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論】被遺忘的公共性與社會責任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6.05

 

─────── 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被遺忘的公共性與社會責任

 

【左右看】G9」胎動

 

【教育小報報】

 

******************************************************

【社論被遺忘的公共性與社會責任

 

台積電大老闆張忠謀近兩年來積極引進「公司治理制度」,6月3日,他自豪地表示:台積電在新任董事會議中,正式成立薪酬委員會,由外部董事主導,負責決定董、監事酬勞及員工分紅配股額度,是國內創舉。而張忠謀本人率台積電高階主管退出「世界先進」董事會,委由公司治理專家擔任台積電法人代表,也創下大股東不參與經營的先例。

 

事實上,早在2001年7月的經發會共識,就有「引進公司外部董事、監察人制度」的項目。翌年2月,財政部證期會頒布行政命令,規定「新上市上櫃公司必須都要聘請2席外部董事、1席外部監察人」,外部董事成為准入市場的審查標準之一,對於已經上市上櫃的公司則沒有任何強制性。不過,由於晶元代工之父張忠謀的積極倡議,公司治理和外部董事制度,已儼然成為台灣企業界的風潮。

 

然而,我們擔心的是,許多源自西方先進國家的良法美意,一到台灣,就莫名地產生突變或遭受扭曲。獨立外部董事制度在歐美行之有年,當初設置的原意是在凸顯企業的公共性與連帶的社會責任。所謂「公司」,在公司法的定義上,固然是以營利為目的而設立的團體,公司一旦上市,其資金即來自市民大眾,其勞動力的來源亦得助於國家的教育投資,任何公司多少都有「公共財」的成分;而企業所在地的社區與因生產而衍生的環保問題,也因在地的利害關聯和社會成本,而必須負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在台灣,手握股權的大老闆和內部管理階層上下其手掏空公司的案件時有所聞。因此,外部董事的設置,除了有分散決策權、避免公司遭資產看守人劫掠,以保障投資大眾的利益之外,其本身也可能是社區代表或利害關係人代表。外部董事的存在,即隨時提醒公司所具備的公共性和社會責任。

 

然而,這樣的公共性和社會責任,在張忠謀大老闆有關外部董事的主張中,卻是隻字未提。事實上,台積電新近聘請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梭羅(Lester Thurow)、哈佛商學院教授波特(Michael Porter)與前英國石油執行長邦菲爵士(Sir Peter Bonfield)等3人,出任董事會裡的外部董事,大概只有門面和排場作用。宏碁科技的施振榮敦請潤泰總裁尹衍樑擔任外部董事,則無非著眼於借用其中國大陸佈局以擴展經營版圖的考量;至於,前不久傳出阿扁總統跟前紅人李應元獲延攬為智邦電子的外部董事,民進黨立委林忠正擔任東森電視台的外部董事……這些案例,都根本是將外部董事的職位,當做裝飾或經營政商人脈的工具。台灣企業界在引進外部董事制度的同時,似乎刻意把公司的公共性和社會責任全然遺忘!

 

 

(回目錄)

 

 

【左右看】G9」胎動

 

【左看】誘窮攀富 分化反側!

 

▓趙萬來

 

代表強權政治的「G8」年年遭到進步人士的圍場抗議,甚至去年的熱那亞會議還鬧出人命。今年輪到法國主辦,終於開門邀請經濟新興國家、非洲國家以及非政府組織入內,老以開發中國家代言人自詡的中共就這樣蒙召赴會了。

 

這當然與法國故作開明狀的外交傳統有關,但是未嘗不是吸納異議、消除反側的一種統治術,試看主辦2005年的英國、2007年的德國也都表態要仿效。是知,這是全球化造成兩極分化,從而兩極對沖的態勢下,不得不衍生出的調和措施。然而只要八國不出讓其享有世界六成財富的份額,再怎樣展開南北對話、貧富協商,也都無以平息會場外的連天怒濤,並且貿然入內的開發中國家都難辭窮攀富之譏,甚至是趨炎附勢、為豪強之奸細的罵名。

 

準此之觀,胡錦濤欣然應召G8非正式會,不過是被人收編罷了,哪有國威可言,乃至於人還未抵國門,西方媒體已忙不迭地鼓吹納為「G9」,益見其看輕、而非看重中共堪為和稀泥之用。對於中共一貫宣示的開發中國家立足點,「G9」正是一種大嘲諷,一如俄羅斯那樣不自量力,假如中共真有國格,應當致力於「G15」、「G77」這兩個窮國同濟會的整合,唯有窮朋友整合成軍,才有資格與列強對話,否則,都是在弱化南方集團,也和平演變自身的國家性質。(大學教員)

 

【右看】醒獅之傍 何以安身?

 

▓甘向西

 

今日胡錦濤回抵北京,結束其縱橫歐亞大陸10天的旅程,我們隔海遠眺,實不能不感到惄憂,因為此行標誌著中國施展其大國外交的新紀元,亦即意謂著台灣爭取國際人格的努力將要遭到進一步的限縮。

 

這是胡氏3月登基以來的首度出訪,但焦點不在個人表現之長短術,蓋這是早經洽定的連串峰會,而重點也不在國際領袖對他的確認,此行更大的意義,是參與了國際新秩序的塑造過程。

 

首先是會蒲亭,使得中俄關係大躍進,扭轉了過往30年來聯美制蘇(俄)的基盤,反過來對美國的獨霸作風有所示警。接著召開「上海組織」六國峰會,議決秘書處設在北京,這是繼前年博鰲論壇之後,中國境內出現第2個國際政治組織。挾此莫斯科的成果,胡氏前進法國艾維昂,儘管是做為12個經濟新興國家之一參加G8的南北非正式對話,但中國的綜合實力已超過此一富國俱樂部的多數成員,旋獲紐約時報刊出專文,主張納入中國,合組G9。

 

尤對此間正面撞擊的是,小布希在雙邊會中對胡氏做出「不支持台獨」的表示,嗣經國務院正式放送,迥異於柯林頓宣稱「三不」的私下行為。面對此種醒獅氣勢,如何分邊對搏,敬候陳水扁總統示我迷津。

 

(政治評論家)

 

(回目錄)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johann@lih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