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有人問我關於記者啟蒙之六──徐瑞希勞工意識篇(turtle)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2003/05/19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http://www.esouth.org ────┘


======================【今日主題文章摘要】======================

◎ 有人問我關於記者啟蒙之六──徐瑞希勞工意識篇(turtle)

有人問我關於記者啟蒙,記者算不算是勞工?記者應不應該加入工會?
我始終忘不了徐瑞希眼中淡淡的遺憾與哀愁。



=========================【編輯室手記】=========================

你還記得徐瑞希事件嗎?這是十二年前的事情,徐瑞希是聯合報記者,
因為撰寫評論時以略為負面的語氣,提到報社老闆好友的兒子,引發
一連串的解雇風波。

今日文章作者長期投入媒體改革,他從徐瑞希事件談起,敘述他對媒
體改革的啟蒙,以及投入媒體改革的過程。這是社運工作者的親身經
驗,insider 的一手消息,讓我們在不得不接受主流媒體訊息時,多
一些思考的空間。(陳豐偉)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免費撥接電話號碼: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苗栗地區:4266-1234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撥接帳號:esouth
撥接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http://www.esouth.org/dialup/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文/陳豐偉)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30123.htm



========================【最新捐款公告】========================

◎ 感謝陳鋕銘捐款 1000 元。 (5/14)
◎ 感謝陳建中捐款 1000 元。 (5/14)
◎ 感謝陳毅峰捐款 1000 元。 (5/14)
◎ 感謝陳新富捐款 2000 元。 (5/16)



==========================【人文通訊】==========================

◎ 國際健康講座系列 15:
  移民與健康 ─ 從社會適應談外籍勞工的心理健康

(TIMA台灣國際醫學聯盟)

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外籍勞工離鄉背井來到台灣,進入工地,進入
工廠,進入家庭。在每一個工作位置上,都有不同的工作挑戰跟生活
經歷。如果缺乏在地人際關係與社會支援系統,情緒有困擾又缺乏溝
通管道,時間的累積與持續的壓力如排山倒海,影響所及不只是外籍
勞工個人的身心健康,包括外勞雇主、外勞所照顧的病患、外勞母國
的家庭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與影響。

外籍勞工的心理健康議題已經數度成為媒體眈視的社會事件。然而如
同楊明仁醫師所言:『精神疾病的症狀表現、病程及預防,與個人所
生活的社區生態環境、文化脈絡以及居民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繼
上個月「創造對外籍勞工友善的醫療環境」講座之後,本次以外籍勞
工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為題,希望能深入外籍勞工心理健康層面,從
現象與問題來探討改進與改善的對策,促進外籍勞工健康與人權的落實。

時間:5/25(日)下午 2:00~4:00
地點:TIMA辦公室(北市仁愛路二段97之1號4樓,近捷運忠孝新生站)
講題:『移民與健康』-- 從社會適應談外籍勞工的心理健康
主持人:黃嵩立 秘書長(TIMA台灣國際醫學聯盟)
與談人:Ms. Blessie B. Landingin(菲律賓勞工詩社)
    Ms. Flora Rosarariana(台灣印尼勞工協會)
    楊明仁 主任(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

※ 因應 SARS,本演講場地是為一開放性空氣流通之處,並有洗手設
施;如需口罩,請自備。

※ 參加者請注意 -- TIMA 台灣國際醫學聯盟已經搬家,
地址:台北市仁愛路二段 97-1 號 4F(近捷運忠孝新生站),
電話:02-3393-1815,傳真:02-3393-1850,請大家告訴大家!

