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地球之友」 Duncan
McLaren, Roger Higman and
Ian Willmore / 英國左翼雜誌<紅辣椒>(Red
Pepper)2003年3月 / 邱花妹譯
譯者說明:
開戰第十九天。戰火在伊拉克各地延燒,已經燃燒的油井也不知將延燒到何
時。生態體系中的人與各種動植物,被迫暴露於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中,硫、
汞、戴奧辛與芙南…。這場戰爭最終將造成的社會與環境衝擊,還無從評估。
這是篇由英國「地球之友」在開戰前夕發表的文章,從永續發展的角度,提
出環保人士何以反戰的論述,或許可供大家參考。譯文保留原文中的所有資料
連結,以方便有興趣搜尋相關資料的朋友上網檢索。其次,為方便讀者閱讀,
譯者在文章中加入一些小標。
------------------------------------------------------------------------------------------------------------
官方對入侵伊拉克可能帶來的環境與社會衝擊,一直刻意保持沈默。然而,
不管在實際的或道德的層面,這場戰爭對伊拉克環境、社區、特別是人民,可
能造成的傷害,都急需我們的關心。不論是英國或者是美國政府,他們既沒有
出版或公布任何文件去評估這些風險,也沒有證明入侵行動所帶來的利益將會 高於負面的環境與社會後果。
我們不確定這場戰爭將帶來什麼樣的環境與社會衝擊,但是我們可以仔細地
去檢視過去之衝突所帶來的惡果,包括1991的波斯灣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傷 害。
□製造嚴重化學污染
首先,攻擊工業與軍事基地,如軍備工廠與煉油廠,可能導致嚴重的化學污 染。「聯合國環境綱領」(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一份有關科
索沃戰爭的報告總結指出,軍事行動導致的不是一般的生態災難,而製造出一
些極為棘手的「麻煩地點」。戰爭期間的空襲行動釋放有毒物質,不僅迫使人
體與水生環境暴露於這樣的危害下,也使某些地點遭到嚴重的有毒物質污染。 (www.grid.unep.ch/btf/final/)
英國政府認定,伊拉克有九個場址涉及生產生化劑品。可以想見,這些地點 可能成為開戰後首要的空襲目標。
1991年波斯灣戰爭,攻擊科威特油田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摧毀超過七百個科威特油井,六千萬桶石油溢流。直到1998年,仍有超過一千 萬立方公尺的土壤被污染。
(www.gci.ch/GreenCrossPrograms/legacy/Kuwait/kuwait7years.html)
波斯灣戰爭至今,科威特主要的地下水含水層及五分之二的淡水保留區仍處
於污染狀態。一千萬桶油流入波斯灣,受污染的海岸線,長達1500公里。為了
清除海岸線污染,至今已經耗費七億美金。
在油田持續燃燒的那九個月裡,由於日照減少,造成空氣溫度平均下降攝氏
十度。據估計,破壞環境的代價是四千億美金,同時大約有一千名民眾,可能 死於空氣污染。
(www.american.edu/projects/mandala/TED/ice/kuwait.htm)
由於伊拉克擁有全球第二大的石油蘊藏量,對伊戰爭期間,毀滅油田或相關
設施可能造成的環破壞必然相當巨大。1991年波斯灣戰爭帶來的其它惡果,還
包括破壞科威特污水處理廠,導致超過五萬立方公尺的污水,每天未經處理就 直接排放到科威特灣。
(www.iucn.org/themes/marine/pdf/gulfwar.pdf)
□耗鈾彈帶來放射性污染與癌症
其次,一些可能被用來攻打伊拉克的特殊武器,也將造成環境破壞。在這些
武器清單中,最為人關切的是使用耗鈾彈(depleted uranium (DU)
projectiles)。耗鈾彈是設計來穿透盔甲、堅固的碉堡及其它類似的目標。使用
耗鈾彈所產生的碎片與灰塵,會釋放大量的鈾氧化物進入空氣中。據估計,聯
軍在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使用的耗鈾,總量在290噸到800噸之間。 (www.antenna.nl/wise/uranium/dhap99.html)
清除耗鈾帶來的污染,需要移除受污染的土壤,這些土壤就等同於放射性廢
棄物。可以預期,數千公頃的伊拉克土地可能遭到污染,但是,單是要清除一
個兩百公頃、受污染的美軍試驗場,就要付出四、五十億美金!! 英國核能當局(UK
Atomic Energy Authority)曾秘密撰寫過一份有關科威特
的報告,這份極具威脅性、後來被披露的報告指出,根據「國際放射學保護委 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的風險因子計算推
估,釋放五十噸耗鈾,可以使高達五十萬人在未來幾十年死於癌症。暴露於耗
釉之中,將造成腎臟損壞、肺癌、骨癌、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的認知失 序、染色體受損與生出畸形兒。
