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第八十三期 2003.04.26〉


    監督媒體第四權的「第五權」?


               〔雙週刊,隔週發報〕

~.~.~.~.~.~.~.~.~.~.~.~.~

˙訂閱人數: 29,002 人

˙ 「媒觀e網」 :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 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編輯室序語》=========

 短短兩星期的時間,從SARS疫情蔓延、父攜女跳天
橋自殺事件、炸彈客引爆炸彈自殺事件,到近來新聞局評
鑑媒體、和平醫院封鎖隔離等新聞,搞得各大新聞媒體焦
頭爛額,同時也暴露出媒體在新聞處理上的各種問題。

 在評鑑媒體部分,政府並非不能管制媒體,重點應擺在
如何管制的問題。很可惜的是,這陣子各大媒體都把此次
事件搞成了政治鬥爭,民眾也看不清是非。

 在其他社會新聞部份,幾乎天天都可看到此類「生死一
線間」的SNG實況轉播,現場Live直播、不經修飾
播出的畫面,對社會大眾的影響更鉅,新聞媒體又豈能不
嚴加秉持自身守門人的角色?

 政治三權需要媒體的第四權來監督,而媒體的泛政治化
與亂象,又要靠誰來監督呢?

 本期電子報刊載了兩篇此次評鑑媒體事件中,政大三位
教師,針對此一新聞所作的回應,以及其他數篇相關論述
的文章,以提供各位讀者更多元的解讀面向,期望能使各
位更了解媒體評鑑事件的適當性。


=========《本期精華》=========

◎【媒觀訊息】:媒體觀察校園巡迴列車繼續前進!

◎【媒體監督】:媒體真的不需要監督?(方念萱、吳翠珍)

◎【媒體監督】:慢出的心聲(林元輝)

◎【專欄專評】:新聞局小兒科(馮建三)

◎【專欄專評】:當災禍可以現場轉播之後…(黃浩榮、徐孟延)

◎【媒體觀察】:浮動的歷史,艱難的媒體評鑑任務(沙漠女人)

◎【實務線上】:採訪新聞 別忘同理心(葛傳富)

◎【媒體活動】:媒體觀察校園巡迴列車--朝陽站

◎【媒體大小事】:2002.04.12 - 2003.04.26

─────────────────────────
★「媒觀e網」主題討論區

 如您對《媒體觀察電子報》的內容有任何意見,歡迎您
來信告知,亦可上「媒觀e網」討論區與其他讀者交流。

 「媒觀e網」主題討論區
 http://www.mediawatch.org.tw/forum/category.asp#4


=========《媒觀訊息》=========

◎媒體觀察校園巡迴列車繼續前進!


 社區媒體公民素養推廣計畫,在2002年度完成了
25場全省巡迴講座,徹底將媒體監看理念傳達給社區
民眾。現在,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將在校園紮根,將陸
續於全省大專院校舉辦校園巡迴講座,培養學生媒體監
看素養,並加入監看行列,讓監看工作在校園中拓展,
共同展望更優質的媒體環境。

 在2002年11月份,媒體觀察校園巡迴講座列車,
在輔仁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及世新大學率先展開,講題
分為「廣告拜物超完美?解構廣告的美麗新世界」、
「〔有色〕鏡片,請戴上-電影藝術秘密觀賞之道」、
「斬妖除魔,還剩什麼?-拆解普護輔限的節目迷思」、
「群魔亂,舞新聞-百家爭鳴的新聞王國」等四大類,
從不同的媒介內容培養媒體觀看的方法,讓學生更能了
解媒體監督的重要。

 校園巡迴講座的舉辦時間,將持續進行下去,歡迎各
大專院校有熱誠的團體或個人,與我們聯繫,共同舉辦
講座,媒體觀察列車將向你邁進。


 時 間: 4月29日 15:30~17:30

 地 點: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大樓115教室

 主 題:「全球觀點,台灣電影:台灣電影的處境與未來」

 主講人:魏 玓(英國羅浮堡社會科學系,傳播與媒體研究博士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媒體監督》=========

*作者: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吳翠珍(政治大學廣電系副教授)

*主題:媒體真的不需要監督?


