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3/07/01》═════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防煞的長久之計──以改變飲食習慣,降低生活環境的風險
◎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古董市場
◎ 7月徵文 關於畢業典禮
********************************************************************
◎防煞的長久之計──以改變飲食習慣,降低生活環境的風險
文■林益民
SARS疫情過後,為切實減少生存環境的風險,「應將食物對環境的影響列入考量。」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朱增宏表示,台灣人口密集,只講究經濟效益而不考量環境影響及動物福利的農法,終究會讓全部的人付出代價。
台灣SARS疫情的發展,政府、媒體與社會在對死亡的恐慌中,努力找出全民公敵:從隱瞞疫情的中國政府、和平醫院突圍而出的醫護人員、不守紀律的居家隔離者、超級傳染源、囤積口罩的官員或商人等等,最後禍延果子狸、野貓。但朱增宏表示,這些都是疫情造成的「果」,對治這些後果,只是控制疫情的「鋸箭」之舉,要長期的安全,我們需要找出疫疾發生的的根本原因。
肇因起於飲食習慣
而疫病的真正肇「因」,竟是我們的飲食習慣!因為飲食習慣改變了環境,增加了人類生存的風險,因此如果我們真正要在疫情後止痛療傷,還是要從根本檢討我們的飲食習慣,降低生存環境的風險下手。
其實威脅人命的,不只是SARS,在這一波非典型肺炎疫情中累積的死亡人數幸未逾百,但「典型」肺炎在民國90年一年就奪走3,746台灣人的生命,位居台灣地區10大死亡第8位,與SARS同樣被列為法定傳染病的肺結核病,也在同一年奪走1,299人的生命。
在5月初全球SARS疫潮中發刊的美國新聞週刊,資深醫藥健康編輯Geoffrey Cowley撰文表示,為長期防治不斷更新的疫病,有必要建立現代化農場,發展疫苗與抗病毒藥物,也要以更安全的方式使用土地與保育林地。對長期專注動物福利、追蹤人類與環境關係的朱增宏而言,重點就在台灣的2千3百萬同胞對食物的選擇。
歷史佐證
病從口入
食物與疫疾的直接關係,正如「病從口入」的古諺,1995年英國首度出現狂牛症,人吃了染病的牛肉、牛乳製品,會感染「海棉樣腦病變」;1997香港發生禽流感大流行,接觸或吃過染病雞隻可能罹患禽流感並有死亡案例;1997年馬來西亞發現飼豬水源遭蝙蝠立百病毒污染,養豬戶再經由豬隻感染腦炎死亡。根據芝加哥大學史學教授麥克尼爾的敘述,人類與狗、豬、牛、羊、馬、家禽共有的疾病總計就達264種。(請參閱天下文化出版《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1988年出版。)
此外,與野生動物過度親密的接觸也會傳染疫疾,愛滋病據信起於屠殺黑猩猩的非洲獵人受到感染,再經由人類性接觸傳染。專家研究後也認為引發SARS的冠狀病毒極可能來自野生動物,經人類捕抓、集中畜養、屠宰等等活動,輾轉突變感染人類。
食物除了直接病從口入的風險外,其生產過程也對環境造成衝擊,以台灣為例,民國90年稻米產量139萬公噸,為光復以來產量最少的一年,但整體農業總耕作面積仍達848,743公頃,接近台灣面積的4分之1,而在這麼大的土地上施作的農法,不但決定了糧食品質,也會影響我們的環境。
人工汙染
因果循環
去年暖冬,苖栗地區入冬種植蔬菜的農民,為防治吊絲蟲、青蟲等夏蟲所使用的農藥量較往年便高了許多。農藥除了直接透過殘留在食物中回到我們的身體,也會透過污染環境水源和漁牧肉品,左右我們的健康條件,例如民國89年時,環境品質基金會就檢測出14種市售海魚遭有機農藥汙染,包括火口魚、象魚、日本鹹魚、鮭魚等都超過限量標準。
相對的,如果在台灣4分之1土地上實施是對環境友善的「有機」農法,那我們在吃飽的同時,可能就不必擔心農藥殘留及環境負擔的問題。朱增宏表示,「有機」農業不止是台灣加入WTO後,農業得以固守國內市場的新契機,而是當我們尊重地對待土地、水源等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後,我們才得以真正在其中「長住久安」。
目前農業商品全球化,食物與環境的關係益形複雜,例如近幾年統計國內進口小麥每年約100萬公噸,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連長期來是小麥進口大國的中國,也在去年輸出5,000公噸到印尼,首次成為小麥出口國。這樣大規模的食物交易,要對地力、環境、疫病的傳播起什麼樣的作用,仍有待觀察。
