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文章── 世界的窗口
藝術教育與博物館的發展
文◎何淑真
在國外參觀博物館和美術展覽的時候,很多人有個共同的經驗:在展覽場裡,你會遇見小學生趴在地上,用鉛筆畫著一幅他最喜歡的繪畫、或雕像。或者,遇見中學生或大學生們,拿著油彩站在畫架前,臨摹眼前的作品。
就像這樣,我們常常會遇見當地的學生們,從小到大,在博物館或美術館裡穿梭。從19世紀中葉開始,英德法等國家的藝術博物館、或藝術協會,就開始協助學校進行美術教育,不僅門票是免費的,很多博物館還專門為小學生開設了畫室,其中的畫架、畫凳和其他教學設備,也是完全免費。這些安排,讓美術老師們很自然的把博物館當成了教學的資源,而學生,自然也增加許多和經典作品親近的機會。
所以,我們在歐洲各藝術博物館參觀的時候,常常會碰到幼稚園和小學老師,帶著幼兒和小學生參觀,有意思的是,這些老師們除了說各種和藝術品有關的故事之外,也會認真的聆聽孩子們對作品的意見和評論。
對於旁觀的人來說,或許這些孩子們對世界名畫的指點、評論,是太幼稚、簡單了,但這種教學方式,從現代藝術教育理念上講,意義是重大的。
怎麼說呢?
在很多國家的藝術教育裡,非常重視藝術批評,他們認為:「批評,是探索藝術的關鍵。」在分析、評價這些藝術作品的過程中,發展了人對藝術品的直覺感受、和不同的意見。所以,無論是專業藝術教育,或者是中小學的藝術教育,都把藝術批評當作主要內容之一。
這種讓學生和經典作品親近的教學的方法和態度,和我們所習慣的美術課經驗,很不一樣。在台灣,從小到大,我們只在戶外教學的時候,才到故宮博物院看看展覽,而這個戶外教學通常和美術課、或者和藝術品本身,都沒有什麼關聯。
對於台灣當代藝術展覽,孩子們接觸的機會更少。對於各種藝術品,也缺乏討論的機會。或許我們可以想想,如何讓下一代與經典的或當代的作品,透過欣賞、討論、或臨摹,建立起密切的感情,這個的社會的藝術累積,才不會與下一代疏離。
而在紐西蘭和澳洲,除了古典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傳承之外,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兼顧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的藝術教育。
紐西蘭和澳洲是移民國家,除了來自歐洲的移民之外,當地的原住民,也是政府文化保存的重點。在紐澳,學校透過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提供多元學習的環境,學校中不但教導英語、原住民語,在社會課、音樂課、或美術課裡,也提供不同民族的文化素材。
更有意思的是,作為學校藝術資源,這些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機構,也提供充分的機會,展覽不同族群文化的藝術品。譬如,在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國家美術館裡(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除了收藏西方的藝術品之外,也展覽很多澳洲原住民的雕塑及工藝品,打破了西方傳統藝術和當地原住民藝術的隔閡。
這些博物館的展示方式特別設計,用「比較主題」的方式來安排展場,比較什麼呢?比較的不是哪件藝術品時代悠遠,或哪件藝術品的價值比較高。
而是比較不同的社會活動下,所醞釀誕生的藝術品,彼此間的相似點、或不同點,來彰顯人類社會豐富的多樣性。
先從文化上來比較,再運用不同的面具、裝飾、慶典、圖騰、樂器和性別來說明。有時候也提出問題,讓人重新思考文化是什麼?博物館會針對不同族群、不同的假日節慶,來變換主題展覽。
這些機構的安排很貼心,會假想參觀者的文化背景不足、以及一般人會關心的議題,來安排展覽品及提供說明,讓展覽對不同族群的人而言,容易理解。
所以,這些機構裡,顧用許多不同種族的職員、或通曉多種語言的專業館員,來提供服務;各種招牌、指示牌也都多語並列;這些安排,也是為了讓不同種族有互相了解的機會。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澳洲政府運用創意,把戲劇院、音樂廳、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空間,整合程一個多元的藝術中心或文化中心。(例如位於墨爾本的維多利亞藝術中心(Victoria
art centre),就包括了國家美術館、音樂廳、戲劇院以及表演藝術博物館。)
這個整合的、多元的文化中心,也充滿了不同種族的文化內涵,沒有國籍、沒有種族的界線。除了藝術品包含多民族之外,音樂演奏、戲劇表演也跨越了種族,不論是爵士樂或原住民音樂,各民族的舞蹈和歌謠演唱,琳瑯滿目的在文化中心輪流展現。
紐西蘭與澳洲,在從學校教育、到文化機構,秉持著尊重多元文化的觀點,細緻地讓不同的心靈,有機會平等地溝通。
藝術教育與社會的藝術資源,是個整體。在台灣,文化資產很豐富,怎麼讓下一代有更多機會親近不同民族的、古典與現代的藝術品,怎麼從已有的文化資產中,培養人與藝術、與歷史、與土地的細緻感情,是值得我們想一想的。
資料來源:
1.從一個多元文化觀點看紐澳文化機構經營:考察見聞錄/劉採
2.歐洲美術教育管窺/李永長
編按:本專欄與教育廣播電台《教育新航線》合作,於每週四晚間六點至七點播出。
<Top>----------------------------------------------------------------------------------
教育新聞
靜浦國小校長:需要思考社會給予原住民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張素蓮提到,相較於都會地區的學校,偏遠地區學校的資源就顯得缺乏,不但經費不足、人力較少,可利用的社會資源也極為匱乏,不像台北市的學校有教育局、家長會提供資源,加上偏遠學校教師流動率高,更使得教育經驗的累積困難。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因此外界不能只是一味地說原住民的小孩不會唸書,而要思考社會給了原住民孩子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台灣立報04/18)
四技二專統測明登場 試場座次可上網查詢
九十二學年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明天登場,入學測驗中心將於明天上午八時在各分區學校公布試場平面圖與試場分配表,考生可以先上測驗中心網站http://www.tcte.edu.tw查詢試場座次,此外測驗中心並准許考生戴口罩入場應試,不過必須先由監考人員檢查後才可應試。…(聯合報04/18)
<Top>--------------------------------------------------------------------------------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總共有四個節目,分別是:
■「教育好伙伴」:(週一到週五08:10~09:00)由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蕭慧英主持,以家長為對象,幫助家長參與教育
■「教育新航線」:(週一到週四18:00~19:00)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持,以教師為對象,提供教師各種教學的新點子
■「教改e 點靈」:(週一到週五22:10~23:00)由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馮喬蘭主持,則以家長與學生為對象,協助學生與家長認識教育政策、瞭解學習
■「發現新校園」;(週六、週日22:10~23:00)由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欣欣主持,介紹各大專院校科系特色。
看到豐富的內容,關心教育的你是不是心動了,想一探究竟呢?歡迎收聽「台灣教育向前行」!
收聽頻率:台北、桃園及高屏地區:101.7/宜蘭、彰化、台中、雲林:103.5/台東:102.9/基隆:100.1/花蓮:103.7/玉里:100.3/竹苗:103.9/南投:98.1/嘉南:107.7/澎湖:99.1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