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第八十期 2003.03.15〉 廣電媒體是「產業」亦或是「國家工具」!? 〔雙週刊,隔週發報〕 ~.~.~.~.~.~.~.~.~.~.~.~.~ ˙訂閱人數: 28,863 人 ˙ 「媒觀e網」 :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編輯室序語》========= 行政院新聞局於元月三十日研擬完成「廣播電視法、有 線廣播電視法及衛星廣播電視法合併修正草案」,將現行 三種法律(簡稱廣電三法)合併為一,並在立法說明中強 調,「為維護媒體產業之自由競爭,避免意見市場被少數 集團所壟斷,以增加閱聽大眾選擇之機會……對同一集團 跨媒體經營之佔有率與以限制,並以營業額為其規範基準。」 由新聞局修法心態可以了解,政府並不視廣播電視為 「產業」,而視為「國家工具」,接連引來業界、學界人 士在媒體上對此抒發己見。 本期電子報特別選錄近日眾多學者專家,對此一議題之 真知灼見,藉以拋磚引玉,期盼社會大眾能引發共鳴,使 政府對廣電媒體的管制能再次評估。 ───────────────────────── ★「媒觀知識庫」檢索系統 目前主要蒐錄《媒體觀察電子報》各期的篇章,約230 多篇。歡迎各位團體、朋友一同協力豐富此資料平台,讓 更多大眾能夠更廣為了解媒體、監督媒體,進而改造媒體! 「媒觀知識庫」檢索系統: http://www.mediawatch.org.tw/yearbook/year_query.asp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本期精華》========= ◎【媒體觀察】:當財團全面掌控電視…(何國華) ◎【媒體觀察】:當媒體只能是國家或財團工具…(魏玓、管中祥) ◎【媒體觀察】:別再買膏藥了(Castille) ◎【專欄專評】:也是「蘋果的滋味」(馮建三) ◎【媒體活動】:7年級生活秩序 ◎【媒體大小事】:2002.03.01 - 2003.03.15 ───────────────────────── ★「媒觀e網」主題討論區 如您對《媒體觀察電子報》的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您 來信告知,亦可上「媒觀e網」討論區與其他讀者交流。 「媒觀e網」主題討論區 http://www.mediawatch.org.tw/forum/category.asp#4 =========《媒體觀察》========= *作者:何國華(中央通訊社副總編輯) *主題:當財團全面掌控電視… 廣電三法針對有線電視營業額擬採總量管制,立法主張 「對同一集團跨媒體經營之佔有率予以限制,並以營業額 為規範基準」。如此做法引起有線電視業者不滿,要求 「解禁」的辯護聲響起。 台灣有線電視業者認為應該比照美國在一九九六年修正 「電訊傳播法」(Telecommunications Act)的做法, 解除跨業經營產值限令,放寬媒體所有權集中限制,認為 如此將可達到市場規模有效刺激競爭、活絡市場、創造綜 效、降低成本。當然,這樣的說法十分具有說服力與感染 力,但業者卻忽略了消費者的權益應該如何加以保障。 近八年來的事實驗證,自由化政策後的美國媒體表現與 立法原始主張完全背道而馳,令當初修法者感到吃驚與困 惑。電訊傳播法除了有利於有線電視業者,容許地區性與 全國性所有權壟斷,以致跨媒體集團數目快速集中以外, 消費者權益反倒蒙受損失。 美國有線電視系統目前八十五%的收視市場,集中在九 大業者手上,影響範圍相當廣泛。大財團壟斷市場、調漲 費率、電視內容廣告化、收視品質急遽惡化,消費者遭到 背叛的結果卻是無從選擇也無力對抗,凡此也引起了美國 政府與民眾的深刻反思。 以美國媒體財團壟斷嚴重情形為例:Cox在二○○一年九月 到二○○二年六月的一年內二度調漲費率,第一次調高 三.七%,第二次是將月收視費由三十七.九美元,額外 增加二美元,理由是「體育節目的成本提高了十五%」。 Time Warner也在二○○二年一月調漲費率五.九%, 月費提高為四十二.七一美元。 Mediacom在二○○三年一月七日也第二次宣佈調高費率 十一%,收視費成長為每月四十一美元,理由當然也是 「節目成本增加」。Rcn也緊跟在二○○三年二月十九日調漲, 理由是「無法吸收節目與傳輸成本在過去一年中提高了 二十%的經營壓力。」