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未能本土,奢言國際?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回應文-市場、消費者與管制(下)
張時健〈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媒投搞
不要污辱「議題設定」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2003/06/03第一百五十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未能本土,奢言國際?


一年一度的國際CNN新聞年會將於五月二十八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辦。據報載,亞洲地區的新聞媒體因為SARS疫情緊張不會參加,唯台灣的東森、TVBS與中天仍將派員出席。另一則有相同主角的新聞,是東森將「打造全球華語新聞網」的消息,號稱建置完成後,將可與CNN相抗衡。

東森近一年來進軍國際的動作積極,陸續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讓節目在香港、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北美洲等地播出。直接方式是在當地設點生產/轉播節目,如東南亞、北美;間接方式是透過與當地/第三地資本合作成立子公司,或與當地視台節目交換的型式先行搶攻,如在衛星頻道落地受限的中國大陸。

若在三年前,媒體人具備跨足國際市場的雄心與實力的,要算邱復生。邱桑與港資、大陸片商都有交好;在衛星廣電法通過前後,積極謀取直播衛星開播的可能,放言將在全球華人市場播出節目。只是如今直播衛星通路尚未打開(可能永遠打不開了),聯意製作公司財務連賠三年(共四億多元),導致香港TVB幾個月前和邱桑拆夥;而直屬的年代系統,狀況更糟,過去兩年共賠十二億餘。邱董跌了一大跤,短期已無法與東森平起平坐。後者這兩年的表現,則看似平步青雲。除了既有的電視單位成天嚷嚷要進軍外地市場外,也投入大筆資金在固網、行動通訊、寬頻電信等部門,衍然有跨產業、跨國媒體集團的規模與聲勢。

台灣市場過小,資本必得尋找出口,東森是一代表。只是在其誇言放眼世界市場的同時,可曾真正照顧本地的需求?要回答這個問題,可分兩個層次。一是就已經實現的節目生產計算本國/外國產製比例,二是從有線電視發展的脈絡檢視在地生產的可能何在。

第一個層次,經過我們初步統計,東森自營的七個頻道(註1),本國節目比重為六成二,外國節目為三成八。前者扣掉重播率特高的新聞台,則比重為五成五對四成五。若兩者皆扣掉重播節目,則剛好相反,本國占四成五,外片占五成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號稱專播本土戲劇節目的戲劇台,七成六的影片是購自他台重播。而以幼兒養成教育為訴求的幼幼台,八成三的節目為國外製作配上國語發音,其中以來自日本為大宗。而綜合台與新聞S台兩台幾乎全為自製,但重播率高(六成與四成),且棚內談話性節目居多。顯見東森的自製能力仍待加強。


第二個層次較為複雜,大體而言台灣的有線電視發展初期與現在比之,較能貼近在地民眾的需求(註2)。比如民主台轉播當地議會進行實況,開闢節目針貶時論,或是應民眾要求製作鄉里活動集錦、張貼市政公告與里民消息等等。上者如新店的有線電視業者自製地方文史節目,真正發揚在地精神。但在財團壟斷/介入系統經營後,資本積累的理性主義壓過人情考量,致使里民與地方業者的互動脫勾,成為買者與賣者的單純關係。

另外,有一個較不直接的質疑脈絡,在此提出供參考。資本外求的動力,因為本地市場不足以供養企業家的胃口,餘錢沒有地方使用,所以必須向外尋找投資機會。從資本主義發軔之初就是如此,如十八世紀英國的紡織業。但如今東森的例子絕非因為本地市場無可開發,所以必須冒險探索新地。其在二零零二年一口氣透過七家銀行聯貸三十億元,並且發行二十億無擔保公司債,整體負債/資產比例將近六成四。加上在興櫃掛牌的股價(東森華榮傳播事業)目前還低於淨值,顯示投資人對其獲利前景並不具信心,公司卻為了股票上市動作頻頻,可見資金缺口不小。在此情況下,銀行願意大筆借出,只能說是王家政商關係「非常良好」。若說消費者主權論成立,廠商經營穩健、資金充裕,或可代表消費者的支持。但如今東森阮囊羞澀,還拚命借錢擴張,大吹國際化牛皮,說他是本(在地)末(全球市場)倒置也不算過份。

