞稿與消息來源優勢的做法影響媒
介內容的呈現。此外,為讓媒體工作者更願意採用黨國機器所提供的
新聞,也更重視相關公關人員的訓練,同時在經費預算編列上也有逐
年昇高的趨勢。

事實上,政府機關是新聞媒體主要消息來源,傳統上僅只被動地「等
待」記者採訪,但近來則是建立常設公關部門,透過各種公關手法及
資訊津貼(information subsidy)方式,營造與媒介工作者的和諧關
係,同時購買媒體時段與版面,刊登廣告將政策議題廣知大眾。資訊
津貼的主要意義在於,消息來源得以透過各種協助方式,幫助新聞工
作者以最低成本來獲取所需資訊,進而影響了傳媒的內容。

新聞產製通常是即時性工作,新聞工作者必須時時面對時間壓力,而
消息來源若能減輕新聞工作的時間壓力,相對的資訊被採納的機會便
會增加許多。另一方面,資訊津貼除具有作為新聞內容直接來源的功
能外,同時也是消息來源與記者關係維繫的重要關鍵,當然,若津貼
者握有某種權力,也會驅使媒體刊登其新聞。換句話說,在新聞的津
貼過程中,能夠得到好處的不只是新聞媒體,消息來源有時是更大的
獲利者。

最近透過提供錄影帶、錄音帶給媒體,以宣傳其理念的「阿扁傳真」
,其實也是種新聞津貼模式,雖然扁政府對媒體控制力遠不如前朝政
權,但這種做法與國民黨比起來,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差別;但問
題是,台灣媒體政治觀點的偏倚、缺少討論的多元空間等問題,從阿
扁的做法,倒也反映出另種媒體與政治的生態。



《流行開講》

孽子和公共電視

文/魏玓

改編自白先勇小說《孽子》的同名公共電視連續劇自二月中上映以來
,已經引起觀賞和討論的熱潮,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的觀眾間,更是出
現了許久未曾見到電視連續劇所能激發的迴響。

《孽子》小說雖然曾兩度改編成電影,但是原著的長度和架構,原本
就較適合以連續劇形式演繹。導演曹瑞元的改編在通俗性與文學性之
間取得幾近完美的平衡,不但劇情鋪陳順暢感人,更難得的是以非常
生活化的手法表現至今仍屬敏感的同性戀主題,劇中沒有受制社會主
流價值觀帶來的扭捏尷尬,也沒有刻意廉價販賣同性戀族群的弱勢地
位。光就這一點來說,已是完成了極高難度挑戰。

演員的表現當然也是可圈可點。演出李青的范植偉延續他一貫的內斂
表達方式,但顯然已比他在電影《黑暗之光》和《美麗時光》裡的表
演能夠更精確地掌握住角色的情緒變化。演出小玉的金勤更是令人驚
訝,細膩的表情與肢體語言,不著痕跡地詮釋一個心思複雜、陰性特
質鮮明的角色,成功吸引住觀眾的目光。當然,柯俊雄、柯淑勤、丁
強、李昆等資深演員們,完全展現深厚的表演功力,絕對功不可沒。

《孽子》連續劇帶來的重大意義,至少有兩個。首先,藉著製作人員
和演員的努力,《孽子》所呈現的同性戀世界,自然不做作,深刻又
不煽情,對於讓觀眾以更自然的態度貼近同性戀族群,相信有很大的
幫助。畢竟,年輕的觀眾們儘管比他們的長輩更能接受各種性傾向選
擇,但是其中大部分的異性戀者多少還是存有對於同性戀的「特殊」
看法(無論是否帶有貶義)。《孽子》的影響,無疑是大眾傳播媒介所
能貢獻於民主多元社會的最佳例證。

於是這裡便聯繫上第二個意義。從《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
《寒夜》,到《孽子》,公視所製作的連續劇,經常能夠兼顧藝術性
與通俗性,保障一個優質但不精英的節目生產環境。這無非是跟公視
能夠排除商業惡質影響,作為一個獨立大眾媒介的條件有關。當公視
能夠完成這樣一部部相對比較接近理想的文化產品,觀眾們也能夠逐
漸建立起觀賞和評鑑這類文化產品的喜好和能力之時,執意偏好商業
電視體制,不肯正視公共電視的存在意義和發展需要的論述,除了站
在私人媒介資本立場發言,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硬是NET》

網路「為人民服務」?

