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 ▍ 學 ▍ 鬥 ▍ 電 ▍ 子 ▍ 報 ▌▋▊▉ ⊕∮⊙◇★☆⊕∮⊙◇★☆⊕∮⊙◇★☆⊕∮⊙◇★☆⊕∮⊙◇★☆⊕ 《本周內容》 ∮編輯室報告 看《台灣霹靂火》的一些反思 ∮本周媒大事 ∮傳學鬥論壇 現今台灣24小時新聞頻道簡史 胡耿維(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媒活動 公視即將推出「移民新娘」紀錄片「我的強娜威」、「黑仔討老婆」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4.ttimes.com.tw/user/scstw2/index.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2003/06/24第一百五十三期》───────┐ ▉▊▋▌ 編 ▍ 輯 ▍ 室 ▍ 報 ▍ 告 ▍▌▋▊▉ ⊕∮⊙◇★☆ 看《台灣霹靂火》的一些反思 三立電視台的當紅八點檔戲劇《台灣霹靂火》,終於確定七月要演完了(真的嗎?)。排定六月下檔的劇,因為收視率在女主角們「變臉」之後又再衝高,加上製作人有心讓《台》劇和友台的暑期強檔片對打,於是一延再延。雖然劇情發展離奇,原本設定的警匪對峙凹到後來變成商場鬥爭(類似三立前劇「台灣阿誠」),連好來塢片的主題都用上了,編劇鄭文華還是只好再發揮即席掰功,劉文聰耍狠不知伊於胡底,真是計畫不如變化大。 《台》劇播出至今,已經兩百六十餘集,它的長壽主因當然最終歸於觀眾的熱情捧場,收視率履次衝破九的關卡,直逼兩位數,已是近兩年來少見的紀錄。衍生而來,片中許多二線演員因而走紅,對白更是家喻戶曉,成為時下流行語。而其文化意象,也被直接/間接地轉化成商品而流通。除了三立藉以再次確立「本土」的定位(福佬話為主),節目間的廣告訴求對象輪廓鮮明外,唱片與經紀公司將此意象再包裝後生產成為其它的文化產品(比如秦楊的唱片、劇組的舞台表演等),也是一招。離譜的是,劇中正文集團出品的減肥藥Slimbody名稱竟被台灣製藥業者挪用登記,準備大發利市。這倒是三立始料未及,未能將之納入商品化計畫的部份。 商品熱銷,三立老闆們當然笑得閤不攏嘴。凡是讓資本家能笑得這麼開心的商品,其本身和背後的生產過程,一定有些名堂值得我們看看。 首先,《台》劇的一線員工陳昭榮因操勞日久以致於身體有恙,多次公開抗議,從馬克思分析勞動力抽取的方法,是了解商品生產的好起點。台灣的電視節目生產有一特色,就是邊拍邊播,工作人員壓力極大,特別是自製的八點檔戲劇,工人焚膏既晷、作息顛倒是常有的事。其中既有勞動力相對價值的抽取,展現為生產密度/頻次的增加,也就是專殊化的工作分配。以演員而言,就是賦予其極強烈角色性格,免除演技再訓練及揣摩融入的時間,因而能從事快速生產。另外勞動力絕對價值的抽取,則是工時的不斷延長,直至工人不能再維持既有勞動力的前一刻停下(資本家不會放下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英國在血汗工廠林立後未久,即有最低工資的法令的實施)。 三立沒日沒夜地搶拍《台》以致演員操勞成疾,即是一例。值得注意的是,陳昭榮因健康亮起紅燈有罷演打算,但遭同是工人的港籍編劇鄭文華指出「和香港 TVB 以及民視演員相比,算什麼?」。但真正負責的製作人和三立老闆娘蘇麗媚,卻一直未置可否,對外只意思地表示希望陳能留下。同時一再放話劇組自有對策,不怕陳昭榮出走(改寫劇本,讓「正賢」意外死亡),意即慰留之餘還要保留談判籌碼。由此,顯見勞動力榨取還有空間,而陳昭榮也的確在截稿前和三立達成演出到七月中的協議。 但是其它演員/劇組工作人員又如何呢?