 (刪減版原刊於2003.04.16 《中國時報》民意論壇版)


 日昨各報刊載於前四版顯著位置、有關新聞局箝制媒體
的報導肇因於新聞局委託的「淨化報紙新聞之媒體監督」
一案。這個新聞局招標的專案,過往一向採取限制性招標
方式,委託特定媒體觀察團體辦理專案,今年頭一回採取
符合政府採購法的公開招標一途。今年二月十八日的專案
評選會會前,我們被邀擔任評審委員,會前知道的是「淨
化報紙新聞媒體監督」此一專案名目,完全不知競標廠商、
提案單位;當天到了新聞局,先是審閱提案單位企畫書,
在提案單位一一口頭報告、評選委員提問、交換意見之後,
討論表決,會議結束。一個新聞局定期委託、民間團體執
行有年的媒體監督專案、一場兩個月以前歷時兩小時結束
的評選會,上了媒體二版頭條。

 如果此一看似突然的媒體觀察舉措引人物議,我們必須
指出,此一平面媒體觀察方式行之有年,年年進行,此乃
新聞局例行業務,往年交由特定團體執行,今年由「限制
性招標」轉為「公開招標」;新聞報導中對於這種業務的
例行性、慣常性為何略去不表?這難道不是建構讀者對此
一事件認知的基本背景知識?如果例行性業務(再次強調,
不是新聞局執行,而是委託)中「監督」、「他律」字眼
令人毛骨悚然,新聞媒體是不是可以清楚說明何以過往媒
體監督與媒體無涉,而今媒體監督卻使得特定勢力如虎添
翼、令媒體心驚若此?各家媒體新聞報導中將爭議不斷的
廣電三法修訂案中尚待公論、批駁的媒體評鑑記點制與行
之有年的平面媒體監督混為一談,卻不能實事求是地將前
因後果交代清楚,為什麼?例行性的專案背景略去不表、
並未出席評選會議的台大張錦華老師、中山蕭蘋老師赫然
在審查委員之列;單就此一出現在前幾版的新聞處理而言,
媒體就犯了報導不實、缺乏查證的錯誤;媒體真的不需要
監督嗎?

(註:以下兩段於中國時報民意論壇版中已被刪除)

 我們想要再次強調的是媒體監督不等於箝制媒體言論,
媒體掌握發聲通道,就如同政治人物一樣需要受到公評與
監督。世界各國的媒體觀察組織日以繼夜地在做媒體觀察
的工作,媒體觀察與評鑑需要一個、乃至多個機制來運作;
對一般民眾而言,要廣泛地、長期地、有系統地進行分析、
比較新聞的公正性與客觀性,代價太高。

 台灣需要媒體監督。這次新聞報導中無從發聲卻被標籤
化的我們,想問問,誰來檢視媒體的泛政治化?


=========《媒體監督》=========

*作者:林元輝(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主題:慢出的心聲


 (原刊載於政大貓空行館BBS新聞系板)


 我是新聞系林元輝,慢上來不是沒話講,是家累重,不
自由,動作自然慢。

 近年來,我對坊間新聞每生公害的感受,一年比一年深
刻。與我有同樣感受的不乏其人,《天下雜誌》去年4月
號推出〈弱智媒體-大家一起來誤國?〉是一例,新聞公
害防治基金會諸君子也是一例。

 我生性好靜,不喜應酬,只喜歡冷眼看世事,看不慣了,
忍不住會揶揄出聲諷刺,講世故人家不講的話而已,根本
不屬於參與運動的類型。留學日美十年,終於回到魂夢縈
繫的家鄉,有條件能脫離浸泡了15年的新聞工作圈後,
即以教育為後半生志趣,從不猶疑。回母系任教倏忽十年,
與各屆畢業生及在學生相處愉快,亦師亦友,關係長存,
自覺也恪盡了教育者和系所一份子的本分。

 去年應邀出任上述基金會的無給職董事,是半百人生第
一次,除因與來邀的盧世祥兄相知相惜逾廿年,無以卻人
盛情,也因實在看不下國內大眾媒體日惡一日的表現品質
了。竊思以傳播學者的角色參與基金會,承乏觀察、研究
坊間新聞表現和建議改善之道,乃個人素養勉強能及,既
有服務公眾的意義,姑且一試了,也不敢惜力。

 此次變成坊間媒體議題的「臺灣主要報紙新聞定期評鑑
案」,是基金會向新聞局提案得標,我在基金會的職責就
是研究,所以委請我主持執行。我入國內學術圈十年,除
國科會,從未執行政府部門委託的研究,民間部門方面也
只附驥尾協同主持由系上羅文輝與蘇蘅兩教授擔綱、由
《聯合報》支助研究經費的〈如何提升新聞的正確性〉一
案。以我素性,最不喜歡填製國科會形形色色繁雜而瑣碎
的研究計畫申請表格,寧可憑己力自由自在研究問題,發
表的成果嫌少,但發表的都自覺值得有品味的人清覽,也
都只憑自己的腦力資源完成,如〈以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
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我在研究室極少開冷氣,除非
有訪客,或小孩受不了了。能不耗費公家資源,絕不耗費,
這個左鄰右室或路過我研究室的同事也許早看在眼裡,或
可感覺於玉膚之表。寒舍不用冷氣也過了十年,家人的耐
力也沒輸我多少。我沒什麼世俗慾望,開最便宜的車,抽
最便宜的菸,喝一葉就可以泡兩三千西西的苦丁茶,一盒
迴紋針可以用上七八年,一雙涼鞋已穿十五冬,從異鄉穿
到故鄉,也許還可以繼續穿到退休,覺得吃再好,隔天還
不是抽水馬桶按一把水就沖掉?從來不羨慕人家開兩三百
萬的房車滿街壓狗屎。