文/劉昌德

典型的網路烏托邦論調認為,網路的去中心與難以事先審查的特性,
可在極權或威權國家中,扮演傳布民主思想種子的角色。不過,美國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近日出版一份名為《開放網絡,閉鎖國度?網
路對於威權政體的影響》的跨國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卻指出網路並未
真正挑戰威權政體的統治權,反而往往淪為這些政權藉以宣傳與鞏固
統治權的利器。

這份報告針對所謂的兩個「半威權政體」——埃及與新加坡,以及六
個「完全威權政體」——中國、古巴、越南、緬甸、阿拉伯聯合大公
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共八個國家進行調查,檢視四種網路政治使
用的範疇,包括一般公民與菲政府機構、國家與政府、新興中產階級
、以及國際間對於這些國家政治情況的一些反對運動或訴求等。

以中國為例,北京政權對於網路使用的審查一直非常嚴格。在中國的
網路上,「反政府」主張少之又少,通常只會出現在少數極端民族主
義對中共不夠「強硬」的不滿而已,像2000年中美軍機擦撞事件時一
些聊天室的「義和團」言論。中國政府在網路上設下許多防火牆,跨
國的搜尋引擎Yahoo與Google,也都對北京的政策要求有所讓步,拿掉
某些政治敏感的搜尋結果。即使所有防火牆技術都必然有漏洞,但該
報告指出,配合檢警機關的嚴密監視與殺雞儆猴的逮捕動作,中國網
路使用者自然會「自我審查」、規避部分政治性網站。

這份報告當然充滿保守派的雙重標準:只批評所謂威權國家的網路審
查,而不檢討歐美本身近期藉反恐為名、對網路使用的各種政治箝制
與監控行為,同樣也是反民主的作為。但是該報告卻清楚的點明了一
項道理:網路與其他媒體一般,都必然受到既有統治階級的霸權宰制
,而有一大部分是為了既得利益服務,而不足以成為撼動統治者的工
具。無論是所謂威權國度、或者歐美「民主」國家,這道理似乎是放
諸四海皆準。

就像中南海那面著名的、卻也充滿反諷意味的「為人民服務」標語,
網路在開始初期,也給人民同樣的幻想;但是當政治與商業力量圍攏
之後,這個甜美口號早就經不起考驗而煙消雲散。



《傳工在線》

面試經驗談

文/Richard

前一陣子公司招考新進人員,我的碩士班同學也來應考,這也讓我想
起過去四處奔波面試的經驗。

打從我大二開始就在有線電視打工,當時是專科同學引見介紹,所以
衝著我同學的面子上,輕而易舉地就開始在系統台的自製節目開始我
的傳播生涯,到了大四時由於空堂很多,就從報紙上應徵至一間衛星
電視台當攝影。我到現在也還不知道為何會被錄取,也許是我對薪水
不高,也許是我運氣好,沒有什麼人跟我競爭,總之,我不因自己是
大學生而有架子,反而是什麼雜事都做,由於此時的有線電視正處於
蓬勃發展期,我也因此慢慢跳槽到一線媒體,發展自己所長。

可是根據我的經驗,有時較有知名度的媒體在應徵新進員工時,要求
的不僅是專業的能力,還包括態度。例如,有的媒體應徵時雖標榜不
需經驗,但是在筆試中卻出現實務的考題,或是在現場馬上要你試播
一段新聞,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的考生或是非線上記者的人來說,都是
一項相當大的考驗。而以前考某報的時候,就曾發現有考題在測驗考
生對於統獨的態度,我想這種篩選方式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

不少同學都跟我一樣,都是從小媒體開始起家,過著「錢少、事多、
時間不定」的傳播生活,等過了一陣子之後,再透過同事、朋友、同
學的介紹,或是公開招考跳槽到中大型的媒體,此時由於基本功都夠
了,會適應地比較快。

這樣說來,完全沒有工作經驗的社會新鮮人是否就變成弱勢的一群?
其實也不一定,以公司前一陣子招考記者來說好了,錄取的兩名文字
記者都沒有電視採訪經驗,一位是大學剛畢業,另一個則從廣播過來
,我想公司是考量到新手比較容易訓練的緣故吧!