陳昭榮身為第一男主角,加上下檔戲開拍在即,且早已占劇三立「一哥」位置,當然有說大聲話的本錢,抱怨也就能見諸媒體。但其它工人的處境同樣艱難,正依靠《台》劇而聲勢看漲,因此未必有發聲的空間(自願或被迫),比如編劇鄭文華要陳昭榮共體時艱形同自我規訓,秦楊則多次「感謝」《台》劇賜予走紅機會。演員的生命很短,容納明星的舞台很小,因此必須自我要求儘量壓縮工作時間以求換取長期保障,老闆的剝削也就看似理所當然。 勞動力的剝削之外,在其它成本的計較上台灣的連續劇也堪稱一絕。舉《台》劇為例,是以大量的棚內戲與極多的對白為主,鏡頭多為半身鏡或表情特寫,其中以劇中人物互落狠話最受人「津津樂道」。是的,除了汽油桶和番仔火,《台》劇還給了我們什麼?據麥克魯漢說,電視的普及達到一種感覺高度,讓「序列排比」被「同時出現」取代,因而我們進入結構與組態的世界,得以高度參與,填補意義,尋回全面的感官經驗。但《台》劇假電視形式播出,卻剝除了這種媒體形式的多元可能性,比如光影的亮暗對比、走位與時間、色彩、演員的肢體暗喻(不只是凝重的表情或奸笑)等等影像的意義,而回到類同於廣播劇的熱媒體,成為一種進步的退卻與倒反。就算不從麥氏隱喻式的說理了解《台》劇對電視媒體的誤用,將之比較於《冬季戀歌》中的唯美雪景,進而帶動韓國濟州島的觀光產業;或是看看公視《後山日先照》、《家》的節目對時代背景器物的用心安排,約略可知以對白取勝的戲劇形式過於短淺,不論是文本的意義內涵或是從而衍生的商機取用上皆然。 本期編輯室淺論戲劇勞動者的剝削(生產流程)和產品意義的匱乏(商品本質),兩者皆肇因於邊寫邊拍邊播的製作模式。還待探討的是,這種速食模式是民視與三立的戲劇能夠長紅不衰的運作邏輯與社會基礎。也就是說台灣閱聽人對此類戲劇的熱愛(據廣電基金調查,《台》據收視群集中在中彰投以南,而收視年齡層分布平均)所為何來?而民視與三立的操作為何成功?需要其它的理論視野來分析,我們以後再闢專文討論。 Our Questions: 1.《台灣霹靂火》什麼時候會下檔?正賢(陳昭榮)的結局是什麼?你/妳猜猜看。 2.製作人周金陵的想像對手直指瓊瑤的暑假新片,說是要「打延長」戰。是誰會贏呢? 3.蔡明亮的電影,對白以少出名。想一想,和《台灣霹靂火》有什麼不同?你/妳喜歡哪一種? 4.蔡明亮的片和《台灣霹靂火》提供的是不同的娛樂形式,不能相提並論嗎?那麼以健康觀點出發,炸薯條和蘋果的比較有沒有意義呢? ⊕∮⊙◇★☆ 《後山日先照》與三立的《台灣霹靂火》以及民視一系列的本土劇的對照其實是相當有趣的。「後劇」的演員所處的時空背景往往交代得相當明確,而後兩者則往往讓人有時空錯置之感,彷彿一切都凝固了(除了用台語頻頻說FACE OFF 之外),有趣的是,人之所以存在往往取決與時空感的存在與否,而戲劇從古就因其具有「人性」而被喜愛;哈維(D.Harvey)所提出的「時空壓縮」就認為隨著傳播技術以及新科技的進展,時間與空間的商品化會越形劇烈,這相當有可能促使時空感的消失,但是與此同時卻引發了另一層次的「認同危機」,時間空間越是被壓縮,認同的問題就會被突顯得更加厲害,三立與民視一系列的本土劇以及其電視台的立場設定,或許早就透漏了在其媒體生產的過程中,時空感(人的存在感?)早已被剝削殆盡囉 ▊▋▌ 本 ▍ 週 ▍ 媒 ▍ 大 ▍ 事 ▍ ▌▋▊▉ ⊕∮⊙◇★☆ 本週的媒體新聞: 1. 6月14日台視客家電視的試播典禮,對於客家電視頻道的順利開播,游院長指出,這不僅象徵了弱勢族群文化的獲得尊重,同時更提供了族群間互相瞭解與對話的平台,為台灣多族群社會的和諧與共榮跨出了一大步;葉菊蘭更強調,身為客家子女的她感到無比歡欣喜悅,相信專屬電視頻道也為客家語言和文化注入活水。 小編眉批: 各位有所不知,台視之前為了客家開台大戲開鏡,卻最後導致客家導演走人、演員罷演。