粗淺的分析,讓人不得不質疑東森國際化的用心與實力。新聞局通過補助電視戲劇拍攝的國家預算,可見我們的自製能力較之國外有所不及,以至有司單位得作出回應(如果批評國家官僚牛步的立論有效,那麼新聞局的反應恐怕也已證成本土影視產業的危機)。王家在廣電產業中具有左右大局的能力,是一定得對台灣的廣電產業生態問題負責,而今卻對在地需求棄之不顧,一味空談走入全球市場,真是太不應該。


註1:東森戲劇台、綜合台、新聞台、新聞S台、洋片台、電影台、幼幼台。不含兩個購物頻道。統計日期為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含廣告時段(雖然廣告不屬節目內容,但以比例計算,因此無妨)。

註2:台灣有線電視發展初期的外片比例極高,反應民眾對外需求。與前例對比要得到「貼近在地」的結論或有不合。但若以里民參與生產決策的可能性/直接性而言,現在比之過去的確不如。



Our Questions:
1. 你/妳曾使用過東森提供的服務(含電視節目、購物、線纜傳輸、語音通信)嗎?感覺如何?
2. 台灣的媒體環境並不令人滿意,資本家有餘錢卻不思改進,只想著對外投資,道理何在?
3. 如果對資本尋租(不須生產,對影視產品而言尤然)的動力我們無力責牌,有什麼辦法矯正之以符合市民需求?
4. 「消費者主權」如何實踐?實踐的意義與可能性何在?請舉例。




⊕∮⊙◇★☆

亞理斯多德曾說:我是雅典人、我是希臘人、我也是世界公民;這樣子的表述說明了亞理斯多德的自我認同與其所處的時間和空間彼此辨証之下,所產生的政治胸襟,這樣的政治胸襟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哲學家生於斯、長於斯的情感與其崇敬而且為歐洲文明淵源的希臘文化之間,有許多接合的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胸襟能夠同時包容、關懷、欣賞來自遠方的各種事務。
如果世界公民是本地與區域辨証之後另一種更高的層次,那麼東森現在的國際化走向在缺乏對台灣本土、華人文化的深度關懷前提之下,恐怕也只是一種修辭罷了,而東森國際化的目的又是什麼?恐怕值得大家多多關注。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美伊戰爭,CNN強勢,法國總統席哈克有感於此,誓言要為「法語CNN」催生,其實東森董事長王令麟也正在建構一個「全球華語新聞平台」。香港國際台,是東森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目前港澳地區約有20多萬戶有線電視觀眾能夠收看東森播的節目,今年王令麟放眼美洲,東森「國際台」在華人最密集的洛杉磯地區,有4組記者,每天傳6到10則當地新聞回台,經過後製,再加上20則台灣新聞回傳美國,服務北美華人。

數位化,是東森電視台一大方向,6月底以前,東森新聞部將全面「淨空」2個月,協理陳國君笑說:「這與SARS無關,將崇聖大樓11、12、13樓共約1500坪的辦公室淨空,是為了施工方便,施工期間,新聞部將搬到東興路『農科大樓』。」
全面數位化是個大工程,總經理張樹森預估,光是買機器、設備就要4、5億元,還不包括電視台搬到與人員訓練,等數位化完成後,明年東森的目標是進軍歐洲,屆時橫跨歐、亞、美洲的「全球華語新聞網」將可與CNN相抗衡。

小編短評:
數位化可不是說做就做得到的,美國與台灣由政府主導的NII〈國家資訊基礎建設,又名嗯哀哀〉,從20世紀搞到現在21世紀,具體的成效如何都還不能確實評估,倒是各國政府為此灑下大把人民的血汗錢;東森如果要搞數位化,可別只投資自家的設備,廣大閱聽眾的設備是否也可以來改善一下,不然您製播的新聞大夥看得見嗎?