(www.totse.com/en/bad_ideas/guns_and_weapons/duinfo.html)
□生物多樣性飽受威脅
這場新戰爭勢必也將嚴重威脅這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有關伊拉克生物多樣
性的資料很有限。關於魚、兩棲動物、爬蟲類的資料也很少。1979年以來,沒
有進行過任何大規模的調查。但是伊拉克的濕地在地球上、特別是對鳥類而
言,相當重要。在1993年的中東地區國際重要濕地之暫定名單中,有33塊重要 濕地屬於伊拉克。
這些濕地是許多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包括七種被「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 聯盟」(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列入「瀕危物種名單」(Red
List of Threatened Animals)的哺乳類
動物與鳥類,超過六十種水鳥與九種食肉鳥仰賴這些濕地過冬。另外,這些濕
地有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它們是「沼澤阿拉伯人」(the Marsh Arabs, the Ma'dan)五千年來的故鄉。
(www.wetlands.org/inventory&/MiddleEastDir/Title1.htm)
其它物種也將嚴重地受到威脅。根據「全球環境所」(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指出,波斯灣與阿曼海地區的淺灘深度與高水溫的特性,使這個地
區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龜棲息地之一……對延續整個西北印度太平洋地區
的海龜群的生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全世界七種海龜,有五種在這裡出
現。其中四種瀕臨絕種,一種生存受到威脅。
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因燃燒石油產品而造成大量落塵,這些落塵在海面上
形成一層薄霧,毒害浮游生物與各種成長期的海洋生物。 (www.iucn.org/themes/marine/pdf/gulfwar.pdf).
海洋的溫度也下降了。「世界保育監測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指出,鳥類與海洋生物,例如水瀨與儒艮(dugong,太平洋與印度洋
地區的海生哺乳動物),經歷了這些劇烈的衝擊。戰爭結束後的幾年,捕蝦業
立即受到戲劇性的影響。1991年到1992年間,蝦苗數量大量減少,使沙烏地阿
拉伯的蝦類蘊藏量,急遽降到不及戰前的十分之一。巴林(Bahrain)的補蝦業 也只剩戰前的二分之一。
(http://scilib.ucsd.edu/sio/guide/zgulfwar.html)
□摧毀社區、家庭與剝奪生命
如果說環保份子只憂心戰爭對物種的傷害,卻不擔心戰爭對市民可能帶來的
死亡、受傷、損失與悲痛,那是非常荒謬可笑的。我們不只關切戰爭對脆弱之
生態體系的破壞,也關心戰爭對破壞社區、毀滅生命的可怕後果。
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死於戰爭的人,超過五分之四是平民百姓。全球已有
一千八百萬人,為躲避戰火,成為國際難民。此外,兩千四百萬人被迫離開自
己的國家。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署」(UN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估計,被迫離開自己國家的人民中,五分之四是女人與
小孩。戰爭總是帶來家庭破碎、教育體系崩潰,為市民的社會與心理造成深遠 的傷害。
1991年波斯灣戰爭後,毀滅性的經濟制裁,加上海珊政權對伊拉克人民壓
迫,製造出五百萬的伊拉克難民。伊拉克境內,有高達一百萬的平民百姓,被
迫離開自己的故鄉,其中,「庫德人」(Kurds)與「沼澤阿拉伯人」受害最 深。
(www.merip.org/iraq_backgrounder_102202/iraq_background2_merip.pdf)
入侵伊拉克的地面衝突,估計可能造成三到四萬名市民傷亡。其中,最容易 受傷的可能是庫德族與什葉派回教徒。
□為石油而戰
這場戰爭的藉口是,避免伊拉克製造毀滅性的武器,以及摧毀伊拉克擁有的
毀滅性武器。但是許多評論者斷言,美國的另一個目的在於開採伊拉克大量的
油藏。這場危機接下來如何演變,會決定伊拉克豐富的油藏將如何被處置,包
括石油將往那裡去以及誰從中獲利。這不只會影響全球的油價,也會影響我們
對於以下這兩種能源取得方式的分配狀況:繼續仰賴使用石油,或是為避免全 球暖化而採取的節約或再生能源。
伊拉克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石油蘊藏量,至少有一千一百二十億桶油,加上
相當於兩千兩百億桶油的潛在蘊藏量,以及一大遍未經探勘的地區。 (www.eia.doe.gov/emeu/cabs/iraq.html).