 個人一家可以如此,基金會開源節流的經營苦心,則非
我所能多論,參加志同道合的團體,自然照著大家的決議
走。何況 non-profitorganization 能不能從政府部門取
得部分經費以達成宗旨,已不是個人道德層次的問題,事
關民主政治義理的反思和重整(或補強)。民主政治發展
到今天,NPO已是社會所需,由政府預算支助部分經費,
以助其達成宿願宗旨,已見諸國內外潮流,先進國家從英
國到日本,都不斷出現新範例;國內,這樣的例子也不難
找。至於新聞評議會不就是第四權出資組成的自律團體嗎?
第四權不正是要監督老三權的嗎?怎麼要監督人家的,可
以已經連拿了三年新聞局的錢(2000年度、2001
年度、2002年度)而不自覺違背民主政治義理,獨期
期以代表醞釀中「第五權」的NPO接受第一權部分經費
為不可?此間義理幽微和規範界線,學界已開始在討論,
也樂見能深化討論出結果。在此之前,月旦評論哪方,至
少都須秉持同一套標準。

 至於本基金會的提案為什麼能勝出?這我沒立場講。但
所謂半年前就已內定綁標的指控,真是惡毒的污衊!請細
看評審委員吳老師、方老師在本版的貼文說明,以及她們
寫就、坊間媒體卻不願刊登的心聲。如果還不夠,請以理
性人的態度繼續向她們請教。

 本基金會的研究計畫,我是很想公布出來讓大家指教,
我們的研究團隊也不斷根據社會上言之成理的指教在調整
改善,但厚厚一大疊的文字如何貼到版上來?替代辦法不
如我們第一期成果發表時,歡迎大家一起蒞臨現場指教。
到時您絕對可以驚覺這個禮拜聯合、中時兩「大」報系的
表現,正好是「新聞公害」的精華版。他們幾十年來一向
自稱是中華民國最大報,沒錯!他們什麼爛招都會使,都
敢使,果然是最「大」報,我治臺灣新聞史近十年,這個
禮拜才開竅原來大在這裡,此刻連想舉其犖犖大者,都嫌
不夠力氣,也怕塞爆了這裡的版面。

 相關新聞推出至今整整一個禮拜了,除了中時林照真和
台日的王珮雯小姐通過電話找我查證過虛實之外,沒半個
記者訪問過我,我可是計畫主持人啊!也只有林小姐跟我
要過計畫看,可是談這計畫的記者和專家學者評論人一脫
拉哭,或如天師作法,步罡踏斗,符籙滿天,卻分不清楚
言論和新聞區別在哪裡,連期許純淨新聞精確、客觀、公
正、合適(就是那個《紐約時報》自我期許的「所登的都
是適合刊登的「合適」啊!)都說要箝制言論自由,這麼
說,歷年來帶《大學報》的老師每禮拜五中午還檢討新聞
個什麼勁?豈不都在箝制言論自由了?「言論」在社論,
在方塊、在特稿,在分析稿,在漫畫,在各種五四三,在
那裡要前滾翻,後滾翻,聽人自由啊,可是就不該在「新
聞」!我的研究計畫寫得好明顯:只要分析「純淨新聞」,
論者若還要拿自己污腥的小腸硬給拴上「箝制言論自由」,
不是不識字,就是沒看人家計畫,這樣的德行不為害嗎?
更有如童乩起童者,指控荒謬錯誤層出,看的人只好上廁
所。為什麼分析一到四版新聞不行?璩美鳳光碟案新聞不
是登在一到四版嗎?黃顯洲案新聞不是登在一到四版嗎?
鄭余鎮王曉嬋案新聞不是登在一到四版嗎?涂醒哲冤屈案
新聞不是登在一到四版嗎?可憐的白曉燕那截手指頭不也
是登在一到四版嗎?還有許多你自己記得住、不好我剝奪
你聯想樂趣的經典「新聞公害」案不也都是登在一到四版
嗎?這些怎麼都是政治新聞?莫非臺灣的這些偉大媒體果
真都以泛政治化的居心在看新聞?而政治新聞又為什麼不
能分析研究?我們憲法裡的學術自由是這樣規範的嗎?還
是那兩「大」報系的政治新聞經不起分析?

