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3/04/15》═════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來去紫禁城
睜眼瞎說SARS
◎ 他山之石 語言是一種和平的工具
◎ 他山之石
英國推動青年音樂舞蹈
◎ 5月徵文
********************************************************************
◎ 來去紫禁城 睜眼瞎說SARS
每天,中國都在想辦法利用媒體散佈「神話」,
降低「非典」的威脅,
每幾天就說有中藥秘方可以防治「非典」,
像當年報導「水變油」的「科學奇蹟」一般熱絡。
每天,中國都想利用媒體散佈「神話」,
降低「非典」的威脅,
連「深度」的評論性節目也起鬨,
比如說,中國對外新聞窗口之一的香港鳳凰衛視台,
一名楊姓主持人就呼應「秘方」療效,
並稍加責備地說:「有這麼好的藥方不早拿出來,真是的!」
楊大哥如此英明,不當總理,最少也該是衛生部部長,
只當個新聞說書人,你才「真是的」呢!
文▓魏宏晉
4月7日,當全球媒體都報導美英聯軍已成功攻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新聞之際,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仍然如往日一般召開記者會。這次記者會地點並不在新聞部大樓裡,而是搬到室外舉行,薩哈夫沒多做解釋為何如此?他說只是想「步出」辦公大樓而已,至於新聞重點則在於「伊拉克軍隊,已經成功地阻擋了聯軍的攻勢,巴格達還在伊軍的有效控制下」。
做為一個被強國兵臨城下入侵國家的新聞部長,薩哈夫幹得實在辛苦,在他的位置上,只能以不斷的「睜眼說瞎話」來維持國家一點起碼的尊嚴,實在令人同情。但是「睜眼說瞎話」的要是換成一個大國,這就讓人不能茍同了。
溫總理講話了
不如不講
4月6日,當全世界仍對非典型肺炎疫情未能有效控制而憂心忡忡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考察工作,並與醫學專家座談。之後他對外指出,「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非典』疫情,及時採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非典』蔓延。」溫總理說這話前,到北京公幹的國際勞工組織技能開發司司長派克才因「非典」,經搶救無效於該日淩晨在北京去世。
「非典」疫情傳播速度實在太過於迅速,而且所有案例追根溯源幾乎都與中國有關。早些時候中國官方對此就是死不認錯,並且盡量地掩蓋實情。儘管現在見事態嚴重,態度上已經鬆動,遮遮掩掩地承認在防疫警覺上確有疏漏,不過在本質做法上,還是原來那套「鞏固核心」、「粉飾太平」以及「打死不面對現實」的頑固招式。
媒體做報導了
不如不看
一位北大的中國同學前些天告訴我兩個從新華社發出來的消息,要我看看中共有多麼「幽默」。
第一則消息是這麼說的:「根據中國醫學界研究發現,『非典』根本不足懼,因為絕大部分的患者都會『自癒』。」
當全世界還在為「非典」這個棘手疾病煩心,搞不清它的傳播途徑,以及病原為何時,中共就有本事發布這病是可以「自癒」的消息,中國醫學政治的水平實在高得嚇人,其「自慰」招數也高得叫人摸不著邊際。
中國每天都在想辦法利用媒體散佈「神話」,降低「非典」的威脅,媒體也甘於或者不得已必須被利用。每幾天就會有人說有什麼中藥秘方可以防治「非典」,就像當年報導「水變油」的「科學奇蹟」一般熱絡。更有甚之的,有些該強調深度的評論性節目也跟著起鬨,比如說,做為中國對外新聞窗口之一的香港鳳凰衛視台,一位楊姓主持人在他的談話節目裡就呼應「秘方」的療效,並稍加責備地加上按語:「有這麼好的藥方不早拿出來,真是的!」楊大哥如此英明,不當總理,最少也該是衛生部部長,只當個新聞說書人,你才「真是的」呢!
