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小鋪電子報NO.60█▇▆▅▄▃▂▁╴ 2003.03.27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小二叨絮》 上個禮拜《媒體小鋪電子報》成了智邦生活館最高點閱率的電子報, 我想原因應該很簡單,上期的電子報的標題是:「戰地記者的網路援 交」,這篇文章也被選入智邦生活館的每週通訊,不過,我還是覺得 是標題搞的鬼。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週五要辦活動,詳細內一樣放在後 頭。 (影印班長) 《流行開講》 奧斯卡、電影、戰爭 文/魏玓 據報載,本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許多國內媒體將 此事件冠以「美伊戰爭」,非也,因伊拉克並未主動對美宣戰)之際舉 行,創下了奧斯卡頒獎典禮電視轉播史上最低的收視率紀錄。美國新 聞界和電影界的主要說法,是認為大家都在關心戰況,氣氛緊張,導 致一年一度的影藝盛事乏人問津。 如果說美國人民關心子弟兵在異地作戰的安危,無心觀賞這一光鮮亮 麗、星光褶褶的活動,倒也情有可原。台灣方面的收視率如何,尚未 可知。不過往年各大媒體眷顧奧斯卡活動,行禮如儀,免費替奧斯卡 電影宣傳的各種報導和介紹,今年似乎也稍微沈寂了一些。照理講, 台灣沒有(笨到)參戰,產生影響的應該不是閱聽人的心境。如果有什 麼可能的原因,各大媒體投下大量人力物力,播出大量時間的戰爭相 關報導和討論節目,所產生的擠壓作用,應該有點影響。 台灣媒體抓狂式、吃到飽、吃到撐式的戰爭報導,跟媒體工作者有意( 討好政府?)或無意(思慮不清?)靠攏美國立場、盲目支持戰爭行動有 絕對關係。不過,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戰爭事件所提供的立即 性、煽情性、刺激性、動態性、爆發性等等,完全符合了商業媒體所 服膺的新聞價值判斷。是以所有媒體(在一段時間沒有驚爆的八卦新聞 可供利用之後)像是蒼蠅見著排泄物一樣,大張旗鼓地製作了各種現場 、立即、深度、專業的戰況報導。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戰爭訊息並沒有真的「襲奪」了電影訊息的空 間。在美國正式發動攻擊之前,幾家有線電視新聞台就已經在正常新 聞播報之中,穿插帶有專門製作片頭和背景音樂的「美伊衝突報導」( 例如中天電視所採用的《布蘭詩歌》音樂配上快速剪接的戰爭鏡頭), 這跟美國電影要上映前的宣傳廣告,還真沒太大差別。等到戰爭開打 ,包括沙盤推演、武器介紹、戰略研判、戰鬥細節,乃至於戰俘現身 ,則完全是一部好萊塢戰爭電影的必要元素。其實,說來諷刺,軍火 科技和電影電視,原本就是美國最重要的兩大輸出品,要區分這兩者 ,還真有點困難。 對了,戰爭報導和好萊塢電影還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看多了,會令 人倒盡胃口。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七彩蘋果轉轉轉 文/管中祥 美伊戰爭終於在美國的莫須有罪名下開打,台灣的媒體當然不會放過 這場歷史性的戰事,各家新聞台無不使盡全力迎接這場荒謬大戰。 和過去戰爭新聞不同的是,這次的報導多了中東媒體提供的新聞畫面 ,至少在英美主流媒體的天羅地網中找到一點小小的縫隙,不過,更 特別的是,先進科技不僅讓我們同步看到戰爭畫面,也把嚴肅、悲傷 的血淚殘暴搞得像「CS」、「德軍總部」等連線遊戲一樣的驚險刺激 。只是在這些驚心動魄的畫面後,我們對戰爭的理解仍然只停在精彩 的畫面。 就在美、伊及各家新聞媒體打的火熱的同時,蘋果日報卻無毫預警的 搶灘上岸,以「快報」之名攻佔台北捷運站及各個免費的派報點,斗 大、聳動的標題及全彩的圖片立刻吸引人們的目光,彷彿是電視畫面 躍然紙上。