 沒機緣接受查證或訪問,但我研究室卻從上周三早晨開
始灌進騷擾電話,家裡的同類遭遇也從當晚開始,原來陳
文茜、唐湘龍、趙少康等自由鬥士的節目格調這麼高!他
們天天時時接力不斷的高格調節目是這樣呼籲捍衛人權自
由的?後來聽吳老師透露,她家的遭遇也一樣,這些節目
的格調更高出平方值來唄!

 若非這個研究案鬧新聞,我還體會不出「新聞公害」原
來這麼嚴重,既然如此,這個研究只好期期做下去,直做
到臺灣媒體的偽善面目纖毫畢露為止。願研究道行比我高
的同事來共襄盛舉,願屆屆新聞系有學生來接力!

 我現在也開始猶豫,該不該鼓勵本系學生投入新聞業?
反正現在入行了,不是給政客用,就是給財團用,要不然
就是給媒體流氓用,沒多久你就心腸面目全非啦,不如發
揮所學處理和檢驗資訊的專長,投效各NPO,做個新聞
環保志士,等腥臭散了,想進去再進去,也才有意義。你
可是良家子啊!幹嗎進去浮沈出賣靈魂,給人看不起?

 你如果還聽得懂我和吳、方兩師的心聲,請把我們的及
與此事相關的PO文抓下來,無遠匪屆的傳出去,因為島
上習慣看這兩偉大報系產品的人都嚴重誤解了我們。


─────────────────────────
★相關評論:

 監督媒體 建立公評機制(吳翠珍)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writer0001.asp?id=93

 評審委員致新評會的公開信函(方念萱、吳翠珍、陳炳宏)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writer0001.asp?id=95

 方念萱副教授的聲明!(方念萱)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writer0001.asp?id=96


=========《專欄專評》=========

*作者:馮建三(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政大新聞系教授)

*主題:新聞局小兒科


 新聞局兩種委外研究或調查案,近日引發滿城風雨,值
得評述。因受篇幅限制,這裡不談理論,僅據筆者的有限
資料,繞過美德北歐及中韓的情況,只提供英國實例,作
為檢討之資。

 上個月,英國的國會媒體暨文化委員會又開始了新一輪
的報紙自律調查,邀請了四位報社主編陳述其經營理念。
業者反對立法規範媒體,但無奈地表示,假使名人控告媒
體成風,致使法院以判例形成管制媒體之實,則「由國會
為之,總比由法官為之,來得無限之好」。
 
 這次調查並無新意。二戰之後,已有四次前例,其中
1946、1964、1977年的皇家調查,規模尤其
巨大,特別是第三次,竟然投入了應該是超過了等值於二
億新臺幣的資源。金融時報主司媒體事務之報導及評論的
記者史努地(Snoddy)說,對於這些調查,業界「若能置
之不理,則置之不理……若不能則能拖就拖……只有在政
治人物似乎有了不尋常的決心要立法威脅時,才會採取自
律行動」。

 到了1980年代末,第四次的政界威脅,致使英國的
報業評議會走入黃昏,改設「報業訴願委員會」。現在又
是10多年過了,也許這個委員會的功能又到了極限,才
有國會的老調重談,至於能否有新意的產生,恐怕也未必
見得。

 準此,台灣的政府想要委外評價電視、報紙,相比於英
國,反倒是遲到之舉。另一方面,業界現在的大肆抨擊,
可說恰如其分,本來就是媒體會有的反應。是以,我們應
該可以預見,就如同英國那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政府要調查
媒體之歷史所顯示,最後台灣新聞局的隨便亂動,大致也
不可能產生實質作用。何況,台灣的行政與立法權之分裂,
遠不是英國那種內閣專權可比,新聞局的小兒科作風,憾
動不了新聞自由的啦。


=========《專欄專評》=========

*作者:黃浩榮、徐孟延

*主題:當災禍可以現場轉播之後…


 日前發生震驚社會的炸彈客自殺事件,炸彈客按下引爆
器的剎那,天搖地動、火光四射,轉眼間一切灰飛湮滅,
餘下散滿四地的模糊血肉。這不是虛擬的電影情節,而是
活生生的社會事件,透過電視新聞的現場轉播,直接傳送
到每個家庭的螢光幕前,震撼每個觀眾的脆弱心靈。

 令人詫異的是,部分媒體甚至不對新聞影片進行過濾處
理,夜以繼日地播放炸彈客引爆炸彈的殘忍畫面。這種作
為,非但製造了聳人的集體驚怖,更反覆拉扯社會的痛覺
神經,造成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深層陰影,也不禁令人感
慨媒體缺乏對閱聽人的尊重與對生命的敬意和同情。