葉菊蘭更表示客家頻道屬性是公益、文化傳承,絕不涉及政治立場。而從長期來看客家頻道應納入公共電視平台來經營及管理,這樣方符合資源整合及有效管理等目標,尤其公視管理已上軌道,由公視經營可減少執行困擾。 2. 6月17日新聞局舉行輔導金信託契約的簽約儀式,嘗試讓國片輔導金拍片機制透明、健全化,6家簽約的電影公司均信誓旦旦要落實執行,這是輔導金實施對等投資,首度引進了銀行信託管理的做法。 小編眉批: 這新聞還有國片輔導金為提供評審判斷拍片案值得投資與否,會要求影片公司提出編、導、演與工作人員的陣容表以作為點數評估,而要得到輔導金的影片大都要有五、六百點的點數,而李心潔一人即高達六十四點,是當今所有演員中的「點數之王」! 3. 東森電視臺16日股東會中通過雷倩、趙怡、朱宗軻擔任外部董事案,這3位在媒體、財務管理各擅勝場,東森電視將藉重其長才發展數位化、國際化,並強化財務管理,同時預計在今年底前由興櫃轉上櫃。而今年第一季的營業利益及稅前淨利分別約1.46億及0.83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0.78億及0.27億元,大幅增加87.02%、212.60%,其中稅前淨利大幅成長超過兩倍最為亮麗。若以東森資本額30.4億元計,東森電視臺今年第一季稅前每股盈餘達0.27元,亦較去年同期的0.09元,大幅成長兩倍。 小編眉批: 上一期(20030612)的New taiwan周刊,楊士仁寫了東森財務的追縱報導,除了指出東森的會計記帳方式「相當罕見」(商譽高報百億,占公司總資產的三分之一強;播映權充作流動資產),節目播映權質押借款有爭議,也有許多實際的鉅額虧損數據。東森真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4. 從五月中旬開始在「台灣茶黨」、「與媒體對抗」等媒體觀察網站,發起「請你我一起來響應抵制煽情口水爛節目的廣告商品」行動,目前已經持續在網路發燒,網友以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要求廠商勿在李豔秋主持的「新聞夜總會」等談話性節目贊助廣告,目前已有義美食品、白蘭氏雞精、大潤發、台灣煙酒公司等企業回應網友的要求自六月起將「新聞夜總會」的廣告託播全部抽換,保力達公司也表示將在七月份起再次考量公司廣告所上的節目形態;網友們這項自發性行動,正向各大學的「電子佈告欄」(BBS)擴散,後續影響效應,值得觀察。 小編眉批: 請多多支持這項運動,不僅要抵制,也要讓那些廠商知道我們在做抵制,相關消息可看活動轉載,並一起動動滑鼠為台灣媒體運動寫下歷史性的一頁。 以上是本週媒大事。 (編輯室報告與本週媒大事也可以在立報看到喔!) ▉▊▋▌ 傳 ▍ 學 ▍ 鬥 ▍論▍壇 ▌ ▋▊▉ ⊕∮⊙◇★☆ 現今台灣24小時新聞頻道簡史 胡耿維(傳播學生鬥陣成員) 今年七月在台灣即將又有新的24小時新聞頻道誕生,這次年代新聞轉型為全天候新聞頻道並與老東家TVBS幹上,兩台宣傳動作頻頻,年代以張雅琴為王牌與TVBS張怡宜相互打對台,張雅琴挾持著人氣主播的姿態,與詹怡宜的回歸新聞專業為口號嗆聲,但為何國內有線電視頻道新聞節目如此充斥?真的是觀眾的需求很高嗎?我們先從台灣發展24小時新聞頻道的過程看起。 頻道 成立時間 中天新聞台 1994年11月 TVBS-N 1995年10月 非凡財經新聞 1997年3月 民視新聞台 1997年5月 環球新聞台 1998年6月 東森新聞台 1999年1月 三立新聞台 2000年1月 年代新聞台 2003年7月 當年台灣第一出現的新聞頻道其實是真相新聞網1,但現存的全天候新聞頻道以中天新聞(CTN)為最早,這一原本總公司在香港的中天頻道,於九四年以「華人觀點的新聞」在香港開播,九六年四月,和信企業團以旺盛的企圖心,從于品海手中買下了中天與大地的經營權(40億台幣),九九年三月,位於香港總部的中天編輯中心搬回台灣,但和信集團辜家卻因經營不善退出(4億台幣轉讓),而後2001象山接管中天,但又在2002傳出財務危機,5月由中時報系接管經營權。 