※ 報名詳情請見
  http://www.tima.org.tw/6_Trainning%20Courses/IHC/IHC-(15).htm



◎《全球化論壇》第三次演講討論會
◎ 文化批判論壇第廿一場延後舉行
◎ 從人文關懷出發‧SARS 引發的台灣醫療界啟示錄
  ─「1920 年代台灣文化協會醫師群像特展」
◎ 敬邀連署:讓老師更專業 -- 請以「聘約」約束教師「不適任行為」
◎ 請求大家協助清水溝重建工作站!
◎ 尋找冰雪聰明的工作伙伴
◎ 請連署:正視護理人員犧牲的代價
◎ 唐山 20 年來第一次整修前大清倉
◎ 飛彈已經不再穿刺伊拉克的天空
  為甚麼我們還要靜走反戰 29 天?
◎ 第二屆女性史料田野調查培訓營隊 ─ 女性托育工作者的生命故事
◎ 第 9 屆世界台語台語文化營停辦
◎「春夫人四物醋」母親節特惠方案(至 5/11 止)
◎ 屬於父母的~快樂成長班

※ 以上人文通訊請至
  http://www.esouth.org/comm20030505-20030516.htm 閱讀詳細資料



==========================【主題文章】==========================

※以下文章不代表「南方」立場。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您與作者聯
絡,或至 telnet://bbs.esouth.org 的 south 版發言,或者請加入
南方討論區 http://tw.egroups.com/group/esouth-community 提出
您的回應與挑戰。

────────────────────────────────
標題:有人問我關於記者啟蒙之六──徐瑞希勞工意識篇
作者:turtle (turtle3033@pchome.com.tw)
本文責任編輯:陳豐偉
────────────────────────────────

有人問我關於記者啟蒙,記者算不算是勞工?記者應不應該加入工會?
我始終忘不了徐瑞希眼中淡淡的遺憾與哀愁。

一九八八年中國時報爆發鄭村棋、吳永毅等人籌組工會風波時,還在
台大校園念書的我,心中就已隱約覺得,記者這一行應該跟勞工脫不
了關係,否則為何資方要來搶奪工會主導權?

不過,當時勞工意識只是我對記者這項志業的週邊想像而已。我腦海
中對於記者這種人浮現的主要輪廓,是以揭發美國水門案的那兩位華
盛頓郵報記者為藍圖,然後再填入我對記者伸張正義與追求真相的種
種想像。至於華盛頓郵報那兩位記者是否具有勞工意識,似乎無關宏
旨。

到了一九九一年三月聯合報爆發徐瑞希事件時,在軍中待退的我,已
經清楚希望走上記者這一行。儘管我仍抱持對於水門案的美好憧憬,
但徐瑞希只因撰寫「翁大銘以後戲怎麼唱」特稿──文中提及翁大鉻
與黃少谷之子黃任中友好──就遭與黃少谷關係良好的聯合報老板解
雇,這麼不合理與不公義的事件,卻讓我對記者志業的想像增添不少
義憤填膺情緒。

幾個月後,我如願成為某家報社的市政組記者,歷練台北市捷運局、
社會局、市議會等路線後,沒多久就被調到政治組主跑社會運動、民
進黨新聞。緊張忙碌、充滿好奇與挑戰性的新生活,讓我一頭鑽入
「準水門案記者」的自我期許中,腦海中根本沒有空間可以容納對於
勞工意識的思考體驗。

然而,勤奮敬業、戰戰兢兢幾年下來,雖然我對記者工作已逐漸駕輕
就熟,雖然報社對我的表現有頗高評價,我卻從來沒有跑過類似水門
案的新聞。在此同時,我卻逐漸感受到新聞界某種自我膨脹與自大虛
矯的氣氛,膨脹虛矯到只以權勢邊緣人為榮,卻對最基本的新聞工作
權益視而不見。

我看到不少資深前輩、大報記者是標準的「社外一條龍,社內一條
蟲」,他們在跑新聞時以與政商權貴稱兄道弟而自我誇耀,自認具有
待價而沽的高檔行情而不怕失業,並視工會如洪水猛獸,深恐造成資
方任何不悅以致影響其地位行情。