沒幾天,台灣的幾家報紙也開始學起蘋果日報放大圖片, 添加色彩。 「圖像式編輯」當然是蘋果日報的特色,自今日美國一路過關斬將、 橫掃千軍登上美國第一大報的王座後,重視色彩、圖像等視覺感官的 編輯方式,立即成了眾家報紙的模仿對象,特別是鍾情於名人八掛、 腥辣畫面的蚊子小報有了全彩畫面的支撐,就像是猛虎插上了翅膀, 威猛無比。 彩色圖像的編輯方式當然好,這不但符合現代人在電視世界接收資訊 的習慣,並且美、具臨場感,更重要的是簡單易懂,不會有鞎澀的語 彙、難懂的詞句,無怪乎「一張好的圖片勝過千言萬語」這句銘言, 可以成為圖像編輯奉行不悖的經典。 不過,眼見可不一定為憑,許多事件不會只是剎那,而是有著複雜糾 葛的前因後果,涉及的人事物也不會只有當下的影像,許多在場、不 在場的大小人物與事件都可能是促成新聞發生的相關原因。可惜的是 ,圖片往往只是一時、一地、一角度的結果,就算看到了現場畫面, 仍有許多隱於其後的秘密未必現身,這也使得這類的編輯與此次波灣 戰事的電視報導一樣,只有炫麗的色彩,少了一點深度、少了一點歷 史感。 其實,圖像式的報紙在台灣並非沒出現過,當年聲勢浩大的勁報不也 試圖以全彩式的編輯打下一片天嗎?TVBS週刊推出時,不也強調這份 雜誌將會如電視畫面一樣的精彩嗎?但事實証明,吸引人的圖像編輯 只是媒體經營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一點深度,沒有一點歷史,看完 了圖像,對新聞的了解也許只能想像。 《硬是NET》 反戰運動的網路巷戰 文/劉昌德 美東時間3月19日晚間,美軍入侵伊拉克。第二天早晨開始,全美各地 的民眾反戰示威在各大城市展開,其中紐約、舊金山、與芝加哥等地 ,都聚集了上千人的群眾,湧上街頭抗議布希政府的一意孤行、及其 針對伊拉克人民的制度性的恐怖活動。反戰示威的標語與口號,都讓 人回想起60與70年代風起雲湧的反越戰示威,甚至紐約的遊行中,還 出現了民權運動領導者King與Malcom X等人的照片。 遊行與當年的一點小小不同,是很多參與團體,在他們的標語牌當中 ,放上了其組織網站的網址。這樣做的用處,可以讓原本不屬於這些 民間團體的人,有機會透過網路上的有系統論述,瞭解他們反戰的訴 求與理由,進一步擴大支持者的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續更新他 們所策劃的反戰活動訊息,增加動員的管道。 網路上的反戰運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舉例來說,成立於1998年的 MoveOn.org,與一個包括32個團體的反戰聯盟Win Without War Coalition合作,在2月底開始透過網路推動一項抗議活動,一人一信 向白宮與國會寄發反戰訊息。這項活動獲得了14萬人的支持、共寄出 了40萬份email、傳真、與電話等。而且與大城市的實體抗議活動的不 同,除了反應更為迅速以外,他們還能夠把支持者擴大到美國廣大的 中西部鄉村,讓非城市居民也可以表達他們的反戰意見。 另外,因為傳統主流媒體受到嚴密新聞檢查與自我審查,網路也成了 當今美國人民獲取較客觀資訊的重要管道。除了反戰團體的網站資訊 以外,美國網路使用者也其他國家的媒體——受限於語言問題,他們 主要瀏覽的網站,還是以英國及澳洲等英語媒體為主。例如,從今年 初以來,英國的左翼媒體Guardian的網站中,有一半的讀者是美國人 。在美國網民的熱情贊助下,Guardian今年初的瀏覽率成長率達10%, 不僅比其他新聞網站的3%要成長不少,而同時美資的跨國新聞媒體CNN 網站,卻出現瀏覽率下降的狀況。 人民透過網路突破政府審查的封鎖,過去似乎只適用於所謂威權體制 的國家,例如中國與新加坡等。如今發動戰爭的美國政府,同樣也對 主流媒體進行各種形式的審查,使得反戰聲音難以得到充分的論述空 間。網路的低成本與去中心性特質,雖然似乎已成為老生常談,但無 論何時何地,人們仍然需要這樣的媒體,來反抗國家機器的不當壓迫 ——即使號稱民主的美國亦然。 