TVBS(無線衛星電視台),開台主打港劇與CALL-IN節目一炮而紅,隨後,邱復生又從無線三台與兩大報業,重金挖來各路線資深記者,以及張雅琴、趙薇等知名主播,1995年成立專業新聞頻道TVBS-N,之後又創立以娛樂、生活資訊為主的TVBS-G,以及由年代產經台轉型的ERA-NEWS,而為了對抗早先成立的中天新聞頻道,TVBS-N而這個強調台灣觀點的頻道,也將國台語風吹到三節新聞,在播報新聞時,張雅琴以國台語念出她的「晚時新聞──晚安台灣」。 97年的股市衝到前所未有的8,895高點(90~97年),成交量也衝破2,000億元,順應著這股股市熱、理財型節目成了觀眾愛看的新聞節目類型,不僅非凡財經新聞也成為當時收視率最高的新聞節目,也讓當時許多新聞節目轉型為財經新聞。 而第四家無線電視台「民間全民」的姐妹台「民視新聞台」於1997年5月開播,當時民視的成立正是為了衝破黨政軍壟斷三台無線資源局面的時代產物,而「民視新聞」透過「木喬」代理,在全國各地系統的支持下,普及率達百分之九十七,民視新聞台為廿四小時新聞網,至於民視無線台則在六月十一日正式開播。當時民視首度在重點新聞時間播報台語新聞,更號稱是真正台灣人的電視台,而1997年也正是台灣媒體蓬勃發展的年代,根據97年的聯廣公司票選的1997年十大廣告行銷事件出爐,其中媒體雙胞化、本土表現手法、日本酒搶攻台灣市場、運動行銷等,都是當年廣告行銷市場的主流。其中首件為媒體雙胞流行,無論是平面或立體媒體,都有此現象,例如大成報有影劇報、體育報,民生報有原版及影劇版。時報週刊、TVBS週刊雙刊發行,中視頻道與Her TV,民視與民視新聞台2。 不僅如此97年是台灣解嚴10年,97年底的有線電視兩大系統斷訊風波,在當時新聞局長李大維的調解下達成當時聲稱「三贏」的局面,但事實上一直至今台灣的觀眾每道年底仍然都要為斷訊現象所苦。另外在97年的媒體更遇到陳進興事件,各種與新聞報導專業的討論也沸沸湯湯3,更不容否認的是也因為這樣當時的新聞收視率更是創下新高,新聞頻道的熱潮也因此繼續持續下去4。 註1:謝明翰/金融從業員(台北板橋)幾天來,真相新聞網開播,從觀眾的角度來看,的確為我們習慣看「中央」角度的眼睛,開了另一扇窗。雖然剛開始,在品質上比不上其他熟練的新聞工作者或已有制度的新聞單位,但這樣的起步,是個里程碑。做一名觀眾,觀看時也應該有些心理建設:真相只是一個名稱代號,不必期待它會是所有事實的呈現,正如存在已久的三台有其不同經營背景。組織背景如果不介入新聞本身客觀公平的呈現就可以,至於判斷真相與否還是要由觀眾自己來。而看了幾天真相新聞網節目後,也有幾點建議: 一、用閩南語發言是一項新做法,但如果連基本的順口清楚都做不到,還是別讓記者們獻醜。 二、以地方新聞出發,卻仍極少深入地方的報導。請記者們不要用過去習慣做新聞,我們要的是身邊生活中與我們食衣住行相關的事件。 三、真相將對談、評論與新聞分離,做得不錯。但對談節目中的兩位教授不該是什麼事都能說的專家,可否請意見角度更多元的來賓談問題。【1994-03-05/聯合報/11版/民意論壇】 【1997-12-31/經濟日報/34版/商業脈動】 註2:熱線你我他 媒體搶新聞 應顧及辦案:楊萼(台北) 十一月十九日白案陳嫌劫持人質,台視記者與陳嫌熱線通話二小時,讓陳嫌「暢所欲言」,語多嘲笑與自辯。記者連串追問,洋洋自得。完全無視人質安危,延誤了談判。