伊拉克擁有超過全球已知之石油儲存量的十分之一。同時,伊拉克的石油生
產價格是全世界最低的,每桶大約1美金。相對地,美國與北海,生產一桶油
要4美金,沙烏地阿拉伯需要2.5美金。此外,伊拉克石油的含硫量較低,品質 較好。
目前伊拉克的油產量很低。大部分的基礎建設很差,一些油庫被過渡汲取,
水或洪水流入油庫,大部分輸油管和轉運設施也受損。專家建議,「永續性」
的生產方式,將可以使伊拉克一年的油產量提升到近十億桶,大約增加目前產 能的四分之一。
事實上,伊拉克已經規劃了一個開發417個新油井的計畫。這個計畫對某些人
而言,將是鴻圖大業。假如海珊政權得以在這一次的危機後倖存,新油井將由
俄國、中國與羅馬尼亞的公司鑽鑿。一些評論者估計,大約投資兩百億美金,
就可以在五年內,使伊拉克的石油年產量增加25至30億桶。長期而言,潛在的
利益可能更大,因為伊拉克七十個已經確認的油區中,有五十五個至今仍未開 發。
美國國務卿包威爾宣稱,如果美國對伊拉克採取任何入侵行動,將會以「受
到伊拉克人民信任」的方式控制石油。但是誰將會因為石油獲利,伊拉克的石 油將到那裡去,他卻隻字未提。
(www.cmonitor.com/stories/news/recent2003/0123iraqoil_2002.shtml)
雖然受到聯合國制裁的牽制,伊拉克仍忙於簽署它的石油資源發展契約,其
主要的合作對象是法國與俄國公司。跟伊拉克做生意的主要公司,包括 TotalFinaElf,俄國的Lukoil、Zarubezneft
與Mashinoimport,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及Eni。顯然,這些企業的利益,將因為推翻海珊政權而受 到威脅。
所有美國的石油公司都沒有掌握伊拉克的石油發展契約。英國公司裡,除了
殼牌(Shell)跟伊拉克有些可能的小交易外,其它公司也都不在這些發展計畫
中。早在1998年,美國石油公司Chevron的總裁Kenneth Derr就興致勃勃表達,
想取得阿拉伯豐富的石油蘊藏。 (www.globalpolicy.org/security/oil/2002/08jim.htm)
現在,法國與俄國擔心,美國人跟伊拉克反對派談條件,撕毀現有契約,讓
美國公司優先掌握伊拉克的石油。英國石油公司BP-Amoco的總裁John Browne,最近曾擔心地表達,一旦戰爭結束,美國將大舉開伊拉克的石油。
(www.observer.co.uk/iraq/story/0,12239,825105,00.html)
一份德意志銀行最近的報告指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間,潛在
的利益衝突其實建立於對伊戰爭的商業考量。改變伊拉克體制將使美國與英國
石油公司獲益,而和平解決,將使俄國、法國與中國的石油公司獲利。 (www.foe.co.uk/pubsinfo/infoteam/pressrel/2003/20030126184336.html)
□過渡依賴石油挫傷永續發展遠景
這些問題攸關美國國家利益,因為美國經濟染有嚴重的「油癮」,它需要不
斷注射「油」,以解除油癮。當前,已工業化國家每天消費將近五千萬桶石 油,美國就佔其中的五分之二。
(www.eia.doe.gov/emeu/international/petroleu.html#IntlConsumption)
美國能源資訊部(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預測,至2020
年,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將上揚37%至90%,這個比例將視經濟成長率而定。同
期間,單是美國,一年就需要增加20億到32億5千萬桶石油。 (www.whitehouse.gov/energy/National-Energy-Policy.pdf).