《工作筆記》兄弟,我應該站在那一邊? 文/漂浪 我的報導生涯,從大學時期在黨外雜誌打工開始。 當年,標榜「不是左派,不是右派」的這份刊物,封面印著「追求百 分之百真相」的斗大標題。 後來,一度投入那位「黨外才女」主編的另一本月刊,則經常以群眾 抗議圖片配著外國詩句在封底吶喊著:兄弟,你站在哪一邊? 它們,在執政者眼裏都不算新聞媒體,而是異議份子的文宣工具吧。 但長年包覆在台灣教育羽翼之下的我,卻藉著當時採訪弱勢議題的經 驗,對我所處身的這個社會張開了眼睛。 因而,終於選擇了記者這個行業。 不幸的是,在政治新聞裏,看似唾手可得的真相,往往千折百轉。 甚至,記者侷限於他所分配到的採訪對象不同,只能窺看到屬於自己 領域的一角。真相的追尋,可能淪為一場不自覺選邊站的遊戲。 直到深深反省是否要離開政治路線的今天,對我而言,「真相」與 「立場」之間的競合,依然如影隨形。 包括周伯倫的入獄事件。 在私誼上,他是很多國會記者的兄弟。 在工作上,他是很好的消息來源、爆發力十足的政治表演者。 以公眾人物的標準來檢驗,亦正亦邪的他,當然不算正人君子,也沒 有太多偽善,而是以黑白郎君般的面貌呈現在社會面前。 因而,當十四年前發生的榮星案判決定讞時,媒體工作者的矛盾就浮 現了。 究竟是司法改革終於有成?還是政治祭旗的犧牲品?司法記者與政治 記者幾乎站在對立面的不同解讀,彷彿這是發生在兩個不同星球的兩 件事情。 讀者看到的,是報紙版面美其名為多元化,實則相互衝突的觀點。 讀者看不到的,是記者們私下冗長激辯,卻誰也不能折服誰的過程。 那麼,真相在哪裏呢? 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充滿不確定與懷疑,又如何能夠毫不猶豫地以公正 客觀的姿態從事報導、評論? 對我而言,這不是向左轉或向右轉的區分。 也不是兄不兄弟的私人情感所應該影響的。 因為,兄弟只有義氣、不講是非,新聞工作者卻必須拿出專業、分剖 黑白。 但我,深深為自己沒有能力釐清起碼的真相而感到挫敗。 唯一可以自欺的,是我迴避了這個新聞,沒有寫下連我自己都不敢肯 定的報導。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今天,在私下聊天的場合,聽到另一段故事。 因為新瑞都案而遭起訴的某位政治人物,對這名友人痛哭。 一個中年男子,竟然哭到無法自處。他說,即使有朝一日司法還他清 白,但自己一生的聲名,早已經被這一波媒體報導摧毀到永遠不可能 復原的地步。 在外界評價原本形象不錯的他,甚至灰心地說,以後,有路就走路, 沒有路,就選擇絕路吧。 我愣住了。 那些貌似平衡的報導,可能沒有法律責任,但當事人覺得每一刀都砍 得他遍體鱗傷、無可挽回。 我們,這些自以為正義凜然的記者,真的知道自己寫了什麼嗎? 冰凍之島個人新聞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obs/index.html 《媒體人吃蘋果》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八屆會員大會專題座談 港報登台對本土報業的影響 時間:2003年3月28日 (週五) 14:00—16:00 地點:市長官邸 (北市徐州街46號) ---台大法商學院對面 主辦單位: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主持人:記協會長 石靜文 邀請來賓:中央社董事長 蘇正平 自由時報副社長 俞國基 民生報社長 項國寧 中國時報總編輯 黃清龍 台灣日報總編輯 莊豐嘉 討論議題: 1. 蘋果日報何以在市場幾近飽合狀態下仍進軍台灣市場? 2. 面對電子媒體及港報的競爭,報紙人口快速流失,各報有何因應之 道? 3. 面對學者批評媒體是亂源,各報有何看法? 4. 本土的報紙有何優勢及劣勢?蘋果日報的生存之道為何? 5. 預估未來報業發展會如何演變?是否會再進行一次報業大革命? 