2. 「文茜小妹大」移師中視後,根據「廣電人」調查顯示,平均收視率約較在衛視中文台播出時提高了1倍,觀眾群由北部都會區平均分至中南部各地,觀眾背景也由男性占6成演變成男女幾乎各占一半,原本50歲以上的最大收視群,也向其他年齡層分散。

小編短評:
是呀,從有線電視轉到無線電視,收視率高一倍蠻正常的吧,只不過從收視率來看,換個台,就連閱聽人板塊都會變動,真可算是一樁新聞了。

3. 後SARS時代電視台的轉變還在醞釀之中,對於在台灣延燒了2個月的SARS疫情,各電視台大多只有浮面、聳動、片段的報導,擅長紀錄片製作的公視,目前則正快馬加鞭趕製我國第1部SARS疫情紀錄片「和平風暴」(暫定名稱),最快6月10可以交片上檔。公視最近陸續播出英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德國、法國等電視台製作有關SARS疫情或相關病毐追蹤的深入報導,或全面檢視性質的節目或紀錄片。相較之下,疫情嚴重的我國,電視業者率偕搶攻SNG浮面、聳動的片新聞,一向注重紀錄片製作的公共電視,日前開會檢討此一情形,認為此時透過電視節目,對台灣SARS疫情的全面追蹤與檢討,公視已責無旁貸,儘管時間極為緊迫,負責紀錄片製作的工作小組,已立即著手展開「和平風暴」的攝製。

小編短評:
批評公視菁英取向的人要不要來評評理呀,現在各家電視台SARS的新聞的量已經多到爆了,可是每則新聞也沒多大差別呀,現在公視要來玩些不一樣的、較有深度的,把閱聽人的想像弄多元些,就是菁英取向嗎?

4. 不少廣電系統平台服務業都有濃厚的外資股東成份,新加坡匯亞、美商投資管理公司Capital都是東森的大股東,和信集團的中嘉網路則有澳洲「媒體大亨」梅鐸旗下的星空傳媒撐腰,太平洋聯網有霸菱資金挹注,至於第三大有線電視系統商台灣寬頻通訊公司,更是由具雄厚美國政商背景的美商卡萊爾集團,全盤掌控。

國內有線電視收視戶約五百萬戶,普及率高達八成,為其他國際業者所無法望其項背的,蓬勃的廣電媒體發展也促使不少外資對投資廣電產業垂涎不已。未來外資限制放寬後,是否使得國內傳媒產業更蓬勃,值得關注。

小編短評:
這也難怪東森王董要建立華語新聞的平台跨足海外了,原來「家」在海外而非台灣哩,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王董真是難為了。



以上是本週媒大事。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論▍壇 ▌ ▋▊▉
⊕∮⊙◇★☆

回應文-市場、消費者與管制(下)
張時健(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托克維爾在《美國的民主》中指出大眾民主若缺乏自治與積極參與,將導致「溫和專制」,冷漠的政治氣氛使獨裁勢力假民意基礎遂行私欲。進一步說,去掉積極對話與透過理性溝通建立共識,僅選擇的自由並不能保障民主,反而有害;如同閱聽人透過選台器傳達主動性,亦無助於大眾文化工業產品流於單一同質的問題。閱聽人主動性的積極意義,在於以各種對立/協商角度詮釋文本,據以發展抗爭行動左右產出,比如早期的地下電台與黨外雜誌。這是另一主題,本文暫且不論,只將重心放在媒介產出的政治經濟問題上。

理解資本邏輯下的傳播問題時,政治經濟的解釋雖不充份,但有其必要與決定性。亞當斯密、馬克思、韋伯、齊末爾都曾指出新時代(資本主義)的運行規則,使得商人將本求利、身陷你爭我奪的競爭對抗中,不只是身不由己,而且是自然而然。因此我們認為討論結構限制應先於討論施為(agency)的種種可能(但不因此否認施為的可能),特別是台灣的影視產業嚴重問題人盡可指,不就問題加以批判,而僅在後端以知識份子的菁英認識替普羅閱聽人「伸張」主權,以接收者差異解讀的能力否定問題,是不正確的。

而在對自由經濟的膚淺認識大行其道的當代,大眾意識型態的被決定論雖不中亦不遠。微觀而言,你我常以「消費者」自居,自行監控一己消費不得逾越分際(比如反盜版對盜版的批評);鉅觀來論,自由化論述風行草偃,使國家節制資本競逐、促成公平分配的功能萎縮,結果左右失衡而社會貧富加大,衍生新的階級流動問題。流風所及,「企業家」也就能夠恣意使用經濟論述,自由放任的主張翻來覆去,總是為其利益辯護。難怪馬克思稱其時的政治經濟學說是為資本主義所用,至今尤烈。

