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評行政院「行政法人法」草案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4.17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評行政院「行政法人法」草案

 

【左右看】誰來評鑑媒體?

 

【教育小報報】

 

******************************************************

【社論評行政院「行政法人法」草案

 

不久前,行政院院會通過了「行政法人法」草案,並即將送請立院審議。照行政院的說法,「行政法人法」草案係政府組織架構改革的一環,旨在藉由組織型態的調整提升競爭力,未來屬國家業務、不適政府或民間辦理者,將視情形由行政法人辦理。

 

換言之,行政法人的出現,意味了公私領域的重新劃界,若解析其意涵,概念時髦的行政法人更有如一種非驢非馬、似公似私的組織產物。尤其關鍵而令人好奇的是,究竟哪些業務屬於國家業務,卻不適政府或民間辦理,而需以行政法人代勞?此外,作為國家業務切割的委外對象,行政法人是否便較能促進公共福祉?截至目前為止,行政院並未提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解釋,而僅是用「提升競爭力」這種貌似中立無害的去政治化飾詞帶過。

 

實際上,何種業務應劃歸為行政法人所有,根本就是個政治問題。舉例來講,國立大學改制行政法人,便涉及了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藍圖這個根本癥結;而醫療等社會福利事業、這些攸關公民資格地位的權利界定,交由行政法人是否適當,更是爭議重重。雖然行政院再三強調,行政法人法草案的推出宗旨,並非著重於「省錢省人」的蠅頭小利,但實際上,行政院的說法恐怕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因「省錢省人」而扭曲應有公共目的的行政法人組織,恐怕是未來無法避免的宿命。

 

國立大學可謂第一批行政法人化實驗的白老鼠。自從政府慢性抽國立大學的「銀根」,減少預算補助後,校務基金即被要求肩負起至少自籌20%自主財源的功能。根據國立大學校務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校務基金收入來源包括了學雜費收入、政府編列預算撥付款、推廣教育收入、建教合作收入、場地設備管理收入等。在學雜費的大幅調升容易引起爭議、政府預算又逐漸減少的情況下,推廣教育遂成了各大學晚近時興的教育「事業」,而其他像建教合作、學生使用(學校場地設備)付費等名堂更是頻繁可見。對此,吾人不妨自問,究竟推廣教育的林立,是高等教育的美麗新世界,或是淪為心照不宣的教育批發市場?

 

政府為了省錢,弄出了行政法人,卻使得學校日益被譏為學店,其間得失,在在值得關心教育何去何從者詳加咀嚼。因此,除非市場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初衷,否則行政法人法一旦通過,貽害恐怕將出乎意料之外地嚴重。

 

(回目錄)

 

 

【左右看】誰來評鑑媒體?

 

【左看】政權生死 先期評鑑

 

▓甘向西

 

儘管評鑑6家報紙係委託民間機構辦理;儘管調查媒體產業掐住事實,不必然掐住受訪者的命脈;儘管對廣電媒體的違規記點還待修法定案;儘管……要之,扁政府的意圖是清楚可見的,就是要伸手管媒體。

 

完全可預測得到的是,媒體反彈很大、極大;也同樣完全可預料的是,扁政府出此險招必然把反彈計算在內才出招,也就是說,扁政府的決心特大,非莽撞行事,特別是葉國興局長夙以謀略見長,必是有備而來求戰、決戰。一言以蔽之,扁政府管媒體是管定了。

 

然則,賴宣傳起家、發家的民進黨人,為何對幹起宣傳機器呢?甚至不惜毀棄阿扁「寧可要媒體,不要政府」的諭示呢?實在是深覺媒體不公,所以恨大仇深,從「嘿嘿案」到「舔耳案」以迄於謝長廷的「底線案」,誣蔑橫至,幾乎無日無之,因之檢查報紙鎖定在前4版政治新聞,不管社會新聞,以及分類欄整版、整版誘人下海、跳火坑的色情與錢莊廣告,再參照稍前政府發動的「置入性廣告」,「政令宣傳包裹招標」等,更清楚可見,總統大選的宣傳卡位戰已然開始,通過對「新聞自由」的再界定,也先期界定扁政府的生與死。

 

(大學教員)

 

【右看】還民新聞 棄官棄商

 

▓趙萬來

 

如果說,下(5)月即將正式發刊的蘋果日報是一枚禁果,誘使台灣的媒體爭相奔往赤裸裸的商業化,那麼日來新聞局擬議對6家報紙進行評鑑、對平面媒體進行產業調查,以及對電子媒體記點考核,如此這般公權力的運作,無異是強迫新聞界套上緊身衣褲。兩者一拉一推,看似方向相反、鬆緊迥異,實則顯明當前台灣的媒體魂飛魄散,不是向市場討好,就是屈從於官府,沒有自主性,更談不上自律;質言之,完全喪失做為社會公器的公共性。

 

在這胡蘿蔔與棒子的拉扯中,不問可知,媒體人當然樂於有蘋果,開年以來各報所做的版面大調整即說明了一切,而對新聞局所煎捧的湯藥則抵死不從,形成了連日來狺狺不絕的反聲,以新聞自由為大纛,掩護他們新聞界的自由而不自律,妄圖繼續他們新聞炒作的生意經。

 

身為公民社會一份子的我們,合當拒絕這種二元論的宿命,扁政府遠邁國民黨時代的惡行固然令人不齒,煽色腥的新聞販子也同樣不值得尊重,唯一的救贖之道就是媒體公共化,還新聞予國民公眾,在市場與官府之外,建立一種第三部門的媒體,為民所有、所治、所享,摒棄資本或/與官僚來插手。

 

(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 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