 媒體在整個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多變的:一開始是中立
的事件記錄者角色;後來隨著炸彈客想要與媒體談話,媒
體協助警方喬裝成記者與炸彈客溝通,扮演社會安全維護
者角色;詎料,到了最後,媒體卻反成了冷酷的災難消費
者與販賣者,不斷地重製、播放罹難者身亡的血淋淋片段,
用來召喚閱聽市場的收視數字。媒體對罹難者與閱聽眾應
有的尊重,全數隨著爆炸的烈焰化為灰燼。

 再者,整個事件也不禁令人再次質疑,新聞台運用SNG
車實況轉播案發現場是否真有其必要性?從數年前的白曉
燕案到近日的天橋自殺鬧劇、炸彈客自殺等等,SNG早
已不只是用來即時傳遞與民眾利益切身相關的社會消息
(如颱風、天災、選舉開票結果等),事實上,SNG更
經常用來「親身觀測」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如警方攻堅、
民眾自殺等)以及無關緊要的八卦緋聞。但是,媒體題材
「口味」的加重,是否真的符合閱聽大眾的需要嗎?電視
畫面上大剌剌的〝Live〞字樣,是否反而成了電視台
為避開廣電法規、分級辦法的護身符?SNG究竟該是為
民耳目的資訊收集工具呢,抑或只是拍攝社會肥皂劇的高
級攝影機?

 當然,我們明白媒體自身有著收視率的壓力,但是這種
一再製播「人肉炸彈」的嗜血作為,其實是相當可議的。
因為它不僅造成電視機前的觀眾莫名的恐慌,讓人們陷入
無邊的傷痛與恐懼當中,也可能使得人們對真實世界逐漸
疏離、麻木。特別當現實生活中的災難、戰爭變得可以現
場轉播、一切就像電影劇情時,逐漸地,真實與虛擬的之
間的界線將趨於模糊,我們將不再容易區別兩者間的差異,
反而將讓一種莫名的冷漠和疏離,取代了我們對於現實世
界的關懷與感情。

 科技雖然來自人性,但卻也回過頭來肢解了人性。


 (作者黃浩榮為媒觀專欄主筆)


=========《媒體觀察》=========

*作者:沙漠女人(媒觀讀者投稿)

*主題:浮動的歷史,艱難的媒體評鑑任務


 喧騰一時的媒體評鑑風波,又在陳水扁總統副手人選問
題的炒作下悄悄落幕了。但這件事並沒有結束。如果上到
政大貓空新聞系版,也許你會看見若干更真實的聲音。

 媒體評鑑機制在西方進步的國家已行之有年,猶因問題
甚多而不時遭到學者或專業人士的批評,反觀台灣,竟連
個起步的空間也沒有。四年前,曾有多位學者聯手策劃
「媒體改革白皮書」,希望藉由政黨輪替來推動台灣電視
的公共化和民主契機,到最後卻被擴大成「綠化」問題,
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與理想,再也無法找到出口。

 但是這群知識分子仍然耕耘不輟,將這股良美立意投注
到媒體教育和研究上。今天,姑且不論政府出資評鑑的利
與弊,當這些集思廣益的金玉良言終於有一個管道重見天
日時,台灣的主流媒體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重新封閉
它們,報紙徒然用「捍衛言論自由」的斗大標題來填充自
己,在爆滿的版面上卻不見任何關於媒體自由的對話討論,
電視更是頻頻播放新聞局長葉國興的「不當」手勢,把它
放大成罪孽深重的政治符號。

 媒體這般做法,在耳聰目明的閱聽人眼中早非新鮮事,
因為它和台灣的社會政治及人民的情緒結構,淵源頗深。
在後白色恐怖、後省籍的年代,不同族群表面上一團和氣,
卻仍殷殷渴求一種純粹的權力機制來召喚自己的政治主體
性。例如,容我粗糙地說,老一輩的外省族群在阿扁執政
後,只能把自己的族群歷史想像寄託到「反扁的語言」裡,
這個幽靈恰好一直附著在某幾個主流媒體、黨派或人物上,
另一方面,基於商業考量,媒體機器也就想盡辦法綁住這
個幽靈,使之成為神話,以引發目標閱聽人的認同慾望。
任何事件,包括媒體評鑑,在這樣的運作邏輯下,都被轉
成了某種敏感的情緒語言,但,對於認同者而言,那是公
理,是正義。

 媒體評鑑若能以適當方式推動、執行,將是台灣社會的
一大進步,然而,在台灣這塊浮動不安的移民歷史性格裡,
它很弔詭地無法成為一種「政治」。台灣社會還沒有挪出
空間來容納這個政治主體,或說,在它成為主體之前,就
已經成為某種服務於其他主體性的語調和聲音。在有志之
士眼中,媒體評鑑任務是必要的想像與實踐,但二十一世
紀的今天,它仍漂浮在某一條荒涼的小徑上,等待著地。