AT&T,Comcast也以「節目成本增加」 為由在二○○三年一月調漲,八十個標準頻道收視月費提 高為四十一.○二美元。 根據美國傳播委員會FCC調查指出,過去一年裡,有線電視 平均收視費率調漲七.五%遠遠超過三.七的通貨膨脹率 速度。美國消費者聯盟也指出,隨著媒體集中度增加,從 一九九六年開始,有線電視費率已經提高了三十六%,這 已是三倍於通貨膨脹率的增長幅度。 Bagdikian在「媒體壟斷」一書中早已提出警訊,一九九六年 的電訊傳播法原始構想是希望「加強媒體競爭」,但結果 是競爭減少、媒體財團化集中傾斜情勢惡化,媒體擁有者 從一九八○年代的四十六家,集中為二○○○年的二十三 家。其中尤以二○○二年十一月AT&T與Comcast四七五億美元, 涵蓋二二三○萬收視戶的合併案最受矚目,這使得全美每 五戶就有一戶成為這家新公司的用戶,競爭減弱、費率不 合理調漲、節目多樣性降低等隱憂也逐漸顯現,對此,美 國政府與消費者則是束手無策,難以應對。 面對電訊傳播法所衍生的後遺症,前任FCC委員Nicholas Johnson 也難掩對媒體財團跨業經營的憂慮,「因為它們不僅掌握 了通路,也掌握了內容,不只如此,因為它們什麼都要」。 他更指出,當財團全盤掌控電視媒體時,消費者即必須認 知多樣化的節目內容也將逐漸消失,因為連FCC也無力管理 目前的失控局面。 相同的戰火每年也都在台灣固定重演,媒體財團競奪市 場,競行上下游垂直與水平整併以快速累積資本,從聯賣 壟斷、費率調漲、節目定頻、授權費到節目廣告化,獨立 系統業者、消費者常是成了俎上肉卻無力對抗。 廣電三法的立法重點在於「維護媒體產業自由競爭,避 免意見市場被少數集團所壟斷」,也許被部份人解讀為過 於保守,但是從美國一九九六年修法後的商業電台數目增 加了七.一%,但所有權因為快速集中而減少了二十五% 看來,言論市場壟斷在少數人手中的事實發生時,政策決 定者可能必須警覺,提早採取預防性措施,畢竟當財團與 政客為己身利益角力時,消費者權益才應該是首要考慮。 =========《媒體觀察》========= *作者:魏 玓(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主題:當媒體只能是國家或財團工具… 近日東森電視台副總經理戎撫天於時論廣場就國內有線 電視修法與經營問題提出看法,並有何國華先生為文回應 和討論。本文亦針對這個議題以及兩位先生的發言,提供 不同觀點,並藉此釐清媒體政策討論的一些模糊之處。 戎先生的兩篇文章都提到,廣電三法修正作為一種國家 干預,會「限制廣電媒體自由競爭」;又說,政府的干預, 會「降低產業競爭力」。因此,認為「政府應該積極獎勵 廣電事業大型化,取得更強勁的產業競爭力」。這個邏輯 其中顯然是有矛盾的。新修正法條中有關經營規模總量上 限的規定,在技術上是否可行當然有討論空間,但是類似 管制的原意,正是要維持一定的市場競爭程度。無論是國 內或是國外的例子都顯示,若無適當政府管制,廣電市場 的集中化則無可避免;然市場集中程度愈高,競爭程度愈 低,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換句話說,戎先生對於政府管制的反對,其實是在於類 似的管制,會妨礙產業的自然擴張;也就是「競爭力」而 非「競爭性」。其理由是,在此全球化競爭時代,如果不 讓國內廣電產業規模擴大,將無法面對外來(特別是中國 大陸)的競爭,喪失文化主導權。這裡則有四個問題點必 須進一步釐清。 第一,既然產業規模無限制擴大,對資訊多元無益,其 理至明,那麼是否能因此提昇文化品質並維護消費者權益? 這一點何國華先生已就美國有線電視企業規模擴大,反而 導致漲價,損害消費者權益提出證據,此處不贅。至於文 化品質的提昇,也不是必然結果。以目前國內不以商業擴 張為動機的公共電視台為例,其提供的許多節目品質受到 肯定,其中亦不乏叫座之作。可見媒體提供之文化和資訊 品質的提昇,另有更重要的非商業動機存在。 那麼,產業的自然擴張動力首先是什麼呢?其實戎先生 自己已經點出了,「如果政府不准公司為股東創造利潤, 誰願意投資廣播電視產業呢?」,產業規模擴大的第一要 務,實是為了替股東創造利潤的私人目標,而非替社會帶 來文化提昇的公共目標。戎先生提到美國有線電視解除管 制之後,「消費者多付了一點錢,但內容更好,服務更好, 這才是消費者之福」。