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6.18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唇亡所以齒寒
【左右看】金融六法,起死回生?
******************************************************
【社論】唇亡所以齒寒
「唇亡齒寒」這句成語的典故家喻戶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恐怕即使連大學教授都不能記取這一典故所蘊含的警惕意涵。上週行政院通過大學法修正案後,由於提出所謂大學「行政法人化」的方案,亦即引進私立院校的董事會模式,並明確規定教育部所指派的校外董事不得低於2分之1,因此該修正案在這一週以來,逐漸引發了公立大學教師之抗議聲浪,厲言批評此一制度設計將會導致財團介入大學,甚至發生掏空校產的最嚴重後果。
這些無論是召開會議或於報端為文批評教育部「大學行政法人化」設計的大學教授,他們所提出的懷疑、判斷等等,自然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預期性。然而問題是,今日之所以會產生該修正草案的因素,在十數年前即已有前兆,但或許因為當時事不關己,因此等事到臨頭才發出痛鳴。
從十多年前開始,大學學費便開始持續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國家以財政赤字為名,計畫逐漸自教育資源的提供者角色退位,並任由市場機能接手,以「使用者付費」為由,放手讓大學學費飆漲。這一國家自教育領域退位的政策方向,除了表現在學費飆漲外,也同時表現在放任大學院校的新設或升格,甚至表現在鼓勵大學發展與市場緊密相關的研究等等。當時高學費之發展趨勢,曾不止一次的引起學生與工人團體的批評與抗議,然而大多數的大學教師卻默不作聲,甚至將此一趨勢美化為「教育自由化」而極力倡言。
如今,這一被美化的自由化包裝逐漸被揭開,終於露出了其真實內容:市場化。由於國家退出教育提供者之角色,此一真空便由市場接手,而國家也極盡鼓勵,既得了面子:製造多元化的教育假象,也得了裡子:卸除提供教育資源的負擔。市場化的攻勢一旦展開,除非能有力的阻擋,否則不可能再回頭。終於在學生與工人團體無效的微弱哀鳴下,此一市場化攻勢逐漸兵臨公立大學城下,行政法人化就是市場化的結果之一。
唇亡方知齒寒,當時對於學生反對高學費政策無動於衷的大多數大學教師,今日恐怕要開始嚐到苦果;不過,亡羊補牢、時猶未晚,就怕教授們僅斤斤計較於瑣碎小事(所謂合理之制度),而仍然未見市場化之可怕大局,那麼,屆時也只能任由滿口牙齒冷得直打顫了!
【左右看】金融六法,起死回生?
【左看】搶救銀行老賊
▓向紅岩
總統大選將至,扁政府為挽救執政不力形象頻頻出招,民進黨立院黨團已計劃在本月底連署召開臨時會,加緊審議延宕多日的財經六法,以藉此拉回日漸失去的財團選票。面對民進黨挾企業要求金改呼聲做令牌,在野國、親兩黨為免開罪財團、徒遭民進黨反扣「反改革」之罪名,相信將在下會期對政院所提之財金六法勉為放行。然,此財金六法若經此倉皇立案,必將令台灣惡質的政經結構再逢浩劫。
以言六法其一──「金融重建基金修正案」,其修法重點在於:原先的1400億金融重建基金,在處理44家基層金融機構後已不敷使用,於是計劃修法將重建基金的規模再擴大至1兆零5百億元,以用來處理其他逾放比更高之金融機構(如中興銀)的財務漏洞。
誠然,國內金融機構逾放比長期過高,勢將造成金融機構的信貸緊縮,影響企業融資管道及投資意願,延緩產業及整體經濟發展,但政府卻不思?底抽薪之道,仍舊放縱財閥自己人,從銀行貸得比市價高出數倍的擔保品價格,等銀行面臨無法回收放款的窘境時,再不斷拿納稅人的錢,去填補少數財閥所製造出來的「錢坑」。試問:如此一味傾國家財稅,去搶救銀行老賊的作法,與國家「拼經濟」又有何干?
(文字工作者)
【右看】錯失金改良機
▓韓鑫
金融部門在任何一個自由經濟體系的國家皆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金融部門在經濟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絕不僅止於資金仲介供需與協助經濟發展的角色,它的本質實益於解決資本主義金流世界中,關於信用授與及創造的問題。
然而,台灣自1990年以後,因推行所謂的「金融自由化」政策:開放16家新銀行的設立,另有數家信託投資公司、信用合作社、中小企業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以及數家公營銀行進行民營化,結果導致國內金融機構家數急速擴張、逾放比過高、及獲利不佳的問題。
政府為減輕上述負面衝擊,乃於2001年鼓勵銀行橫向合併、或垂直整合成金融控股公司,其目的無非是要增強台灣銀行業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力。然而,在金融管理辦法尚未相應出爐時,國內金控公司已如雨後春筍般到處林立,以致許多金融死角於焉發生。
對此,財政部在立法院上一會期提出之「金融重建基金修正案」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等法案可說是尤為重要,但殊為不幸的是,其命運同其他重大法案一樣,最終還是在朝野政治攻防角力中淪為犧牲品。為政者如此短視,又將如何帶領台灣金融業者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與外國大型金融機構的進逼?
(時事評論員)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