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他山之石 英國科學老師

═【立報】════════════════════════════

                                  

═══════════════════════《2003/04/22》═════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他山之石 英國科學老師

 

    來去紫禁城 台灣文化在中國

 

    5月徵文

 

【教育小報報】

********************************************************************

  他山之石 英國科學老師

 

英國 考試領導教學 科學老師追求改革

 

編譯▓盧永山

 

旨在改善英國科學教育(包括物理、生物和化學3科)的壓力團體「拯救英國科學」(Save British Science)4月2日指稱,學生不守秩序、學生成績排名、缺乏進修機會、預算不足導致師資短缺,是使科學老師無法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原因。

 

科學老師和「拯救英國科學」團體成員,近日將針對英國中學的科學教育現狀進行辯論,「拯救英國科學」會把辯論結果向國會議員做簡報。

 

夫子的使命:

 

讓學生具備科學素養

 

「拯救英國科學」表示,科學老師無法全心扮演教學和鼓舞學生研讀科學、工程和數學的角色,主要是因為他們被各種行政工作羈絆。

 

「拯救英國科學」執行長卡特葛利弗指出:「撇開教育本身是一個有價實體(entity)的事實,科學教育明顯的有2個目的。首先,訓練和鼓舞下個世代可能為數不多的科學家;其次,也許更為重要的是,讓所有學生具備科學素養,以應付現代民主社會的實際需要,如參與有關基因改造食品(GM foods)、複製人、核武的辯論。這未必與建立單一議題的知識有關,但卻是給學生機會,了解科學是如何運用的、他們該如何接近科學議題,以及他們如何處理現代社會中所面對的一些困難。」

 

教育的困境:

 

沒有人不在乎成績

 

卡特葛利弗批評教育界的目標導向文化,他說,老師為了達到這些目標而耗費時間,而原本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時間進修,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例如,為了讓成績位於C至D之間的學生,能提升至A至C(高二生只要有3科成績介於A至C之間,就可以申請大學),好使學校擠進成績排行榜裡更好的位置,老師可能得犧牲成績位於D至E或A之B之間的學生。一般認為,科學類的幾個科目很難過關,因此,有些學生就被引導至一些傳聞中容易過關的科目上。(註)

 

卡特葛利弗說,過度的行政工作意謂了,老師可能因為缺乏時間進修,而無法回答新聞裡的一些科學議題。他說:「老師可以回答問題,對他們而言是件重要的事,因為這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的方法。」

 

在上週針對科學老師所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拯救英國科學」發現,科學老師非常關心教室秩序,特別是當他們進行實際的科學實驗時。卡特葛利弗表示:「受訪的老師說,教室秩序對科學老師而言,是一個特別嚴肅的問題,因為他們必須基於安全考量而取消實驗。」

 

漫長的道路:

 

如何使政府採取行動

 

卡特葛利弗表示,英國科學教育所面臨的最關鍵難題是,缺乏足夠的老師,特別是大學階段或在所教授科目中具備進階級教育(A-level)資格的老師。這意謂了科學老師工作壓力沉重,工作滿意度卻很低。卡特葛利弗說:「這不是科學老師的錯,在艱辛的教學環境下,他們已表現得很不錯。國會教育委員會確實需要注意這一點。」

 

卡特葛利弗說:「我們關心的是,如何讓科學教育的這些問題成為議題,我希望我們所挖掘的一些問題,在辯論會場上會被提及,教育部長也會做出回應。我們要持續向國會施壓,這是一條漫長且煩擾的過程,但這就是國會的生態。」

 

英國最大的學科組織、擁有近2萬名會員的「科學教育協會」表示,他們認同「拯救英國科學」關切的問題,也相信政府已意識到這些問題,並打算擬定計畫加以解決。

 

「科學教育協會」主席法蘭納嘉表示:「課程內容設計和學生成績評量的負擔,限制許多老師能做的事,老師的非理論技能因此受到影響。我們有必要減少課程內容,讓老師有時間發展主題教學,使學生更有參與感,而不是被迫為了考試而教學。」

 

然而,法蘭納嘉強調,科學這幾個科目的運氣非常好,因為教育部規定全國各中學都必須授課,且學生到16歲前都得修課;政府和工業界也意識到並開始處理科學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法蘭納嘉說:「現在政府已開始進行一些改變,好減輕科學老師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彈性時間,從『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考試中,科學類科目增加更多職業應用題目,到設立全國科學中心,讓科學老師繼續進修,獲得更多專業知識等。」(取材自英國衛報)