聯絡人:記協秘書長 張宜君 234-10044、0921-839656 傳真:2321-6121 e-mail:journaly@ms10.hinet.net 《媒體小解放》 地方志影展放映大秀場-2003地方志影展開鑼了! 新店場放映與座談 世新場放映加研討 地方志影展放映與研討場次內容: ● 新店市文化劇場三樓演藝廳 ◎四月十一日(週五) →原民專題 14:00鳥踏石仔的噶瑪蘭/推薦作品-花蓮(42'潘朝成) 14:55揹起玉山最高峰/入選作品-南投(48'馬躍‧比吼) 15:55面對惡靈/推薦作品-蘭嶼(58'張淑蘭) 17:10導演座談30'(齊隆壬老師主持) →社區發展與變遷(一) 18:00鄉愁對話錄/推薦作品-龜山島(20'李泳泉) 18:30開幕式(長官致詞) 19:00咱兜在十四張/推薦作品-新店(68'夏聖禮) 20:30導演座談30'(李泳泉老師主持) ◎四月十二日(週六) →社區發展與變遷(二) 9:00穿過婆家村/推薦作品-台中(87'胡台麗) 10:40湖/特別展出-新竹(53'陸孝文) 11:45大溪之寶/推薦作品-大溪(46'楊重鳴) 12:35導演座談30'(郭笑芸老師主持) →社區運動 13:20搶救日茂行/推薦作品-鹿港(68'陳怡君) 14:40慶塘伯的14個夏天/入選作品-貢寮(56'廖錦桂) 15:50遙遠歸鄉路/推薦作品-楊梅(75'彭啟原) 17:10導演座談30'(郭笑芸老師主持) →地方風情系列 18:00西嶼坪14人/推薦作品-澎湖(20'朱賢哲) 18:30拜託拜託/入選作品-官田(56'莊益增) 19:40指月記/入選作品-萬華(45'黃庭輔) 20:30導演座談30'(陳清河老師主持) ◎四月十三日(週日) →產業與生活 9:00煙與陽光/入選作品-桃園等地(46'江季芳) 9:55鹿港苦力/特別展出-鹿港(60'紀文章) 11:00沒有糖廠的副廠長/入選作品-新營(55'曾吉賢) 12:05尋找1946年消失的日本飛機/入選作品-宜蘭(30'郭亮吟) 12:45導演座談30'(廖金鳳老師主持) →地震專題 13:30地震紀念冊/推薦作品-台中(115'顏蘭權) 15:40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入選作品-台中(60'李立劭) 16:50導演座談30'(李順仁老師主持) 17:40閉幕式及頒獎典禮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小劇場 ◎四月十二日(週六) 9:00慶塘伯的14個夏天56'-廖錦桂 10:05揹起玉山最高峰48'-馬躍‧比吼 11:00沒有糖廠的副廠長55'-曾吉賢 12:05煙與陽光46'-江季芳 13:00尋找1946年消失的日本飛機30'-郭亮吟 13:40拜託拜託56'-莊益增 14:45指月記45'-黃庭輔 15:40鹿港苦力60'-紀文章 16:50咱兜在十四張68'-夏聖禮 18:15一九三五年墩仔腳大地震60'-李立劭 19:30~21:30研討會:「何謂地方志紀錄片?」 世新大學廣電系齊隆壬主任主持/與談人:潘英海教授/李泳泉老師/ 陳板老師/郭笑芸小姐 ◎四月十三日(週日) 9:00湖53'-陸孝文 10:00~12:00研討會:「地方紀錄與社區運動」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成露茜院長主持/與談人:郭力昕教授/吳乙峰老師/ 廖嘉展先生/鍾永豐先生 ●新店市文化劇場:新店市北新路1段92號馬公公園內/電話89115146 ●世新大學小劇場:台北市木柵路1段17巷1號/電話:22368225 (希望大家多捧場,盡情觀賞,一年一次萬勿錯過,而且是完全免費進 場,保證不清場...)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 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 價與共享的。 訂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