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主編的話

  4月份開始,我們做了電子報的改版,在版面設計與內容編排上,都希望能與讀者有更良好的互動,而不只是單一方向的訊息傳遞,當讀者你或妳有任何的意見心得,請不吝與我們分享。

  從一開始揭示今年地球日主題為『生命之水』,我們談論了「生命之水的重要性」與「我們可以做什麼」,接下來又探討「女人與水---看各國女性與水資源運用管理間的關係」,這一連串的文章很有趣,都是在說天天使用的水與日常生活是多麼的相關。本週,我們想要檢視,水庫是否為開發水資源的最佳方法?並以美濃地區獅子圳與當地居民密切而深厚的關係為例,希望每個人不管是在情感、實用、遊憩等各方面,都能建立自己和水的親密關係。

台灣水噹噹系列演講---4/12(六)14:00-15:30 基隆河的前世今生/林智謀(荒野保護協會汐湖聯絡處負責人)

其他活動請見:http://www.earthday.org.tw/activity/activity.htm

訂閱 地球日電子報
請輸入您的 Email:


世界水資源論壇閉幕,與會代表達成100多項共識

  日本,京都,2003-03-24 (ENS)- 第三屆「世界水資源論壇」在23日結束了為期8天的會議,與會官員在會中表示:世界水資源需求量的成長幅度是人口成長率的3倍,而貧窮則是關係到需求滿足與否最主要的單一因素。在這次論壇中,與會代表達成的新承諾多達100項,目標都是為了讓全世界享有安全的水資源與衛生設施。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com/ens/mar2003/2003-03-24-04.asp
版權歸屬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環境資訊協會(莫聞 譯,蔡麗伶 審校)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3032401

 


水庫神話的檢視

文/美濃愛鄉協進會  

  和去年一樣,春天還沒有到來,全台各地卻猛拉乾旱警報,水庫的蓄水量一天天下降,民眾的驚慌失措再度上演。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聽到一種聲音,即「因為缺水,所以要蓋水庫。」台灣長期以來,存在一種以興建水庫解決缺水問題的思維,這種思維直到十年前開始的反對美濃水庫運動而受到挑戰。如今,水庫思維雖然仍居主要角色,然而其他節水措施,以及替代方案則開始更頻繁地被討論。那麼水庫神話在國際間,如今是何種光景?

  水庫一向是代表人類控制自然的象徵,它對人類環境的影響也至為深遠,尤其是居民的遷徙安置與文化保存這方面,居民遷徙後不管是經濟或心裡,都很難恢復過來。而檢視水壩目前的使用,全世界卻有超過4萬個的水庫老化待修復,至於說到水力發電是綠色能源,卻不知水庫內腐敗植物會放出CO2和甲烷,更是不好。

  由於愈來愈多人發現水庫的害處,於是近十年水庫興建的計畫已減少一半,許多國家也開始了拆除水壩的行動,包括美國,法國,泰國,各有不同的地理社會情勢而拆,而日本由於以前的水庫計畫已不合時,且建造水庫的龐大經費也拖垮人民的財產,於是展開反對水庫的行動。也許有一天,台灣要面對的問題不是『水庫要不要興建?』,而是『水庫要不要拆除?』

全文請見:http://www.earthday.org.tw/2003/waterissue/dam/dam20030303.htm

地球行動家:響應地球日 廠商紛推出環保產品或回收耗材
  新政府推動綠色矽島,全球廠商也在推動生活環保,發起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科技廠商並以環保為訴求推出產品,形成「科技環保風」趨勢。包括印表機廠商紛紛推動回收耗材等活動,而儲存媒體公司則推出大容量Zip 750MB 的磁碟機,以減少磁碟片消耗與浪費。

參考資料:中央社
全文請見:http://www.earthday.org.tw/activity/news/news20030402.htm


地球茗閑情:從獅子頭圳紮根一座概念性的水博物館
作者:宋長青

  西元2002年的春天,農曆上預期要來的春雨,沒有助長要蒙發的大地。夏天,乾旱的陰影烙印在北台灣,對水的渴求迴響在社會的舞台。美濃的水圳雖不見底,但農人每晚要固定去看看,水是否流入自己的田裡,由於往返頻繁,農人們已暗暗叫苦,要交出投降書了。此時此刻人們感受的水,就是牽動生活命脈的經濟指數,不下雨,生活就要壞了。天降甘霖成為台灣人們共同的希望,生活交談的重要話題。

  若從文明的發源看人纇與水,大歷史標示著古文明與河流的相依,埃及與尼羅河、中亞與兩河、中國與黃河及印度與恆河。人與水相處的方式牽動著文化的發展,洪氾來時水進人退,河水平靜水退人進,人親水也懼水,人類與水鬥爭又聯合的辯證關係,也就是大自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化表現。遙想遠在那方的古文明和大河流,是很多知識分子心裏的原鄉,期盼有朝一日能親臨現場,看大水的起落與文明的興衰。然而水並不囿於一方,小到門前的小溪,大到汪洋,毅然的展現水的哲學,動則驚濤靜則伏流。

  獅子頭圳穿越美濃,人們體察水的生命型態,由高往低的建造溝渠,分區設閘,疏圳清理。竹子門發電廠是物質和文化的轉化站,從高屏溪引入來自深山原是氣候循環作用的河水,河水經過洞穴儀式般的變化,流過蓄水池、鋼管和發電機組,水力發電後,自然水變成文化水,一出電廠往美濃農田輸送,成為美濃田頭田尾的農業命脈。……

全文請見:http://www.earthday.org.tw/2003/waterissue/dam/dam20030302.htm
 


地球悄悄話
1. 邀稿---
  • A. 『我家門前有小河』,相信你一定有與河水溪水互動親近的經驗,或是一次旅 行,與水的邂逅,不管是美麗,快樂,悲傷,抑或生氣...,任何令你難忘的,歡迎與我們分享。
  • B. 你有參加過地球日的活動嗎?你對地球日這個節日有什麼看法與意見嗎?或對我們的環境有什麼想法嗎? 歡迎來信分享...

2. 活動訊息託播---

  • 在4/22的前後,你或妳有什麼好康的地球日活動訊息要公布嗎?來吧來吧!
  • 請email: earthday@e-info.org.tw

3. 相關連結網站


發行人
盧道杰
總策劃
陳瑞賓
專案負責
王茹涵
責任編輯
楊琬菁
網頁編輯
廖靜蕙
美術設計
楊文欣
行銷企劃
夏道緣

資訊技術

志工團隊
楊小慧、卓靜聖、龐中培、王元才、楊璧如、李欣哲、蘇崧稜、葉春良、賴以博
顧問群
陳章波 (海洋學)、李永展 (社會學)
贊助單位
徵求中
合作伙伴
國際地球日網絡
編譯協力
台大外文系
網路遊戲設計
圈谷資訊公司
電子報平台贊助
智邦生活館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Environmental Info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886-2-25783487 台北市八德路3段12巷70弄15號1樓

http://www.e-info.org.tw E-mail: service@e-inf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