美國進口的淨油量,在1985年到2000年間,成長超過兩倍,同時間,美國產
量下降、消費上升。美國的用油,超過一半仰賴進口。至2020年,對進口石油
的依賴,將升高至三分之二。假如美國可以控制全部或大部分伊拉克計畫中這
417個新油井的產出,整個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將不只足以滿足美國對石油消 費成長的預期。
在美國總統布希贏得大選後的兩星期,他要求副總統錢尼重新檢討美國的能
源政策。錢尼跟包括布希在內的許多美國政府官員一樣,也牽涉到石油與天然
氣工業的利益。其它有關係的官員還包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絲、兩個內閣部
長。因此,一點都不令人驚訝地,錢尼在2001年5月的報告中總結:「美國貿
易與外交政策,必須優先考量能源安全。」 (www.whitehouse.gov/energy).
這份報告提出一項全球策略,以提高美國國家能源安全,包括詳細介紹全球
的石油生產區。這份報告預測,至2020年,中東將提供全球所需油量的二分之
一到三分之二,「它將攸關美國利益」、「這將是美國國際能源政策的主要焦 點」。
2001年,英國首相布萊爾也重新檢討能源政策。這份報告聲稱,「英國將日
益增加對進口石油與天然氣的依賴」,「對歐洲與其它地區之進口油品的依賴
日增,意味著我們必須將我們對能源問題的關心整合到英國的外交政策」。同
年一月,英國外交部長傑克‧史鐸向英國資深駐外大使館官員,描繪英國外交
政策中的七大優先策略,其中,「英國安全與全球能源供給」列為第六項。 (http://politics.guardian.co.uk/foreignaffairs/story/0,11538,869868,00.html)
□對伊戰爭違背永續發展原則
將這場新波斯灣戰爭描述為「一場關於石油的戰爭」,也過渡簡化這場戰
爭,的確,我們知道還有許多國內與國際政策牽扯其中。但明顯地,石油與能
源安全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首要考量。難堪地依賴石化燃料,扭曲了美國的政
策,阻礙了美國理性地與委瑞內拉、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商業往來,也對全球
安全與和平,乃至全球氣候,構成重大威脅。
對全球而言,特別是美國,降低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從沒有比現在更為必
要。布希的能源政策是他最大的錯誤政策之一,他像是蒙著眼睛、硬踩油門的
駕駛,一頭駛向完全錯誤的方向。其後果將在這場新波斯灣戰爭中看到,也將
在隨後必然出現的國際衝突與混亂中看到。
全球環境的未來,有賴國際間對有效的國際法之同意與尊重。美國獨斷之單
方主義的出現,直接破壞了這樣的國際需求,向其它國家立下令人憂心的先 例。
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另一個風險是,製造出更多基本教義派與恐怖行動,招
募更多士兵、募更多款,繼續當前的暴力與報復循環。在這樣的情勢下,將不
可避免地阻礙以永續發展為原則去處理這些地區與國家面臨的迫切問題,包括
貧窮、高比例的嬰兒死亡率、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及水資源匱乏。
「地球之友」強烈譴責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強烈譴責這樣一場戰爭可能造成
的人道與環境衝擊。對伊戰爭的擁護者,無能合理化他們的軍事行動。「地球
之友」支持以國際協定、外交與談判等方式解決爭議,提倡人權、環境保護與
永續社會。預防性的軍事行動違背了這樣的方向,製造恐怖主義與暴力的無邊 循環,這將嚴重危害全球的永續發展。
明顯地,由美英主導的主戰派其開戰的主要動機,乃是察覺到他們需要取得
伊拉克地區的石油。「地球之友」相信,解決已工業化國家對石油過渡依賴的
唯一方法,是增加對乾淨及永續能源的依賴。另一方面,以軍事行動確保石油
供給,增加了環境不正義性。過渡消費的富國,將得以繼續集中控制資源,也
將增加對石化燃料的消費,產出更多造成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的氣體排放量,而
貧窮的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卻必須接收那些最負面的衝擊。
最後,我們認為,在以上的論述基礎上,堅決反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絕不
等同於支持伊拉克政權或為其政策與行動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