 

 

 

註:英國中學考試制度

 

英國中學學制為7年,初中5年、高中2年。每個學校都有嚴格的考試制度。考試課目可以根據各校自己規定的課程而定,也可以按教育部的規定而設。英國教育部規定,中學的必考課目有英語、數學、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第二外語(法文或德文)等。初中考高中的考試叫GCSE,要求比較嚴。但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考試重點幾乎不包括前3年所學的內容,主要是後2年所學的課程。

 

初中升高中要考英語、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法語、歷史、電腦、地理等,由英國教育部統一命題,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全國統一考試。

 

高一的考試稱為AS,英國本地生唸完高一,4科成績必須達到標準,才能繼續唸高二。高二的考試稱為A level,而高二生只需選獲A至C成績的3門科目,就可向「大學入學服務部門」(UCAS)提出申請,分被到一所大學就讀。考試課程包括英語(語言、文學)、數學(數學、高等數學)、生物、化學、經濟等科目。選修課程有古英語,音樂、歷史、地理等,學生選修的課目也要考試。

 

英國中學考試的特點是,為培養中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許多課都要考論文,如歷史課論文成績占40%,其他知識占60%。數學課也要考論文。論文一般採取開卷式,老師提前把題目告訴學生,字數在2,500字左右。

 

英國中學的考試評分標准分為As ta r,A,B,C,D,E,F,G,U。As ta r最好,相當於中國的100分﹔U相當於0分。

 

(編譯盧永山輯自中國人民網、BBC網路新聞)

 

(回目錄)

 

來去紫禁城 台灣文化在中國

 

台灣人曾經從三毛等人那裡找到的安慰,

 

其實在背景時空上,和中國人感動的原因相似,

 

政治高壓、社會單調等歷史,

 

兩國人民走過的路是這麼的相似,

 

只不過,我們走得短、走得早一點,

 

造化弄人,莫甚於此。

 

文▓魏宏晉

 

女作家三毛的忌日是哪一天?也許大多數的台灣人都已經忘了,但是許多中國人可都還記得非常清楚呢!尤其是30歲左右的中國青年,對三毛在1991年1月4日於醫院上吊自殺的遺憾往事,可都還有隱隱約約的痛楚。

 

北大校園,《夢田》溫柔飄盪

 

前些日子的一個傍晚,我走在校園裡,正好趕上北大校園新聞放送的時間。原本我是對這種文革時代就留下來,每天固定吵人的「高音喇叭」不存好感,但是那天節目開場卻吸引了我,於是駐足聆聽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離去。

 

節目一開始,主持的女聲就以中國特有的那種有點做作的「感性」聲調道出:「今年是三毛逝世12週年的紀念,我們今天的節目要紀念三毛……」

 

聽到「三毛」,時間像一下回到了20年前的年少,《雨季不再來》、《送你一匹馬》、《撒哈拉的故事》、《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三毛一本本書的封面以多媒體方式呈現般地,在腦海屏幕一張張地流轉放映。我看到三毛穿著她吉普賽的流浪服裝,跟沈君山教授對談科學與神秘,已經遺忘了好久的三毛,一下子又鮮活地活過來了。因那些和三毛有關的音樂也在心裡響起,《橄欖樹》、《滾滾紅塵》、《七點鐘》……。

 

失神了一陣子,回憶在《夢田》中和現實接頭,北大校園的高音喇叭正溫柔地唱著《夢田》。曾經風華台灣的三毛,在故鄉人的記憶裡雖然已經褪色,但是在中國卻依然形象鮮明。一生傳奇,時時流傳,三毛「死亡」對中國青年似乎只是一個抽象的象徵而已。

 

 

 

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的人!

 

10年前在北京,三毛才自殺身亡兩年,一位現已32歲的中國女性朋友堅定有力的話,至今依然清晰:「三毛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的人!」當時我不真的很懂這話,但是10年來頻繁地進出中國,讓我開始可以了解三毛對中國人的重要,那可是心靈渴望的出口呀!

