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06.30
───────
http://www.lihpao.com/────────
【社論】打破銀行不能倒的神話!
【左右看】無就業的經濟成長?!
******************************************************
【社論】打破銀行不能倒的神話!
被公投議題淹沒的財經六法,如今朝野仍在立法院持續協商中。其中,被執政黨視為重頭大戲的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修正案,該基金規模已經由原本的新台幣1兆多元降低到6千8百億元。不過,在本週協商後,國親兩黨認為處理問題金融機構應以最小社會成本為原則,因此再刪減幅度可能多達3千億元,基金規模仍有待協商。
針對基金規模一再被刪減,財政部長林全說話了。他表示:「金融重建基金(RTC)的修法過程,已陷入了『錢多或錢少』的迷思中,這種觀念必須揚棄,財政部之所以要推動修正草案的最新意義,是要「建立退出市場機制」,打破銀行不能倒的神話。」
林全不愧是執政當局中有腦袋的官員,其實不斷叫嚷著要刪減基金規模的泛藍陣營,仍然擺脫不了舊時代特權資本的烙印。儘管親民黨劉憶如等一批專業立委大加撻伐高達上兆的重建基金根本是讓全民為出事的壞銀行買單,但是他們嘴巴就是吐不出「必需打破銀行不能倒的神話」這樣的字眼,以至於仍在立法院做出一面主張刪減基金規模,另一方面還持續護航中興銀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
台灣的金融機構出事,遠因當然來自於新銀行開放。先天體質不良的銀行碰上特權裙帶關係的糾葛,早在東南亞金融風暴時就已經露出窘態。當年號稱安然帶領台灣度過東南亞金融風暴的「李連蕭體制」,靠的就是用「紓困」,用國家預算補貼銀行,再讓銀行無條件承接企業壞帳,當時蕭內閣處理金融風暴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絕對不能讓銀行倒」,而這個邏輯正好是師承日本。事實上,政府當年早就讓全民買了單,蕭內閣的紓困雖然讓問題延緩爆發,但卻把洞越補越大,導致如今的爛攤子!
現在代表新興壟斷金融資本的執政當局祭出了RTC條例要來處理這個窟窿。在朝野面對政黨輪替的生態之下,改革反而可能出現意外的契機!
【左右看】無就業的經濟成長?!
【左看】勞動廢物化?
劉明佳邇近,「無就業的經濟成長」時代的概念,開始在商業企管雜誌中被刻意地渲染提出;亦即,「經濟上升」與「就業機會增加」將不再畫上等號。同時,這些雜誌更指證歷歷地說,金融風暴前後,縱使台灣經濟成長率從4.6%回升到5.9%,每人工作機會卻從2.45降到1.63。當下,每人工作機會更只有1.07。經濟成長與就業機會成正比的係數,似乎早被翻轉。
究其實,經濟發展本來就不一定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成長。尤其,在資本主義下,利潤的最大化,便是以勞動的最大剝削為抵換。如今,在資本全球化下,最大的剝削,就是連被剝削機會都得看資本臉色。此外,為了符應資本需求,所有的補貼政策,幾乎以高資本投入,但低就業機會產出的產業為優位,譬如1千億的12吋晶圓廠只有上千個工作機會。復次,企業層級更是奉行543理論,5人份工作,4人做,3人份薪水;而勞基法的彈性與變形工時的規定,更是老闆變相延長工時,降低企業人力需求的最佳依據。
於是,勞動面對資本猶如廢物般,搖尾乞憐,企求施捨就業,脫離廢物之列,而國家則負責從旁鞭笞以提昇國家競爭力,一旦失業了,國家卻端出管看不管用的職訓來折騰唬弄。那麼,這樣的國家,不是資產階級的管理委員會,那會是啥?!
(教師工作者)
【右看】新的解放時代!
吳益民全球化給企業的是微利時代,帶給個人的則是,學歷、苦幹實幹等過往作為階層流動向上的依據消失,尤其,「無就業的經濟成長」時代的翩然到來。此即,經濟成長不必然會帶來就業機會的等值成長,反而是,經濟成長若能與就業機會脫勾,則意味著知識、資本和創新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加大的現象。
因此,個人面對此種無就業的成長時代,首先,必須進行一場腦內革命,亦即,將過往的工作倫理拋棄,畢竟勞動紀律的框框條條是給那些付出體力和簡單腦力勞動者的規範。在以知識和創新為經濟成長引擎的年代,這些已顯落伍。因此,過往勞動紀律將工作和生活切割,並以勞動工時為準則,如今生活與工作不能再簡單二分,讓工作滲入生活,讓生活成為工作,是必備的守則。端看,那些腦力繭居族的工作生活融合美學,即可瞭然。
此外,在工業化的現代的社會裡,教育與學歷的確是社會給予窮苦人家向上流動心照不宣的承諾,在進入到後工業化的第二現代社會裡,都已是明日黃花。因成功的機會早就解放出來,交予懂得運用知識並加以創新包裝之人的手上。因此,這是個等級制度解組的年代,論資排輩、論學歷排高低留給腦袋停格在工業化時代的人吧!那麼,你準備好了嗎?!
(文字工字者)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