我們不確知究竟內容和服務怎樣更 「好」,是否消費者之「福」,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 讓消費者「多付一點錢」這件事,卻必定是私人大企業之 福。 第二,戎先生多次提到,「目前廣電媒體普遍處於虧損 狀態」、「在生存邊緣掙扎」,似乎給人一種國內廣電媒 體全面陷入經營困境的印象。然而,這個描述對於老無線 電視台或許為真,對部分有線電視業者應該不是實情。以 去年在興櫃掛牌上市的東森電視台和三立電視台為例,後 者去年全年營收二十八.二億,盈餘十四億,比二○○一 年成長三十五%。東森預估二○○二年全年營收為四十一 億,已出爐的一到九月營收淨利為三.八八億(預估全年 盈餘可達六.四億元),跟二○○一年營收三十五億,一 至九月營收淨利一.三一億相較,大幅成長一九六%,更 是驚人。東森電視雖然跟東森有線電視系統經營不同公司, 但頂多是左手換右手。如果要用弱者之姿來論證政府管制 的不正當性,至少要把東森集團的整個財務數字拿出來跟 大家討論。 最後,理論上政府管制媒體市場結構的思維,不可能是 要讓企業不賺錢,而是希望企業在有合理利潤的同時,兼 顧市場競爭程度的維持、言論資訊的多元和文化品質的提 昇。辯論政府實際設計的管制措施能不能達成這個目標是 一回事,但是在論證上直接把管制等同於「有心掌控」、 說這樣一來媒體就是「國家工具」,又是另一回事。 國家工具和產業工具兩種極端,不是定位媒體僅有的兩 種選擇。媒體產業攸關社會民主和文化發展,應該是一種 以公共服務為首要目標,極為特殊的文化資訊機構。這個 重要的功能,唯有透過適當的、民主的政策措施,才能獲 得實現。 ───────────────────────── ★相關文章: 廣播電視是產業或工具?(戎撫天)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60 當政府全面掌控電視…(戎撫天)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78 =========《媒體觀察》========= *作者:Castille(媒觀讀者投稿) *主題:別再買膏藥了 近來節目廣告化,名人代言現象引起軒然大波。但新聞 收視觀眾不難發現,某有線電視台新聞的廣告化現象風行 已久,且最近更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其七點檔黃金晚間新聞時段的當家女主播,素來關心美 容減肥議題。每每在氣象播報前的時段介紹各種美容瘦身 產品,舉凡膠原蛋白、塑身內衣、減肥蜜餞等,甚至還親 自現身說法評斷產品的功效加入個人喜好等主觀判斷。這 種”口碑傳播”不但令人聯想有為廣告商代言之嫌,甚而 形塑”瘦、年輕”才是美的社會真實。尤其以其明星主播 的態勢很難不去影響觀眾的主觀判斷能力。 筆者認為,新聞主播在播報同時,應勿忘其中立者角色。 尤其在報導此類相關新聞時應特別注意其肩負的社會責任。 勿傳播個人的主觀意識給觀眾,使觀眾在日積月累的收視 涵化下,接受其所傳播的不當的世界觀。此外,也請勿在 新聞節目當中介紹相關商品,非但商業廣告色彩濃厚影響 其專業形象且令人倒胃口。難道台灣每天發生的議題就只 有美容瘦身嗎?請不要把新聞頻道變成購物頻道! ───────────────────────── ★關於媒觀評論投稿: 媒體評論專區是一個提供「媒觀e網會員」發表文章的 網路平台。期望透過您對媒體銳利的觀察文章,使更多人 更關心台灣的媒體,進而讓台灣媒體改革更上一層樓! 我們會將「評論投稿」的佳文,刊登在媒體評論專區中 ,並精選出二至三則文章,刊登在每兩週發刊一次《媒體 觀察電子報》中,提供網友瀏覽分享。媒觀編輯室對來稿 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感謝您的投稿參與支持! =========《專欄專評》========= *作者: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 *主題:也是「蘋果的滋味」 二月最後一個星期,三家銷售量最大的報紙當中,有兩 家的頭版新聞,出現了「異象」。先是聯合報以將近三分 之二版面,報導基隆市失業中年手刃妻與子的新聞。過了 兩天,好像是要扳回一城,又好像是要平衡友報對失業者 悲慘境遇的大幅再現,中國時報也獨家在頭版下方,推出 了「野趣」十足的「大漢溪畔今鬥牛」的新聞。 