看看台灣的廣電業者怎麼說的吧。第一,有線電視線纜鋪設、相關硬體設備的投資極鉅,因此以市場機能來論,長期將淪為自然壟斷之勢,勢無可擋。若法令強行要求競爭,則造成重覆投資,非廠商與消費者之福。第二,本土影視業者自製能力不及他人,所以節目粗製濫造,或引進外片墊檔等不負責任的現象,常見的脫辭是歸咎於本地市場狹小,不足以負擔精緻製作的成本。千錯萬錯都錯在島民僅兩千萬,以致業者欲發揮企業家精神大展鴻圖卻有所不能。第三,承二,台灣業者在面對跨國競爭時,因規模不及而勢必敗陣下來,成為文化帝國主義的犧牲品。綜上所述,解決之道在於開放管制,促成自由市場與資本流通,也就可以厚植本土產業潛力,因應外來勢力競爭。比如早年國家機器有「亞太媒體中心」規畫,學界亦有李天鐸等傳播學者指產業進軍華語市場才是正途,而東森老闆王令麟多次於公開場合要求政府應該「輔導」業者成長,呼籲勿以過時法令讓業者綁手綁腳,不在話下。長期下來,若因「規模經濟」考量,最後總有業者以獨占或寡占形式分食市場,不僅解決前述三大經濟問題,也是符合優勝劣敗之理,「都有樂觀的一面可供討論」(「小」文主張)。前述幾近「常識」的經濟說詞,就算不以似是而非稱之,總是有對立的事實/理論可供辯詰。首先,有線電視系統的投資極為龐大,具有規模經濟的特性,無可否認。重點在若不採行美式的私營模式(何必唯美方意見是問?),另有西歐部份國家的線纜公有模式可供參考。

行政院在規畫有線電視合法化前,委請學者就政策方向提出報告,其中即有參照西德模式之議,可惜未獲採行。公設/公辨/公有線纜,不只滿足經濟規模(僅此一家),另可避免競爭初期的重覆投資造成的浪費,也是一道門路。再者,頻道競爭激烈,怪罪於市場過小,也是昧於頻道集團操控的事實。頻道經營者如東森、緯來、年代,早年為求在好的頻道位置及早卡位,不惜「繁衍」家族頻道以鞏固勢力,欲將對手取而代之;或有大型頻道代理商,錯估情勢一股腦兒引進頻道。早在衛星廣電法通過前,登記有案的頻道竟達一百一十餘個。而在九九年三合一「大和解」後,集團頻道通通上壘,以至於如今頻道過多,卻反過頭來認定市場不夠養活他們胃口,更是奇怪。

如今木己成舟,無論我們提出的對立方案或質疑都無濟於事。但是從前面論述引申而得出「應發展華語市場」的結論正方興未艾,則應該立時就有所檢討。文化產品商業化的諸般問題先存而不論,企業要求政府襄助(去管制)發展運籌全球的能力,謂之要保障在地市場,簡直是貓哭耗子的說法。在地市場眼前是一塌糊塗,多國聯軍兵臨城下,自己人的文化需要都照顧不好了,空談全球化只是在地里民膽寒於資本家逐利之無情。而最諷刺與矛盾的,是財團在操弄「自由競爭」一辭上的反覆。

布勞代爾考察資本主義的發展史,指出真正的市場是「自由而開放的」,而資本主義則是反市場的,是投機的,壟斷是其目的和標籤。布氏以古喻今,証諸台灣有線電視合法化後的發展史,約略可稱之為財團濫用壟斷地位進行的不公平交易與吞併的歷史,若合符節。早些年頻道/系統大戰腥風血雨,得利的財團高舉自由大旗要求政府束手,如今有線電視市場版圖寡頭分配底定,跨業整合經營勢在必行(電信與有線電視互跨),這些企業卻反過頭來嚷嚷市場出現不對稱管制與不公平競爭,要求政府管束中華電信的競爭行為。若現在的管制有理,何以當初無理?何以當初要求政府「尊重市場」?退一步言,以這些業者曾主張的流行經濟述語出發,真正符合「經濟規模」與「發展華語全球市場」資格的,不就是當下對數位內容躍躍欲試的中華電信嗎?政府應該積極輔導才是,怎可另令法規「綁手綁腳」?

