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30315

環境資訊中心    2003-03-26第3期    訂閱地球日電子報

水資源新聞---世界水資源會議

 

       世界水資源會議於3月16日在京都揭幕,共有150個國家或區域的國家代表以及非政府組織代表參與,被視為有史以來針對淡水水資源最重要的國際會議。這次會議也希望能打破傳統大拜拜會議的窠臼,寄望能透過各地維護水資源的經驗陳述分享,以尋求未來可能的具體行動,來代替不實際的議題爭辯與口水戰。

    此次會議的一主題,包括改善政府治理體制,將有效水資源管理列為施政優先;透過(賦予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或社區的)能力建構來有效管理水資源;賦予社會公部門以外對於水資源議題的發聲管道,特別是婦女與窮人;建立由下而上,與獨立單位合作的監督體系,監控現存水資源狀況以及管理政策的執行步驟。

        讀者可以發現在這些議程中包含社區行動,多元訴求,政府再造與創新治理模式等等,都是從里約高峰會促使各地採取21世紀地方議程(local Agenda 21)中,世界各地採取的主要永續發展行動概念。而透過地方經驗分享、非政府組織的參與,以及虛擬水之聲的創見,都是打破以政府行政機關一元化的水資源管理與意見表達模式,融入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與技術等不同面向的觀點,重視合作與草根力量。這一點不僅在此類官方的國際會議中少見,在國家層次也不多見,非常值得報以掌聲與期待。

        除了承襲上週末聯合國所提出傳統灌溉技術導致水資源缺乏的報告以外,在本周的會議中較受到矚目的是,聯合國水資源研究署的埃及主席指出,中東地區水資源缺乏造成環境不利人居,也是促成恐怖主義的主要原因。非洲水資源利用的議題則主要關注外國能否投注更多資金,以更有效挽救當地危在旦夕的淡水資源。

        而說到援助,Water Aid與 Tearfund兩個非政府組織則是指責世界銀行等援助機構過於迷信私人企業,然而這些跨國企業並不會在乎這些赤貧國家,國際私人企業目前只提供援助世界上5%的水資源供應服務,而且大部分都在富裕國家或是較高程度的發展中國家。政策的制定者應將焦點擺在促使國家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作能致力改善貧民社區的水資源環境,進而與他們合作。

     另外,擁有淡水的權利也於這此會議中被視為基本人權之一,與會者並呼籲將這項權利列入最後的部長級報告中。

( 文 / 波特曼)

參考資料世界水資源論壇:攸關生死的水 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3031701
參考網站第三屆水資源大會 http://www.world.water-forum3.com/
世界銀行水資源議題 http://www.worldbank.org/html/extdr/hottopics/water.htm
淡江大學與水利署合作的中文網站,內含台灣與會代表的活動日程,並擁有台灣 水資源議題的整理與連結 http://www.water.tku.edu.tw/

知性專題 --- 水庫系列(一)

 

水庫神話的檢視(上)           文/ 美濃愛鄉協進會

         和去年一樣,春天還沒有到來,全台各地卻猛拉乾旱警報,水庫的蓄水量一天天下降,民眾的驚慌失措再度上演。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聽到一種聲音,即「因為缺水,所以要蓋水庫。」台灣長期以來,存在一種以興建水庫解決缺水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直到十年前開始的反對美濃水庫運動而受到挑戰。如今,水庫思維雖然仍居主要角色,然而其他節水措施,以及替代方案則開始更頻繁地被討論。那麼水庫神話在國際間,如今是何種光景?

         在過去的六十多年來,水庫一直是人類控制大自然、進步及國家尊嚴的有力象徵。根據世界大壩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Dams, WCD)的資料顯示,現今全球約有六成的河流已由於水庫、越域引水和灌溉抽水而變得分崩離析。世界水壩委員會的成立,正是因為水庫對於人類所造成的影響已達到必須進行總結的地步。1998年5月,在代表推動水壩工頁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以及質疑水壩正當性的國際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共同支持監督下,世界水壩委員會因應而生。

        水庫對全人類及環境的影響極為深遠,尤其是居民的遷徙安置。另外,水庫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約有四千萬至一億人口因水庫建設而被迫遷移,根據證實不論是經濟上或心理上,很少人可以在遷徙後恢復過來。其中又以印度及中國大陸最為嚴重。

        由於越來越多的居民及工業遷移至平原,加上洪水警報系統的不足,被視為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庫,反而成為洪患的最大兇手。一旦崩壩,更對生命財產造成毀滅性破壞。水壩在建成之後,會因不同壩體而以不同的速度及方式老化。目前全球有超過四萬多個水庫已面臨老化,必須花費大量的金錢來維修。

        水庫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樣鉅大,雖然水庫工程嘗試將對於環境的衝擊降低,但失敗的時候居多,例如將魚梯建在一個魚不會或無法跳躍的水域裡。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水庫被視為解決方案之一,他們稱水力發電為綠色能源,且不會釋放溫室氣體。然而,事實卻是水庫內腐敗的植物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更具破壞性的氣體—甲烷,這是來自巴西亞馬遜河流域的土庫里水庫(TUCURUI RESERVOIR)的實證。

         既然水庫會帶來這麼多社會與環境的負面影響,而且無法達到預期效益,更何況還有許多替代方案,為什麼水庫非建不可?