台視還自我陶醉,大發獎金慶功,殊不知已阻撓辦案,招致大眾反感?難道電視台只顧搶新聞、搶收視率,毫無商業道德?【1997-11-22/民生報/12版/影視天地】 註3:白案新聞打下輝煌收視率 李惠惠急流勇退鬆口氣 前天晚上陳進興棄械投降,台視新聞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收視紀錄,SRT的數字達到十一點二三的新高,台視新聞部歡天喜地慶功之際,副理兼晚間新聞主播李惠惠卻再度提出辭呈,請辭晚間新聞主播,她表示任務已經完成,是該功成身退的時候。【1997-11-21/聯合報/26版/影視廣場】 ⊕∮⊙◇★☆ ▉▊▋▌媒 ▍活 ▍動 ▍▌▋▊▉ 公視即將推出「移民新娘」紀錄片「我的強娜威」、「黑仔討老婆」 經常挑戰高難度題材,又堅持弱勢關懷的公視優質紀錄片節目「紀錄觀點」,將於6月26日與7月3日播出「移民新娘」三部曲的前兩部「我的強娜威」、「黑仔討老婆」,透過鮮活的人物故事,描繪外籍新娘在台灣面臨的各種問題與困境。 不同於多數媒體對外籍新娘呈現的浮面報導與刻板印象,「我的強娜威」、「黑仔討老婆」兩片製作時間長達九個月,遠赴中南半島取景拍攝,實際採訪柬埔寨與越南新娘的原生家庭,忠實記錄台灣人到異國相親、結婚、回娘家的完整過程。當然,許多令人錯愕或傷感的情節,也在片中一覽無遺。 導演蔡崇隆指出,台灣早年也是移民社會,大家都是移民的後裔,多年來透過婚姻進入台灣的外籍新娘或大陸新娘,其實就是新女性移民。就現有資料保守估計,大陸與東南亞的新娘總數已經超過三十萬人,逼近外籍勞工與台灣原住民人口。 然而,政府及民間一直沒有正視她們的存在,加上媒體的負面報導,使得這些移民新娘普遍被貼上無知、卑賤的社會標籤,只剩下家務勞動或傳宗接代的工具價值。而外籍新娘的配偶圖像,往往不是肢體或智力障礙,就是道德卑劣的騙徒或沙豬。 蔡崇隆表示,這兩部紀錄片希望不要重複既有的刻板印象,除了紀錄所謂「買賣婚姻」的形成與問題,也能呈現這群跨越國界而結合的人們,如何在婚姻與家庭的傳統場域中,迎向年齡、性別、文化與族群等多種矛盾的挑戰,還有伴隨而來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 導演蔡崇隆是媒體記者出身,與長期攝影搭檔沈紘騰合作,過去的紀錄片作品包括「島國殺人紀事」、「島國殺人紀事2」、「公娼啟示錄」、「奇蹟背後」等,曾先後獲得金穗獎、亞洲電視獎、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卓越新聞獎等競賽肯定。移民新娘題材對他們是全新的嘗試,目前正繼續拍攝第三部大陸新娘紀錄片,預定八月完成。 蔡崇隆強調,移民新娘系列紀錄片的完成,要感謝黃乃輝、強娜威、許家鵬、阮金鑾…等多對外籍新娘與大陸新娘夫妻的坦誠與包容,他們願意讓自己的婚姻實況或困境公開作為借鏡,其實需要無比的勇氣。而在拍攝過程中,賽珍珠基金會、勵馨基金會龍山婦女中心、伊甸基金會、新事服務中心、鴻毅旅行社…等民間機構都曾不吝協助,製作團隊也特別表示謝意。 移民新娘首部曲 導演 蔡崇隆 攝影 沈紘騰 我的強娜威(My Imported Wife) 黃乃輝是一個腦性痲痹患者,表面上他是弱勢者,但是,他對人生的企圖心比一般人還要大。為了想要自己的家,三年前,他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娶了小他20歲的柬埔寨新娘強娜威,生下可愛的女兒靜慈,圓了人生的夢想。 但是,為了經濟問題,兩個人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強娜威必須幫助貧窮的柬埔寨娘家,黃乃輝想要保護自己的家,這對終身伴侶展開了一場跨國婚姻的激烈戰鬥,這場戰役橫跨了性別、年齡、文化與階級的鴻溝。