 

中國人長期處在黑暗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裡,1979年來所謂的改革開放,只是在經濟上開了個小口而已,但這小缺口卻開始讓中國人有限度地接觸到自由的精神食糧,尤其是來自台灣大眾藝文的形式和內容,由於同文同種,內容易於接受,而形式則是之前想像不到的自由清新,廣大中國人民的心一下就被滋潤感動了。

 

三毛並不是第一位感動中國人民的台灣藝術家,70年代末期,中國大門要開不開之際,鄧麗君就以她甜美的歌聲解放了中國,那時候「只愛小鄧,不愛老鄧」的街巷流語,一度讓中國當局感到害怕,將小鄧的歌列禁,但終究還是止不住人心所向,小鄧的歌聲還是攻佔了中國大街小巷;明的不准播,大家回家關起門來聽更加迷人心神。

 

稍後,地下盜版工業開始猖獗,大量台灣和香港的中文書籍作品被引薦進中國,瓊瑤夢幻式的浪漫愛情之作,一下子又轟動了中國。那時的中國人剛從「禁欲的時代」稍微甦醒,瓊瑤的男歡女愛正合胃口,因此也流行了好一陣子。

 

小鄧、瓊瑤之後的下一個巨星才輪到三毛。三毛和前兩位不同,她雖也夢幻,但這種夢幻卻是從真實生活經驗出發的,而且這些夢幻場景又發生在當時中國人想都想不到的異國,舉國陷入三毛的異國風情內,大家的心隨她飄出竹幕,呼吸到聞所未聞的甘美自由新鮮空氣。

 

空虛的中國,千瘡百孔的文化根基

 

不只三毛,鄧麗君、瓊瑤,甚至到比較近期的劉墉、羅大佑、阿妹、F4等,也在中國大眾文化市場佔有相當的地位。這個現象正好戳破中國一貫習於吹噓文化根底深厚、強調文化自主性的假象;並且對其常以政治力排斥外國文化的做法做了有力的打擊。這顯示了長期被政治掏空的中國大眾文化市場根本完全沒有自主性,被台灣佔領是客氣的說法,被台灣殖民是更直接真切的形容。

 

在表面的經濟情勢上,中國市場這幾年確是一片大好,但這是因為底子好所決定的,要怎樣有效利用這些家當,還要有經驗和智慧的累積,這可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到的。大量台灣的智慧形式,包括人才、制度,甚至思考形式佔著地利、種族、文化等優勢,突破禁忌長驅直入,甚至得以盤據生根,都是合理的。而包括三毛作品等藝術形式雖然不代表直接的工業生產力,但她們是思考力的先行者,當時得以大舉攻佔中國,就預言了之後既之而起的經濟、科技、管理……各個現代社會生產模式進駐中國了。

 

台灣人曾經從那些三毛等人的藝文形式找到的安慰,其實背景時空也都和中國人接受感動的原因相似,政治高壓、社會單調等歷史,兩國人民走過的路是這麼的相似,只不過我們走得短、走得早一點,這就讓我們的命運幸與不幸的分野和長度拉長了,造化弄人,莫甚於此。

 

做為一個大國,中國其實是很空虛的,這是一個文化基底被多年政治土石流沖刷殆盡了的國家,她不會有原生的鄧麗君、瓊瑤,更不會有三毛,這時只能出產皮毛地學羅大佑、阿妹的模仿藝人。中國人在談論「祖國」時,其實只是一種喃喃囈語,當只能用千古以來搬不走的秀麗山川做為「祖國」唯一的身分證明時,中國其實是很悲哀的。

 

做為台灣人,我們儘管有因現實所限很難以突破的格局,但是我們卻早起步了許多。所以我們有三毛、有阿妹,有台塑、台積電,有用民主制度躍龍門的民進黨,這些是中國到現在都沒有的,甚至未來會不會有都還在未定之天的成就。在「虛擬的祖國」中國遙想「血脈的祖國」台灣,身為台灣人是很驕傲的。(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回目錄)

 

5月徵文

 

本月主題:學生變笨了嗎?

 

許多聲音都反映:現在的學生真是一屆比一屆難教!不是任性不受教、就是程度太差。教育部長官腔說,不要唱衰下一代,教育最前線的老師們,你們覺得呢?

 

歡迎您寫下自己的經驗來與讀者分享,文長1000~1500字,獲刊登者敬贈稿酬。

 

投稿方式:請將稿件mail到hyouki@lcc.shu.edu.tw,註明「每月徵文」。

 

或是上立報的明日報新聞台-教育鬥陣行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tevena/index.html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