從勞基法明文涵括新聞媒體的法令規範來看,記者是勞工殆無疑義,
記者加入工會以團結爭取權益更題理所當然。但國民黨政府丟掉大陸
後餘悸猶存,以致在台灣戒嚴體制下長期打壓工會與扭曲勞工意識,
加上記者這一行的職業特質,確實與朝九晚五上班族或一般藍領工人
截然不同,凡此種種皆使得新聞工作者缺乏勞工意識、媒體工會體質
薄弱。

即使如此,徐瑞希事件仍已清楚顯示,就算記者的「權利」、「義務」
與藍領勞工相去甚遠,以致記者不容易自認身為勞工,但記者的工作
權卻可能比藍領勞工還要脆弱。如果記者的工作權可以被任意剝奪,
記者想要追求的新聞自由、新聞自主又怎麼可能存在?

我雖然在這些反思基礎上一步步確立自己的勞工意識,但是,我碰到
的尷尬狀況卻是:我所服務的媒體根本沒有工會。而且,報老板對工
會更充滿疑慮與反感。

當時適逢這家報社蓬勃起飛、全面發展,財力雄厚的報老板不但以大
贈獎刺激報份,更大幅提升員工薪資待遇,在員工薪水連年三級跳的
「人人感念老板德政」氣氛中,談籌組工會實在太過沈重。

我必須承認,在那種大氣氛下,我沒有足夠的勇氣站出來籌組工會,
我也不認為那是籌組工會的最佳時機。我的優先選擇,是與一群志同
道合、包括自立工會重要成員的同業好友組成讀書會,固定討論關於
新聞自主、自律、媒體工作權議題,希望做好準備與伺機而動。

一九九四年七月爆發的自立晚報股權轉移風波(又稱「自立事件」),
讓我們這個讀書小組找到一個重要著力點。我們積極參與「搶救自立」
行動、舉辦「九0一為新聞自主而走」遊行,並在跨媒體南北串連後
成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

儘管華盛頓郵報那兩個老外記者以及「水門案」仍然非常遙遠,中時
工會事件與徐瑞希事件的主角,卻已一一出現在我的面前。

台灣社會過去缺乏由基層新聞工作者組成的自主性新聞專業組織,也
缺乏橫向連結媒體工會的跨媒體工會組織;因此,記協成立過程中同
時承擔上述雙重期待。

鄭村棋、吳永毅曾經積極參與記協籌備,並且大力鼓吹工會路線,也
得到不少記協朋友的呼應;但較多數記協朋友主張以新聞專業為核心、
與媒體工會保持密切合作的專業路線,因此記協最後是以新聞專業團
體的面貌出現,並與後來成立的大眾傳播產業工會聯合會(大傳聯)
保持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鄭村棋、吳永毅等人為爭取勞動者不受剝削而長期奮
鬥的努力,對於我們這些後輩產生很多刺激與影響。對我個人來說,
學生時期對鄭村棋演講留下的深刻印象,能夠在記者生涯實際印証,
更是一種難得的啟蒙經驗。

我還記得,在某次爭取工作權的行動中,當我與記協朋友踏進中央日
報辦公室,向社方表達不應違反勞基法解雇記者的那一刻,原本非常
抽象的勞工意識突然變得無比清晰。我們並非執意要跟媒體資方作對,
但我們必須爭取做為勞工的基本保障與尊嚴。

一九九七年底,當我以記協刊物「目擊者」總編輯身份專訪徐瑞希時,
徐瑞希的現身說法,讓我對記者工作權遭到不當剝奪時陷入的掙扎困
境,有著更深刻與更真實的感同身受。

徐瑞希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我也曾經當過很多年的蟲,儘可能不
要去招惹老闆,說實在的,如果不是把我逼到牆角,如果當時還有一
些轉圜空間,我有可能再回去當一條蟲吧。」

在報社要她「認錯」時,她明白自己已經退無可退,但她仍堅持是非
黑白要分清楚,因此她的回答是:我沒有做錯什麼,你們要我怎麼認
錯?