第二則消息說是:「當全球面對『非典』的衝擊,中國還是極為安全的,世界人民對中國的防疫措施極有信心,所以做為中國入出境大門的北京首都機場人潮依舊。而且面臨五一黃金假期的來臨,國內旅遊市場早已爆滿,絲毫不受『非典』疫情影響。」
每天在機場出入的人那麼多,大家都看到機場旅客確實已經明顯減少,以及北京旅遊業也已經對旅客減少,北京酒店住房掉了1到2成表示憂慮等狀況,官方和媒體不僅視而不見,並且還看得「和人不一樣」,值此疫情高漲的當頭,會有這樣的假消息發出,更顯示了人心的浮躁。
而做為官方意識型態工具的媒體,若要秉持「良心」,擔任社會喉舌,那就等著被「割舌封喉」吧!廣東發行的「南方青年報」,在今年3月5日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及政協會議前夕,即意識到「非典」情況嚴重,在社論中呼籲應該邀請世衛人員來進行調查與協助,結果被處3月1日起停刊,即使至今世衛終於得以進入中國了解狀況,但是該報何時得以復刊,仍在未定之天。
薩哈夫失業了
不用可惜
中國官方系統極為封閉,整個國家籠罩在濃霧之下,外界看不清裡頭,裡面的人也伸手不見五指,搞不清楚左右狀況。面對「非典」,整個北京現在謠言滿天飛,有人說清華有個寢室的人全染病了;有說北大有兩個病例發生;也有說有小學停課了的……。各種「非典」消息,真真假假,沒個公信機構的消息可供信任核實;大家揣度實情,完全是依政府的反應來做猜測。比如說,政府說「不嚴重」,這事肯定「嚴重」;政府說這病會「自癒」,那可能是「很難治」;政府說「請相信中國政府」,大家只能苦笑到底。
中國同學告訴我,由於美國對伊戰爭大勢已經底定,過幾天,新華社可能會發布以下的消息。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日前急電美國總統布什,要求美國確實保證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同志的安全,直到中國派遣專機到巴格達,安全將他接到北京履新為止。」
「據中共中央表示,薩哈夫擔任伊拉克新聞部長一職,表現優異,在美英聯軍節節進逼,攻下首都後,依然堅守崗位,善盡其政府喉舌的責任,不顧現實,顛倒是非,堅持伊軍戰勝,有效維護國家尊嚴。」
「有鑒於薩哈夫同志能夠在精神上贏得一場傳統戰爭的勝利,其能力完全符合中國目前對抗『非典』戰爭利益的需求,中共中央特別在其方才失業之際,將之延攬至中國衛生部擔任發言人一職。以薩哈夫同志口舌之能,意志頑固異常的本領,他必能協助中國扭轉國際觀感,重建外界誤解中國因防治『非典』不力而被破壞的形象,並令本人於21世紀世界兩大戰役中留名青史。」
西方古諺「誠實是上策」,說一個謊還要用十個謊來圓,不僅辛苦,且害人不利己,何苦來哉?
(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他山之石 語言是一種和平的工具
編譯▓盧永山
上週,全世界教授英語的老師齊聚巴爾帝摩,參與「英語教師協會」(TESOL)所舉行的年度大會。來自96個國家的約6千名英語老師、研究人員和語言學家,討論諸如「芒語使用者(Hmong speakers)對尾音的知覺」及「利用多媒體進行互通學習」等議題。
濃重的挫敗感
但接下來的討論都與戰爭有關。「英語教師協會」還寄一封信給布希總統,要求他避免侵略伊拉克。信中指出:「你目前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我們身為教育者的目標,是互有衝突的。戰爭一旦爆發,就有可能導致個人的語言權利和語言多元性的損失、生命的消逝、教育體系和其他支持伊拉克人的基礎建設之破壞。」
在巴爾帝摩傳統中心走廊,明顯可以感到一股失望和憂慮。這些英語老師不是老學究,很多人都會說2種以上的語言,許多人也在世界各地工作,包括中東、日本、南韓、非洲和洛杉磯西班牙裔居住的區域。電子郵件泯除了國界,使得橫跨世界的語言學者和老師有機會形成一個網絡。
從衝突到友好
這些來到巴爾帝摩的老師,對於戰爭有關的事都充滿了敵意。在喬治王子郡教授英語為第二語言的霍寧說:「我們必須告訴全世界,語言是一種和平的工具。當你擁有語言能力,特別是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你更可能珍視容忍、宗教、族裔多樣化的價值,並且希望用語言解決問題,而非扔炸彈。」
