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教育輸出與教育出口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3.03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教育輸出與教育出口

 

【左右看】回望二二八

 

【教育小報報】

 

******************************************************

【社論教育輸出與教育出口

 

曾幾何時,在教育上向來是「進口」國的台灣,如今竟然也有能力成為「出口」國!教育部今年首度在馬來西亞舉辦「科技大專教育展」,馬國學子趨之若鶩;教育部長黃榮村表示,這是挑戰2008的重大任務之一,未來將更擴大招收海外留學生!

 

在資本與國家發展進程上掌握優勢的歐美先進國家,吸收海外留學生是教育體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同時它更是意識型態輸出的重要工具,也是國際學術分工重要的一環。

 

這些國家在輸出跨國資本之餘,透過吸收第三世界的海外留學生,全面輸出以西方為主的意識型態,進一步為跨國資本在海外培養代理人,這早已是行之百餘年的傳統;同時,通過招收以世界為範圍的廣泛海外留學生,為該國國內學術環境架構起國際分工學術系統,不僅可以賺錢,還可以獲得廉價的研究人才與資料積累;算起來實在是百利而無一害,台灣過去數十年來,流行在大學中的一句口號「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足堪寫照。

 

如今台灣在資本積累有成的今日,也開始彷效歐美國家來搞教育輸出,這對於如今在市場上已明顯供過於求的大專教育來說,確是條殺出重圍的出路!但是相較於歐美,台灣教育輸出似乎還少了些什麼?

 

第一,台灣只能輸出技術而無法輸出意識型態與文化;以這次在馬來西亞舉辦科技教育展為例,這是因為台灣代工技術舉世聞名,但是談到意識型態與文化,則未必就優於吃過英國殖民地苦頭、尊崇回教、誓言要走自己路的馬來西亞!

 

其次,台灣高等教育學術向來扮演國際學術分工裏的代工角色,非但無法對本土社會有扎實研究,更遑論能在國際學術環境裏有自主體系,進而掌握言論與學術霸權,甚至有能力影響比我們後進的國家。

 

當一個國家的教育輸出,只能是代工技術的教育出口時,想想真是弔詭!

 

(回目錄)

 

 

【左右看】回望二二八

 

【左看】「二二八」演講比賽

 

■鍾瀚樞

 

打從所謂「民主化」、「本土化」成為台灣政壇的重要關鍵字後,每逢二二八,政客們便開始以此做為政壇演講比賽的題目之一,應景抒發個人看法。

 

撇開那些偏離主題的插科打諢不算,那些政客們的論點歸結起來,不外乎下列四種。

 

  一、族群和諧論:要大家寬容、走出悲情和族群對立。二、歷史專業論:把歷史留給歷史學家。三、萬惡元兇論:單獨歸咎於國民黨、蔣介石或陳儀等某一元兇的殘暴不仁。四、文化衝突論:歸咎於惡質、落後的中國文化與台灣現代文明之間的衝突。

 

若這些「反省」就可稱之為台灣民主運動的成果,那麼此一成果,真可謂浮淺又充滿偏見!二二八之所以發生,其實和蔣介石政權的性質,及其在國共內戰結構下採取的反共戰略與戰術有著結構性的關係。因此,如果要徹底反省這段歷史,避免悲劇再度發生,就必須發起大眾性的反思運動,全面重新檢視、反省蔣政權的歷史成因、性質和責任才行。

 

如此,方有可能拋開狹隘的族群論、元兇論、歷史專業論,或是帶有嚴重反華情緒的文化衝突論,從而避免徹底的結構性反省繼續隱沒在政客作秀的演講口沫中!

 

(東海大學研究生)

 

【右看】半世紀憤懣漸消

 

■謝世常

 

1947年,引爆於島嶼北端的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已有50餘年了。

 

半世紀後的今天,不獨在島嶼的首都有了座二二八紀念公園,而且,這個充滿記憶的日子還成了新的國定紀念日,全國各地以此為主題的紀念會、追悼會、研討會紛紛在每年2月間熱烈舉行,若不如此年年進行如儀,身處在新世紀島嶼的新生代,就可能會在平和、開放的紀念熱潮中忘卻了這日子的意義。對所有倖存受難者和受難家屬而言,在這漫漫50多年裏,其實有大半歲月,都是被迫生活在憤懣、困頓、卻又不得不噤聲不語的威權統治煎熬中。

 

之所以憤懣,是因為公理被扭曲、正義被踐踏,成千上萬的台灣人,在「祖國」軍隊的鐵蹄下生不如死。之所以困頓,是因為在國民黨政府專制威嚇下,許多因二二八事件所牽連的台灣人,其求學、就業等基本人權,都在情治系統的暗中介入下而屢遭挫折,生活長期陷入困境。更令人痛苦的是,在兩蔣時期的白色恐怖氛圍下,當事人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絲毫沒有控訴、反抗的餘地可言。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在本土化運動的奮鬥下,如今這一切都已逐漸遠離這座島嶼,歷經半世紀的憤懣而今正隨風飄散!(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 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