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魅力新故鄉電子報0008

 

新故鄉

 

 

 

電子報 0008 期

 

Eye-Catching New Homeland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兩代攜手造家園 

 

  在「 歡迎光臨山楂腳社區」石碑轉角,有一座農家味十足的竹製涼亭,這是去年山楂腳居民自力搭蓋,他們叫它「紅茶小棧」。小棧旁,有一間三月初剛整建完工的土角建築,這座以遭九二一震垮的土角厝為架,再用竹材茅草搭蓋二樓的建物,現為居民、遊客聚會品茶的所在。保留土角元素的建築,絲毫沒有翻新的突兀感,彷彿它一直就封凍在山楂腳的時空裡……

    鄰近日月潭的大雁村山楂腳社區是個人口僅一百二十人的傳統農村聚落。所在的魚池鄉在日據時代即以種植阿薩姆紅茶而聞名,山楂腳許多居民便以種茶為生。一九七○年代後,因為茶葉勞力成本增加,並受到外國紅茶競爭的影響,紅茶產業才逐漸消頹。

    隨著紅茶產業的沒落與都市化的衝擊,山楂腳與其他農村同樣遭遇到青壯人口大量外移的課題,現居人口有半數以上皆是老年人。而九二一之後,沒有大量重建資源投入,山楂腳也一直維持認命而自立的生活。

社造造人心

   
去年在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的支持下,山楂腳與同位於大雁村的澀水社區共同提案,山楂腳以「阿薩姆紅茶產業再造活動」做為再出發的起點。相對許多社區在社造過程中,被利益牽引,人心也因而質變的情形,社造員葉瑞美思索著:「如何用一百元的錢做出兩百元的事?」、「重振地方文化產業只是手段,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讓社區各層面的人參與,創發最大的熱力與人性價值。」
   
紅茶小棧與土角厝的整建即是在這樣的思考下誕生的。希望以共同參與、共同營造的方式,找回深植於土地的感情,藉此把社區的心圈起來。

兩代間攜手的困境

   
去年,紅茶小棧在濃濃紅茶香味中落成,街坊鄰居一起來,簡單而溫馨。今年三月,土角厝的階段性完工則吸引了許多地方首長蒞臨,一月二十四日文建會主委陳郁秀也來到這裡一嘗農村風情,並給予高度肯定。

    
但是這兩次自力營造的背後,卻隱藏著社區參與的困境。

      

   

    鄰長葉金龍(右)與太太阿真扮演串連社區的重要角色。尤其熱心、阿莎力的阿真很能動員庄頭巷尾一起參與社區事務。圖為社區為研發新的紅茶風味餐所舉辦的聚會,庄稼生活趣味盡在其中。(圖/王昭舜)


紅茶小棧是去年八月在勞委會重建大軍案的支持下,以點工叫料、雇用在地居民施作的方式,由鄰長葉金龍帶領當地年輕人共同營造的。這些年輕人多因為失業或家庭因素而回鄉,背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雖然一天八百元的臨時津貼實在無法支應生活開銷,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也不無小補。
    
而竹製的紅茶小棧雖是件小工程,但還是有安全與持久性的考量。從砍竹子、挑選建材、打地基到架樑柱都需要經驗,而參與的年輕人幾乎沒有相關的技術與經驗,所以仍倚重在地長輩的指導。

社區營造之所以可貴也最具挑戰性的是公共事務是由各種公開與私下討論、串連的方式而成形,藉此凝聚共識與社區願景,而非由上對下的行政專斷。在營造紅茶小棧的過程中,雖然經過多次公開討論,但仍免不去親屬關係中,長輩對晚輩權威的領導方式,這 讓自我意識強烈的年輕人漸感不適,也讓兩代的合作難以充份溝通。於是年輕同儕間的意見聚合,使得原本個人情緒的反彈演變成兩代間的衝突。隨著紅茶小棧的完工,兩代間的鴻溝也愈來愈大,由於沒有適時建立溝通協調的機制,加上經濟壓力或家庭因素的趨動下,最後匯聚成年輕人脫離社區的推力。

老年化社區再現生命力

因為年輕人的離去,使得隨後整建土角厝的工程成了在地社區婦女和中老年男性不得不撐起的工作。
    從印土角、搬竹材、舖茅草到佈置都是這群阿伯、阿媽們在工作之餘,充當義工、騰出心力去構思完成的。一樓的土角牆面掛著兩台老舊腳踏車,十分具有古樸的趣味。二樓的中古桌椅、竹編米籮都是居民的私家珍藏,每一件寶貝都滿載著歲月的故事。土角厝落成前一天,幾位阿伯還提著沉重的“壓土器”搥著土角地面,「咚!咚!咚!」聲震動著山楂腳的泥土……

 

    由於有些土角損壞嚴重,社區居民特地在後山挪一塊地印製土角,再用人力搬運下山。在十分有限的人力下,搬土角的吃重工作不分男女。



迢迢長路建家園

    
山楂腳動員參與的過程,表面上似乎是兩代間的衝突,實則回到社造的操作面而言,有些是訊息的斷裂與溝通不良所致。例如,由於紅茶小棧是鄰長慷慨獻出廢棄的土地做為公共空間,但在溝通的過程中並沒有建立起「紅茶小棧是做為公共聚會空間,對社區前景有益」這樣的意識,因而年輕人不容易建立起營造此項工程的認同感。

  
 

    地震後山楂腳居民們在這無法遮陽避雨的矮厝屋簷下露天共食了一個月。因為目前社區還沒有公共廚房,為方便各項活動的聚餐,社區媽媽又繼續在這烹調出一道又一道美味的紅茶風味餐。


又如許多傳統農村仍依靠親屬網絡動員,要如何在公領域中斬除親屬關係中權威命令的模式,此時中介的調節者角色便很重要,若能如搓湯圓般搓搓雙方的情緒、釐清誤解與調合溝通,相信兩代間的問題並非難解。
    
另外,在農村產業再造蔚為風潮的同時,該如何讓在地就業機會與年輕人力的專業接軌,甚至提供他們成長與進修的機會,這都是社造過程中有待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山楂腳的社造經驗讓我們看到農村聚落中老人與婦女資產的光華,但也同樣提醒我們,營造家園的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撰文/唐淑惠)

文建會九二一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第二期(92年3月至12月)開跑囉!
今年度仍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擔任社造中心,與十五個社區一起衝鋒陷陣!
各區相關訊息請見專案管理中心

訂閱 魅力新故鄉
請輸入您的 E-Mail:
          

與我們聯絡
545南投縣埔里鎮北澤街41號
TEL:049-2422003       FAX:049-2422018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