於是徐瑞希選擇與聯合報打官司。一、二審都贏,聯合報要求和解時,
她強調只要社方登報認錯,她可以一毛錢都不要。但官司三審被駁回,
此時律師勸她「對法律人而言,所謂的正義,就是透過一些實際的經
濟利益來得到」,加上她快生第二個孩子了,所以決定接受和解。

事隔多年後,徐瑞希說,如果可以重來,她一定控告到底,輸了就認
了,不會選擇和解。

她這樣回憶記者生涯的兩度挫敗:「我最早對記者工作產生懷疑,是
我在中國時報的時候,那時候發生鄭村棋他們工會的事情,我也參與
簽名支持工會,但很多平時在報紙上鼓吹自由開放的老記者不但不簽,
還發動拒簽,幫老闆策反,我當時在想,這就是我所知道的自由派記
者嗎?那是我對新聞工作第一次的幻滅,聯合報這次已經是第二次的
幻滅。」

「我一心只想跑好新聞,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初戀……為了它還去
念碩士,因為想當一個政治專業記者……可是到最後卻是以這樣的方
式被迫結束掉記者生涯,很痛苦的治療傷口後,把自己美麗的夢想束
諸高閣,有些時候想起來真的很殘忍」。

按下快門的那一霎那,我看見了徐瑞希眼中難以形容的淡淡遺憾與哀
愁。

我想,只有身歷其境,才能真正了解一個小記者獨立對抗龐大資方的
無力感,才能真正體會一個小記者與社方對簿公堂所必須付出的時間、
精力與金錢負擔,也才能真正認清一個記者必須堅持的專業價值與工
作尊嚴。

幾年後,我有機會受邀參訪日本「讀賣新聞」,看到日本新聞工作者
在經濟不景氣聲中,仍然堅持以「春鬥」行動爭取基本工作權益的強
悍與決心。「讀賣新聞」工會幹部告訴我,他們願意在經濟不景氣聲
中與資方共體時艱,但共體時艱不能被無限上綱而任意剝奪工作權,
這是他們的基本立場。

後來,我來到當初鄭村棋、吳永毅曾經待過的這家報社。等到轉換工
作的適應期告一段落後,我主動走進報社工會,填表、交錢、入會,
此後每個月由薪水單中自動扣除工會會費。

儘管大環境持續不景氣,儘管不少人質疑工會作為令人失望、工會功
能不彰,但我仍然相信,加入工會是新聞工作的重要環節。

對我來說,這是做為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自覺。自覺受顧者應保有基本
工作尊嚴與權益,因此無法接受資方只考量利潤而剝削員工基本權益,
更無法接受資方只因主觀好惡等因素而違法剝奪工作權,因為這正是
做為一個人──不論身份是不是記者──的基本人權與尊嚴。

有人問我關於記者啟蒙,徐瑞希眼中的遺憾與哀愁讓我真正了解,記
者的工作尊嚴不會從天而降,必須透過記者自覺來團結爭取。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南方目前資金僅夠支付工作人員兩個月薪水,有您的捐款贊助,「南方」
才能長期維持獨立生存,讓這小眾、人文的媒體通路繼續發聲。敬請依下
列方式捐款:

一、劃撥至 42130461 宋明珠帳號。

二、以 ATM 轉帳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銀行代號:822),
  帳號:196533419205,轉帳後煩請寫信至 grief@esouth.org,
  註明您轉帳的帳號、時間和捐款數目,以便核對帳目。

三、線上信用卡捐款,請至 http://www.esouth.org/sccid/s/20020725.htm



=================================================================
■ 南方電子報: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 日
  主編群:方昱 吳易澄 貝爾‧傑 陳毅峰 傅鉛文 管中祥
  執編:宋明珠 莊靜嵐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以上按照姓名筆畫排列)
■ 編輯部 Email: editor@esouth.org
■ 網頁: http://www.esouth.org
■ BBS: telnet://bbs.esouth.org
■ 訂閱∕退訂請到:智邦生活館 https://enews.url.com.tw
■ 贊助「南方」: http://www.esout h.org/sccid/s/2002060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