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體育課去學分化的迷思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4.04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體育課去學分化的迷思

 

【左右看】我國農產業的未來

 

【教育小報報】

 

******************************************************

【社論體育課去學分化的迷思

 

根據教育部即將出爐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其中一項引人矚目的變革,當屬高中體育將改為必修但不計學分。幾可預料,如此構想將對日後體育發展影響深遠,體委會與高中體總已發出不平之鳴。

 

體委會與高中體總的抱怨並非無的放矢。若體育課被改成必修但不計學分,將導致長期以來即被視為「雞肋」的體育課瀕臨垂死境地。再對照當前教改的「五育均衡發展」宣示,我們更可發現,在整個課程綱要的設計中,智育學分佔總學分約84%的比重,美育、德育與群育亦有6%至10%不等,何以偏偏體育就該掛零?顯然,如此設計與分配,與五育均衡發展初衷大相違背,實有爭議之餘地。

 

基本上,體育的去學分化,適足以說明當前課程總綱小組所偏好的意識型態,同時也一併投射出體育教師的困境與不堪。不只是校長、家長視體育為聊備一格的課程點綴,即便是教師同仁間,將體育課看待成某種「離學」狀態者亦所在多有,遂造成體育教育的畸形發展,對一般學生的期待只是「隨便玩玩」就好,至於體格條件優異者,則施以菁英式訓練,充做為爭光的門面。更慘的是,體育老師經常被認為具有其他老師所不及的「發達四肢」,故往往成為兼任學校行政工作的優先人選,其中又以管控「壞學生」的訓導工作為主,反而成了校園維安保姆。

 

這些形象與工作性質的長期累積,當然無法讓人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想像體育做為教育啟蒙的可能性。我們不妨參考知名社會學家米德(G.H. Mead)的睿見。對米德而言,一個社會性自我(social self)的形成,乃是源於運動所帶來的集體學習過程。米德以棒球為例,說明了在一個9人團隊裏,由於每個人都必須事先想像、模擬與他者的互動,故也使得自我得以涵泳在這個更大的集體中,並藉由合作倫理的親身學習,豐富自我的社會性。對照下,台灣的體育既是先遭漠視,復又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自廢武功,難怪儘管憂心下一代學子唯我中心、難以溝通者眾,但卻罕有真正掌握到箇中癥結者。對此,課程總綱小組的體育去學分化構想,恐怕又是教改誤判的冰山一角吧!

 

 

(回目錄)

 

 

【左右看】我國農產業的未來

 

【左看】放棄保護何以圖發展?

 

▓向紅岩

 

5次全國農業會議甫於上月底結束,游揆在閉幕記者會中表示,未來農政修法與推動將參照該次會議結論,以強化研發創新與國際行銷的方式促進農業升級,使之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台灣新農業。

 

我們雖欣見與會者對落實農業發展進行各種廣泛意見,但卻也必須無奈指出,類似討論其實早在10多年前,政府為尋求進入GATT時代時便已開始;如今,台灣都已然加入WTO了,面對貿易自由化的猛烈衝擊,政府的因應辦法為何還只停留在「討論」層次?甚者,攸關農業發展與協助農民生存權益的預算撥款,竟也是在去年底農、漁民發出強烈抗議後,才勉為其難答應要盡速編足。莫非政府其實已有徹底犧牲農業的打算?

 

這種動輒犧牲農業的策略思維,近來在政府推動台美FTA的過程中表現尤為明顯,農委會即曾在台美FTA評估報告內頁表示,「與美國之談判,我國可說是一面倒的傾向,但農產品還必須配合大政策的方向」。易言之,為加強與美國的經貿關係,政府已準備對現行僅存的少數農業保護政策做全面撤守。

 

放棄保護,小農國家何以圖發展?如此談農政改革,與其說是強化競爭,還不如說是種善後吧!

 

(文字工作者)

 

 

 

【右看】亡羊補牢,時猶未晚

 

▓韓鑫

 

台灣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原本相對較弱,自從加入WTO以後,農業生存更面臨了嚴峻考驗,農民巴望著政府能有所作為,但政府一時間又拿不出相因應的辦法,以致各種反對貿易自由的保守聲浪再度風起。

 

雖然,此次全國農業會議議題有些龐雜,難以聚焦討論,但從農委會會後統整的7項共識中,仍可具體看出:在生產方面,加強農業與生化科技合作;在銷售方面,加強策略聯盟、共創台灣品牌、把國際市場的餅做大,將是國家未來發展農業的重點方向。

 

台灣是小農國家,在面對全球競爭的壓力時,唯有本於比較利益的原則,促進生產整合,使之專門化、科技化,如此農產品的競爭力才能提高,農業發展也才能有真正的未來。劇烈的競爭也許帶來壓力,但歷經陣痛後,也許會創造出更高的榮景,雖然,政府研擬因應對策時間稍嫌遲緩,但只要有心,亡羊補牢,時猶未晚。

 

是故,重提農業保護者應體認,在貿易自由化已成趨勢之今日,農業部門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保護,我國農政改革方向亦應從「農業保護」,調適為「貿易自由化下農業發展支持政策」方為正途。

 

(時事觀察員)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 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