更值得觀察的還是目前造成美歐貿易障礙的「基因改造食品」,長期而言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及健康會有什麼影響?還在未定之天。歷史上人們曾經洋洋得意地炫耀DDT的發明,認為對人類無害,不旋踵卻證明DDT有毒,也發現DDT在人體內的殘留是回收不了的事實。
畜牧業方面,台灣地狹人稠,傳統集約飼養是惟一的獲利經營模式,民國90年統計台灣有近90萬頭豬,在小面積大數量的人為環境下,畜舍形同肉品生產工廠,農委會尚自民國78年起政策投資推動畜牧自動化,其結果是讓這些經濟動物的行動與生存,必須更集中受到機械的干擾與限制。而其排泄物的處理,也要花費相當大的經費。
此外,經過實驗調配的人工飼料,早就不是動物習以攝食的自然草料,而是可以短時間大量長肉的配方。重重人為控制下,經濟動物因為環境不友善而容易受傷、衰弱,英國狂牛症據信因為牛隻吃了農場餵食的羊內臟而衍發。
而集約畜舍也爆發流行病,台灣數年前就因豬隻感染口蹄疫而大量死亡。為了避免疫病,必須飼以大量抗生素或施打疫苗。朱增宏表示,台灣畜農所使用的抗生素量,要超過法定標準的8倍,而官方藥物檢驗只檢磺胺劑單一項目,依其檢驗程序,就算驗出什麼來,肉品都己經流入市面,無法禁制違禁肉品。藥物殘留隨著盤中餐進入人體、細菌抗藥性也與日俱增,最後其實報應在人身上,其生物效果就是培養抗藥性菌類,社會代價就是全民健保的醫療成本節節上升。
吃得好不如吃得安心
此外屠殺這些動物的方法,也造成許多病菌雜生的環境,台灣屠宰場的人工宰殺方式,宰殺後屠體未經預冷、冷藏運送,有甚多內臟且置於地上清洗,鼠類出入,對肉品衛生造成極大的威脅。
台灣人營養過剩已是事實,以蛋白質為營養質量指標來看,官方於民國90年統計國人攝食蛋白質量和建議量的比率,在男性方面自13歲到64歲全部超量攝取,女性部份除兩個年齡層達建議量的95%,其餘亦都超量。或許在疫情衝擊之後,我們應該檢討的,除了防疫的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商品化的問題,也該省視我們的飲食習慣:真的要吃這麼多?要吃這麼好嗎?
饒了我們的經濟動物和環境吧!
(有關經濟動物相關的問題,請參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網頁http://www.east.org.tw/04/link2-1.htm)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古董市場
■魏宏晉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想當然爾古董文物必定很多,許多到此一遊的都躍躍欲試,如果能找到件值錢文物,就算不能致富,也可以滿足心理上優雅的想像。然而說實在的,現今在中國大陸能夠被一般人買賣的古董文物,99%都是假的,至於行家買到假貨的比例稍低,被騙的應該也有90%吧!
有一回我和幾位老師出遊,來到河北的一個小鄉村,逛著逛著,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被路邊幾個賣古樸玩意兒的小攤吸引了。
小攤的東西雖然沒有重複,但是調子很一致,不外乎是木、玉、銅、陶、瓷等瓶罐、擺飾之類古玩藝品。由於沒什麼時間壓力,我們一行人很有興致的觀賞把玩著那些古玩,而小販們也不厭其煩地鼓吹,我們拿一樣,他們就說什麼這是明呀!清呀!的老玩意兒,甚至有些東西還被保證是是漢唐文物、價值連城呢!當然,我們都不是古玩專家,這些阿姨叔叔賣的「路邊文物」真假難辨,對他們殷勤地推銷,我們只微笑以對、不多理會。
雖然沒打算在這些古玩攤買任何東西,但是眾販子中,一位衣衫較為襤褸,一直沒有加入推銷競爭、沉默看著我們的年輕男子被我們注意到了。他的攤子東西不多,但是背後半遮掩地藏了個大袋子,裡面頗有玄機的樣子。
一位老師走向他,問他袋子裡有啥?年輕男子回說沒什麼。老師不死心,要他幾樣好東西出來看看,他謹慎地拿出個用破舊毛巾幾層包裹的東西來,一層層拆開,原來是個玉芴。看來是有些意思,上頭刻了看來是篆書的文字。老師問他這玩意哪來的?販子說鄉下收來的。再問是真古董還是假古董?販子也有意思,直陳不知。至於價錢,一開就是2千人民幣。
由於年輕販子看來憨憨厚厚,而且神情一直有些慌張,我們一行人有點「見獵心喜」,一直催促他把袋裡的寶貝拿出來,他謹慎地我們要一樣,他就拿一樣,我們看完一樣,他就立刻收回一樣,完全沒有極力推銷的打算。
也許是在心理上先認定撿到寶了,我們把他袋裡的乾坤天地窺盡後,就開始進行「殺價搶購」,我忘了大家總共買了多少?但除了我嫌麻煩沒買之外,其他四、五人都花了錢了,芴、碗、瓶、罐帶了不少,好像一共花了4、5千人民幣吧!那販子可小發了!