在一場有關處理恐怖份子威脅的臨時議程上,在日本一所大學就授英語、加拿大籍的凱茲說:「與會者中有許多人結交了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朋友和同事。他們身處危險之中,令我感到不知所措。」
凱茲推動衝突國家兒童的交換筆友活動,他為「日本語言教學協會」製作了一份有關全球議題的簡訊。凱茲表示:「我學過8種語言,前2種──德語和日語,在我童年時還是敵人的語言。如果有更多的美國人了解阿拉伯語,更多伊拉克人了解英語,中東地區的衝突和誤解可能會更少。」
英語化和愛國主義
英語教育者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推動語言的賦權(linguistic empowerment),而避免發生語言帝國主義(linguistic imperialism)的問題;而所謂的語言帝國主義,意指全世界的語言都比美式英語還下等。就如許多參與年度大會的英語老師所言,在美國成為世界超強國家之際,英語亦成為世界超級語言。「英語教師協會」1名會員甚至強烈建議建立通行全世界的標準化英語。
東歐國家和與西方長期為敵的國家如古巴,已停教俄羅斯語,轉而教授英語。在年度大會的其中一場議程上,在邁阿密和倫敦等城市居住和教書的古巴流亡人士,就敘述他們如何走私英語書籍和醫藥入境長達好幾年的時間。
霍寧說,就在英語化(English-ization)蔓延全世界之際,英語老師和語言學者在如何避免盲目的愛國主義(jingoism)上備感壓力。霍寧說:「學習一種語言應是一種解放的經驗。」
(取材自巴爾帝摩太陽報)
編譯▓盧永山
電影《舞動人生》(Billy Elliot)裡,小男孩伸展手臂所展現的舞蹈藝術,4月1日在英國政府承諾成立一個全國性機構、消除舞蹈只是中產階級玩意的印象後,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英國教育大臣克拉克4月1日宣布一項加強音樂和舞蹈課程的3百萬英鎊計畫,計畫除確保爵士、踢躂和芭蕾舞外,嘻哈(hip-hop)和街舞也將獲得推廣。目前尚未有正式名稱的這個新的舞蹈機構,未來3年每年將有100萬英鎊的預算。
儘管舞蹈是英國小學必上課程之一,但教授舞蹈課的很少是專業舞者,而且課程往往落後流行的音樂舞蹈一大截。
協助草擬這項計畫的「藝術協會」會長安紐吉利表示,這項計畫將迎合急速成長的青年舞蹈文化。安紐吉利說:「人們的認知是,舞蹈是中產階級的玩意。事實上,過去10年來,舞蹈已有非凡的發展,形成各種不同的舞蹈形式,從現代到非洲舞蹈都有。但我們卻不了解這個發展,並且還以為舞蹈就只有芭蕾而已。」
新成立的舞蹈機構仍會推廣芭蕾,目前英國的芭蕾僅剩下有錢的家長會讓子女去學,或者由皇家歌劇院的「機會之舞」(Chance to Dance)計畫及伯明罕皇家芭蕾舞蹈團加以推動。
皇家歌劇院教育暨入學處長賈福瑞表示:「許多孩子具有跳舞的潛力,卻因社會運作的方式,而沒有機會圓跳舞之夢。」南倫敦的拉邦中心舞蹈教師卓賓絲也說:「許多孩子確實沒有跳舞的機會。」
這個新舞蹈機構將隨政府支持的「青年音樂」(Youth Music)組織之後而設立,後者目前在貧窮地區運作,並且已成為一個高效率的遊說團體。4月1日,「青年音樂」組織宣布將撥款265萬英鎊補助英國最頂尖的器樂合奏團體,包括國家青年管弦樂團(National
Youth Orchestra)、大英全國青年管樂隊(National Youth Brass Band of Great Britain)、國家青年音樂管弦樂團(National
Youth Music Orchestra)、及南亞青年音樂管弦樂團(South Asian Youth Music Orchestra)。
在宣布這項補助計畫時,克拉克表示:「過去以來,整個英國社會一直無法接觸世界音樂和舞蹈。我們希望各種背景的民眾,把握這個應對他們開放的習舞機會,特別是過去跳舞天份從未被發掘的年輕人。」
(英國衛報)
◎5月徵文
本月主題:學生變笨了嗎?
許多聲音都反映:現在的學生真是一屆比一屆難教!不是任性不受教、就是程度太差。教育部長官腔說,不要唱衰下一代,教育最前線的老師們,你們覺得呢?
歡迎您寫下自己的經驗來與讀者分享,文長1000~1500字,獲刊登者敬贈稿酬。
投稿方式:請將稿件mail到hyouki@lcc.shu.edu.tw,註明「每月徵文」。
或是上立報的明日報新聞台-教育鬥陣行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tevena/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