為什麼說這兩則新聞在兩報的呈現方式是「異象」呢? 原因有二。一是相比於當天的其他報紙,將該則新聞放在 頭版大作特作者,僅有聯合或中時。二是相比於過去處理 同類新聞時,兩報從來沒有將它放在頭版,而全部是放在 六版以後,如去年三月十一日的「草嶺古道,野水牛出沒」。 很多人看到這個「異象」之時,立刻就想到了,這可能 是一種「蘋果效應」。就如同一年多以前的壹週刊,還沒 有上市就在業界引發話題,攪動人力的流通,據說四月中 下旬要創刊的蘋果日報,也產生了某種「未演先轟動」的 作用,證據之一就是兩大報的頭版新聞,上週相繼出現了 這兩則讓人耳目一新的話題。 在社會新聞方面作了這個創新,是好是壞,可以另作評 估,不同的讀者將有見仁見智的答案。另有一種創新,也 可以稱得上是「蘋果的滋味」,就是為了應付為升高的報 業競爭壓力而出現的景象,恐怕要讓所有人都搖頭太息。 因為它以(台灣)前所未見的手法,安排廣告出現的位置 與方式,形同是強迫讀者非得看廣告不可,甚至是看完了 才知道是廣告。對於這種異象,報社若做讀者調查,那應 該是千面一口,幾近所有人在不習慣與頗有受欺負、欺騙 的感覺之餘,都寧願報紙不要有這種廣告的創新才對。 這種強迫型的報紙廣告或廣告新聞化的手法,大約從兩 年前的一月開始出現,最近則愈來愈頻繁。當時是手機的 廣告,同時出現在三大報,連續在第一落報紙五版起的三 個單數版面,刊印圖文,推銷電信產品。然後往前推進, 手機生產商利用當時火熱的雜誌與副總總的官司,突然在 多家報紙的頭與三版之醒目位置,刊登了手機的圖文,標 題則是「嘿嘿嘿,案情急轉!」。 「食髓知味」之後,廣告新聞化及「活潑」版面設計的 例子愈來愈多了,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前年選舉期間,中 國時報臺北市版第七版左上角打著「專題」,內容其實是 整版的國民黨言論廣告。此外,至今中時仍可看到不少的 整版新聞,刊登各級政府的座談與政策說明,這些其實有 其價值,但未必能夠討好廣告廠商的內容得以出現,原因 相當耐人尋味。到了去年六月,兩報首次出現四、五兩版 都是廣告的情況,七月則三、五、七連三版都是相同的汽 車廣告。這樣的聲勢雖然浩大,也很招人眼神,但畢竟還 是廣告與新聞分割清楚。至十月,硬梆梆地在三版正中央, 旁邊都是新聞的位置,大辣辣地塞進了手機的廣告。然後 江河日下,這幾個月來,廣告的創新擺設,差不多每週都 有。 無論是新聞或版面設計的「異象」,說穿了都是報紙在 廣告收入緊縮時,不得不有的反應。如此說來,與其這些 說是「蘋果效應」,不如說是競爭廣告收入不得不有的變 化了。 ───────────────────────── ★投稿請至: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comment_form.asp 或來信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活動》========= ◎7年級生活秩序--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第十四屆畢業展 時間:2003/03/22 ~ 2003/03/24 地點:京華城B3--地心引力廣場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57 ───────────────────────── ◎數位新聞實戰營 時間:2003/04/11 08:00 ~ 2003/04/13 18:00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及哈瑪星社區 詳情請見: http://www.icm.nsysu.edu.tw/camp/c/ ───────────────────────── ★更多的媒體活動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_index.asp =========《媒體大小事》========= ◎余建新:追求公義 媒體責任 時報基金會主辦的「再造公與義社會與理性空間」研討 會,十五日、十六日兩天在中國時報大樓演講聽登場,在 兩天的研討會中,來自社會各領域近五十位學者專家與民 意代表,將就國際現實認識、政府與政黨的社會責任、社 會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法治與人權的公義、全人教育的 養成、公民視野與菁英角色、以及媒體的責任與省思等七 項子題發表論述並進行討論。