回到車上,大家各自把玩戰利品,七嘴八舌,有人說這些肯定值幾萬、幾十萬,有人說要好好收著,以免被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查到,那可能會吃上官司的。就在大家耽溺於古董夢之間,一位買了「可能是」商代彩陶的老師仔細端詳,咦!這碗底怎麼有字,而且還是端正的楷書「乾隆」之類的年號,糗了!幾千年前的彩陶會有清朝皇帝楷書年號,這不是岳飛鬥張飛嗎?而接下來,另一位也發現他的「文物」上的文字是以簡體字書寫的,可見這年代最多只有50年,跟原來期待的5百年,可是天地悠悠呀,唉!事實的真相真是殘酷,我們這群「高級知識份子」可被鄉下人扮豬吃老虎矇了,該有人愴然而涕下了。
在中國古玩市場上,有個經典的買古董笑話是這樣的:有位古董專家下鄉搜羅文物,來到一個破落農家,他看那宅院裡狗兒吃飯的碗正是明代文物,他不動聲色,向主人以數百人民幣的代價買了那狗,然後對主人說:「既然你的狗賣了我,牠已經習慣用那破碗吃飯,不如你就把碗也賣我算了。」農家主人瞧了他一眼,冷冷地回道:「那怎麼成,我靠這碗已經賣了幾十條狗了。」
其實在中國,經過十年文革浩劫,文物該破壞的已被破壞光,而該被保護的,99%早被國家收走了,至於那漏網的百分之一,其搶手是可想而知,能夠搶到手的,真的是有緣、命、才、智俱佳,不然想都別想。
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從來不去做古董夢。幾年前我到北京著名的文物市場琉璃廠閒逛,來到一個賣佛教文物的攤前,把眼光定在一幅西藏唐卡上。老闆見我站定,就開始鼓吹那唐卡是才從拉薩送來的,價值連城,我如果要,6千人民幣就賣給我了。我笑笑,沒答腔,繼續看唐卡。也許老闆見我沒回應,但也沒走,應該還有戲,所以繼續推銷。
「看您是應該是行家,一來就盯上這唐卡,您是僑胞吧?就賣您一個愛國價,兩千吧!」
一降4千元,別說我沒興趣,就算原來有興趣的,也會遲疑吧!所以我更不回話。
「這樣吧!交朋友,您留下國外的聯繫方式,您這朋友我交定了,這唐卡算是送的,6百!待會兒我幫您送到飯店去。」
6百!敢買的舉手!我鐵是沒這膽的。而且這人眼光太利,我不說話就認得出我是「僑胞」,一答應,那豈不是連我家祖宗八代的底全被他看穿了,於是我微笑點頭,走為上策。
不用多揣測,先前路邊買來的彩陶會是假的,會從6千降到6百的唐卡肯定也不值那麼多錢,只不過我不識貨,不敢斷言那就是「劣級品」,因為中國假古玩的市場很大,很多東西連行家都分不出真假,其實已經是很高級的工藝品了。像著名的瓷鄉江西景德鎮,近年來生產的東西雖然因為無法創新,所以市場有限,但那兒能夠仿古的藝師很多,故意做個「古董」來唬弄人,一般人是肯定被騙的,至於行家,那也得靠十足眼力才能和他們鬥法。
據說,一位自稱研究青花瓷數十年的行家有天跟朋友炫耀他新購的一支青花瓷,說那是如何如何好的真古董,他才以5百人民幣代價,就從對手那兒「騙過來」了,所以十分得意。然而在座聽他吹年的朋友見他興致高,也不忍心點破真相,因為他買了支一模一樣的瓶子,才花了50元,而且他的只是數十支一模一樣的花瓶裡的一支而已,它們全是50元。
到中國大陸買古董,有心將之當成文物的,絕大多數是會失望的,但是不抱希望的,說不定反而會有好收穫,您瞧!50元的青花瓷能被專家讚賞得幾近完美,那也真是物超所值了。
(北京大學博士生)
◎7月徵文 關於畢業典禮
受到SARS影響,今年不少畢業生都沒有畢業典禮、或是變成有點沒看頭的網路畢典。關於畢業典禮,您有沒有特別的回憶?特別的想法?特別的好點子辦畢業典禮?無論是曾在畢典後「算帳」、或是分手、報仇……歡迎您寫下難忘的畢業典禮與大家分享
投稿方式:請將稿件mail到hyouki@lihpao.com,註明「每月徵文」。