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來去紫禁城 迷信中國

═【立報】════════════════════════════

                                  

═══════════════════════《2003/06/03》═════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來去紫禁城 迷信中國

 

    冷門科系專題

 

 

【教育小報報】

********************************************************************

   來去紫禁城 迷信中國

 

文▓魏宏晉

 

碩士班一位來自浙江的小師妹問我:「你們台灣人好像很迷信喔?」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納悶著:「台灣人迷信?」她沒等我想出答詞,接著說:「看電視上說,台灣人常到廟裡拜拜,很迷信的。」

 

台灣宗教活動確實非常活躍,看北港朝天宮每年香油錢以數十億台幣計,就可略窺一斑。而在中國,經過共產革命打打殺殺,宗教被視作迷信,早被丟到毛坑裡了,現今少數「合法」宗教活動,不過是為應付包括國際政治壓力、觀光需求等的裝飾門面表演而已。有人戲說,中國神明在50年代腥風血雨政治狂暴期間已被掃地出門,諸神退位,現在中國的領土上是沒有神祇的,上帝是由共產黨總書記當的。

 

說起中國的宗教現況,真的讓我們「迷信」的台灣人很不習慣,儘管兩國人民號稱「同文同種」,但是要找出溝通的宗教語言還真不容易。

 

宗教是用來做「門面的」

 

我有個台灣的老同學到北京經商,他雖然是個出身名校的電機博士,但做起生意還是很「台灣人」的。他在北京最貴的辦公大樓租下的辦公室才裝潢好沒幾天,就打了個電話給我,要我幫他找找有沒有紙錢香燭,最好還能找到師公念經,他要拜拜「地基主」。我想紙錢香燭還不簡單,在台北連雜貨店都有得買,北京是「國際大城」,要這玩意兒自然不難,於是我到了北大西門外的「超市發超市」去看,咿!竟然沒有!這可是當地最大的連鎖超市呀!沒關係,我再到遠一些的「萬客隆」,耶!也沒有!問一些當地人,他們對這些玩意兒似乎還很陌生,甚至對我要找什麼香燭紙錢感到懷疑?從他們眼光裡,我看到我是個精神病嫌疑者。

 

不過北京還是有好心人,1位大嬸親切地告訴我,要紙錢得往墳場去找,這種「民俗」玩意兒,只有死人才用,至於念經的人,她說到墳場附近問,有些民工可以客串,一般出殯的都是這麼做的。

 

 

原來,共產革命在中國搞得是有夠徹底的,傳統的宗教活動都被重新歸於「民俗」一類,不必修證等靈性內容,所以寺廟裡的師父是上下班的,執行法事叫民工來擔綱即可,至於有人心血來潮要敬天祭祖一下,嘿嘿嘿,到墳場去買紙錢吧!反正這兒是塊神鬼不分的大地。

 

毛語錄 填補心靈空缺

 

但也許宗教是人類共同需求的心靈之鄉,共產治下的中國雖然諸神已經退位,但是人們心靈的空缺猶在,那該如何呢?這個問題共產黨早就幫中國人設想周到了,就由共產黨來負責吧!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裡,毛澤東就是上帝,「毛語錄」就是聖經,僅文化大革命中的幾年之內,「毛語錄」就出版50多種文字印成的500多種版本,總印量高達50多億冊,不只是「20世紀世界上最流行的書」,也是「世界上讀者最多的書」。

 

據說,文革那時候那時,中國除上帝毛澤東本人以外,全國數億人民無不每天隨身攜帶這本「紅寶書」,早晚高擎於頭頂,三呼「萬壽無疆」,三呼「永遠健康」,雖然那時稱此舉叫「早請示」、「晚匯報」,但不就是宗教儀式裡的早晚課嗎?而且毛上帝語錄還可以解答任何疑難雜症,大小生活瑣事都要用語錄應答規範。我找到了一段紀錄是這樣的:「……老太太上街買菜,要對售貨員說:『節約鬧革命,請給我拿二斤菠菜。』售貨員要答:『為人民服務,這是找妳的錢。』否則買賣不能成交。」神吧!

 

信毛 保平安

 

儘管時至今日,沒人再神經兮兮地拿「紅寶書」膜拜,但是在共產黨的阻撓下,諸神依然未歸,所以共產黨還是得扮廟公,只不過繼毛上帝之後,什麼江核心、胡集團都後繼乏力,所以要推至高無上的神,毛還是檯面上的唯一選擇。

 

幾年前,中國駕駛人流行把毛主席的相片掛在車子照後鏡上,據說這樣可以「保平安」。現在拿毛公相上車保平安的流行退了,但是風景區卻常可見販賣一種鑰匙圈,一面是佛教菩薩,另一面則是毛像,把菩薩和毛並立,雖然一在天上,一可能在地底,相差十萬八千里不只,但是在一般中國人心目中,毛確實和宗教神明是沒兩樣的。