        這是因為水庫建設背後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利益支持,每年全球有超過二百億美元的收益在這其中。在政商勾結之下,許多水庫工程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但補貼措施往往掩蓋了這些黑幕。

        因此,全球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反對水庫,反對破壞河流的工程及尋求替代方案的組織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由於對水庫的影響有更全面的認識,加上日益高漲的反水庫壓力,水庫興建的速度在過去十年已減少了一半。
(待續.......)

                                                                                                                       關於美濃愛鄉協進會....

感性關懷 --- 女人與水

 

從國際婦女節看婦女在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上世紀以來,婦女在社區營造、生態保育、經濟議題扮演越來越重的份量,而聯合國將今年訂為「國際淡水年」,國際婦女節也將焦點鎖定在各國婦女於水資源管理上的角色,強調婦女在相關議題上的貢獻及展望。水在女性的日常工作、兒童衛生與農業生產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資源。

        自1980年初,許多國際會議均反映了女性與環境的關係,尤其以去年的約堡會議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有數項針對女性的承諾:推動兩性平權和參與、讓公共資訊取得及公共參與朝向公開化和普及化,改善人類的土地及財產支配方式,並給予婦女更多關注。
由印尼、坦尚尼亞等三地婦女們對於土地、水資源、海岸資源的參與式管理可以確認---婦女的主動參與會讓水資源的管理更有效率、更為穩定。

        而在印尼爪哇,女性主動參與社區供水系統的評估方案,該社區居民經歷了幾項共同經驗:認知到女性耐心細心的特質、善用女性力量、願意分享的自信。

       在坦尚尼亞,由IUCN和當地女性平權計劃,共同推動的社區參與海岸資源保育方案中,婦女從原本意態闌珊,最後主動參與規劃、監測、效益評估,在在都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在社區的共同努力之下,抑制了非法漁撈、炸魚,復育紅樹林的工作也逐步進行。

全文與圖片請詳見http://www.earthday.org.tw

翻譯:王元才
審校:李欣哲,葉春良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Year of Freshwater 2003

 


全文與圖片請詳見: 


 

 

活動訊息-2003年地球日-台灣水噹噹

     

演講系列 (一)  亞馬遜河生態筆記  

        活動時間:3/29(六)14:00-16:00 
  活動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十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報名方法:免費入場   洽詢電話: 02/ 29303193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徐仁修

「水是生命的源頭」,森林、湖泊、河川、溪流、溼地……這些水源環境不僅孕育著豐富的生命,更是人類仰賴生存的生態系統,如此珍貴的資源卻在不斷開發中被摧殘、污染、甚至消失。荒野保護協會與台北市政府環保局特別在地球日前夕舉辦「2003年地球日-台灣水噹噹」系列活動。

亞馬遜河是世界第一大河,也是地球最大的熱帶雨林。長相奇異的楓葉龜、腹部透明的玻璃蛙…隨著探險家的腳步,一起來探訪這個生態天堂吧!

  

本報訊息



1. 邀稿---

A. 『我家門前有小河』,相信你一定有與河水溪水互動親近的經驗,或是一次旅 行,與水的邂逅,不管是美麗,快樂,悲傷,抑或生氣...,任何令你難忘的,歡迎與我們分享。

B. 你有參加過地球日的活動嗎?你對地球日這個節日有什麼看法與意見嗎?或對我們的環境有什麼想法嗎? 歡迎來信分享...

2. 活動訊息託播---

在4/22的前後,你或妳有什麼好康的地球日活動訊息要公布嗎?來吧來吧!請email: earthday@e-info.org.tw


相關連結網站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http://e-info.org.tw
台灣地球日網站 http://www.earthday.org.tw
世界地球日網站 http://www.earthday.org


台灣2003地球日電子報編輯群

發 行 人:盧道杰
學 術 顧 問 :陳章波 (海洋學)、李永展 (社會學)
總 編 輯:陳瑞賓
主   編:楊琬菁
地球日專案:王茹涵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886-2-25783487 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1樓
http://www.e-info.org.tw E-mail: service@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