另外,美國政策的適用性也得存疑。有線電視發展最先的國家,除了美國,還有日本;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國家,除了美國,尚有英國。要說有線電視/資本主義發展的成熟度,後兩者不惶多讓,而其在傳播產業中的公營部門比重(占有率/產出/效率),名列諸國前矛,經營積效,有目共睹。何以台灣規畫政策必以美國的市場導向為尚?過去不論,以數位電視的發展來看,美國的市場策略顯然不很靈光,倒是政府介入分派資源規畫研發的西歐規格,取得優勢,以致前者的電視機業者群起要求採納後者技術。再者,美國的廣電政策在1996年解管制後,有線電視基本費漲幅為通貨膨脹率的四倍,看來並非消費者之福。

另外就以FCC可能通過的去管制規範討論(「小」文以美國新的傳播通訊法即將進一步去管制說理,可能未窺見全貌),FCC委員會的主席包威爾(M.Powell)雖然強力主導放寬業者跨業與市場規模限制,但該法案畢竟還未表決(六月二日表決)。其中有兩位委員(M. Copps & K.Adelstein)力主不可,指出FCC已收到超過18000封反對通過的個人意見,並提案要求要延長法案公聽時間,延後表決,但被包威爾否絕。自由記者組織(Free Press)則表示輿論贊成放寬管制與反對的比例是一比九,顯見民意不滿者居多(更多消息請參考www.fair.org)。另從紐約時報五月十六日的評論可知,電信業者花了極多力氣在遊說FCC,促其通過頻譜的轉售與出租法令*,讓人不免再次懷疑FCC的獨立公正性。美國民主成熟度強於台灣、市民積極度強於台灣、市場健全度強於台灣、FCC獨立度強於台灣GIO,尚且對解管制懷有疑慮,FCC尚且無法自絕於強大利益團體的遊說,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擁抱放任的自由?

最後,就主管單位的角色再作說理。新聞局近十年來在媒體管理上,無論有線電視合法化、公共電視建台、數位電視推動等攸關產業民生大計的政策,在在因研發能力不足而不能規畫長遠,導致亂象叢生,有做積極管理者大約只媒體內容而已。特別是台灣的有線電視發展,當時決策單位便宜行事(尊重市場較線纜公有便宜多了吧),因各路人馬要求達成「一區五家」的決定。自此一切聽任「市場機制」運作,失去慎密規畫的先機。於是競爭激烈下,財團崛起,逐一吞併獨立業者,開放之初原有兩百餘家系統,至今僅剩六十四家。而市場由混亂以至於穩定的幾年之間,系統與系統、系統與頻道商間互控違反交易誠信(聯買聯賣、或各據優勢要挾對手以求擴張),消費者因而飽受斷訊、併頻、差別訂價、蓋台插播等困擾。不服氣者履次向主管機關申訴抗議,新聞局多次以「尊重市場機制」為由虛與委蛇,最多是找來業者喝茶兼摸頭,搓搓湯圓也就了事。幾次下來,連同屬國家機器的公平會都看不下去,以違反公平交易法代為執法約束業者,有線電視法十九條於兩千年遭財團立委修法通過時,公平會委員施俊吉投書報端指出「管制失靈、法律結構崩壞,有線電視市場必然糜爛」,並批評主管單位不能勇於任事,「俘虜新聞局何難之有?」,算是擲地有聲。歷來新聞局多位官員解職後轉任財團中且位居要津,看來新聞局的擔當也有待檢討。

誠如「小」文結論所說,「政府力量、有線電視業者、閱聽眾/消費者乃相互制衡之三角鏈」。唯由前分析,此三角鏈相互拉扯的力量顯然並不均等,向右傾斜,這種社會現象向來是傳學鬥批判的焦點所在。政院版的廣電三法日前通過,關於分級付費的規定有太多可走閉的漏洞**,對資源的調控(以私營之有餘補公共之不足)仍未盡理想,對業者的占有率管制也在量身訂作的範圍。這些都有可再進步的空間。我們無意主張經濟決定論,但從政治經濟觀點切入是認識問題問題的起點,有了起點,發而為行動,才是實踐與證明能動性的最佳方式。據此,促成消費者、市場與管制三者的平衡,就有積極可能。

*紐約時報該篇報導指出FCC允許電波頻譜轉售、出租,理由是要促成閒置頻譜的運用。其中提及市場上最大的無線通訊廠商如AT&T 、Verizon、 Cingular費盡功夫遊說FCC(Themove followed heavy lobbying by the largest wireless carriers, including AT&T,Verizon and Cingular…),政策因此更張。FCC的獨立地位一直受到挑戰,這只是其中一例。

**關於收視率前五十名的頻道全部列為基本頻道的規定,業者可以輕鬆逃避。試想,對頻道自製/代理與系統上下游整合的業者而言,法令無法強迫其「必須」代理/製作特定頻道。業者可以用各種理由停掉頻道(代理權談不壟、廣告收入不佳…),重新組合後於付費頻道播出,比如電影台。再者,收視率是繼有頻道的排行榜,拿排行榜決定基本頻道內容,不是套套邏輯嗎?