 

雖然中國共產黨教崇信唯物思想,反對唯心的迷信,中國人嘴裡革命語言儘管可以喃喃上口,但是心裡源自無明的空虛無法完全被滿足,一「迷信」起來,子彈都擋不住,像SARS風暴裡,就有很多怪力亂神、奇奇怪怪的的「抗疫神話」在廣泛流傳,簡直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說,有人說抗「非典」得在什麼時辰在家門口燃放爆竹,到那時辰,有些地方還真的家家戶戶同時放起鞭炮,一時煙硝並起,活似戰火降臨;還有像嬰兒開口說話指示要吃綠豆才能抗疫的謠言,也讓許多人深信不疑,還有因吃綠豆太多而喪命的例子發生呢!

 

一般人民也許可以用「素質」作理由來解釋行為的怪誕,但是連官方都以「怪誕」的招式來對抗非典病毒就很可笑了,只能以共產黨真的以為自己是上帝解釋了。

 

抗煞 獨尊共黨精神

 

5月中旬,北大黨委宣傳部在學校網站上「隆重」推薦閱讀一篇抗非典的文章「築起我們新的長城」,大家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政治宣傳文章,但是我想既然是抗非典,該有一些防疫知識提供,所以我就打開看看。打文章一看,不得了了,是一篇洋洋灑灑的6千多字長文,從「面對非典型肺炎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這旋律又一次在人們心中湧動,在祖國大地迴蕩」開始,下分15小點,有提到「以3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心連心;以人民的名義命名的政府,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哪裡有艱險,哪裡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哪裡就有共產黨人的奉獻」、「抗擊非典的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展現,將我們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然後總結在「一座堅不可摧的雄偉長城,永遠屹立世界東方」,就是不提人們要不要戴口罩?是不是得吃板蘭根?看來只要有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意志力發功,SARS病毒還真的不值一顧呢!

 

唉!在中國看了這麼多「有趣」的現象,中國人到底迷不迷信?我實在也不知道。

 

(回目錄)

 

冷門科系專題

 

▓實習記者呂菁菁專題報導

 

大環境景氣持續低迷,失業率高居不下,其中雖有許多為中年失業者,但其實這兩年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也不佔少數。很多人說畢業等於失業,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眼中的冷門科系畢業生,此時求職會難上加難呢?

 

根據中時人力網分析「企業端對各科系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狀況」,發現體育、地政都市、音樂舞蹈科系,並列為「企業雇主最不愛科系」的前3名。透過中時人力網的問卷調查顯示,體育相關科系的應屆畢業生,居然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在學校所學,不容易在社會上找到工作,數字遠高於文史哲相關科系的76.32%、地政相關科系的75%、政治社會相關科系的74.55%和音樂舞蹈相關科系的72.73%。

 

冷門科系學生 何處去

 

實際接觸體育科系的畢業生,卻發現不同的結果。目前任教於能仁家商的魏永泰表示,雖然不是每一位體育系畢業生都有機會從事教職,但其實工作並不難找,因為現在的休閒健身俱樂部發展日趨健全,所以不少人在健身中心擔任教練。另一方面,也有人從事體育用品的行銷或開發,都有不錯的成果。

 

就他所知,他有同學已是職業軍人,因為體育系就是體力好不怕操,而且軍人福利好又穩定,所以雖然稱不上學以致用,不過也是一條不錯的路。

 

此外政大地政系畢業的葉國良也有話要說:「可能是地政系畢業的學生,不是自行創業就是跑去公家機關服務,才會造成企業雇主少僱用的地政科系畢業生的現象吧!」而且如果公司要處理土地問題,不是交由會計或法務專業人士,就直接委託代書處理,所以企業在徵才時,通常比較不會考慮地政系的學生。

 

聽了這席話,或許我們應該說,「企業雇主最不愛科系」,並不見得在就業的路上就會四處碰壁,葉國良表示:「一般公司行號較忽略地政系的畢業生,所以學弟妹畢業後不是出來開業做代書或土地估價師,就是參加高普考進公家單位服務。」不過這些人力需求是無法從數字顯示出來,所以名列為「企業雇主最不愛科系」的前3名是可以理解的。而多位音樂舞蹈系的助教多表示,其實多半學生在學期間就已投入相關的兼職工作,有些學生畢業後會合資開設音樂或舞蹈教室。既然企業雇主不愛,自己開業當老闆也不錯!