柬埔寨的公主與台灣的王子,什麼時候才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試片座談會 2003/6/25 14:00 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邀請來賓:影片主角黃乃輝、強娜威、紀錄片工作者周美玲、前台權會秘書長顧 玉珍 首播 2003/6/26 22:00 公共電視 紀錄觀點 重播 2003/6/27 10:00 公共電視 紀錄觀點 移民新娘二部曲 黑仔討老婆 (My Imported Bride) 在台灣,結婚是一件終身大事。多年以來,有一群想結婚而沒機會結婚的人,在婚姻仲介的宣傳下,到東南亞各國挑選老婆,在幾天之內結了婚。他們彼此從來不認識,了解對方,是從結婚以後才開始。 餐廳廚師黑仔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個個性直爽,很怕麻煩的人。因為年近四十,在仲介朋友的鼓吹下,付了25萬元,挑選了一位相片中的美女,就出發到越南相親娶老婆。從來不曾出國的黑仔,對越南毫無概念,卻對未來的老婆有著不小的憧憬。他自己覺得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沒有想到,後來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 首播 2003/7/3 22:00 公共電視 紀錄觀點 重播 2003/7/4 10:00 公共電視 紀錄觀點 ⊕∮⊙◇★☆ 各位親愛的讀者,由於傳學鬥的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已經塞滿了149期之前的電子報,因此我們新增了傳學鬥二台,網址是: http://mypaper4.ttimes.com.tw/user/scstw2/index.html 傳學鬥一台: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SCSTW/index.html 歡迎各位舊雨新知明查暗訪多多指教! ⊕∮⊙◇★☆ 投稿請e-mail到以下信箱: scstw@sinamail.com 訂閱請到以下網站: 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40&which=category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ms10800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aillist_id=scs http://tw.letter.yahoo.com/Social/scs.left/ http://gpaper.gigigaga.com/ep_publisher.asp?p=schlafen 或透過網站與我們聯絡: http://home.kimo.com.tw/scs-homepage/index.html http://mypaper4.ttimes.com.tw/user/scstw2/index.html 投稿並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你想要的刊出方式。 歡迎社運團體要求轉載文章與活動訊息,快來快來。 └────────《下次再見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