我也看到另一種例子是,有人一心一意往電視發展,但應徵工作除了
能力之外,運氣有時是很重要的,我只能安慰她先從平面媒體做起,
等到經驗夠了,別人也賞識到妳,機會就來了,否則只是一味地嚮往
電視圈的光鮮亮麗,卻疏忽了採訪基本功的磨練,對自己未來的記者
生涯將是一大傷害。

我都建議想要走傳播的學弟妹應該多把握學校實習或是打工機會,這
些經驗都是未來職場上致勝的關鍵,畢竟多數的公司都希望用的是有
經驗的人,這樣可以減少訓練的成本,或者是多與這一行的人聊天,
增進自己的瞭解。而如果應徵後沒有錄取,也先不要喪志,我也是經
歷許多挫折後才進入這一行,如果因為應徵的挫敗而打退堂鼓,往後
又如何面對傳播工作龐大的壓力呢?

媒體工作甘苦談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dickchen/index.html


《傳工仍在線》

Copy大作戰

文/御飯糰

電腦普及後,對於媒體可說是一大革命,許多用手寫稿二、三十年的
老記者也得開始用「一指神功」敲鍵盤,叫苦連天,但對於早就習慣
電腦的新世代而言,可真是樂翻了。

全面採用電腦有什麼好處呢?以往跑新聞,得到記者會現場,領取新
聞稿、問完當事者問題,再氣喘吁吁回到報社寫稿。現在只要在家打
打電話,問問當事人、同業現場狀況,請新聞聯絡人mail新聞稿,然
後把稿子COPY,改改導言,加上一些現場狀況,就大功告成,真是「
人在家中坐,新聞天上來」。

於是,COPY成了最重要的工作,識相的單位新聞稿都附贈磁片,交換
名片時,妹兒地址得再三確認,有些得隨採隨發的,像中央社、晚報
,寫稿時旁邊就有許多同業拿著磁片虎視眈眈,一但文章完成,大家
就CO成一團,這位仁兄的作品也在改頭換面後,以不同面貌出現在各
報。

COPY大作戰展開後,自然也會有許多糗事發生,其中最常發生的,就
是「該改」的沒改,就闖了大禍。

最著名的例證,就是「攻陷」別人家版面。許多人CO了其他同業的新
聞回家後,在手忙腳亂情形下,只改內容,忘了改姓名,於是某報系
的記者,連名帶文出現在敵報的電腦系統上,更扯的是,當天當班編
輯又休假,代班者也搞不清楚誰是誰,於是這位記者就「順利」出現
在敵報上。當然,隔天一翻開報紙,自然引起了大騷動,而這兩位老
哥,連同兩報地方組特派、編輯、組長一干人等,通通連坐懲處,這
可說是讓人始料未及的科技災難吧。

COPY在新聞圈傳出的笑話,可說是層出不窮,其中問題多半因「該殺
未殺」而起,除了上次所說的「張冠李戴」,忘了將原作者名字改掉
外,更常出現的,就是忘了把新聞單位附在新聞稿後一些聯絡人等字
樣刪除,於是就糗大了。

有次,我偉大的同事接到上司一通電話「ㄟ,王XX還好嗎?」這位王
XX是正打得如火如荼選戰某陣營的新聞聯絡人。

我的同事以為上司和他有交情,於是天南地北的哈啦起來「不錯啊,
唉,他以前在某單位,著實不好,現在好多了,氣色也不錯...」

胡言亂語完了,總要問問長官與對方是何種交情,以後能否得罪「ㄟ
,長官,你怎麼認識他呢?」

只聽電話那頭,冷冷的傳來「我可不認識他,只不過你傳來的新聞稿
,最後總是:如有問題請洽王XX,09XXXXXXXX,所以我想問你,他好
不好,以後我有問題是不是直接問他?」

除了新聞聯絡人,最近的政府老愛喊口號,例如「一路走來、始終
如一」、「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本地的新政府也如法泡製,在新
聞稿下方印了兩行什麼「快樂」、「希望」的東西,一不注意,就「
中獎」了。

有位老記者,原本堅持「不CO」政策,但後來宣導性的垃圾稿實在太
多,最後他從善如流,沒想到新手出擊,處女航就出了狀況,一個不
小心,「快樂」、「希望」也跟著上傳。

聽他描述,頂頭上司透過電話,狠狠的教訓他:「希望、快樂,我看
你年終考績快不快樂?」不消說,以後與新政府相處一點也不快樂的
,就屬這位仁兄了。

地方小記者: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2308955/index.html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
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
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