=========《實務線上》=========

*作者:葛傳富(大愛電視台新聞部副理)

*主題:採訪新聞 別忘同理心


 勤姓台商的女兒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講到「爸媽轉到普通
病房後,竟然有記者拿著擴音器在病房外大喊他們的名字,
很像八點檔的劇情吧!」天啊!台灣媒體真的生病了,而
且可能病得比SARS病毒影響人體健康更加嚴重,媒體
長期對受訪者的不尊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採訪方式,
讓越來越多的觀眾在看新聞時覺得不舒服,難道記者的專
業是建築在受訪者的痛苦之上嗎?

 不可諱言的,此次記者採訪SARS病毒新聞時,為了
追新聞,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穿梭在病房和隔離病患家
中,真的非常辛苦,但是記者在採訪線上挖掘真相的同時
也應該有一顆慈悲心和同理心對待病人和家屬。

 傳播學者徐佳士先生在一場研討會曾經說,有很多學生
回到學校跟他反應說:「老師,很抱歉,我不能聽你的話,
我要聽老闆的」,言談之中道出許多無奈,記者沒有專業
的自主權,是一件多可悲的一件事啊!不過,要求自己在
採訪時,設身處地的幫別人想一想總做得到吧!


─────────────────────────

★關於媒觀評論投稿:

 媒體評論專區是一個提供「媒觀e網會員」發表文章的
網路平台。期望透過您對媒體銳利的觀察文章,使更多人
更關心台灣的媒體,進而讓台灣媒體改革更上一層樓!

 我們會將「評論投稿」的佳文,刊登在媒體評論專區中
,並精選出二至三則文章,刊登在每兩週發刊一次《媒體
觀察電子報》中,提供網友瀏覽分享。媒觀編輯室對來稿
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感謝您的投稿參與支持!

─────────────────────────
★投稿請至: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comment_form.asp

 或來信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活動》=========

◎媒體觀察校園巡迴列車--朝陽站

 時間:2003/04/29 15:30 ~ 2004/04/29 17:30
 地點:朝陽科技大學 設計大樓115教室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75

─────────────────────────
◎<五力泛台> 第六屆五所大專傳播科系學生作品聯展

 時間:2003/04/26 10:00 ~ 2003/04/28 17:00
 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B1藝廊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68

─────────────────────────
◎「媒日媒夜」文化大傳第七屆畢業展

 時間:2003/05/02 09:00 ~ 2003/05/05 14:00
 地點:士林紙廠(台北市士林區福德路31號,
         捷運士林站2號出口旁)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76

─────────────────────────
◎【歷9彌新‧2003世新‧ 廣電影音祭】

 時間:2003/05/09 ~ 2003/05/13
 地點:西門町-獅子林戲院

 詳情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ivity.asp?id=73

─────────────────────────
★更多的媒體活動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activity/act_index.asp


=========《媒體大小事》=========


◎媒體評鑑 阿扁:政府不必也不能介入


 陳水扁總統在二四日出刊的「阿扁總統電子報」中表示,
媒體的成長必須靠媒體自我的期許和社會的約束,雖然一
直有民間的團體希望提升媒體的品質,但是他始終認為:
政府不必也不能介入。這是新聞局計畫委託民間團體進行
媒體評鑑後,陳水扁首次對此問題表態。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93

 【2003/04/25 聯合報】

─────────────────────────
◎有線搶過頭 氣象局糾正


 「四月颱」侵台,有線電視新聞又搶過頭。兩家新聞台
二三日在中央氣象局尚未宣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解除以前,
就提早在下午三點的新聞時段報播颱風警報已經解除,氣
象局先以口頭糾正兩家電視台,並要求更正。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92

 【2003/04/24 中國時報】

─────────────────────────
◎色情節目穿插政令宣導 葉國興尷尬


 立委二三日公然在立院收看「蓬萊仙山」頻道的色情節
目,中間突然穿插新聞局「選擇好節目」公益廣告,差點
把立委笑死,新聞局長葉國興更是尷尬,決定調查。到了
傍晚新聞局已查明,並未提供該頻道此一公益廣告,是否
要求下檔?新聞局則左右為難。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90

 【2003/04/24 民生報】

─────────────────────────
◎通信傳播基本法 月底送立院


 羅文嘉表示,行政院已同意將國家通信傳播委員會組織
條例(NCC)草案於五月底前送進立法院。在這之前,
行政院將於四月底前將一部新的通信傳播基本法草案送進
立院審議。他指出,通信傳播基本法規範廣播電視、電信
通訊及網際網路,未來將是NCC的母法。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80