⊕∮⊙◇★☆


各位親愛地讀者,以下文章所回應的是2003.05.21在「中國時報」 <誰的陷阱?誰的真相?>,由李璧如/北市(中醫師)所寫的文字,各位可以針對此投稿再提出看法喔,蘋果日報很值得各位繼續觀察討論呢


⊕∮⊙◇★☆

▉▊▋▌媒 ▍投 ▍稿 ▌ ▋▊▉


不要污辱「議題設定」
卜子


朋友轉寄中國時報的一篇讀者投書,李碧如的大作-「誰的陷阱?誰的真相?」(2003/5/21),作者自稱具有20年傳播界資歷,目前擔任中醫師,指責蘋果日報2003/5/20頭版主題-「踢爆淫醫猥褻女病人」是以「議題設定」的方式,去引誘中醫師行使不當行為並予以記錄,實為陷害中醫師……

讀到這裡,我笑翻了,如果「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可以做此解釋,那「框架分析(analysis of frame)」應該是用在木工製作門框時候的一種特殊技術囉。所謂「議題設定」,按照學者的說法,認為媒體可以帶領人民將周遭發生的事情做一個適當的排序。換句話說,媒體可透過新聞順序的安排讓人們關注某些新聞,而忽略其他新聞。這是1970年代傳播界重要的發現,何時變成了製造新聞事件的手法?遍尋所有教科書與文獻,都找不到這種荒謬的解釋!

知識分子最令人擔心的,不在專業素養的培育,而是在對專業知識的濫用與誤用-隨手拾得的一個名詞,自行予以拼貼解釋,讓其他讀者在不察情況下誤信。這種人不但污辱了專業,更作賤了自己。一個「自稱」長期在傳播界工作的前輩,試圖以資歷混淆傳播學者對這個領域苦心播下的心血,隨口一句「議題設定」就想打發我們這些後輩嗎?

老前輩,當你在校時,也許不曾讀到「議題設定」,但是,既然您入行20年了,總該讀點書吧!「議題設定」被您老人家糟蹋啦!

頃閱昨日蘋果日報頭版「誰的陷阱?誰的真相?」報導,本人以廿年資歷的退役媒體工作者以及現役臨床中醫師的身分,在此澄清該文的專業疏失與盲點。

首先,該報記者「始終無法達成說服原投訴人『小美』出面說明的任務,故決定派女記者前往搜證」。換言之,在僅根據中間人曾小姐電話投訴的情況下,設定女記者前往搜證的「任務性採訪」-此即新聞學裡的「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

議題一旦設定,所有的行為皆指向一個單一的目標-要揭發「淫醫」的「禽獸行為」。於是,沒有病的女記者,偽裝有婦科問題,有意識地引導男醫師往陷阱跳;於是,中醫診所常見,為了診療公開、方便醫師掌握診所動態,第一時間了解來者何病的「望診之窗」,竟被誣衊曲解為「透過玻璃窗挑選獵物」。事實真相如何,自有法庭公斷;但是,預設目的的採訪行為,實有商榷空間。

媒體當然有揭發真相的權責,只是在價值變異的年代,如果呈現的僅是經過刻意曲解、裁切的「真相」,一個聳動、八卦、集羶、色、腥於一體的媒體,以文字、影像血刃他人於無形,不僅有枉「新聞為明日歷史」的言責,甚至淪為社會的公害,這實在不是吾人所樂見的。



⊕∮⊙◇★☆

各位親愛的讀者,由於傳學鬥的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已經塞滿了149期之前的電子報,因此我們新增了傳學鬥二台,網址是:
http://mypaper4.ttimes.com.tw/user/scstw2/index.html

傳學鬥一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CSTW/index.html

歡迎各位舊雨新知明查暗訪多多指教!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1.ttimes.com.tw/note/index1st.php?First_E=SCSTW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s://enews.url.com.tw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iweb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emailstore/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subpage/ad.shtml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