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634 【2003/03/15 中時晚報】 ───────────────────────── ◎新聞局擬開放有線電視付費頻道 新聞局「有線電視審議委員會」日前通過「有線廣播電 視系統經營者收費標準」,即將公告開放付費頻道,不過, 這項措施十三日遭立委強烈質疑,認為相關配套還不健全, 倉卒上路將侵害收視戶權益,將予業者變相漲價機會。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627 【2003/03/14 聯合報】 ───────────────────────── ◎葉國興:政令宣導融入節目 不羞恥 新聞局長葉國興十三日強調,行政院統購媒體廣告方式 並無不法,會讓媒體購買更有效率。他坦承,新聞局打算 以「置入性行銷」將政令宣傳融入戲劇、綜藝的作法,確 有其事。葉國興說,「政令宣導並不羞恥」;未來會考慮 當政令宣導融入戲劇或綜藝節目時,在畫面打上「本段屬 於政令宣導」字樣。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624 【2003/02/14 聯合報】 ───────────────────────── ◎政府廣告費遭挪用?立委要監督 新聞局委託中信局執行「國家施政宣導」和「公營事業 商品廣告」的十一億元經費引發爭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 十二日在在野政黨人數優勢下,無異議通過親民黨立委李 慶安提案,成立調閱專案小組,從嚴監督納稅人的血汗錢。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616 【2003/03/13 中國時報】 ───────────────────────── ◎文宣統一發包 衝擊媒體生態 政府文宣廣告集中採購案除了引起在野黨抨擊外,在新 聞和廣告媒體界也引發議論,媒體界認為,採購標書要求 跨媒體整合投標,可能誘發媒體生態合縱連橫,甚至生態 重組。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614 【2003/03/12 工商時報】 ───────────────────────── ◎立委:11億銀彈上膛 為阿扁助選 親民黨立委劉文雄等人十日質疑,行政院新聞局打算在 明年三月前花十一億元,進行一項名為「國家施政宣導及 公營事業商品廣告之媒體通路」專案,實際上是為陳水扁 總統明年競選連任打宣傳戰。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604 【2003/03/11 中國時報】 ───────────────────────── ◎中小功率電台頻率 7月底前收回130家 行政院新聞局已將「頻率調整」納入廣電三法中,廣電 處長吳水木指出,新聞局計畫於七月底前,收回全國一百 三十多家中小功率電台的頻率,重新規劃整併,擴大營業 電波範圍。由於收回頻率權明定業者無權要求補償,部分 相關業者已在醞釀反彈。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96 【2003/03/10 聯合報】 ───────────────────────── ◎大陸中央台遭禁播 有線業者吐悶氣 二月廿七日新聞局下令禁播 CCTV4(大陸中央電視台第四套), 在台落地已有十多年的中央台衛星訊號,自此畫下休止符。 何時復播?新聞局說,須等對岸釋出善意,當台灣的衛星 訊號能平等獲得大陸的落地許可權後再說。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92 【2003/03/09 聯合晚報】 ───────────────────────── ◎東森聯手港商陽光衛視 合資進軍大陸廣告市場 中國政府目前仍不允許台灣衛星頻道落地,而東森電視 為搶得佈局先機,六日宣布與香港陽光衛視合資設立「陽 光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兩億港元,其中陽光衛視 持股五○%,JET TV二○%,東森三○%,未來東森將可透 過已在中國落地的陽光衛視頻道,提供自製的娛樂節目, 間接打入大陸收視市場。