 【2003/04/21 中國時報】

─────────────────────────
◎聯合筆記》跨越中的「死亡線」


 短短不到一個星期,台灣民眾已透過電視現場直播,直
觀了至少兩場生與死的拔河。一起父攜女跳天橋自殺事件,
一起炸彈客引爆炸彈自殺事件,均不知糾結了多少人的心。
當電子媒體「跨越死亡線」已然成為常態後,不禁要問,
這條死亡線該這麼莽撞的跨過去嗎?閱聽大眾又是否已然
做好了直觀死亡的準備?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77

 【2003/04/21 聯合報】

─────────────────────────
◎評鑑媒體公聽會 唇槍舌劍


 新聞局委外評鑑媒體引發政治風暴,國民黨立委洪秀柱
十八日舉辦公聽會,邀集官員、學者、廣告主、民間團體
和媒體主管共同討論。會中各方抨擊連連、針鋒相對,新
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盧世祥堅持,報紙的政治新聞當
然要受檢視,政府委外執行研究調查並沒有錯,媒體統獨
取向也不會在觀察之列。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72

 【2003/04/19 中國時報】

─────────────────────────
◎國傳會上 新聞局下


 行政院當務之急,應該是積極推動「國家通訊及傳播委
員會」,以專業的獨立機關方式,廣納各界學者專家,以
「多一分專業,少一分政治」的原則,建構後威權時代的
媒體新秩序。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61

 【2003/04/18 中國時報】

─────────────────────────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聲明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55

 【2003/04/18 聯合報】

─────────────────────────
◎葉國興為政治當局量身裁製的第五權


 也許,這個社會確實應有如葉局長所說的「第五權」;
但輿論不以為然者,卻是葉局長竟然將「新害會」這種為
當局量身裁製的機構抬捧成「第五權」的具體代表。難道
民進黨執政團隊不知過去的「新評會」的形象被李登輝、
賴國洲翁婿扭曲成何等模樣?怎會如此變本加厲地炮製出
一個更加駭人聽聞的「新害會」?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34

 【2003/04/17 聯合報】

─────────────────────────
◎盧世祥:評鑑計畫 不須修正


 盧世祥說,此一委託案三月簽約,目前研究工作已展開,
按計畫每兩個月交一次成果,所以五月中下旬會有第一分
報告。他還不曉得新聞局長葉國興十六日說將「修正」那
些部分,在接獲通知前,這個研究案應按原定計畫推動。
不過他認為,基金會擬定評鑑項目經過仔細討論,相關方
法的設計很好,應該沒有再修改的必要。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33

 【2003/04/17 聯合報】

─────────────────────────
◎游揆約見葉國興 調查媒體喊停


 在各方強烈反對聲浪下,行政院長游錫?裁示,新聞局
正在公開招標的「2003年台灣報紙雜誌產業調查案」,
即日起喊停,不再辦理;已經委託民間團體執行的媒體評
鑑案,如果社會對評鑑的項目有疑慮,行政院也將建議受
委託單位「更改」,不要納入評鑑範圍,以去除政府干預
新聞的疑慮。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11

 【2003/04/16 聯合晚報】

─────────────────────────
◎一版到四版:該不該管?要如何管?


 媒體的言論自由,不但是「保障公共利益」的機制,也
是一個社會施行民主的重要表徵之一。政府無論如何不可
能以干預媒體來達成「保障公共利益」的名目。自從大法
官第五○九號解釋案提出以來,為表彰憲法精神所樹立的
保障言論自由的里程碑,卻由政府的行政手段和政治人物
的訴訟行動一步一步摧毀。「人權政府」何以為自己、為
媒體塑造如此難堪的情境?「政府干預媒體」如今成為媒
體要聞版面所不能不關心、不能不評論的議題,究竟是何
以致此!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803

 【2003/04/16 聯合報】

─────────────────────────
◎基準改變 涉圖利業者


 「媒體改造學社」十五日嚴重抗議行政院新聞局將「廣
電三法修正案」第九條,「為普及發展廣播電視並提升其
服務品質」設立特種基金,徵收提撥基準從「營業額」改
為改為「盈餘」,認為有違本項立意良善的設計,圖利業
者。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94

 【2003/04/16 聯合報】

─────────────────────────
◎電視節目 由廣電基金檢視


 行政院新聞局媒體評鑑案,電子媒體部分由廣電基金得
標,將每個月針對新聞性、談話性節目提出觀察報告,並
不定期針對特殊個案舉行座談會。至於評鑑不良媒體的記
點,新聞局強調,此係廣電法修正案條文,尚未經立法院
審議。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84