 

而傳統的文史哲學系也被認為是冷門科系,多數受訪的同學都開玩笑的表示:「我們很有自知之明啦!所以早就有補救措施了。」以輔大哲學系為例,系上100%開放同學修輔系或雙主修,只要同學的成績符合外系的要求就可提出申請。助教認為與其說哲學系冷門,不如說是太過通才,找工作時遇到困難是相對的,所以鼓勵學生在大學4年就針對自己本身的興趣培養第二專長,提早為就業最準備。

 

另外宗教系、生死學系都屬於比較特別的科系。一般人會認為:「拜託!唸那種科系,以後找得到工作嗎?」真理大學宗教系助教表示,5成以上的學生都選擇繼續升學,而其中因為科系新設,系上畢業學生不多(許多男同學尚在服役),所以現階段並未面臨就業問題。就他所知,多數畢業後直接踏入職場的同學多在宗教團體的基金會,或是宗教相關出版社服務。

 

南華大學是目前國內唯一設有生死學系的大專院校,他們每年有50名學生,但要兩年後才會進入職場,因為今年是招生的第2屆。研究所部分已經有3屆畢業生投入職場,但1111人力銀行經理夏瑋指出,因為國內殯葬業者的服務已走向個人化與專精化,業者希望納入更多有學術背景的人,好讓殯葬業轉型,所以就業市場呈現就業人數不足的狀況。

 

時勢所致 鹹魚大翻身

 

由於大環境的變遷,許多過去被認為冷門的外語科系諸如:阿拉伯語系、韓語系、義大利語系、俄語系等等,都鹹魚大翻身了。政大阿拉伯語系主任鄭慧慈指出:「一般人的社會價值觀會受媒體報導影響,被灌輸如果唸冷門科系就沒有前途的觀念。系上學生轉系是很普遍的,但自從911事件後,學生唸書變積極,轉系情形變少。」這顯示多數時候冷門或熱門可能都只是一時的,而且隨著社會的變遷,相對的市場的人才需求也會有所變動。國內只有政大設有阿拉伯語系,競爭少,出路反而更廣。

 

流行事物會隨時間不斷的變化,之前是哈日,現在是「韓」流來襲,由於目前韓劇在國內受到廣大的喜愛,帶動了另一波哈「韓」風,無論是韓星的相關新聞或是韓劇的翻譯,都需要通曉韓語並熟悉韓國文化的人才,所以韓語系畢業學生也順勢大翻身。倘若從這個點切入,我們會看到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管是日、韓的娛樂新聞,在招考記者時,必定會先選具語言優勢的,而捨棄一般新聞本科系的人才。換言之,雖然新聞相關科系表面上很熱門,但在學期間所學幾乎偏理論,所以跟擁有語言、財經或政治專才的人相比反而居劣勢。

 

我們固有的觀念可能認為義大利語、俄語都很冷門,但事實上因為目前政府鼓勵跨國的企業合作,也積極推外商公司在台灣投資、設廠,所以外語科系的學生要找到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也變得較容易。現在英語是國際語言,一般大眾不但不陌生,部分的人也能朗朗上口。而專業的英語人才在台灣過多,市場上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也已達飽和,所以通曉第二外國語的人士反而比較吃香。

 

大學學歷 非就業保證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統計,我國大專院校從80年的123所成長到90年的154所,學生人數更從28萬人成長至近65萬人。而去年1到8月,國內平均失業率高達5.14%。經建會指出,踏出學校的社會新鮮人,第一份求職時間平均花費22.5週,應屆畢業生幾乎要經過半年才能找到第1份工作。大學院校人數快速擴增,導致2人中就有1人可以上大學,只是大學文憑已不再是就業保證。

 

根據救國團社會研究院針對大學生「全球化趨勢與個人競爭力」的問卷結果,高達5成的大學生認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主因應該歸咎於「個人競爭力不足」。由此可見失業並非冷門科系學生的專利,就算是電子、資訊這些熱門搶手的科系,只要自己本身的競爭力不足,或是缺乏第二專長,都有可能找不到工作。

 

教育部發行的「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中指出,就學校統計數字視之,我國在89學年度計有大學校院135所,其中大學55所,學院80所。以在學學生人數論,我國89學年度大學在學學生人數計約64萬7千人。以公私立大學及學院分,公立大學約19萬人,私立大學約31萬1千人,公立學院約4萬9千人,私立學院約9萬6千人;以在學階段分,計大學部約56萬4千人,顯示目前國內大學院校的數量已趨飽和,未來的大學教育可能供過於求。

 

白皮書中同時指出,大學聯招錄取率逐年攀升,大學聯招的最低錄取標準卻是逐年降低;以及大學校院學生數與專任教師人數的比值逐年提高,可看出大學校院數量的快速擴增,學生素質也就相對降低。

 

現階段大學生比比皆是,因此光有大學文憑便想在職場上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相當困難。而在白皮書中也提及,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紀。大學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以免被淘汰,學生也是。

 

大學教育的目的,在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成熟的思考邏輯、專業的知識理論與實務,你我吸收了多少?當我們在抱怨大環境不景氣造成失業的同時,應該先自省:自己到底有沒足夠的能力踏入職場與人競爭?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johann@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