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84 【2003/03/07 工商時報】 ───────────────────────── ◎該是整頓廣告代言亂象的時候了 當消費意識抬頭,消保會、消基會等消費者保護團體對 產品責任要求越來越嚴格之際,卻對越來越膨風的廣告代 言風氣置若罔聞,實在沒道理。多數的消費糾紛裡,都可 以看到名人為廣告代言時,社會責任意識不足,甚至將廣 告節目化、廣告新聞化,甘於淪為不肖商業工具的情況。 藉著這兩周來的幾個事件,我們呼籲正視廣告代言的責任 問題,也鼓勵透過制度化的設計,補足這個消費倫理的缺 口。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74 【2003/03/05 中國時報】 ───────────────────────── ◎新聞局:未介入中央社編務 中央社有關拉法葉案的新聞稿引起風波。對於親民黨質 疑,新聞局三日發表四點聲明,強調新聞局雖為中央社的 主管機關,惟僅監督該社之預算及決算,新聞局基於尊重 媒體之新聞自由,從未介入中央社之編輯政策與報導內容。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68 【2003/03/04 聯合報】 ───────────────────────── ◎大陸中央台第4套節目 新聞局叫停 新聞局決定即起暫不同意大陸中央電視台第4套節目在 台播出,截至七日部分有線電視系統並沒有依通知,打出 頻道即將停播的跑馬燈,東森營運長趙世恆表示,新聞局 官員有口頭提及此事,但業者還沒有看到正式公文,新聞 局廣電處長吳水木則表示,公文應已發出,新聞局了解這 個動作很大,有接受抗議的心理準備。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65 【2003/03/03 聯合報】 ───────────────────────── ◎防斷訊 新聞局擬修法強制介入 為防杜斷訊戲碼再度上演,新聞局擬在修訂廣電三法中 新增條文,嚴格規範系統商、頻道商的換約事項,未來在 換約之際,業者之間如有爭執,政府將以公權力強力介入, 以維護收視大眾權益。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559 【2003/02/28 工商時報】 ───────────────────────── ★更多的媒體大小事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_index.asp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s://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chid=202 http://www.mediawatch.org.tw/enewsletter/enews_index.asp ~~~~~~~~~~~~~~~~~~~~~~~~~ ★投稿請至: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comment_form.asp 或來信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媒觀e網」: http://www.mediawatch.org.tw ˙ 發行人 : 馮建三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許景泰、陳宏達 ˙電子報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電子報討論區: http://www.mediawatch.org.tw/forum/category.asp#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