 【2003/04/15 中國時報】

─────────────────────────
◎澄社:自律比他律重要


 據稱新聞局擬以評鑑和記點方式管理媒體,澄社社長顧
忠華十四日認為自律比他律重要,政府不應扮演介入和主
導的角色。同樣來自學界的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馮
建三也質疑,政府將重點放在監督,而不同時對結構面做
出調整,不僅大有疑問,也本末倒置。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82

 【2003/04/15 中國時報】

─────────────────────────
◎一年預算九十幾萬 盧世祥:雖會賠錢願參與


 盧世祥表示,當初參與新聞局此一媒體觀察計畫案競標
的,還有新評會、世新大學等團體,經評審決定由新聞公
害防治基金會得標,由政大新聞系教授林元輝主持。盧世
祥表示,除了做量化觀察外,他們也會做質化分析,每兩
個月發表一次,也會找媒體觀察基金會、記協、澄社甚至
新評會等團體指導,看方法論有無問題,盼能做得更好,
跟政府無關。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80

 【2003/04/15 中國時報】

─────────────────────────
◎四指標評鑑媒體 在野抨擊


 新聞局指出,出版法八十八年廢止後,新聞局自八十九
年起委託新聞媒體自律協會辦理「淨化新聞,迎向新世紀」
專案,檢視國內十二家主要報紙的羶、色、腥新聞內容,
每季都會舉行記者會公布檢視成果;新聞局說,這種作法
是期待以「他律方式加強監督」,並帶動更多媒體成立自
律機制,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倫理。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77

 【2003/04/15 聯合報】

─────────────────────────
◎無線台標售 新聞局:有利公平機制


 針對新聞局完成廣電三法修正草案,未來無線電視台、
平台服務業將可競標,遭中視總經理江奉琪指為向財團傾
斜。新聞局長葉國興昨天嚴正回應:「針對將江奉琪說法,
怎麼不想想,以前國民黨不就是國內最大的財團?台灣要
發展媒體產業,經濟要成長,檢討目前廣電問題,提供商
業團體一個公平環境,需要被質疑與財團掛勾嗎?」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74

 【2003/04/13 星報】

─────────────────────────
◎媒體道德 在收視率下掙扎


 究竟是政論節目決定議題?還是議題主宰節目生死?政
論性節目近年來蓬勃發展引領政壇風向,但為求高收視率,
政論節目也被質疑刻意炒作族群、政黨對立,成為社會亂
源。收視率是否牽著政論節目鼻子子走?到底是狗搖尾巴、
還是尾巴搖狗?這已成為大多數政論節目主持人心中最大
的痛。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72

 【2003/04/12 中時晚報】

─────────────────────────
◎畫面引發模仿效應 扭曲價值


 國內電視台十一日下午現場實況轉播一名中年男子攜幼
女企圖跳橋、割腕自殺鏡頭,血淋淋的畫面令人怵目驚心,
大眾傳播、社會學者一致認為,電視台播出自殺、暴力血
腥畫面並不適宜,可能引發模仿效應,或者是造成觀眾價
值觀失去判準對血腥冷漠、麻木,甚至接受自殺是解決問
題的方法。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70

 【2003/04/12 民生報】

─────────────────────────
◎拍賣 中視直指向財團傾斜


 政府將在廣電法修正草案中,賦予拍賣無線電視台法源
,台視、中視與華視三家無線電視台總經理聞訊後都感驚
訝,認為這是嚴重的電視生態變革,其中,中視總經理江
奉琪反應最激烈,直指這種做法是向財團傾斜,為財團奪
取無線電視台經營權鋪路。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68

 【2003/04/12 聯合報】

─────────────────────────
◎新聞局廣電三法 禁黨政投資


 為使黨政軍勢力全面退出廣播電視媒體,維護新聞專業
自主空間,新聞局十一日提出最新版的廣電三法,明定政
府、政黨、及其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不得直接、間接投
資或透過委託、信託方式來直接或間接投資廣播電視事業。

 除禁止政府、政黨等投資外,條文也明定政府、政黨、
政黨黨務工作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均應退出媒體經營的迴
避條款,以維護新聞專業自主的空間。


 More>>: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asp?id=767

 【2003/04/12 聯合報】

─────────────────────────
★更多的媒體大小事請見:
 http://www.mediawatch.org.tw/media_news/News_index.asp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s://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chid=202
 http://www.mediawatch.org.tw/enewsletter/enews_index.asp

~~~~~~~~~~~~~~~~~~~~~~~~~

★投稿請至:
 http://www.mediawatch.org.tw/comment/comment_form.asp

 或來信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媒觀e網」: http://www.mediawatch.org.tw
˙ 發行人  : 馮建三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許景泰、陳宏達

˙電子報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電子報討論區: http://www.mediawatch.org.tw/forum/category.as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